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全面而有深度的人际交往读心策略,“微反应”&“微表情”超强组合重磅来袭!

★《微反应心理学全集》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为本书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让你灵活运用微妙的读心术,从谈吐中推断人的修养,从习惯中观察人的心机,揭秘人们隐蔽的心理秘密,洞悉微妙的情绪真相!

★读懂微反应,洞悉微表情,没有看不透的人,没有搞不定的事。

★ 相传在吉普赛人中间,流传着一种读心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看穿对方的心思。今天,读心术已不再是传说,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无论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还是美国中情局(CIA),还是英国军情六处,以及各个国家的犯罪调查和国家安全组织都视之为瑰宝。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交际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快速地学会如何读心,如何识人,如何用眼睛洞察一切可以观察的事物,读懂他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和剖析。

★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如卖它的主人,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无不暴露内心真意思,人的一举一动都在 “泄漏天机”。

★全面解读微表情和微反应,教你一眼看穿所有秘密,知人心攻人性。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察人于无形,观人于细微,从外貌形象、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言谈话语、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社交场合等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

★推荐阅读:一本十分有深度的情绪掌控术,权威的口才培养秘笈,《别让情绪失控害了你》、《别让不会说话害了你》,哈佛商学院的情绪管理、口才训练课程,500强企业管理层重点培训科目!

备注:以购买实物版权页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为准。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
  微表情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的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准确的线索和证据。人无秘密可言。即使他们嘴不做声,指头也会喋喋不休。内心的秘密总会通过一个毛孔泄露出来。虽然微表情可以完整呈现其隐瞒秘密的情绪,但转瞬即逝,往往为人所忽略。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25秒。所以你需要学习并掌握微表情心理学的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践运用,这样你才能够把握这一瞬间的真相。
微表情心理学将帮助你识人、观相、查心,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瞬间看穿他人的心理诡计和玄机,避开无谓的心理陷阱和阴谋,看到他人内心世界的瞬间动态,同时看清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他人给你带来的伤害,并获得更多的人脉支持,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人生就是一场博弈,生活就是一场较量。如果你在准确解读他人的微表情的前提下,又能善用自己的微表情,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你就能够在职场和商场的交际应酬里左右逢源,*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微反应心理学全集》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较量。
在本书中,你将了解到肢体语言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拨开云雾见晴天,看懂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同时,你还将看到聪明人是如何运用读心术,迅速获得他人的好感,并且不露痕迹地影响身边的人。这些技术将有助于你获得超级人气,成为人生的赢家。
当你掌握了心理学与读心术之后,你将会发现:结识人、琢磨人、了解人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对方有再多的掩饰也只是给你提供更多的佐证,供你把他内心研究得更加透彻。

【作者简介】
陈璐,国内某传媒机构CEO,公关活动策划人,社交达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坚信“一切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出版畅销书有《人脉攻心术》、《攻心说服术》等。写作本书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的棘手问题,因为在生活中,想看透对方的人,永远不会只有你而已。
【媒体评论】
☆微表情心理学*的贡献不是帮助多少年轻人找到职场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是毫无保留地把交际的法则公诸于世。——《西雅图邮讯报》
☆微表情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而且有效的方法,让我们有意识地去认清自己和周围的人。每看几页,我就尝试着运用,非常有趣。——美国读者Alice
☆我觉得微表情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学问,只需这一本书,就能够俘获所有人,让你比FBI更专业!——法国读者verson

【目录】
《微表情心理学》目录

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


微表情:瞬间流露的表情才是真实可信的
真假表情:人的表情是善于掩饰和伪装的
安慰行为效应:当人内心不安时会自然流露出小动作
指向性的脚部:从脚部动作可以看出对方的情绪波动
保卫性的躯干:从躯干动作可以看出双方的信任关系
象征着领地的手臂:手臂动作就是对方的权力宣告
一切尽在掌中:通过手看出对方的自信程度
从手势看出蛛丝马迹,看谁还对你撒谎
从说话中找出破绽,让说谎者无所遁形
示爱肢体动作:异性间示爱时身体本能发出的信号


第二章 眉梢眼角藏心计,音容笑貌露玄机


头部动作能够直观地表达内心语言
眼睛是连接心灵与外界的窗口
从眼神里能看出对方内心状态
不同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秘密
额头也能反映出对方的情绪
鼻子也会泄露心机
眉毛也能向人“传情”
嘴巴动作反映着内心的活动
牙齿透露着人的情绪状态

第三章 触摸人性脉搏,识破对方谎言


通过面部表情识别对方的谎言
撒谎者常常触摸鼻子
频繁眨眼睛说明他在撒谎
抓挠耳朵代表什么意思
用手遮住嘴巴传达出什么信号
谈话方式泄露了说谎的秘密
微笑是否能够隐藏谎言
目光坚定不一定代表诚恳
抓挠脖子是口是心非的暗号
撒谎者在不经意间有多余动作


第四章 透过对方的话语,探视内心需求


向你询问第三者意见的人其实是想知道你的意见
特意强调“巧合”的事可能是有意为之的
提供“二选一”选项的人,是在下套让你钻
嘴上说“欢迎提意见”,心里并不想听到你的批评意见
不断抱怨第三者的人可能是在间接地抱怨你
以忙为借口拒绝你的人可能只是需要你再三邀请
托付你顺便去办的事可能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事情


