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译文纪实相关推荐:

1. 2014年普利策奖 **非虚构图书

2014年蕾切尔卡森奖 **环保图书;

2014年海伦伯恩斯坦图书奖;

2014年国家科学院科学图书奖;

被《纽约时报》称为“科学写作新经典”。
2. 内容和文本特点:
作者做了十多年的环境记者,对癌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曾两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目前是纽约大学副教授,“科学、健康和环境报告项目”主任。
本书选题关注环境污染这一重大社会问题,采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写就而成,书中详细考察了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追溯了化工企业一百多年来如何疯狂地进行全球扩张。对政府、媒体、环保组织以及汤姆斯河镇的受害家庭,对待化工企业的复杂态度以及处理污染事件的漫长历程的调查和回顾,不仅极具科学性,而且颇有故事性。
3.宏观上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意义:
在中国,环境污染目前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书中对政府、企业、媒体、个人和环保组织在处理化工企业的排污行为、保护环境中不断变化的角色的刻画,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4. 微观层面对个人的启发:

“癌症村”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因污染致病的案例在中国比比皆是。人们如何行动起来,在急剧恶化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脆弱的生命?书中对于直接受水污染致病的受害者的行动的刻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5. 本书被《纽约时报》誉为“科学写作新经典”,作者在书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可以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媒体记者等在撰写新闻调查和采访报告时所借鉴。 "



【内容简介】

它曾是一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农业小镇,名字取自于那条流经当地的小河。
从莱茵河辗转俄亥俄河谷扩张近百年后,1952年,世界三大化工巨头——汽巴、嘉基和山德士——来到汤姆斯河镇,成为当地*的私人雇主,也使小镇发展成全美经济增长*快的地区之一。
1957年,镇上的供水系统*次检测出了化学污染物。
1967年,对镇上的供水系统做出调查后,当地水务公司和化工厂达成秘密协议,并发布调查结果:“镇上的饮用水*安全。”
1974年,居民再次发现饮用水味道不对,当地报纸开始关注污染和健康的“传闻”,县卫生部调查后不了了之。1975年,公司再次做出回应:“饮用水*安全。”
1982年,13岁的兰迪被确诊患上了成神经管细胞瘤。纽约医院的医生发出感慨:“又一个从汤姆斯河镇来的。”当地居民谈癌色变。此后,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介入调查。
1984年,汽巴-嘉基排污管道破裂,天机泄露。
1986年,新泽西州卫生部展开全面调查。
1991年,汽巴-嘉基关闭了汤姆斯河镇的排污管道。1996年,汤姆斯河镇化工厂关闭。1997年,瑞士总部把化工生产迁移到了中国和印度。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和使用国。1996-2010年,中国的苯、乙烯和硫酸的产量翻了两番。巴斯夫,目前世界上*的化工公司,在中国有7000名员工和40家工厂。陶氏化学,在中国有4000名员工和20家工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丹费金,纽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阿瑟卡特新闻研究院“科学、健康和环境报告项目”主任。费金曾担任《华盛顿新闻报》环境记者长达十五年,两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关于癌症流行病学的文章,荣获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新闻奖,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奖;2013年出版的《汤姆斯河——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获2014年非虚构类普利策图书奖、2014年蕾切尔卡森奖等多个奖项。

译者介绍:
王雯,笔名“白鸟”,环境科学博士,高校教师,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冷浪漫》作者之一。作品发表于《新发现》、《瞭望东方周刊》等多家刊物。


【媒体评论】

一个充满曲折的故事,《汤姆斯河》是为我们的时代而写。费金以学者的机敏、记者的真诚和小说家的妙笔,向读者呈现了癌症与污染的复杂关系
——悉达多穆克吉 《众病之王》作者
费金以科学家和记者特有的关怀和精准,呈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堪称“科学写作新经典”
—《纽约时报》
这部关于新泽西州汤姆斯河镇癌症流行病学的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然 》
铁面无私地揭发公司的贪婪和公权力的不作为,使得这出环境大戏成了之作。
—《出版人周刊》
在这部社会调查、流行病学和侦探小说三分天下的著作中,环境记者费金再现了这个海滨小镇的苦难经历,打开了“以经济发展之名牺牲环境”这一敏感话题。
—《琼斯母亲》


【目录】

目录
序幕 等待
某些东西,某些人,应该为他的癌症,和他痛苦的人生负责。。。。。。还有很多事情有待发掘,一旦揭开,那将是爆炸性的。

*部分 冰激凌店
*章 海盗
在汤姆斯河镇,历史经常是可交易商品。
第二章 看不见,摸不着
无法感知的事物中始终存有敌意,这些矿产的蒸汽也能杀人。
第三章 *枚指纹
染色的河水、污染的水井、有色的烟雾和难闻的气味——汤姆斯河镇的居民开始后悔了。
第四章 秘密
如果希望有一个持续增长的繁荣地区,我们必须明白:周围的环境必然会改变。”“尽管人人都向往田园生活,恐怕没人愿意过得像印第安人。
第五章 夏基和科伦坡在乡土酒吧
这致命的烟雾。。。。。。在伦敦城上空盘旋了几个世纪,如同一个死亡天使。但它可以被法律驱散。
第六章 细胞们
神秘和恐怖经常是癌症的亲密伙伴。。。。。。在孩子身上发现恶性肿瘤特别令人难过,其中一个原因是这太罕见了。通常,癌症都是上年纪人得的病。
第七章 卡迪纳尔大道上
住在卡迪纳尔大道上,家里有个患了癌症的孩子,不联想到汤姆斯河镇化工厂是不可能的。

