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杨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书记,研究领域为中国典籍与传统文化、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等。迄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参与编著《风物:燕园景观及人文底蕴》、《插图本中国图书史》、《中国书业》等多部著作。
  严敏杰,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副教授。先后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燕园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等职务,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编著《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等著作。
  《北大文化丛书》主编简介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出版学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出版论坛理事会理事长,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免费在线读】
  授教 解题:大学之职,重在教书育人;育人之所,首 推三尺讲坛。把课讲好,乃是每一位教师传道授业解 惑的立身之本。大学能够留给学生深刻美丽的诸 多印象中,名师的授课风采一定不可或缺。百余年来 ,北大的课堂一直是展示大师名家实力和风采的 舞台。要在北大的讲坛上立住站稳,就必须有严谨的 授课态度,扎实的知识积累,巧妙的授课技巧,此外 还得有些率真的雅趣。因缘于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和 表彰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理念,北大的课堂 之上,大体能够保持住异彩纷呈,妙趣横生的风尚韵 致,从而让身临其境者终生难忘,也让未能躬逢其盛 者无限向往。这或许是了解北大魅力的首要门径,因 此开篇作授教。
  ○清末京师大学堂在清政府高压之下,课程也多 陈腐无聊之论,经常引起学生不满。当时,有个姓叶 的教习给预科学生讲授“人伦道德”课,学生对他的 空谈不满,他却赖着不走。此课考试时,有一学生孙 炳文在考卷上大书“叶公好龙,尸位素餐”八字。结 果孙被学校挂牌开除。孙后来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 后又回到北京大学,1912年毕业于预科类。
  ○据沈尹默回忆,他初入北大任教时,有一预科 教地理的桂蔚丞老先生,每次上课时,均有一听差挟 一地图,捧一壶茶和一只水烟袋跟随上讲堂,置之于 讲堂上,然后退出,下课照旧如仪。其教科书、参考 书和讲义对学生是保密的,丝毫不允被借阅。
  ○陈汉章于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 任国立北京大学历史教师。他教中国历史,自编讲义 ,搜集资料,从先秦诸子讲起,考证说欧洲近代科学 中的声、光、化、电之学,在我国先秦诸子的著作中 已早有记载。那时,欧洲列强尚处于茹毛饮血时期。
  当时正在北大就读的沈德鸿(茅盾)课后作“发思古之 幽情,光大汉之天声”的对联形容此事。陈闻听后解 释道:“我明知我编的讲义,讲外国现代科学,在两 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是牵强附会之说。但我为何要这 样编呢?鸦片战争后,清廷士林中,崇拜外国之风极 盛。中国人见洋人奴颜婢膝,有失国格人格,实在可 耻可恨。我要打破这种崇洋媚外风气,所以编了这样 的讲义,聊当针砭。”他还说:“中华民族同白种人 并肩而无愧色。”沈德鸿事后称陈汉章是一位“爱国 的怪人”。
  ○冯友兰在北大上本科时,“中国哲学史”一课 由哲学系陈介石讲授。他从先三皇、后五帝讲起,每 周四小时,讲了一个学期才讲到周公。学生问他如此 讲法,何时才能讲完,他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
  要讲完一句话就可以讲完。要讲不完就是讲不完。” 果然课没讲完,陈就去世了。20世纪30年代史学系一 位讲师讲宋史,与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学年下来, 仅仅讲了一个王安石变法还没有讲完。20世纪40年代 邵循正在北大讲元史,一个学期也只讲了一个成吉恩 汗。
  ○陈介石在老北大深受学生尊重,他在哲学门( 系)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历史门(系 )讲“中国通史”。他讲的是温州一带的土话,一般 人都听不懂,甚至连好多浙江籍的学生也听不懂。因 而上课时只好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发给大家,登上讲 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之快 ,下课铃一响,粉笔一扔就走了。而且在下课铃响的 时候,恰好写到一个段落。他虽不讲话,但却是诚心 诚意地备课,课堂所写与讲稿亦各成一套。
  ○据北京大学毕业的震瀛回忆,辜鸿铭在北大执 教时,“很得学生爱戴,胡适之先生也比不上”。他 回忆说,辜常常教学生念英文本的《千字文》:Dark skies above the yellow earth。音调很足,口念 足踏,全班合唱。“现在想起来,也很觉可笑。看他 的为人,越发诙谐滑稽,委实弄得我们乐而忘倦,这 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也很喜欢。” ○沈从文回忆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学时的情景: “辜先生穿了件缃色小袖绸袍,戴了顶青缎子加珊瑚 顶瓜皮小帽,系了根蓝色腰带。引人注意的是背后 拖了一根细小焦黄辫子。老先生一上堂,满座学生即 哄堂大笑。辜先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要笑我这 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 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 !因此只有少数人继续发笑,多数可就沉默了。”沈 称辜的这句话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辜鸿铭在北大讲授的是英国文学,每学期上第 一堂课,他都要先对学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 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早退出: 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 你们才能出去,这是师徒大义,不可不讲;第二章, 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 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 。”辜要求虽严,但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 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 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陈独秀说,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带一童仆为 他装烟倒茶,辜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 课,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 讲课,辜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六首十几行 英诗。
  ……
【内容简介】

  本书可谓是一本北大版的《世说新语》,它参用了《世说新语》的体例,分为授教、德行、气节、神采、雅量、真趣、狂狷等二十五个章节,将百余年来北大人的精彩语录汇集成书,并收录多幅珍贵老照片。在只言片语间体现百年北大的历史人物风情,在细微之处让读者体悟北大百余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气象及精神魅力,而北大对于中国之意义,也尽在其中了。


【目录】
授教
德行第二
气节第三
神采第四
雅量第五
真趣第六
狂狷第七
乖僻第八
绰号第九
风雅第十
师友第十一
忠诲第十二
读书第十三
著述第十四
论学第十五
嘉言第十六
讽议第十七
辩驳第十八
神伤第十九
忧思第二十
自许第二十一
月旦第二十二
谣歌第二十三
风骨第二十四
奋勉第二十五
附录:北大人物志
参考文献


【编辑】
  《微说北大》由杨虎、严敏杰著:北大版《世说新语》,写尽北大气象 陈独秀说,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辜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讲课,辜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六首十几行英诗。 有一次,胡适在课堂上问:“你们哪位是偷听生?没关系,能来偷听更是好学之士。听我的课,就是我的学生。我希望你们给我个名字,是我班上的学生。”胡的一番言语让所有的偷听生都大受感动。胡对偷听生的态度和做法很能反映北大当时“兼容并包”的学风。 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开讲前开宗明义:“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周作人说:“有人说北大的光荣,也有人说北大并没有什么光荣,这些暂且不管,总之我觉得北大是有独特的价值的。这是什么呢,我一时也说不很清楚,只可以说他走着他自己的路,他不做人家所做的而做人家所不做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