第五章 洞察处世方式,揭示交往准绳


能实时抓住对方需求的人,办事有能力
谦逊的人周围自然会有很多人帮忙
视为人效劳为己任的人,可以与之共存共荣
办事条理清晰的人,具有理解力和指导力
把他人放在位的人,可以放心与他交往
可以从吃亏中收获的人,能与他建立长期关系
能把时间换算成金钱的人,是个计划周详的人
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拥有吸引同伴的光环,在事业上一定会成功


第六章 巧妙试探,实践出真知


让他经手钱财,看他是否廉洁
告知机密要事,看他能否保密
美色当前,看他举止是否轻佻
以美酒招待他,看他酒醉后的行为
匆忙之间与他约定,看他是否守约
突然查问他,看他的知识储备
交给他一件难办的事,看他的能力高低
以大是大非来问他,看他的判断能力
告诉他大祸临头,看他有无抗争的勇气
给他介绍地位不同的人,看他是否势利



第七章 用心观察,答案不言自明


看他富裕时,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看他有钱时,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看他有地位时,待人接物是否知礼
看他身居要职时,推举什么样的人
看他穷困时,是否接受非分之财
看他地位卑下时,是否堂堂正正
看他不得志时,做人的底线在哪里
看他远离领导和监督时,是否忠诚
看他闲暇时,追求什么



第八章 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



从打招呼言语中能看出人的性格
回答问题的习惯透露出性格秘密
口头禅彰显着一个人的个性
说话声音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变化
说话声调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
…………



第九章 千头万绪藏心间,一举一动露真相


握手,能握出内心的秘密
行走姿势是个性的速写
站姿能反映一个人秉性如何
&

第十章 透视行为心理,掌控人生全局



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发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未知的自己
分析他人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心理学家教你做人际关系的大赢家
由行为可以窥探出对方的心理真相
通过潜意识,帮助你了解他人心底秘密
通过周哈里窗,帮你打开心灵之窗
通过心智模式,为你辨析他人惯性思维
通过内在的小孩,带你看透他人的过去
通过认知失调,为你揭露他人心理原动力



第十一章 辨明人格类型,摸清行为模式


双重人格:一具躯体里的“两个人”
自恋型人格:傲慢自大的“自私鬼”
强迫型人格:强迫倾向的“工作狂”
回避型人格:过于羞涩的“老实人”
依赖型人格:小鸟依人的“没头脑”
被动攻击型人格:背后捅刀的“老油条”
表演型人格:人生就好像戏剧一样精彩
分裂型人格:人际交往困难的“自闭者”
偏执型人格:总是猜疑的“倔脾气”
边缘型人格:情绪不稳的“动荡源”
反社会人格:毫无责任心的“恐怖分子”
A型愤怒人格:总是紧张的“高压电”
ADHD 型人格:思维跳跃的“外星人”


第十二章 透过防御机制,洞穿心理弱点


防御机制:情绪压力的“转换器”
攻击机制:自我焦虑的暴力宣泄
嫉妒机制:心怀愤恨者的恶性转移
反态机制:被理性束缚的双面人
过失机制:当理性未能束缚你……
退行机制:岁数越大,活得越小
白日梦:欲求不满者的心灵庇护所
代偿机制:迁怒之人必有一颗伤不起的心
投射机制:讽刺他人就是讽刺自己
补偿机制:努力的汗水源于自卑
升华机制:成功之人的辛酸往事回忆录


第十三章 看穿操纵模式,谁也别想操纵我


正向强化:利人利己的肯定模式
负向强化:向邪恶妥协的心理惯性
间歇强化:不可自拔的“赌局”式操纵
惩罚:规定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创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互惠原理: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
喜好原理:为什么人们会爱屋及乌
从众原理:被人孤立的滋味不好受
权威原理:为什么人们会盲从他人
承诺原理:为什么人们会信守承诺
稀缺原理:资源越是稀缺,人们争夺得越激烈


第十四章 展开心理博弈,把握致胜关键



囚徒困境:进可逼人就范,退可唬人套话
脏脸效应:共同知识和潜规则的运作
智猪效应:多劳未必多得,不作为未必是偷懒
斗鸡效应:绥靖与妥协——武之心,志在止戈
承诺威胁效应:没出手的刀子永远锋利
猎鹿效应:打破不合作误区,实现共同利益
协和谬误:越陷越深,危险的陷阱往往由自己设计
分蛋糕效应:讨价还价也是一门学问
枪手效应:置身于是非之外,庶民的胜利
信息甄别效应:数亿元的广告位为何令人趋之若鹜
目录
CONTENT

