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畅销四十余年的整合哲学入门**书
来一次尽情放飞心灵的跨界哲学之旅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融跨学科性、批判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促成学生回归人的本性,成就一个“整合人”。


【内容简介】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第11版)》是一本随笔体哲学家沉思录,全书分八大部分33小章,举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生物、法律、历史、宗教、伦理、心理、社会、政治等无所不思,在迥然不同的人类思想领域之间串起一道内在联系之线。文中采用名画、插图、漫画、专栏、思想家小传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迟早都会遇到的持久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渔”,鼓励他们用整合视角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生命变得更精彩。
  本版为第11版,也是作者亲手修订的*终版。


【作者简介】

  詹姆斯·克里斯蒂安(James Christian,1927—2012),美国加州圣安娜社区学院荣休教授,前哲学系主任,古希腊“整合哲学”理念的推广者;代表作《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赫忠慧,北京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瑞典隆德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入选2013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比较体育研究导论》(2013)等。


【目录】

前言:你说的哲学是什么意思?
部分 完美的惊疑艺术
 1-1 世界之谜
 “哲学王”奥勒留:我在烛光下与自己对话
 1-2 探究精神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1-3 批判分析
 柏拉图:我有一个梦想--理想国
 1-4 全景整合
 亚里士多德:我为这个世界所着迷
第二部分 处境与奥德赛
 2-1 困境
 加缪:我反抗故我在
 2-2 自我
 兰德:我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2-3 成长
 弗洛伊德:我在我梦中
 2-4 生命/时间
 伏尔泰:我笑是为了不让自己发疯
第三部分 真实的世界:已知的和未知的
 3-1 知识
 洛克:我的心灵是一张白纸
 3-2 感官
 贝克莱:你能感知到我的存在吗?
 3-3 心灵
 柏格森:我是一朵生命的火花
 3-4 真理
 詹姆斯: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四部分 精神世界的奇幻历程
 4-1 精神
 佛:我心慈悲
 4-2 时间
 康德:我是一个天生的求知者
 4-3 自由
 萨特:自由是我的癖好
 4-4 符号
 维特根斯坦:我要解开生命的谜线
第五部分 微妙的共存:人类的爱恨境况
 5-1 历史
 黑格尔:我是一只夜间飞行的猫头鹰
 5-2 法律与良知
 梭罗:我要按我自己的方式呼吸
 5-3 生活方式
 第欧根尼: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哲学
 5-4 政治学
 曼德拉:我喜欢自由的滋味
 5-5 伦理学
第六部分 原生质冒险
 6-1 生命
 达尔文:我也是生存链上的一环
 6-2 人类
 克尔凯郭尔:我就是“那个人”
 6-3 地球
 史怀哲:我在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6-4 未来
 尼采: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桶甘油炸药
第七部分 微观、宏观、宇宙
 7-1 自然知识
 毕达哥拉斯:我在聆听自然的和声
 7-2 空间、时间、运动
 爱因斯坦: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好奇
 7-3 宇宙
 伽利略:我要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7-4 生物宇宙
 萨根:我在开往星星的夜车上
第八部分 终极关怀
 8-1 终极关怀
 坎贝尔: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8-2 终极实在
 默顿:我在默坐中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8-3 死亡/永生
 海亚姆:我怎能坐看流光飞逝
 8-4 意义/存在
 卡赞扎基斯:我不知道我会在哪里停泊
后记:圣人的故事
编后记


