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付克新,男,1983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枣阳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讲师,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及其中国化等。

【内容简介】
付克新编著的《新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探索-- 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以* 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为中心,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 探索进行了系统考察,初步梳理了这一战略探索的历 史逻辑——“从革命转向建设”和理论逻辑——以“ 民主新路”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走出具有中国 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其中,把《正处》作为新中国 政治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转型”的标志性文 献来看待,在国内外关于《正处》的研究中具有一定 的创新意义。

【目录】
导论 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一 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历史逻辑
  二 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理论逻辑
章 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思想渊源与历史发展:《正处》
  前史论析
 节 党的宗旨、群众路线与《正处》的内在关联分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考量
  一 《新民主主义论》关于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的分析
  二 《论联合政府》对国家形态、三 大作风和工业化等问题的
  考量
  三 《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国家基本制度和二 十八 年革命经验的
  概括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统一 战线的理论与实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 战线的确立和
  发展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次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统一 
  战线
  三 适合中国情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统一 战线
 第四节 反思与开拓: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情况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
  一 “一五”时期的成就、局限及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二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
第二章 思想变化、文本修改与政治生态演化:从《正处》成文史
  看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艰辛历程
 节 思想变化与文本修改:《正处》从讲话提纲到发表稿的
  比较分析
  一 从《正处》讲话提纲到讲话记录整理稿
  二 两类矛盾问题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战略方针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问题
  四 经济建设领域的铺张浪费问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
  探索
  五 知识分子等五 项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处理
 第二节 《正处》文本修改与政治生态演化的相互关联
  一 注意力的两次转移和《正处》修改的三 个阶段
  二 《正处》修改过程中的文本变化与政治生态演化的相互
  关联
 第三节 《正处》修改的研究和评价
  一 《传》和薄一 波对《正处》修改的研究和评价
  二 石仲泉对《正处》修改的研究和评价
  三 施肇域对《正处》修改的研究和评价
  四 其他学者对《正处》修改的研究和评价
  五 本书对《正处》及其修改的评价
第三章 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系统阐释:《正处》的理论
  及实践
 节 为何转型:《正处》的转型内涵与转型的必要性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
  二 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 推动新中国政治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节 如何转型:政治转型的理论、实践和制度
  一 政治转型理论内涵的三 个方面及相互关系
  二 整风运动:推动政治转型的实践
  三 制度探索:监督制度和劳动制度
 第三节 转型目标: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何以可能
  一 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初步解读
  二 生动活泼政治局面如何实现
第四章 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探索的历史省思:整风反右及其研究
  的反思
 节 整风实践进程中的政治生态演化与反思
 第二节 反右作为整风插曲的发生及反思
 第三节 整风反右研究中的“引蛇出洞”和“打天下坐天下”
  观点之商榷
  结语《正处》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附录国内外《正处》研究述评
  一 《正处》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形成、发展史与研究史
  二 《正处》理论与实践的反差及其原因
  三 《正处》和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局限
  四 《正处》对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探索
  五 《正处》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六 学界对《正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新时期
  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七 国外对《正处》的研究与评价
  八 《正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 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