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改革与转型专家、中央政府高层智囊迟福林全新大作!

◎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等数十家评介推荐!

◎著名经济学家魏礼群、高尚全、张卓元鼎力推荐!

◎你是创业者吗?那你会从书中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什么,怎么创?

◎你是股民吗?那你会从书中了解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了解未来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股市走向!

◎你是经济工作者或者机关干部吗?那本书会让你了解“十三五”经济转型的*后窗口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中国如何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你就是普通群众一个,那你也应该了解今后中国转型与改革的大势,了解一下中国会不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一书在手,了解今后中国的转型与改革,了解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内容简介】
前言
当前,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与经济转型趋势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总的看,“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后“窗口期”。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来说,2020年确实是一个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的希望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节点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就能奠定未来10~20年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从而带来系统性的经济风险。对此,应当有客观、清醒的估计。这就要求我们:跳出速度看结构;跳出政策看体制;跳出短期看中长期,着眼于2020年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攻坚的实质性突破谋划好“十三五”。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以“转型抉择”为主题,力图客观分析2015—2020年这6年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趋势与挑战,提出务实的行动建议。全书由总论和八章组成。“总论”阐述了2015—2020年这6年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大思路。1~3章分别研究和探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的三大历史性趋势:一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二是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的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三是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的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适应这三大趋势,第4章提出2020年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出路在于加快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到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为此,5~8章研究分析了2015—2020年这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四项重大任务:一是加快放开服务业市场,尽快形成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二是打破利益固化格局,啃下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在财政、税收、金融、教育等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把握全球多边、双边自由贸易的新机遇,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四是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使行政体制改革能够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每年推出一本改革研究报告,是中改院努力打造“中国改革智库”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能够引发各方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思考,能够对“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产生积极影响。


【目录】
总论转型中国的历史性抉择
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后“窗口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转型与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准确研判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关键是谋划、把握好2020年在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一、2020:经济转型的后“窗口期”/3
二、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6
三、2020: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10
四、以服务业主导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13
五、“十三五”: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攻坚/15

章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2020: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
未来5~10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交汇点。能不能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并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成为我国“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节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27
一、能源互联网革命的大趋势/28
二、制造业数字化革命的大趋势/32
三、制造业服务化革命的大趋势/35
第二节应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挑战/ 37
一、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37
二、推进绿色转型/38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40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2
第三节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43
一、实质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43
二、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45
三、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46
四、“十三五”: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47
五、“十三五”: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48
第四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50
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改造传统产业/50
二、以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重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52
三、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智能制造业/55
四、支持先进制造业“走出去”/58
五、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打造产业园区升级版/59
六、推动企业组织方式变革/61


第二章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
——2020: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
在扩大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背景下,到2020年城镇化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如何估计城镇化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未来城镇化将何去何从?客观分析和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事关城镇化的成败,而且将牵动和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
节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红利/ 65
一、我国城镇化处于较快发展阶段/65
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优势/68
三、以转型升级破解城镇化“雾霾”/70
四、2020: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关节点/71
第二节2020: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73
一、由人口城镇化走向人的城镇化/73
二、“十三五”:形成人口城镇化新格局的重大任务/75
第三节推进大中小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 78
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78
二、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促进人口城镇化/83
第四节从人口城镇化走向城乡一体化/ 84
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85
二、城乡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同权同价”/88
三、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92
四、城乡统一的“二孩”政策/94
第五节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98
一、以智慧城市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98
二、以智慧城市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99
三、以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100

第三章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2020: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
我国进入到以大众消费为主的消费新时代,消费领域正在发生一场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的深刻革命。适应这一大趋势,“十三五”能否在消费结构升级中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由此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成为消费驱动经济转型的重大现实问题。
节消费结构升级的时代特征/ 105
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升级/105
二、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的升级/108
三、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111
第二节2020:走向消费大国/ 113
一、消费结构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113
二、消费结构升级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116
三、“十三五”:消费驱动的增长前景/118
第三节“十三五”:推进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 121
一、创新消费供给/122
二、加快投资转型/126
三、改善消费环境/131

第四章从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
——2020:建设服务业大国大趋势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历史关键阶段。到2020年能否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将决定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
节“十三五”:从工业大国到服务业大国/ 139
一、工业转型升级与走向服务业大国/139
二、城镇化转型升级与走向服务业大国/141
三、消费结构升级与走向服务业大国/142
第二节2020: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144
一、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144
二、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149
三、服务业规模趋于再倍增/150
四、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152
第三节以服务业主导引领经济新常态/ 154
一、形成7%左右的增长新常态/154
二、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157
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160
四、形成利益结构逐步优化的新常态/162
五、形成绿色增长和绿色转型的新常态/165