【前言】

前言:你说的哲学是什么意思?
  1有时,在你有空时,你可以去一家大型书店或图书城随便逛逛。你可以随意翻看多种书籍,像心理学、人类学、物理、化学、考古学、天文学和其他非虚构类书籍。看一下每本书的后一章。你会吃惊地发现,绝大多数作者都会通过概述这本书讲了些什么来收尾。也就是说,在写了一本关于某一专业领域(作者可能是该领域的权威)的书后,作者发现他/她对自己所写的东西的更大意义或语境也有自己的想法。后一章有许多不同叫法,比如可能会叫“结论”“尾声”“后记”“我的个人观点”“启示”“评论”“推论”或是“那又怎样?”等。但在每个实例中,作者都会尽力阐释他/她所看重的主题可能产生的更大影响,说清他/她觉得它会怎样与其他领域或生活发生联系。他/她想告诉我们他/她所说的所有事实合到一起有什么样的意义。他/她想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她所写的东西有可能产生的更广泛的影响或后果。
  当他或她这样做时,他/她就已经超出了他/她所扮演的某一领域专家的角色。他/她正在做哲学。
  2这是一本整合哲学(synoptic philosophy)入门书。它是一个邀请,邀请你从一种尽可能开阔的视角去思考那些人类存在中难以承受之重的问题和长久存在的难题。它是一个邀请,邀请你在对智慧的永恒追寻中去思考:去怀疑,去提问,去猜测,去推理,甚至是去幻想。总之,整合哲学想要在迥然不同的人类思想领域之间串起内在联系之线,希望像千年的曙光一样生发出新的见解。
  3就其本质而言,哲学是一件“自己做”(do-it-yourself)的事。人们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就像化学或历史一样,哲学也有一个主要内容或主题可以提供,由教师来讲,由学生来学。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既没有事实,也没有理论,自然也就更没有打着“哲学”名义的终真理、一个人们应该接受并信以为真的终真理。相反,哲学是一种技能,它更类似于数学和音乐,它是某种一个人学着去做的东西。
  哲学是一种方法。学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提出问题并再次提出问题,直到出现有意义的答案。学哲学,就是学习去哪里找寻可靠、的信息,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些问题。学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复核(double-check)那些宣称的事实,以证实或证伪它们。学哲学,就是学习如何拒绝荒谬的宣称的事实,无论宣称者有多么大的权威或名声,或者一个人如何发自内心地想要去相信它们。
  4苏格拉底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集市上与雅典公民进行缜密的对话中度过,自那之后,哲学的要旨一直都是那般平常普通,然而,日常思考并不足以解决重要的生活问题。如果我们真想找到解决办法,我们就有必要学会更仔细、更有批判性、更准确地去思考日常生活问题。
  5自从约两千六百年前哲学诞生以来,出现了很多关于哲学的定义。下面是一条简单的定义,我们将会用它来作为本书的指引:哲学是关于思考的批判性思考,它的目标是尽可能接近关于现实的真相,它的终目标则是更好地看到“全景”(Big Picture)。
  人们常说,哲学家有两项基本任务:“拆分”——分析观念或想法,发现我们是否真正知道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东西;“整合”——把我们获取的所有知识合到一起,看看我们能否得出更加开阔、更好的对生活的看法。也就是说,哲学家会尽一切努力尝试挖得更深、飞得更高,为的是解决问题,在生命问题上得到些许智慧,让生命变得更精彩。
  关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切,哲学家们已经说了很多。他们与进入这一领域的任何人都进行对话。他们相互之间争论不休。但是,他们的争论并非通常种类的辩论,而是哲学辩论,每个参与者都会尽力澄清其发言或陈述背后的推理,没有人在乎胜负,因为在哲学辩论中每个人都是赢家。
  哲学家也会相互询问彼此的定义,以确保自身思维明晰;他们相互说服,相互推动,追寻他们的想法和陈述的影响。他们督促自己和他人去考察他们的信仰和论据赖以为基础的基本假设。
  哲学家是人类知识方方面面持久而执着的探险家,这些知识常被忽视或有意忽略。这是一场令人兴奋而又不安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厌倦的心灵冒险。
  6然而,哲学家从事这一批判任务,并非只为自寻烦恼。事实上,哲学家的核心目的一直都是——构建一幅整个现实的图景,在这一图景中,人类知识的每一个成分,人类经验的每一个方面,都会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简而言之,哲学就是人在追求知识的统一:它包括一个不间断的奋斗,努力创造概念或观念,其中宇宙可被设想为一个整合的宇宙,而不是一个多样的宇宙。哲学史就是关于这种尝试的历史。哲学问题就是在试图把握这个总的统一时遇到的问题……
  7学生们应该认识到,哲学从来就不是那种可以用单一方法去完成单一任务的活动。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种类的哲学:圣人的安静哲学,圣人看得多说得少,因为语言无法包容生活的全部;苏格拉底式向每个人发问的伶牙俐齿、嘈杂喧闹的辩证法哲学;冷静的、有逻辑的阿奎那护教学(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普罗提诺和庄子的神秘哲学;罗素与维特根斯坦的数理和符号哲学;第欧根尼与伊壁鸠鲁有血有肉的日常实践哲学;黑格尔宏大的抽象逻辑哲学;萨特和加缪以自身人生体验为中心的个体主义哲学。
  每种哲学流派都会集中关注人类知识的某个方面。逻辑/分析哲学做了漫长而艰难的工作,主要致力于研究使得我们的很多思考和交流失败的混乱/困惑所在。实用主义哲学关心为人类的社会存在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存在主义哲学一直关注使生活变得对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来说有意义。行动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家在理解世界上花了太多时间,在尽力改变世界上花的时间则太少。许多哲学流派,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建议个体远离让人异化的社会,寻求与自然或终极实在(Ultimate Reality)和谐相处。