《微反应心理学》目录
CONTENT

章 看透意图的读心策
【前言】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
前言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如同动物依靠保护色躲避敌人的攻击一样,人类也喜欢把自己伪装起来,不愿意表现出真实的一面。例如,几乎所有的职员在上司面前都会表现自己的勤劳努力,所有的情侣相处时都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痴情专一,所有的推销员都会说自己的产品非常好,但真相究竟如何?在上司背后偷懒的员工不在少数,结婚后不乏红杏出墙者,我们也经常为冲动买下的产品叫苦不迭。所以说,社会本来就是扑朔迷离的,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常常会发生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而想在这个扑朔迷离的社会里拨云见日,免受他人的误导、欺骗、中伤,就必须掌握“微表情读心术”的技巧。
所谓的微表情就是人在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反应短可持续1/25秒,长也就是1/5秒,往往都是一闪而过,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但相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这种表情往往有很强的虚假性),“微表情 ”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因为,微表情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期进化而遗传、继承下来的,是人类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这种表情不经过大脑,没有任何修饰,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不能伪装,不能作假。它是人在遇到应急刺激后所做出的“ 表情”,这种表情才是人内心真实的声音,所以要知道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读懂微表情是关键! 如果你观察到了真实的微表情,接着又看到了试图掩饰和造作的表情,那么真相已经摆在你的面前。
菲尔先生是一位心理医生,有一次公司派对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女友与自己的同事杰里的神色很是暧昧。
  菲尔并没有立刻表达出心里的愤怒,等杰里走了之后,他貌似随意地告诉自己的女友:“嗨,亲爱的,你知道吗?约翰和玛丽,我们还去参加过他们的订婚仪式来着,三天前他们吹了。”
  “哦?这是为什么?”果然,女友的兴趣被勾了起来。
  “因为约翰发现玛丽和自己的上司有一腿。”菲尔一副闲谈的样子,眼神却密切注意着女友的表情。
  “是吗?那可真是不幸。”女友笑了笑,笑容却有些不自在,她转过身向厨房走去,“哦,天哪,这都几点了?我该做晚饭了。”
  “我出去吃,不用等我了。”菲尔脸色阴沉地出了门,径直去了私家侦探社。果然,不出几天,他聘请的私家侦探就拍到了他的女友与杰里举止亲密的照片。
菲尔先生用的这种试探方法正是心理学上的“墨迹测试”,他一边描述一个比较类似的情景,一边观察女友的反应,如果女友当时表情很轻松,而且很感兴趣地和他闲谈起来,他就可以对女友放心,而遗憾的是结果果真如他所料。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读心的招数还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他很快了解到事实真相。
微表情是人们内心活动的“放大器”,一张面孔下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都可以通过微表情尽收眼底。一个人的外表、姿势、动作和说话的语气,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习惯,都在传达其内心的所思所想。正如法国文学家狄德罗所说的:“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因此,面试官可以通过微表情识别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下属可以通过微表情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推销员可以通过微表情洞察客户的心理活动……借由观察并解读他人的微表情,不仅能掌握他人当下的情绪与想法,对于其性格与行事风格也能推断一二。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掌握他人的长短优劣,在细微之中察人于无形,从而控制他人,是追求成功人士必须要牢牢掌握的杀手锏。如果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微表情的含义,会让我们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这无疑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如果正确理解了微表情,我们就能够从他人一闪而过的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准确地识别他人。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交际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快速地学会如何读心,如何识人,如何用眼睛洞察一切可以观察的事物,读懂他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和剖析,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读心技巧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用到的,掌握了本书中的技能,必能在人际交往中春风得意,在工作生活中左右逢源,从而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微反应心理学全集》前 言
人心,可能是这世界上诡谲莫测的东西。我们看得见他人的表情和动作,却很少有人能够轻易地看穿他人的心理。就像是变色龙拥有能够躲避敌人的保护色,枯叶蝶长着能够迷惑敌人的翅膀那样,人类也很喜欢把自己的心伪装起来,藏在深处,不轻易表露出真实的一面。
每一个员工在看见老板时,都表现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平时是否也是这样,却不好判断;销售人员在面对客户时,笑脸相迎,极尽吹嘘之能事,但产品究竟是好是坏,根本无从分辨;热恋的男女在追求心仪的对象时,总是爱说些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言,但究竟是否真心,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社会在高速发展,人心的变幻,也在高速的发展中。为了追求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类之间总是在不断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如果不懂得看人心,那么必然会遭受欺骗、中伤或是背叛,被人践踏进底层的污泥中。
所以说,如何看透人心,是你踏入社会需要走的步。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可以在漫长的时光中累积经验,在长年的相处中看清一个人的本性,但是这种办法,只适用于稳定的、长期的关系。跳出了这种关系,对着一位陌生人时,你一样是一筹莫展。更何况现代都市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已经跳出了熟人圈子,经常要与不太熟的人打交道。就算是熟悉的人,打交道的深度与频率也不如从前的农耕社会。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掘到他人心中真正想法的“魔法”,它就是读心术!
