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Manchester)
  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的经典书之一。
  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后的雄狮》等,曼彻斯特的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

【媒体评论】
出版40多年后,一本讲述美国断代史的老书让人读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个中缘由,除了作者曼彻斯特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1932-1972这短短40年,压缩了一个大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政商玄机、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军备竞赛、悲情领袖、社会风潮……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裁剪详略得当,叙述流畅简明,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做出精彩归纳与总结,细细捧读,字里行间往往能寻到当下的影子。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我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正是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王石万科董事会主席
  谁的光荣?何种梦想?1932-1972,从“二战”到越南战争,从福利政策到民权运动,美国很受折磨也很有进展的40年。此书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从高层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壮阔画卷,堪称一幅20世纪中叶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光荣与梦想》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魔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1932-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在曼彻斯特的笔下,转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响的通俗史学著作。曼彻斯特以其高超的新闻写作手法、犀利的见解、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造就了《光荣与梦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目录】

光荣与梦想1
 序曲 谷底
 *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年)
  *章 世事维艰
  第二章 罗斯福
  第三章 骚乱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光荣与梦想2
 第二部分 牺牲与变化(1941~1950年)
  第九章 反击
  第十章 国内战线
  第十一章 小院丁香花开时
  第十二章 新世界,新风向
  第十三章 胜利旗帜的光芒不再
  第十四章 哈里· 杜鲁门时代的生活
  第十五章 黑夜里哈里的一点儿英雄形象
  第十六章 疑虑重重的时代
  第十七章 坠入深渊
光荣与梦想3
 第三部分 种下恶果(1951~1960年)
  第十八章 内讧不断
  第十九章 向右转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第二十二章 从容前行
  第二十三章 追逐幸福
  第二十四章 警笛声响起
  第二十五章 改革动荡
  第二十六章 将军归营
光荣与梦想4
 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新一代
  第二十八章 号角的又一次召唤
  第二十九章 铭记勿忘
  第三十章 权力的长臂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
 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
 后记 余音
 致谢
 大事记


【免费在线读】
冷泉、波基普西、切尔西、培根……这些名字都是罗斯福再熟悉不过的了——随着队伍的前行,都退向后方。星期日早上8点40分,列车从罗斯福的庄园旁转入海德公园私家轨道。列车一停,就响起了礼炮声,每15秒一响,连放21响。西点军校乐队引领着仪仗队前行,沿着土路,走上弯曲陡峭的斜坡。1870年,罗斯福的父亲詹姆斯罗斯福开辟了这条非常宽敞的路,罗斯福小时候将它称为“河道”。就在这里的河边,孩童时的罗斯福学会了游泳、划船,又在阳光普照下的高地上学会了骑马。如今,只剩一匹马驮着空空的马鞍和倒挂的马具,一步步踏上岸边高地。
  7月13日星期五,正好是罗斯福在沃姆斯普林斯去世三个月的日子,试验装置的两半边铀235、融合芯和起爆装置,从洛斯阿拉莫斯技术区的“后门”步上一条直达路,通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50英里外半沙漠地带的S发射场。距此地*近的村庄奥比斯库罗(西班牙语为“黑暗”之意),被当地人称为“死亡地带”。这一巧合并未在核物理学家当中引发黑色幽默,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正在向未知的领域迈进。他们警告第509混合大队当心闪电并不足为奇,但闪电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一场暴风雨中的一道闪电就能将他们分崩离析,而且由于链式反应的范围究竟有多大还不可知,摧毁整个地球也并非不可能。虽然科学界大部分人不赞同这种猜测,但没人能保证完全不可能。深夜里,科学家们驱车经过奥比斯库罗,一路无语。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