  每种哲学都在它所关注的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每种哲学无疑都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是时代精神促成它的诞生,它则面对时代精神发出自己的声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尽力清理我们的思想,以便我们可以更知情、更准确、更诚实地去进行思考。
  8从某方面来说,哲学的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因为它是通过考察我们每天询问的问题来应对生活,它的一些主题在我们听来可能会觉得再简单熟悉不过。
  事实是,哲学必须认真研究任何主题,不是去记忆数据,而是让心智继续工作,去提出更大的概念,把不同的想法联系到一起,看到单纯的文字和事实后面隐藏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智力发育会碰巧发生在我们身上;它并不是我们真正能够去做的某件事。只有当我们的头脑有机会满足它们的要求去运作,我们的智力才会发育。它们有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当然,这部分是有意识完成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这则是一种无意识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哲学洞见都是突然出现,就像光从大地深处突然升起,而不是来自刻意的理性推理。
  只有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进行严谨的研究,才能产生哲学意识。洞见和意识仍然只会来自持续不断的劳动。遗憾的是,在这个什么事情都已成为速食的时代,并不存在速食智慧。
  9我们中没有哪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信息,会从完全相同的视角去看事物,或有完全相同的价值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用自己独有的、个性的方式去做整合哲学。大家开始进行哲学思考活动时,一定要警惕发展出与别人或一些机构预先包装好的哲学相似或太过相近的世界观。我们大多数人都懒于进行哲学思考,很容易挪用他人的想法并为我们的偷懒找寻正当理由。英国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告诫我们:“一种不是独立的思想是一种只理解了一半的思想。”同样,一种不是从一个人自身经历中主动得出的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只被理解了一半的哲学。
  我们中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能成功地提出一种一劳永逸的哲学;因为随着一个人的生活发生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也会随之改变。人生哲学必然会随着生活而改变。做哲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活动。
  因为这一原因,本书仅仅是整合哲学的一个例子。我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我有我的观点、我的兴趣、我的知识领域、我的个体关注和我的局限。但是,你的世界观则会有所不同,因为那是你的,只属于你一个人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的整合哲学尝试顶多也就是一个指引,展示它可能会如何做;但我至少也表达了一个希望,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方式,解决你自身存在中(知识上和精神上)遇到的矛盾,进而以一种更加视野开阔、更有成就感的方式去看待生活。
  编后记
  读一本书就像交一个朋友,了解其人生阅历,更易读懂其言行背后的真心。
  1927年,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出生于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他本科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波士顿大学攻读历史神学硕士,在此期间作为卫理公会主教的私人助理在非洲待了3年,积极参加传教活动。获得波士顿大学历史哲学博士学位后,他前往西部发展,先是去了爱荷华州的辛普森学院(Simpson College),这是一所隶属于教会的文理学院,学校社团众多,他广泛参与,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然后去了加州奥兰治的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这是一所综合性私立非盈利大学,也是加州负盛名的私立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他花了两年时间帮助设计阿波罗太空计划的土星火箭,然后进入圣安娜学院,一待就是30年。
  在这30年间,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讲授哲学入门,他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位有激情、有吸引力、有感召力的教授。他邀请知名作家和艺术家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一起讨论哲学问题。当学生问他是否相信上帝,他回问道:“你说的是哪一个?”1960年代学生中间流行吸食*,为了理解学生的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他也学吸*。1973年出版《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成为哲学系主任。1995年退休赋闲,继续在家写作,2002年出版两卷本《追寻智慧的人:伟大的西方哲学家》(Wisdom Seekers, Great Philosophers of the Western World)。2012年去世。
  克里斯蒂安身上带有一定“文艺复兴人”的色彩,他对世间万物有着极其广泛的兴趣:年轻时喜欢在国内外四处游走,是一名优秀摄影师;认识每一个星座,经常用望远镜观察它们;收集希腊硬币;集邮;编制古今所有鸟类的清单;制作恐龙脚印石膏模型,后来这一手工品非常出名;善拉手风琴;喜欢自然,爱种树种花,尤其是无花果树、番石榴和秋葵;在大草原上放马奔驰。他是数百位学生婚礼的主持;说一口流利的希伯来语;与印度的金菩萨一起冥想;乘坐当年新出品的超音速飞机,只为亲身体验超音速的感觉;攀登秘鲁的马丘比丘山,感受古老文明的遗存。可以说,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丰富阅历的“整合人”。
  