读心术起源于古老而神秘的吉普赛人,据说吉普赛人的巫师通过他们的水晶球,可以看到对面那个人心里真正的想法,无论他怎样的阴险狡诈、舌灿莲花。
这种说法听起来带有迷信的色彩,但事实上,现实中真的存在一种神奇的读心术,它隶属于心理学,却比常规的心理学更加实效,更加突出。运用这种读心术,我们能够通过对他人外表、神态、言行举止的观察,来分析判断出对方内心中真正的想法,乃至于他的性格与品行。
阿娇原本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在做了全职的家庭主妇之后,也经常陪老公去一些大场合见客户。
这一天,阿娇陪老公,还有老公的一位大客户刘总去打网球。几个人详谈甚欢,玩的也十分尽兴,但是,在打球歇息的间隙里,阿娇却敏锐地觉察到刘总的脸上显露出了一丝疲态。
在阿娇的提醒下,老公善意地询问刘总的身体状况,刘总笑着说没什么,只是由于近工作太忙,所以有些疲惫。很快,几个人又重返球场,干劲十足地拼杀起来。
眼看天色渐晚,阿娇将老公拉到一旁,悄悄告诉他:刘总的婚姻可能出了问题。
“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公十分惊讶。
“你看刘总虽然强颜欢笑,但实际上,他的眼神里并没有任何高兴的情绪。”阿娇跟老公分析道,“而且,他的无名指上有一道新摘下来的戒指痕迹,像他这个年纪的人,能在手上长时间地戴戒指,那应该就是婚戒了。”
老公按照阿娇的说法,在运动完后,邀请刘总去了附近的茶座。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刘总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戒备,说出自己刚刚离婚的烦恼,得到了阿娇老公的开解与支持。
从此,刘总与阿娇的老公不仅在生意场上更加信任,在私交方面,也有了足够的默契。对于营造这一切的“功臣”阿娇,老公更是从心底里佩服。
阿娇之所以能够只通过察言观色,就了解到刘总的近况,她所掌握的读心术技巧功不可没。寻常人看见客户谈笑如常,必定想不到对方此时正被生意场之外的事儿烦恼,而阿娇通过对读心术中“地心引力”法则的运用,巧妙地判断出刘总实际上是在假笑,从而进一步推理出他所面临的问题。
“地心引力”法则是说: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意图有所行动时,从表情到动作都是反抗地心引力的,眉毛上扬、眼角和嘴角上翘,整个身体也向上拔起;反之,当他心情沮丧、低落、无奈、无措时,整个人是向下的,眼角和嘴角也向下耷拉着。
而真笑和假笑的衡量标准在于:一个真的因为开心而笑的人,不但嘴角上扬,眼睛中也充满笑意,眼角有变化;而假笑者只是嘴角在笑,眼睛周围没有笑的感觉。
当然,生活中,人们的表情和动作都会比较放松,不像工作中的那么严肃、刻意。于是,读心术中也有许多更简单,也是更直接快捷地能够判断他人心中所想的技巧。
阿兵陪妹妹去相亲,走进那家咖啡馆之后,阿兵就发现妹妹眼前一亮,明显是对坐在沙发上的那位年轻人感兴趣。
那位年轻人看起来十分开朗健谈,对阿兵二人也是照顾有加。阿兵的妹妹一开始还有些害羞,聊了一会儿之后就放开了,身体前倾,聊得十分投入。
可是阿兵却敏锐地注意到,那位年轻人虽然在谈话间显得很热情,但双手始终抱在胸口上,并且,他的坐姿虽然端正,双脚却不自觉地朝着左边门口的方向。
妹妹对于这个年轻人很感兴趣,透露出想要与他进一步交往的意思,但是阿兵却劝说她,估计那个年轻人对她不是很感兴趣。
“不可能。”妹妹完全不相信,“我跟他很谈得来,有很多共同点啊,而且他也根本没有表现出不喜欢我的样子嘛!”
介绍人在问了那个年轻人的意思之后,委婉地告诉阿兵的妹妹,那个年轻人在与她见面的同时,还见了几个其他的女孩,现在对其中的另一个女孩十分感兴趣,已经确定要正式与她交往了。
阿兵之所以能够断定那位年轻人对自己的妹妹并不感兴趣,主要是运用了读心术,从他的行为之中看出了他的心思。要知道,人类的身体往往比话语、表情更容易泄露出内心的秘密。那位年轻人始终用双手抱臂,是一种抗拒的表现;而他双脚朝向门的动作,也表达出他虽然表面上热情,内心中却希望赶紧离开的念头。捕捉到了这两点行为之后的内心真实想法,阿兵自然能够断定妹妹的相亲之旅会无疾而终。
这过程看起来很是神奇,但分析起来却并不困难,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掌握读心术,并用好读心术。将读心术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令人惊奇的效用,不过这也只是小试牛刀,实际上,在面对犯罪分子的时候,读心术更有其巨大的作用,就连神探福尔摩斯,也是一位读心术的高手。
在《福尔摩斯侦探集》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在实验室里初次见到华生的福尔摩斯,热情地握住了华生的手。
福尔摩斯的握手让华生有些吃痛,他简直无法想象:对面的这个人力气有这么大,但是更让他惊讶的是:他还没有介绍自己,福尔摩斯就说出他去过阿富汗,还当过军医的事。
他究竟是怎么直到我以前的事呢,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过啊?对于这一点,华生百思不得其解,而福尔摩斯给他的解释是这样的:
“当时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你是从阿富汗过来的,这来自于我长久以来的习惯,当我思考问题时,一系列的想法飞掠过我的脑海,因此得出结论的时候,竟然没有总结出这其中的步骤。不过,这中间是有一定的步骤的,在你的这件事上,我是这么推理的:‘这位先生有着军人的气概,但同时还有医务工作者的翩翩风度,那么他很明显就是一位军医了;他的脸色黝黑,但是手腕上包裹在袖子里的皮肤却是白色,因此,他一定是刚刚从热带回来;他面容憔悴,左臂还受过伤,动作很是僵硬不便,因此这清楚地说明了他是历尽艰苦、大病初愈。试问,一位英国的军医,在热带的地区受尽艰苦,臂部负伤,那还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是阿富汗了。’”
就这样,通过对华生外表、气质、动作等方面的观察,福尔摩斯在刚一见面时,就精确地判断出了他的职业与经历,让人叹为观止。
实际上,不只是书中的侦探人物,著名的美国FBI、英国中情六局,还有苏联克格勃,这些鼎鼎大名的特工机构,都将读心术列为特工必学科目之一。
事实上,读心术正是衍生于心理学、立足于心理学中的,读心术所依靠的,是权威而精妙的心理学理论,在艰深晦涩的心理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运用的效果。
所以,这本《心理学与读心术全集》的目的,正是在于这一点,力求将读心术的每一个技巧与心理学相应的知识点结合,让读者在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当然,本书力求规避难懂的心理学专业术语,以直白幽默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来为大家展现出一幅幅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并通过详尽的分析,讲述出可以立即应用的读心术技巧。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在让你能够读懂人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入了如何攻破他人心防的部分。懂得看,只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而进一步结合进攻的力量,你就能够将全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可以说,掌握了这些读心术的技巧,你就会发现生活似乎在你的眼前展开了崭新的一页。以往你看不透的人心,感到迷茫的状况,仿佛都像是透明的画册一般展现在你的面前;而那些脾气古怪的人,难以应付的情况,你也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相应的技巧,轻松应对。从此之后,你不仅不会轻易步入骗局,更是能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免费在线读】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

