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3岁前,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提升、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第2版)》让妈妈们能顺应孩子心理,从而更有效、更轻松的辅导孩子学习。

【内容简介】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13岁前,是奠定一个人一生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一个在小学阶段不爱学习、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即使特别想好好学习,也会非常吃力。所以,如何在小学阶段把孩子引入学习的正途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作为孩子主要教育人的妈妈,要想在学习上真正地帮到孩子,首要的事情就是提升自己,让自己真正懂得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做孩子才能接受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
木紫,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作为依据,寻找家庭教育的共同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让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惠及每个家庭,真正做到“个性化培训”“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已出版图书:《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诺贝尔精神》《6~12岁,捕捉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6~12岁,抓住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黄金期》《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父母教孩子学习管用的120个好方法》《好父母一定要说的100句话》《家长也要听孩子的话》《内向孩子也优秀》《三字经里的家教智慧》《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目录】

第1章 孩子马虎、粗心、拖延、厌学等是糟糕的学习心理在作怪
 “粗心”的孩子性格方面可能有缺陷
 就是慢:揭开孩子“慢半拍”的真相
 奇怪的拖延习惯——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产物
 孩子厌学:父母看管过度后遗症
 “小和尚念经法”适合哪类孩子
 小时候有多马虎,长大就有多糟糕
 心理知识普及
 聪明的大脑是什么样的
第2章 保护并发展学习兴趣,孩子越学越爱学
 语文能够带动、提升学习兴趣
 学?玩?兼而有之
 把学习兴趣放在位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学得更积极
 一起讨论,孩子更愿意学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孩子更爱学
 心理知识普及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不断累积自信
 孩子身上的“懒筋”一定要抽掉
 找到记不住的真正原因:记忆内容互相干扰
 跟越做题越“笨”说再见
 让孩子认识到,没有可以难倒人的题目
 做乐天派,学会积极归因
 解除优等生的担心,才不会削弱学习力
 告诉孩子:没有天生的中等生、差生
 心理知识普及
 心流理论
第4章 利用心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做题时,争取次就做对
 掌握管理时间有方法
 难题面前,做个善于思考的“不倒翁”
 不断地把学习方法举一反三
 各科知识能够互相促进
 越学越快与越学越慢
 记忆不是苦差事,关键在找到窍门
 心理知识普及
 别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
第5章 根据学习的心理机制选择学习方法
 打赢学习这场心理战
 预习,不仅仅是课前准备
 帮孩子解脱苦恼:答案在嘴边却说不出
 课堂上,并非注意力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学习的失败,是死盯着课本学
 心理知识普及
 高品质的学习行为不需要奖赏
第6章 教孩子学会处理影响学习的负性情绪
 情绪影响学习
 压力过大会伤害记忆力
 影响学习的负性情绪:愤怒
 影响学习的负性情绪:焦虑
 影响学习的负性情绪:抑郁
 影响学习的负性情绪:恐惧
 心理知识普及
 情绪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第7章 有学习目标,才有腾飞的学习动力
 认识神奇的目标效应
 教孩子搞清到底为什么学习
 建立一种认识:争“名”不是好目标
 世俗的学习观会伤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围绕终极目标的学习可以避免高分低能
 心理知识普及
 建立成就动机
第8章 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考了好成绩,激励不奖励
 用孩子的“心愿”强化学习行为
 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机
 教孩子做课堂的主人
 迎合孩子心理,换种方式去学习
 心理知识普及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9章 激活孩子的心,让孩子轻松、自由地学习
 尊重孩子:搞清小学生的压力有多大
 给孩子自由:不要束缚孩子的身心
 解放孩子:绝不做《大话西游》里的那个唐僧
 管好自己的嘴巴,不给孩子消极暗示
 爱护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知识普及
 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怎么样的
 参考文献


【前言】
《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初版上市之后,如我期待,获得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好评,也帮助很多家长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教育难题。孩子的心理在变化,新的学习问题不断出现,不容许作者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思考,找到“对付”孩子的方法。
  第2版对文字做了一定的修订,使家长读起来更通俗易懂,并调整了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校订了第1版的不足之处,也增补了家长更加渴望和期待的新容。比如,增加了学习方法章节,对学习兴趣、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目标等几个章节讲述得更详细。总之,第2版的内容本着更能让家长摸透孩子的学习心理的原则,帮助家长找到更有效的改变“不会学习孩子”的方法。
  学习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要想孩子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并且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心理功能的进步和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需要家长懂得心理特点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建立顺应心理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学习习惯!