第五章放开服务业市场
——“十三五”: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缺少资本,更不缺少市场需求,关键是形成服务业的市场开放的大环境。“十三五”破除服务业市场垄断,形成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新格局,成为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节从放宽准入到市场开放/ 171
一、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171
二、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开放/173
三、开放服务业市场面临挑战/177
第二节以破除垄断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 180
一、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市场发展的主体力量/180
二、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182
三、开放公共服务业市场/184
四、理顺服务业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185
第三节加快形成服务业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187
一、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187
二、推动传统大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190
三、全面实施服务企业自主登记制度/193
四、严格保护服务业知识产权/194
第四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调整/ 196
一、调整服务业与工业用地政策/196
二、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平等竞争使用水电气等资源要素/197
三、实现服务业体制内外人才政策的平等/198
四、实现服务业体制内外政府采购政策的平等/199

第六章啃下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
——“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实现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重大挑战。根本出路是加快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要以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取得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性成果。
节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硬骨头”/ 203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构性矛盾增多/203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依赖结构性改革/206
三、“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倒逼结构性改革/210
第二节公共财政制度要创新/ 213
一、增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213
二、建立公共服务导向的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216
三、形成地方的稳定税源/219
第三节税制结构要优化/ 221
一、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221
二、全面推进税制改革/223
三、推进正税清费/225
四、取消不合理的税收优惠/227
第四节金融体制改革要加快/ 228
一、发展中小银行要突围/229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30
三、调整和完善资本市场/232
第五节教育结构要调整/ 234
一、调整教育结构要有历史紧迫感/234
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战略/236
三、加快普及学前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237
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239


第七章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
——“十三五”: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我国是一个货物贸易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服务贸易强国。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变化和“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深度实施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从货物贸易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强国,到2020年形成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历史挑战。
节以“一带一路”推动服务贸易强国进程/ 243
一、“一带一路”是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总抓手/243
二、“一带一路”引领对外开放升级版/246
三、“一带一路”统筹双边、多边的开放合作/248
四、“一带一路”助推服务贸易强国进程/249
五、2020:形成服务贸易强国的新格局/254
第二节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形成自贸区新格局/ 256
一、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257
二、推进双边、多边自贸区进程/259
三、实现沿边开放的新突破/261
第三节建设服务贸易强国的战略任务/ 262
一、把服务贸易作为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的战略重点/262
二、打破服务贸易壁垒/265
三、助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266
四、争取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主导权/269

第八章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
——“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到2020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十三五”能否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节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273
一、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破题政府转型/273
二、从中央到地方全面走向负面清单管理/276
三、制定并实行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277
第二节“十三五”:建立统一、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 279
一、实现由行政审批为基础向以法治为基础的转变/279
二、实现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职能的严格分离/281
三、组建综合性、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机构/283
四、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的有效合力/285
第三节“十三五”: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86
一、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287
二、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288
三、以公益性为目标推进社会组织的转型和改革/290
第四节“十三五”: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任务/ 292
一、推动政府职能法定化/292
二、推动行政程序法定化/294
三、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295
第五节“十三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政府发展理念/ 297
一、告别总量扩张模式,追求公平可持续/297
二、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长期思维/298
三、形成社会转型中的底线思维/300
四、形成治理转型中的法治思维/301