从手势看出蛛丝马迹,看谁还对你撒谎
微表情关键词

生活中随处有谎言,当然,有些善意的谎言,我们大可不必 理会,但若是谎言出于欺骗,我们又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骗呢?其实很 简单,就是看他人说话时的手势。这些微妙的手势,能告诉我们对方是不 是在说谎,成为打开别人心门的钥匙。


很多人看过美剧《别对我撒谎》,它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剧 集。莱特曼博士是一位鉴别谎言的能手,他能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 语言、语音语调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生活中随处都有 谎言的存在,有时候我们简单的一个耸肩、一个搓手、一个抿嘴都可能是说 谎的标志,即使是一个说谎高手,也会在细微的肢体动作上泄露出自己的秘 密。而正是这些微妙的身体语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别 人,还是被别人所掌控。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那些微妙的身体语言,说不定它就会成为我们打 开别人心门的一把钥匙。下面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种撒谎手势。

◎ 用手遮住嘴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突然用手遮 住嘴巴,那么表示大多是因为说了谎,他正试图通过捂住自己的嘴巴来掩饰 自己说出的那些谎话。为了自然起见,有些人甚至还会在捂住嘴巴的同时假 装咳嗽来掩饰自己。
比如,在电影或者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小偷或者罪犯,想假装正 常地从警察身边走过时,他总会先四处看一下,然后遮住嘴巴轻咳一下,当 警察拦住他问话时,他会假装自然地放下手去回答,于是观众们会觉得这些


人鬼鬼祟祟的或者在对警察撒谎。 用手遮住嘴巴就如同把食指竖立在嘴唇前说“嘘”的手势一样,都是一种
表示不要随意表达内心的想法。当我们在和对方聊天时,如果对方突然下意 识地遮住了嘴巴,那么我们一定要注意听其话里的深意,我们要明白这个手 势意味着别人对我们有所隐瞒。这时候,不妨表露出不感兴趣的样子,让对 方有一种心安的感觉,那么接下来的交谈也会顺畅很多。

◎ 触摸鼻子

在童话《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说谎时鼻子会变长,而在现实中,人们 在说话时会摸自己的鼻子。触摸鼻子的手势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 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几乎令人难以察觉。女人在做这个手势 时比男人的动作幅度更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研究表明,人们在撒谎的时候,会引发鼻子部位的 血液流量增大,导致鼻子膨胀而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 抚摸鼻子来缓解发痒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摸鼻子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 生的一个小动作,在鉴定一个人是否说谎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说谎迹象来 进行解读。
当然,真正的鼻子发痒和说谎时鼻子发痒是不一样的。真正的鼻子发痒 时,必须比较用力地摩擦鼻子,甚至是通过挖鼻孔才能消除刺痒的感觉,而 不像触摸鼻子的手势只是轻轻一摸那么简单。而且单纯的鼻子发痒往往只会 引发人们反复摩擦鼻子这个单一的手势,和人们整个对话的内容、频率和节 奏没有任何联系。