  13岁前,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提升、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家长都希望孩子顺利踏入心仪的中学。可惜,总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上状况百出、不得要领,让人担心。
  有的孩子粗心,生活中丢三落四,学习上看错数字;有的孩子磨磨蹭蹭,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两个半小时也不能搞定;有的孩子记不住所学的知识,老师上午教会的,下午考试就忘了;学过的知识换个角度,有的孩子就答不上来了,举一反三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遇到难题,看看不会做,就放弃;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却每天不开心……
  家长们是真的感受到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有多么不容易了,他们带孩子进辅导班,陪着写作业,在家里设立只要进步就奖励的“奖学金”,不犯“马虎病”就奖励……能想到的招都用了,就是成效不大。他们搞不明白,重复说了八百遍“别马虎”,怎么孩子还是看错数字、写错字?一首诗背诵了一晚上,第二天怎么愣是背不出来?
  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些家长们急切和无奈的心情,他们期待孩子获得好成绩,为将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打下基础,真正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可是眼下的情景和他们预期的相差很远啊!
  任何美好的愿望都需要努力才能实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看得见成效!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位妈妈发现有个成绩好的孩子看书的时候经常嘴里念叨着,背诵课文或者数学概念的时候也是要念出声音来,就像念经的小和尚。她觉得这个方法学习效果不错,可以防止孩子思想开小差,就建议孩子也这么做。可是,自己的孩子真的这么做了,半天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于是,妈妈责怪孩子脑子不好用。搞得孩子说妈妈“不懂得尊重”,赌气不学习了!
  学习是以心理变化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所谓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的心理过程,同时也受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个性不同,学习能力大不一样。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要了解学习是一个怎样的心理过程,还要懂得孩子独特的个性心理。
  本书就是帮助家长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习是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找到提升孩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爱学习、会学习,主动学习!
  编著者 
  2015年1月
【免费在线读】

  “小和尚念经法”适合哪类孩子
  有位妈妈向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讨教学习方法。她发现有个成绩好的孩子看书的时候经常嘴里念叨着,背诵课文或者数学概念的时候也要念出声音来,就像那念经的小和尚。她觉得这个方法学习效果不错,可以防止孩子思想开小差,就建议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做。可是,自己的孩子真的这么做了,老半天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不同孩子感觉通道的偏好不一样。我们知道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体现出来。而心理变化的过程就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感觉作为学习活动的开始,面对相同强度的刺激,如果孩子感觉通道偏好不同,接受知识的方式就不一样,如果赶上不是自己擅长的感觉通道,学习效果就可能差一点。但是,后续如果采用适宜的方式跟上,终的学习效果是一样的。
  不同孩子有着不同的感觉通道
  在学习上根据孩子的感觉通道偏好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学习者:
  1.视觉型学习者
  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但是读书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他会画出图表来判断。小明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把一件事情描述得特别形象生动。有一次,他描述在朋友家里见到的一只小兔子,说:“雪白的毛像棉花一样柔软,我一见它就忍不住想摸一摸,可是,我一伸手它就慌了,转身逃进了窝里。”
  可是,这个孩子听觉好像不行。平时聊天的时候,他经常会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好吗?我没听清!”