  下面还是说说本书吧。
  作为克里斯蒂安一生的代表作,这是一本开先河的教科书,改变了当时哲学教科书的写作方式,早采用了独特的编排方式:边框、图画、插图、漫画、彩图、专栏、小传,这些技巧当年乍一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很快就风靡一时,如今早已成为教科书写作惯例。多年来,这本书一直拥有“二手书销量”记录,这意味着学生们都将这本书收藏了起来。截止作者去世,近40年来这本书在美国一直排名哲学入门类教科书销量。本书第1版于1973年出版后,更是获得加州大学评选的年度图书奖,成为美国青少年优秀读物。
  本书原名直译为《哲学:惊疑艺术入门》,中文版改名《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是一本散文体哲学家《沉思录》,就像一位哲学家进行思考时的过程实录;书中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西方文化中的形式思维历史,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迟早都会遇到的持久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渔”,让学生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用一种整合视角去看待自身和世界,尊重古往今来所有的人类体验。
  作者受到其老师阿诺德汤因比的深刻影响,着力推广古希腊时代广为流行的整合哲学;关于他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智识上,我是我的老师阿诺德汤因比的孩子,是他教给我一种激情,既看到世间万物的存在是一个整体,也不忽略那些微小的细节——洞穴里的一幅壁画、沙地上的一个脚印、墙缝间的一朵小花。”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涉及版权问题,书中的绝大多数图片和一些引文都无法使用,从而多多少少影响了读者朋友感受原书的吸引人之处,而且可能是为做新版而做新版(要不就要被市场淘汰),许多高版次的书,越到后面反而没有初版读起来有趣味,本书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现在读者朋友看到的书中图片,是在编辑过程中重新挑选配置,均来自雅虎英文网站,部分有版权的图片因为没有联系方式,还请版权人看到后与我们联系,寄赠费用。另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思想家小传,个人觉得这是书中的亮点所在,从中可以看到思想家何以成为思想家;但第5-5章的小传(*),因为涉及政治问题,删去未译。此外,可能是出于实际教学考虑,书中涉及东方哲学内容甚少,字里行间偶尔也会隐约流露出一些西方主义色彩,还请读者朋友明辨。
  古人云:人都有一死,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曾真正活过;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朋友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成为一个“整合人”,一个拥有丰富生活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