◎ 摩擦眼睛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不想看到某些事物或者画面的时 候,我们总是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正在企图阻止眼睛 看见那些令人不愉快、不舒服或者遭受怀疑的事情,它代表的意思就是:“我 很不安,我不想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观察够仔细,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个人在酝酿谎 言、说出谎言和说谎之后,都会去摩擦自己的眼睛或者不自然地笑笑。男人 在做这个手势时往往会使劲揉搓眼睛;如果他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则很 可能把脸转向别处。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她们一般只


是在眼睛下方温柔地轻轻一碰。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的,我们不能看到对方摩擦眼睛就认为对方正
在撒谎,我们要先观察、再判断,后再下定论。

◎ 抓挠耳朵

人们在不想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就会抓挠自己的耳朵,这表示此刻他们 并不想听。比如我们在和客户谈判的时候,你正在发表意见,客户突然侧着 头用手指摩擦着耳朵,那么这代表的意思是客户对你现在表达的观点持相反 意见,他正在酝酿着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如果你不能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 会,那么交流很可能就会没有效果。

◎ 抓挠脖子

当人们在抓挠脖子时,一般是用食指(通常是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 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而且食指运动的次数一般为五次左 右,这个手势是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就像是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 的意见”。但往往这时候他们说出的话确实顺着我们,也就是典型的“口是 心非”。
当我们遇到“口是心非”者的时候,理智的做法就是放弃这个口是心非 者,否则,你很可能会一直活在谎言当中。

◎ 拉拽衣领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观察发现,人们在 撒谎时会在敏感的面部和颈部产生刺痒的感觉,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 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因此他们会下意识地通过 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来消除这种不适。因此,我们在和对方交谈时如果看到 对方正在频频地拉拽自己的衣领,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对方很可能是因为撒 了谎正在担心谎言被识破。
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感到愤怒或者遭遇挫败的时候,同样也会拉拽衣 领,因此我们要判断好,对方是否在撒谎。因此,当你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 时,你不妨对他说,“麻烦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者“请你有话就直说吧, 行吗?”这样,在对方反馈的时候就会显露出他的真实意图。









示爱肢体动作:异性间示爱时身体本能发出的信号




微表情关键词 男女示爱主要靠肢体,它不但是一种本能,而且因为害羞或 者不确定,肢体语言能避免很多尴尬。所以,异性之间示爱时,会发出一 些肢体语言信号,等待对方做出心照不宣的回应。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如果 迎面走来了一位美女或者帅哥,那么我们会本能地挺胸收腹、容光焕发,甚 至连那些在平时有着“啤酒肚”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收腹抬头,使自己看起来


更加挺拔威武,而且走路的步伐也会变得轻快起来。其实这一切的目的就是 希望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在异性面前,凭借其自身魅力博取异性的青睐。
可以说,肢体语言是人们在向异性示爱的过程中基本的交流工具,因 为几乎所有的想法和情绪都能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总是 女人在掌握决定权,在 90% 的情况下,首先示爱的总是女性。通常,在女性 发现了心仪的男性之后,她就会通过眼睛、身体或者面部表情不断地向他发 送一些旁人不易察觉的示爱信号,直到她认为对方已经注意到了她和她发出 的示爱信号,并且做出了某种回应。
人们的示爱过程也要遵循一定步骤。比如一位女士发现了一位极富魅力 的男士,那么她首先会静静地注视对方,直到对方也发现了她的存在,彼此 进行眼神交流;随后,这位女士的脸上会浮现一种稍纵即逝的微笑,这是一 种默许的信号,女性常常会借此暗示异性采取下一步行动;第三步就是整 理仪容,借此来凸显自己的魅力,吸引异性的注意;第四步,说话并走近对 方,试图以闲聊的方式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第五步肢体接触,有时候女性 会瞅准时机“无意间”触碰一下男性的手臂。
尽管这五个步骤看起来显得无关紧要,但这对一段新关系的开始具有至 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五个步骤中,肢体语言将占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整 理仪容中,男人和女人的基本动作都是一样的,这其中包括了梳理头发、平 整服装、将一只手或者双手置于臀部、用脚尖和身体指向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等。在一方没有接收到明确信号或给予明确表态的前提下,另一方都会想方 设法通过肢体语言来示爱。
  基本来说,女性在示爱时常使用的肢体动作和信号有 13 种,她们正是 借此来传达自己的单身信息。
(1)仰面与抚弄头发,这是女性在发现心仪对象时先使用的两种信号。
(2)温润的嘴唇、撅嘴以及略微张开的双唇。
(3)自我抚摸,女性的这一行为能让她产生一种被男人爱抚的幻觉。
  (4)展示自己柔软的手腕,借此来表示自己柔弱恭顺的心意,以期得到异 性的关注。在男人眼中,拥有柔软的手腕的女子格外娇柔动人。
  (5)对圆柱形物体的热情抚摸,比如玩弄香烟和手指,或者耳环等任何与 男性生殖器形状相似的物体。这一动作其实是行动者内心想法外显的一种下 意识行为。
(6)将手腕内侧那面平滑柔软的肌肤暴露在她感兴趣的男子面前,而且随


