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红楼梦》是民之瑰宝,国之瑰宝,世之瑰宝。但在解读、诠释、阐述上,却也是富有争议的对象。围绕争议,形成多个学派,发表、出版的文章、专著,汗牛充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言所说所论,五花八门,互相南辕北辙,根本说不到一堆儿。以当代红坛的情形看,分歧不仅越来越多头化、泛化、固化,而且各方大有决不善罢甘休之势。有权威人士宣布“要争论一千年”!
  读书,研究,做学问,有不同意见,引起争议,很自然。争议,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它是促进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过于泛化、多头化、全面冲突,也不是办法,只能徒然消耗精力和体力。好能够改弦更张,浓缩局面,将全部功夫集中到主要而关键的问题上,详为探讨。在深化和提高的层面上,必能逐渐达成共识,至少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分歧与争吵。在我个人看来,当今红学,其实只有三个问题,或三个方面:
  ,《红楼梦》文本描写的大时空,在哪朝哪代?故事所发生的地域,在南在北什么具体的地方?
  第二,《红楼梦》的作者究系何人,是不是曹雪芹?当时的现实社会中,是否曾有过曹雪芹其人的存在?他是不是一个假托的名字?
  第三,我们现在读到的《红楼梦》文本,前后矛盾之处不少,还有许多大洞小眼,未曾协调、填补。是因为作者英年早逝,未来得及作起码的修改,更未杀青,还是在流布的过程中,被人(比如高鹗)篡改?
  我相信,只要研究清楚上述三个方面,红坛上百多年所积累起来的至今仍然纷争不已的几乎多如牛毛的问题,不敢说全部迎刃而解,起码其中多半是是非非,会明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认真说,用不着平均花费力气,对三个方面三个问题都加探讨,只需研究其中一个问题——“曹雪芹”,便足够了。实际上,红学所有不清,所有纷争,说到底,都与“曹雪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是所有纷争的总源头。因此,面前这本拙作,对他花了特别多的篇幅。
  拙作内,还用相当多的笔墨来谈《红楼梦》的艺术。我有个很固执的看法:读《红楼》,研究《红楼》,尽管方法很多,角度很多,无论从何角度、运用何种方法,去阅读去研究,都会得到一定的好处。但其中,不能缺少艺术的层面,因为它的所有一切的构筑、塑造、描绘,都是通过艺术的凝聚、赋予而营造出来的。没有作者高超的艺术营造,便不会有《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对于《红楼梦》来说,我斗胆说,艺术是位的,这是它的价值所在。读《红楼》,研究《红楼》,而不管它的艺术,等于没有读,没有研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内所引用的原文,均来自程伟元本的《红楼梦》,即俗称的“程甲本”。

【作者简介】
  克非,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眉山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和其他形式的作品近二百篇。著有《红楼雾瘴》《红学末路》《红坛伪学》等专著。
【目录】
章 《红楼梦》的时空
读《红楼》,诠释《红楼》,研究《红楼》……弄懂它建构上的时空,应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第二章 性质与价值
《红楼梦》是读者灵魂的营养品。但这只有明白它是小说,并确实将它作为小说来读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功能。
第三章 缘起的缘起——《红楼梦》文本中的曹雪芹
《红楼梦》开头有一个“缘起”,讲述《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从哪里来的。神话,虚构,加假托,十分有趣……要认真读懂《红楼梦》,深入研究,就不能忽略这个“缘起”。
第四章 定位与移位——源头上的曹雪芹及思考
从《红楼梦》文本上看,它的作者毫无疑问是那个全能全知的叙述者。……至于“曹雪芹”三个字,不管从哪个角度考察,都应该算是假托之名,而非作者真名,当然也不是增删者。
第五章 袁枚信口开河——《随园诗话》中的曹雪芹
袁枚关于曹雪芹、《红楼梦》的话,本不足道,可他是胡适的先导。如果没有十八世纪的袁枚,或许就没有后来二十世纪胡适的考证派红学。
第六章 开山祖师空手道 无源之水成曹流
没有袁枚的《随园诗话》,便不会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袁枚是无水之源,胡适捣弄成一条大河。
第七章 冒牌与绑架
江南曹寅之家没有曹雪芹这个人,找不到其任何踪影。
第八章 模式 偶然 必然
《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作者的名字真正叫什么,他的身世家世怎样,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一无所知。只晓得当年他隐居北京西郊一偏僻的山村时,朋友们叫他曹雪芹。
第九章 灾难 话题 危机
胡适的红学理念、体系、模式,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几代红学家,而这又直接影响到了对小说《红楼梦》的诠释和阐述。
第十章 大玩笑两段自云,小玩笑一首小诗
两个“自云”的这段文字……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会陌生,其影响,既广泛又深远……
第十一章 一百二十回程甲本 《红楼梦》的真传本
程高本十分重要,无论读红、谈红、研究红,这都是头号问题。
第十二章 简单明了说脂本
脂本……是指三个同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手抄本……之前的有清一代,从无一人、一记载、一文献提到过其中任何一本。
第十三章 小心,别掉进无底洞
胡适……编造出了一个“三合一”的曹雪芹,并把这个实际不存在的曹雪芹硬塞进江南曹寅之家,成为曹家成员。
第十四章 《红楼梦》的艺术及其他
《红楼梦》是小说……只有了解了小说艺术,才能更好地了解《红楼梦》的艺术。
第十五章 小说泛论
泛论,即泛泛之论,浅层次之论,一般性之论,常识范围之论。因为,这里用不着深奥的东西,只需作些泛泛的提谈,便可说明问题了。
第十六章 基础构筑的艺术
《红楼梦》有个神话,或准神话,所占篇幅不长,但它的气息却弥漫在整个红楼世界之中,成为这部杰出小说的基础构筑之一。
第十七章 无尽的文化大宝藏
《红楼梦》文化呈多样性,含量极高……弥漫于全书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身上和每一个段落。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当代作家对小说《红楼梦》解读与思考的书。该书不同于“红楼”专家、学者的研究著述,而是以小说家的视觉和思维,凭借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几十年文学创作的经验,对《红楼梦》的写作意境、人物魅力及政治背景进行阐述和解读。这些解读独具慧眼、别有意味,既有学者的思辨,又有作家的敏锐,可以说他们是曹雪芹的异代知己,也是《红楼梦》的解味之人。作者克非是一位小说家,介入红学研究二十多年,先后出版了《红楼雾瘴》《红学末路》《红坛伪学》三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本书是他的第四本专著。与前几本不同,该书将探讨的焦点浓缩到两个问题上:**,曹雪芹的真假有无;第二,《红楼梦》的艺术。书中的论点有理、有据,清晰明了,或许能使红坛上许多至今仍争论不休的死结迎刃而解,或打开一点红学研究的思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