【媒体评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攻坚期。在此重要时刻,作为以直谏中国改革为己任的中改院,及时推出了这一部面向2020的《转型抉择》。该书对于“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魏礼群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 当前,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前景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如何把握转型升级面临的趋势与挑战,采取务实的改革举措,中改院的《转型抉择》对此做了全面、权威的阐述。——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高端智库。可以说,中改院就是一家在国内和国际有重要影响的高端“中国改革智库”。《转型抉择》一书显示了中改院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的高水准,是中改院转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免费在线读】
总论转型中国的历史性抉择
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后“窗口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转型与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准确研判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关键是谋划、把握好2020年在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4〗0000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矛盾与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初步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了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转型与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能不能准确研判2015—2020年这6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能不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对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方方面面高度关注未来几年经济走势,高度关注“十三五”(2016—2020)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度关注“十三五”经济转型与改革的抉择。如何谋划好、把握好2020,将成为“十三五”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一、2020:经济转型的后“窗口期”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特定背景下,留给经济转型的时间空间有限。2015—2020年这6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关节点。
1.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增大倒逼经济转型
(1)经济运行的矛盾与风险明显增大。这不仅表现在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地方债和房地产泡沫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而且也反映在结构调整滞后、生态环境危机因素增多、创新能力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加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当前,一些行业实体经济的效益不断下滑,资金周转困难,整体负债水平高。实体经济风险直接导致财政金融风险,若不及时解决,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十三五”能不能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不仅对缓解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关键,而且对化解中长期经济风险至关重要。
(2)低成本优势明显减弱。从总体上看,以往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供求关系日益趋紧。从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看,一方面,劳动力红利基本消失,劳动力成本近两年每年以10%~15%的速度上升;另一方面,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减弱。人口老龄化加快,60岁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超过15%,劳动年龄人口近两年开始出现下降,这就使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企业成本不断加大。“十三五”能不能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培育出新的全球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3)资源环境约束明显趋紧。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全面凸显:一是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二是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承受能力接近极限。目前,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水污染的问题比较普遍。环境污染不仅威胁老百姓的健康,还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顺应全社会对“APEC蓝”的期待,“十三五”能不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4)社会矛盾和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固化引发的社会利益矛盾与社会冲突有所增加。此外,由于公共服务仍然短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不公、社会信用缺失等,导致社会问题增多,老百姓抱怨增多,群体性事件也有所增加。过去经济高速增长“一俊遮百丑”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经济下行有可能使某些潜在的社会矛盾累积加大并日益凸显。“十三五”能不能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走出一条包容性发展的新路至关重要。
2.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催促经济转型
(1)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催促经济转型。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很大压力。近两年,欧美制造业回归和扩大出口,使我国与欧美的经济关系由原来的互补为主,逐步变为竞争与互补并存,互补性减弱,竞争因素逐步增多。
(2)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催促经济转型。我国高度重视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使信息化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使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增长空间都正在或即将发生某些颠覆性的变化。麦肯锡公司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互联网、新机器人等12项重大科技发明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将达到14~33万亿美元;可以产生16~40万亿美元的新增经济价值。未来几年,这场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严峻挑战。如果“十三五”我国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趋势,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3)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催促经济转型。国际能源格局变化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压力。美国能源的自给率从2008年的76%提高到2013年的84%,对欧佩克的原油依赖度大幅下降至38%,并提出到2030年风力发电占用电总量的比例不少于20%。欧盟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达到27%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情况却令人担忧:由于我国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超过欧美的总和,人均排放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十二五”规划的所有约束性指标中完成程度的有可能是环保,估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氮氧化物排放减少”两个环保指标的完成率很有可能均不会超过50%。如果“十三五”我国不能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有大的突破,不仅将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增多,还会面临较大的国际压力。
(4)世界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催促经济转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当前,美国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提出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涉及我国一半以上的出口贸易产品。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只有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改变出口贸易结构,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把握国际经贸的主动权,从而应对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带来的挑战。如果“十三五”我国不能抓住机遇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3.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
(1)跳出速度看结构。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有增长周期的原因,更有发展方式的问题。客观地看,这些矛盾和问题大都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直接相关,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密切相关。由此,不仅要着力缓解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而且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并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十三五”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前,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高度重视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从短期看是速度问题,从中长期看是结构问题和发展方式问题。我国经济进入6%~7%左右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是增长速度上的新常态,还包括经济结构上的新常态。要通过加快结构性改革,形成投资消费关系的新常态、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新常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线的新型城镇化新常态、创新驱动新常态。不能因为短期内经济增长的扰动而放弃中长期转型改革的目标,尤其需要防止以增长速度取代结构调整的倾向。
(2)跳出政策看体制。以往依靠政府主导和全面政策刺激拉动GDP增长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已难以为继。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不是靠政策刺激,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啃下结构性改革这块“硬骨头”;关键在于打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改革攻坚战。
(3)跳出短期看中长期。2015—2020年这6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节点,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临界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化解短期压力的希望在2020;走向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也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加快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经济转型与改革,不仅能有效化解短期的经济矛盾与风险,而且将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我国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对此,我们应当有客观、清醒的估计。
二、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首要的是准确判断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十三五”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背景下的现实性选择、战略性选择和历史性选择。经济转型升级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首要因素。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自觉引领经济新常态,重在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的突破、新的作为,努力形成“创新红利”、“转型红利”,并使之成为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作为13亿人的大国,实现“中国智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总目标。由制造业大国变成以智能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大国、强国,我国工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历史性挑战。
(1)“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如果我国仍是世界工厂,还是进行一般性的制造加工,即使做大了经济总量,也仅仅是一个大国,而不是强国,在多方面仍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目前,各方面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说到了工业化后期,有人说到了中后期,也有人说仍在中期。我们认为,就全国总体情况看,“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