着兴趣的增加,女性闪动手腕的频率也会逐渐增加。
  (7)扬肩外带斜视的目光,扬起的肩头突出了女性特有的珠圆玉润的曼妙 身姿。
(8)摆动自己的臀部,于无形中突出了男女间的性别差异。
  (9)扭动自己的胯部,女性在站立时的扭胯动作往往能够显示出其卓越的 生育能力。
  (10)如果女性将手提包放在一个靠近异性的地方,从而让异性注意到它 的存在,或是碰触到它,那么,这就表示她对这位异性十分感兴趣,表示愿 意接受对方。
  (11)女性常常会摆出这样一种姿势:将一条腿弯曲后压在另一条腿之 下。每当这时候,她们那条弯曲了的腿的膝盖指向的往往就是那个让她感 兴趣的人。
  (12)将脚伸出鞋外,只用脚趾钩住鞋子来回晃动的动作,也是一种暗示 行为者放松心态的动作。
  (13)女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用两腿合而为一的姿势来让对方注意到自己 的双腿,这是一种能让男性心动的女性坐姿。除此之外,缓缓地将双腿交 叉,然后分开,同时用手指轻轻地敲击大腿,这同样也是女性暗示其内心渴 望被抚摸的欲望。
女性的示爱动作是展示自己的魅力,而男性的示爱动作和姿势从本质上 来说就是一个展示其权力、财富和身份的过程。男性在示爱时常用到的肢 体语言动作基本上都是围绕其裆部展开的。
比如,在面对女性时,男人能够做出的直接的凸显其两性差异的动作 就是极具侵略性的拇指勒紧皮带的姿势,从而让其裆部显得更为突出。而 且,男性还会将身体和脚尖慢慢朝向心仪的女性,然后用一种暧昧的眼神长 时间地凝视着她,将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坐着的时候,甚至会故意岔开 双腿,露出裆部。
男性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做的向女性示爱的动作就是裆部调整动作。有 些女人抱怨一些男性在没有任何原因或预兆的情况下,会将手伸向裆部。其 实,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男性这一动作的潜台词——他的那个部位实在太大 了,以至于会卡在裤裆里,所以才需要时刻注意它的位置。
可以说,很多时候男女初都是在肢体语言的推动下才向异性示爱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修饰自己的外形,从而加强自身对异性的吸引
力,赢得更多的接触机会。男女之间的示爱信号很多,如果发射的信号够 强,穿透力够大,那么一切都将水到渠成。很多人有时候碍于羞涩和勇气而 不敢直接表白,那么通过上面的肢体信号,如果你也中意对方的话,就给对 方一个明确的回应吧。
《微反应心理学全集》
逃离反应:惹不起也要躲得起
微反应关键词逃离反应绝非一个人胆怯的象征,而是几乎所有脊椎生物的自然本能之一,这种本能让人潜意识地远离危险,保护人的安全。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预备逃跑可能在客观上会令人更加接近逃离反应信息源。所以,你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地采集当事人的微反应信息。

