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江苏南通,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台湾著名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佛教界个博士学位获得者。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为辅仁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博士生导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
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发行量多的是《正信的佛教》,近四百万册,译本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语言。还有《佛学入门》、《学佛群疑》等影响深远的著作,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圣严法师被誉为台湾高僧,稳定人心的力量。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既有政界人物,也有活跃在海峡两岸的著名艺人、学者等,确为近几百年对台湾影响*的人物之一。

【媒体评论】
我皈依圣严法师多年,受益匪浅。法师的心语,犹如智慧的明灯、清心的甘泉,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灵。 ——张国立
法师写的书还在阅读中,是因为听了有声书才买的。法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佛法的微言大义。很平易近人,没有佛学基础的人也能看懂,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用佛法的观点来看待和解释世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切实的实现法师所倡导的人间净土理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现实意义。非常喜欢圣严法师! ——读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是庸人自扰,但是在烦恼的时候却就如一只无头的苍蝇乱闯乱撞,乱了方寸,居然不记得烦恼来自的根源!
一直都非常喜欢大师的作品,特别推荐大家看看,人生与生活的哲理很有一番研究和欣赏!
——读者
我必须向一位有智能的老师请益,看看我走的方向对不对,路对不对,师父能够为我指引,哪里要注意,哪里要改变,哪里要做。——李连杰

那袈裟飞,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里赞叹着:“好美!好美!”——林青霞

我自己有许多疑问,都与信仰相关,就是关于生死这门课。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很晚被启发的人,但我觉得,一旦开始思考生死问题,大概就离宗教比较近了。请师父不要“放弃”我,我对宗教的心是开放的。——龙应台

师父生与死都是世人很好的榜样。——马英九

圣严法师学养渊博,著作等身,创立“中华佛学研究所”,培养高等研究人才,乃至创办的法鼓山教团,对当代佛教写下难得的历史。——星云法师


【免费在线读】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喜可贺。但是佛教认为人生苦多乐少,即使是“生”,也是一种苦,所以佛法教我们不要以苦为乐,要离苦得乐。
对于生命中四种基本现象——生、老、病、死,佛教称之为“四苦”。其中老、病、死被视为苦比较易理解,但如果说“生”也是一种苦,大多数人可能就很难理解了。
几乎每个人对于刚出生时的情形,都已不复记忆,婴儿出生时究竟觉得苦还是乐,谁也不晓得。但是我们可以推想,婴儿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次离开母体,乍然接触外界的空气时,感觉一定很不舒服、很难过。环境骤然的改变,让婴儿出生时号啕大哭,可是却又非得来到这个世界不可。
对母亲而言,生产恐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妇女对于生产时受的痛苦,即使用“痛不欲生”四个字,都还不足以形容,所以古人才会把生日称为“母难日”。但是小孩出生后,痛苦解除了,母亲又会觉得很安慰、很快乐,就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山峰,再也不需要往上爬时,就会觉得欣喜若狂。其实这只是苦难、压迫感解除后所产生的快乐感受,是苦之后的结果,并不是另外有新的快乐产生。可见“生”是一件苦事,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出生是苦,在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快乐也没多少。一般人感受到的快乐,都是因为满足了“五欲”——眼、耳、鼻、舌、身——而得来的欲乐,例如,眼睛看到美景,耳朵听到悦音,鼻子闻到香味,嘴巴尝到美食,身体有柔软细滑的触感。还有,和别人谈话谈得很投机,或是获得一项新的成果、发现一桩新的事实,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等等,这些属于心理层面的赏心乐事,也都属于“欲乐”。 欲乐的“乐”都包含着“苦”在其中,是“乐中带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对这样的事实毫无所知。例如,一个稀世罕见、美若天仙的美人出现在你眼前,因为很难得见到,所以你会很欣赏她,一见到她就觉得很快乐。但是,如果天天让你见到美丽的东西,或是让美女、帅哥天天在你面前出现,让你看个够,就没有什么稀奇了。短暂的接触虽然令人觉得目眩神迷,接触次数多了以后,快乐便荡然无存。
凡是欲乐,都是暂时、无常的,很快就会过去,感觉上很真实,其实很虚幻,而虚幻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苦。因此,五欲之乐仍在痛苦之中,说穿了,这种快乐只是一种和“苦”相对的感受。
这样看来,生而为人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还有一种乐叫做“定乐”,也就是禅定的快乐,比欲乐更胜一筹,快乐的感受也更强烈一些。
因为在禅定中已经摆脱了身心限制,特别是身体的负担和病痛都会消失不见,不再有沉重的感觉,这时候心里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且这种“无事一身轻”的感受是非常快乐的。只是出定以后,因为身体还在,所以因身体而有的种种负担依然存在。因此,定乐也不可能长久维持。
极致的快乐是“解脱之乐”,通过修行得到解脱之后,不再有任何困扰及烦恼,心理上不再有任何负担,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快乐,也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快乐。