——“十三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将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成为“十三五”重要的一个导向性战略。这就需要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
——“十三五”以信息化牵引工业结构升级将有重大突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将加快信息社会发展进程,并且成为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加速器”。目前,在全球科技革命和工业变革的推动下,信息化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将较快发展。“十二五”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上取得重要进展,但工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局面并未有根本性改变。“十三五”以高铁为代表的制造业可能会发展得更快,高铁“走出去”,将大大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布局的影响力。
(2)“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是现代服务业占比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太低。这是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47%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大都是70%~80%。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5%;德国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国,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在70%左右,同时,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75%以上。
(3)“十三五”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十三五”加快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从15%提高到30%~40%。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
——“十三五”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信息中国。
——“十三五”将形成以互联网、智能物流网、综合运输网、智能电网等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2.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人的城镇化是方向、是目标,如果没有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大格局,农民工没有实现市民化,怎么会有全面的人的城镇化?
(1)未来5~10年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红利。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研判:
——“十三五”城镇化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首先,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但目前只有53.73%,估计“十三五”城镇化率仍会以年均至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其次,201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而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2%左右。“十三五”我国应加大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制度创新,使人口城镇化率以较快的速度提升。如果到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仍达不到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就难以证明城镇化转型升级是成功的。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2015—2020年这6年,我国的城镇化仍处在较快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红利”仍是扩大内需的突出优势。
——“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农民工市民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对投资,还是消费,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第三,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乡一体化,无论是农村的消费,还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蕴含着巨大内需潜力。我国已经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作为发展的突出优势。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新型城镇化将成为释放巨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使命。
(2)“十三五”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基本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工”退出历史。
——城乡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到2020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要成为历史。
——加大中小城镇的公共资源配置,初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什么北京中关村的房子能卖到几万元,甚至10万元一平方米?核心问题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差距造成居住条件、居住价值的反差。要增强中小城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关键是公共资源配置要有明显改善。
(3)探索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的历史性突破。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至少要实现“三个统一”: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完善农民承包地流转制度、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这一目标,重在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制度统一、底线大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统一的人口政策。就是在城乡全面放开“二孩”。到2020年,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城镇化较快发展,应当而且有条件在城乡统一实行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
3.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大趋势——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1)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
——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生存型消费主要是吃饭穿衣的基本消费,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环境等服务消费。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耐用消费品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三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的比重已从1985年的12.8%上升到2013年的34.1%。预计到2020年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可能提高到40%~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能达到50%~60%,服务型消费将成为城镇居民的主要消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生活必需品为主向耐用消费品为主转变,而且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正逐步增大。
——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便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例如,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增长很快。2012年我国信息消费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29%;2013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2014年上半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估计“十三五”新型消费年均增长仍将保持在15%~25%的区间。
(2)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
——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消费的较快增长。扣除物价因素,近些年我国消费年均增速为10%~12%,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十三五”随着消费供给创新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估计年均消费增长不会低于两位数。
——消费结构升级扩张消费需求总规模。
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消费大市场。根据麦肯锡公司2012年公布的报告,2011年我国医疗市场的规模是3 700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将高达1万亿美元,结论是我国将是全世界医疗市场增长快的市场之一。再如健康服务业。按照国家老龄委的估算,现在老年人的当期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需求潜力。但是,由于产品供给短缺、服务水平上不来,年实际消费大概在2 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麦肯锡公司的估计,到2020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健康服务业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医疗市场的总规模,高达8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4〗00其次,从消费总规模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仅为18.4万亿元人民币,2014年达到26.2万亿元人民币,估计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5~50万亿元人民币,我国仅用6年的时间就将实现消费规模的倍增。
第三,消费的阶段性特点突出。在消费结构升级的特定背景下,消费的特点也有所变化。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生存型消费阶段“一批一批消费者”的时代开始成为历史,服务型消费阶段“一个一个消费者”的时代开始到来。
(3)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重在推动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重在创新消费供给,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重在形成安全消费的市场环境。
三、2020: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从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看,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实现这一转型,既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为此,到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应成为“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和历史性任务。
1.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趋势逐步形成
(1)比传统工业附加值更高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对现代服务业的依赖日益增强。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工业附加值远高于农业,由此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工业化中期之后,由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创新的需要,经济分化出比传统工业附加值更高的现代服务业,如设计、研发、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带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先行的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一场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变革,即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1980—2004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8%,高收入国家达到72%,中等收入国家达到53%,低收入国家为49%。2004年,美国的这一比重为77%,法国为76%,英国为73%,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印度分别为68%、65%、56%和52%。从服务业就业比重看,高收入国家为68.5%,上中等收入国家为56%,下中等收入国家为47.3%。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大都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更是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陈宪,殷凤,程大中.中国服务经济报告2009[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十三五”创新驱动将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将由此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例如,以信息化牵引工业结构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