我相信大家对成龙的电影一定不陌生,尤其是打斗部分,诙谐、幽默、机智,一改以往动作片一贯的硬汉主角形象,成功开启了一个“用脑子打架”的新动作片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呢?成龙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平时打架也这样啊,一个人来我就打,两个人来我就拼,三个人来我转身就跑!”
其实,每个人在经过训练之后,都有做“成龙”的潜质,这种潜质就是深植于人心底的逃离反应。所谓逃离反应,就是当生物规避对自己有害事物时的自然反应,人类的逃离反应同样如此。
逃离反应几乎是自然界为普遍的反应,因为无论是单细胞微生物还是脊椎动物,趋利避害都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人类是逃离反应的继承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人类将逃离反应演绎得更为复杂、深入。
简单、显著的逃离反应,即人对疼痛的规避。
当被利器刺伤的时候,你的手会条件反射式地弹开,以避免利器对你的伤口继续进行伤害。
如果你接触过交流电维修,长辈或师傅一定会告诉你,直接用手接触电器以测试电器是否有效时,一定要用手背接触电器。因为如果电器漏电,那么电流击中你时,你会条件反射地把手往手心方向拉扯。如果你用手心接触电器,则有可能被“吸住”。
我甚至听过一个笑话:老一代人在一起说怎样伤害人疼,有人说是打脑袋,有人说是用针扎。一个抽旱烟的老汉指了指自己手中铜质的烟斗,笑道:你们说的这些都不行,告诉你们,把烧得通红的烟斗贴在人胳肢窝(腋下)里疼。众人奇怪为什么是腋下,稍一思考就茅塞顿开。因为人的腋下有疼痛感时,条件反射的命令不是张开胳膊,反而是夹紧……
你现在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不是说“远离”危险吗?夹紧胳膊并没有使人远离烧红的烟斗,反而更紧密……这其实恰恰反映了真正的逃离反应是一种无法作伪的微反应。想知道为什么,就必须探究一下逃离反应的形成。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对微反应的定义:这是一种本能的、源于条件反射或下意识的表情、动作、行为、语言反应。人们无法通过调动大脑意识运动来控制微反应,而只能对微反应进行模仿。那么,逃离反应自然也是源于条件反射和下意识的。换句话说,是非理性的,先于理性的,其形成得益于人类数万年来进化所养成的习惯本能。在遇见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事物时,人类会深深地吸一口气,绷紧肌肉,蜷缩四肢关节,准备逃跑或自我保护,而夹紧胳膊正是这种自我保护的过程:肋骨很脆弱又很重要,所以必须保护好。
由危险信息源引发的逃离反应,有以下特征:
面部表情呈紧张、不安、恐惧趋势;
会有吸气储能的反应;
由于腿部是逃离反应的制动区域,所以血液流向下半身,脸色发白;
站姿时,身体向反信息源方向倾斜;
坐姿时,腿部绷紧,以便自己随时可以起身逃跑;
语言急促紧张,会有敷衍性回避。
上面的描绘是否让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信心不足的面试者,当他面对一脸严肃的考官时的样子,没有比“如坐针毡”更好的词来形容他了。在生活中,大多数处在紧张、信心不足、焦虑等状态下的人,都会产生逃离反应。如前文所言,这种逃离反应源于人类对于危险信息的潜意识躲避,它未必有用,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就像那个夹着烧红的铜烟斗的腋窝)。但是,你越紧张就越想逃离,而越想逃离,腋窝就被破坏得越大。所以,你要想办法克服自己的不自信和逃离反应。
其实,除非精神崩溃,否则,这种由威胁性信息源造成的逃离,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逃离,而只是逃离准备。观察一个保持紧张坐姿的人,你会发现很多准备逃离的迹象:坐正方便站起;用手支撑腿部;双腿向后调整重心;脚尖接触地面,腿部紧绷准备离开。
可是,需要明确的是,并非一切撤离都是逃离反应。
抗战初期,当时的地方军阀被日本侵略军打的屡战屡败,“国军逃的丢盔弃甲,日军追的丢盔弃甲”,这是逃离。
发生在抗战前不久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虽然也是远离危险区域,但却不是逃离,为什么呢?很简单,你能说数万人集体有纪律、成编制地大范围转移,并且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保持着旺盛士气的迁移是逃跑吗?
拳王阿里也有一个重要战术,就是用灵活的脚步闪躲敌人的进攻,直到对手体能消耗过大时,再予以反击。阿里的闪躲也不是逃离。
其实,看撤离或规避是不是逃离反应,要看当事人在进行规避时对信息源的态度。如果他仍然觉得自己可以战胜信息源,那么就说明当事人没有出现逃离。
当然,除了有威胁的信息源之外,还有一种信息源可以对当事人造成逃离反应,那就是令人反感的信息源。与威胁信息源产生的逃离反应不同,反感信息源并不会给人无法战胜的恐惧感,所以,反感信息源导致的逃离,呈现的是另一种形态。
一个足够强烈的反感信息源导致的逃离反应,与饱满的厌恶反应如出一辙:
眉头紧皱;
强烈的闭眼趋势;
上唇提升导致鼻翼两侧形成极深的沟壑;
面颊紧绷牵动嘴角运动,嘴巴两侧产生“括弧”;
身体整体呈现条件反射式的一系列远离信息源方向的动作,比如后仰;
偏头……
语言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厌恶感。
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过的饱满厌恶反应。当然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我们不会做出这种饱满反应,你能想象当你的老板提出一个愚蠢的决定时,你直接表现出一副几欲作呕的架势吗?这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独有问题,人们太喜欢压抑自己的正常情感,以至于每个人都戴着几层“面具”活着,这也是我们研究微反应的原因——通过不自觉的反应破解人的真实意图。
所以,即便刻意克制,但当反感信息源存在时,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产生有意思的、可供观察的反应。
想象一下,当你站立时,准备听一个人讲话,如果他讲的很好,很能令你产生兴趣,你自然会把身体完全面向他,这样,你的两个脚尖也就自然而然地指向他。
如果演讲者的话令你十分厌烦,听都不想听下去,可是受限于场合等客观因素,你又无法转身离开,甚至你必须继续装出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此时的你会怎样?
首先,你的表情会由于这种心理冲突而显得僵硬:你会露出讨好的笑,因为这个讲话的人是你的上司;但你心里却想让他闭嘴——所以此时你的笑和赞赏都是僵硬的。具体就体现在:你的嘴在笑,但你的眼睛没有任何的正面感情。
更重要的是,你的脚尖。我们刚刚提到,当你全面肯定讲话者时,你的两个脚尖会完全朝向他;但当你不耐烦时,你的一个脚尖则会朝向其他方向。这样,你的躯干和视线仍然可以面向讲话者,但你的身体其实随时准备离去。
除了脚尖之外,视线也是一个逃离反感刺激源的信号。用为简单易懂的说法,我们在逃离之前会选好逃离的路,所以,在与人交流时,不妨看他是否一直把视线从你身上移开,转移到另一个方向。
那个方向不一定是他的逃离路线,但肯定有助于缓解你的无聊话语带来的烦闷感。
第三种可能造成逃离的信息源,是焦虑信息源。与威胁信息源和反感信息源不同,焦虑信息源的存续性很强。当逃离行为成功逃离了威胁和反感,那么这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