  小明就是典型的视觉型学习者,这类孩子观察力比较强,能够迅速地根据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和思维,如果面对比较枯燥的文字,他们能够转换成图像或者直观的图表、图例等,使得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因为这类学习者善于观察,所以他们能够快速地辨别出形近字、数字,较少出现看错数字和写错字的情况。即使没有学过的字词,看到的时候也能够把意思猜测出来。
  2.听觉型学习者
  董浩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他的学习成绩特别好,这个孩子平时学习的时候喜欢读出声音,就拿英语来说,他一边听着听力朗读一边跟着读就能把要学的内容记住了。
  妈妈担心这个孩子笔答能力较弱,当他记住以后就让他默写,如果写得不够准确,就让他对照着正确的内容写一遍,重点记忆一下怎么写,这样这个孩子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就能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表达了。
  董浩属于听觉型学习者,这类孩子通过听讲、朗读、歌曲、诗歌、广播等听觉刺激来学习,他们对语言、声响、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强,所以,即使他们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也能听到身边人在说什么。这类孩子即使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嘴里也念念有词,考场上不让出声的情况下,他们的嘴唇也在动,因为他们是念给自己听。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孩子的坏毛病,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效果才会好一些。
  3.动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的学习者更加偏好通过亲身操作、参与活动等方式进行学习。比如说在听课或阅读时他们会不停地记笔记、做框图,或勾勾画画,或做批注等。总之,动手操作是其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他们喜欢接触、操作物体,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感兴趣。
  引导孩子发挥认知特长
  当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觉通道偏爱时,首先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充分利用感觉特长,同时也不要放弃其他感觉通道的使用,使孩子的感觉能力全面提升。
  1.尊重孩子的认知偏好
  不管孩子是哪种通道偏好,对孩子的学习活动来讲都是有利的,所以,家长先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偏好。
  既然视觉型学习者的典型特征就是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那么,我们就要培养他们通过图片、图表、演示等形式进行学习的习惯。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不觉得学习辛苦。
  面对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提示孩子,先把记忆内容构想成图画;订立学习计划的时候,把内容落实到文字上,并贴在显眼处,这样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记忆生字、单词的时候,可以把字形相近的字和单词整理到一起,对比着记忆。
  听觉型孩子更喜欢声音带来的刺激,那么,我们就要支持孩子发出声音来帮助记忆,多朗读、多听一些学习材料。
  动觉型孩子喜欢操作,行动性比较强。当这类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小制作的时候,我们要多多给予支持,同时,也要支持孩子用实验来验证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发展孩子其他的感觉通道
  就像侠客擅长什么兵器就使用什么兵器一样,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使用自己擅长的感觉通道偏好。这样的话,视觉型孩子的视觉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听觉型孩子的听觉能力会越来越强,动觉型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越是敏锐,神经系统的活动越快速,认知活动越充分,所以,那些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才是高效而全面的。
  所以,我们要锻炼视觉型孩子的听觉能力、动手能力;锻炼听觉型孩子的视觉能力、动手能力;锻炼动觉型孩子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这样的话,上课的时候,视觉型孩子就不会光集中注意力看,还能集中注意力听;听觉型孩子就不会光听而且能够专心地看老师的板书,在听懂的基础上也知道怎么写了。
  小时候有多马虎,长大就有多糟糕
  有一个故事,我想做父母的都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讲一讲,因为这个故事对人生的启迪意义太大了!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画家,正在家里画一头虎。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求画的人,他让画家给他画一匹马。于是,画家就在画好的虎头下面画上了一匹马的身子。对方问:“你这画的是什么?”画家说:“马马虎虎吧!”对方摇着头离开了。
  于是,画家把画挂在了墙上。大儿子见了,问画的是什么,画家说是马;二儿子见了,问画的是什么,画家说是虎。于是,两个儿子便马虎不分了。一天,大儿子去山上玩,见到一头虎,以为是马,跑过去要骑,结果被老虎吃掉了。另一天,二儿子出去玩,见到一匹马,以为是虎,一箭就把马射死了。
  这就是马虎的代价。读完这个故事,只要我们稍做联想,就会觉得一点都不夸张。在手术台上,医生马虎,就会葬送患者的生命;在航天事业中,科研人员马虎,科研事业就不能前进,国家就无法强大;在建筑领域,工作马虎,就会造成事故危害人命……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一定不能马虎。我们要让孩子将来有出息,一定不能让孩子马虎!否则,孩子的人生也一定是马马虎虎的!
  找到导致孩子马虎的原因
  提起孩子马虎的表现,哪位家长都能说出几种。比如,上学忘了带书,出门忘了带钥匙,和同学约好了的事情却耽搁了,做题的时候把数字看错了,名字忘记写了,等等。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