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怨的声音,有的是抱怨配偶不体贴、孩子不听话,有的则是抱怨老板、同事,另外还有人抱怨政府决策、社会环境……其实,抱怨只会使自己的情绪更低落,于事无补。
当然,抱怨并非全然无理取闹,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有道理,却受了委屈、损失或冤枉,或是认为对方头脑不清楚、说话不谨慎、处理事情不恰当,而且做事方法有问题,所以看不顺眼、听不习惯,才会抱怨。当下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往往敢怒不敢言,也不敢当面发作,只敢在对方的背后频频抱怨,把心中的不满告诉其他同事、朋友们,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衡。
往往这样发泄完之后,虽然在情绪上暂时可以得到一些平衡作用,可是在背后抱怨对方的言语,一不小心就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对方可能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够忠诚、不够朋友、不够义气,反而让事情更复杂。因此,抱怨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增加自己无谓的困扰。所以,我们好不要抱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反应、沟通、请示、建议,或是透过种种不同的管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需要用抱怨的方式来出闷气。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就像很多商家都会贴着“把我们的缺点告诉我们,把我们的优点告诉大家”的标语。只是有些人心量很小,只喜欢听恭维、奉承的话,如果你对他说一些逆耳的忠言,他不但不会知错,还会加以搪塞。你要是向他抱怨,他可能会反过来训斥你一顿,认为问题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你犯了错误,他自己可是一点错误也没有。
抱怨的言语的确会令人感到不舒服,然而我们却应该要培养接受抱怨的雅量。孔夫子曾说:“闻过而喜”,意思是说,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批评指责时,应该要感到欢喜。无论是当面的批评,或是背后的抱怨,甚至是千夫所指,把你点点滴滴的错误、缺点,都当众一一地指出来时,还是要保持君子的心胸气度。因为一个能够接纳各方面指正的人,才能真正地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健全、更完美。
虽然有时候别人的批评指责不一定正确,也要发扬忍辱的精神,无论对方说对说错,都还是要谢谢对方。而且别人既然愿意给我们批评指正,就表示对我们有所期待,如果他对我们不抱任何期望,就不会有这些评语了。因此,这些批评对我们而言,反而是一种鼓励和帮助。
后,我们要记得关于“抱怨”的两大原则:,不要抱怨任何人;第二,听到别人抱怨自己时,不要难过,也不要把对方当成仇人。更进一步,当我们被别人指责、抱怨时,还要能够发自内心感谢对方,不但能成为儒家所说的君子,也能成为一个修忍辱行的菩萨。

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因此,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不喜欢和尘世接触,导致厌世的结果。他们很可能长期隐居在深山里一直打坐,然后就在山里坐化、死亡。
这种厌世者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他们没有救度众生的心,只知道逃避现实。殊不知凡是逃避现实的人,就像逃避自己的影子一样,无论走到哪里,自己的影子总会跟着跑,怎么甩也甩不掉。
因为欠别人的债还是要还,只要定力退失,一样要回到苦的环境中再接受苦报,所以禅定并不等于解脱。
在佛法的指导中,禅定只是一种过程、一种工具。如果没有禅定的基础,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诱惑或刺激,再加上自己的欲望无法平息,就会制造种种恶业。
有过禅定的经验,就会知道五欲之乐并不真实,至少能够少做恶业,也不会心不由己,而是随时可以指挥自己的心、掌握自己的行为,不受任何外境影响。我们需要以禅定工夫作为基础,但是有了这种工夫还不够,应该要更进一步求解脱。
所谓解脱,就是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后患,而且在观念上不以禅定的快乐为目的,明了应发愿行菩萨道,到人间广度众生,以身作则、弘扬佛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自己还在人世间和其他人在一起,可是能够不受环境影响、诱惑,所以不会造业,同时也能够与他人结善缘,帮助人们离苦得乐。
这个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解脱,但这样的修行并不是为了追求自我突破,或是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行菩萨道的人,完全不考虑自己,只是不断地努力奉献,众生需要什么就奉献什么,他不为自己争取什么,也不会想要停留在任何快乐的层次或境界里。不但自己不被他人影响,也不会扰乱他人,可以在人群之中照常生活、照常奉献。这种人虽然还没有彻底解脱,但已经得到解脱的快乐。
行菩萨道的人因为还在滚滚尘世中做各种苦差事,所以在旁人眼中,也许会以为他活得很辛苦。其实,能够不为自己的欲求而奉献,就算得不到回馈也不计较,这才是快乐的人!


【目录】
《真正的快乐》
《从心沟通》
《找回自己》
《职场智慧38则》


【内容简介】
当代有影响的心灵导师圣严法师,综观各种让人不快乐的原因:生老病死、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教我们用知足、感谢、慈悲等方法,转化外在环境和内在自我引起的不快,超越烦恼的迷惘,摆脱痛苦的根源,找到快乐的密码。圣严法师以平易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苦,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找到幸福的起点,转化主观的感受,获得真正的快乐。
【编辑推荐】
海峡两岸畅销100万册的佛法心灵励志书 张国立、李连杰、林青霞、罗大佑等名人推荐!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系列:《真正的快乐》《从心沟通》《找回自己》《职场智慧38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