第二部分 决裂

第八章 水和盐
所有好的作品都出自对管束的对抗。我们挑战的是公司、政客和政府部门全部的社会结构。
第九章 厨房里的嬉皮士
从政府向着正规管理化工行业*步开始,科学就将既做武器,又当靶子。
第十章 填色比赛
它是这个区域*重要的雇主,没人质疑过他们做的任何事。
第十一章 病例
一个四十五岁的男人走进办公室,说他尿血。。。。。。过去十二个月,这已是辛辛那提化工厂工人中检出的第四例膀胱癌了。
第十二章 可接受风险
汽巴-嘉基正在终止汤姆斯河镇几乎所有的化工生产。。。。。染料原料的生产将转移到亚洲,那里,工资和监管也更低。
第十三章 朋友和邻居们
对快乐平原的地下水进行适当的清理需要十一年的时间,大约需要花费六百万美元。。。。。。汽巴-嘉基预计将花费三倍的时间,花费三十五倍的成本。


第三部分 清算
第十四章 两间病房,双重打击
有一段时间,我们每周都会收治一名从汤姆斯河镇来的患者。这成了病房里的一种黑色幽默。。。。。。不知道汤姆斯河镇的下一个病人啥时候到?
第十五章 癌症集群“退散”
1980年至1988年间,欧申县十四岁以下儿童中确诊的脑和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有三十七例,这个数据比预期值高了百分之七十。
第十六章 一往无前
如果原因真的在于污染,受害*深的可能是幼儿。
第十七章 看不见的伤害
汤姆斯河的怒火将不止倾泻在排污者的头上,还会波及多年来让他们逃离法网的政客和管理人员。
第十八章 海里的木塞
汤姆斯河镇的居民在自家水龙头里喝到了低浓度的有毒废水。这不容辩驳。
第十九章 期待
这些家庭期待着能揭开癌症集群的原因。他们的要求持久而有力:我们要的是答案。
第四部分 真相
第二十章 局外人
很多人真心希望整个事情快点过去。
第二十一章 斡旋
在排除各种癌症集群原因的过程中,水和大气污染的因素日益凸显出来。
第二十二章 血液分析
如果癌症与年龄密切相关,又为什么会有儿童癌症?
第二十三章 关联
汤姆斯河一案 “过去了”,但它“没有解决”。
第二十四章 遗留问题
污染——排入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物,工厂排放的废气——使癌症成为中国主要的死亡原因。


【前言】

前言:争取时间


迈克尔吉利克很少需要知道过到了哪一天,遇到这种时候他看看他的药盒就行。它有一个小手提包那么大,分成七个区,每区对应一周中的一天。一个区又被分成几格,每天迈克尔要取五次药:早上七点,正午,下午三点半,八点半和晚上十一点。(为了防止遗漏,他在手机上设了时间提醒。)每周,迈克尔或者他的母亲例行地补充手提包中的药品,这仿佛是将他们用药片做成的沙漏翻转了一次。

每周,他要数出一百三十八片药:粉色小药片是吗啡,用来止痛;黄色的类固醇,调节免疫系统;白色的苯巴比妥,抑制癫痫;蓝色椭圆形抗组胺,抑制头晕和恶心。另外还有抑制烧心的兰索拉唑、降压药萘多醇、调节消化不良的乳酸菌素片。迈克尔一天三次服用强力降压药瑞吉亭。几年前,制药厂——当时的名字还叫汽巴-嘉基(Ciba-Geigy)——终止了瑞吉亭片剂的生产,从那以后迈克尔只好大量囤积这种药。

迈克尔和父母住在新泽西州汤姆斯里弗镇一条背阴街面上的农场式平房中。他很少出门。他很喜欢电影,但去趟影院对他来说太艰难。陌生人会指着他说“哦,多好玩儿啊!”还有一个人捏过他的脸蛋。十四岁时,有一次他在一个大厅里寻找洗手间,一个女人问他为什么没有母亲陪着就到处乱跑。他试过出去约会,效果不好。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迈克尔疯狂的爱上了一个送报的女孩。每天早上他都在卧室的窗边看着她。当他终于鼓足勇气试着要跟她说话的时候,眼睛却一直盯着地板。后来他明白了,他不想看到她望向自己。

迈克尔生于1979年,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身高4英尺6英寸(1.40米),体重大约100磅(45.4公斤)。

如果迈克尔有工作,或是上过学,他就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衡量时间的流逝,而不是用他的药盒。他试着去过一学期的社区大学,期末成绩全A,他*够聪明。但家里所有人都觉得他的身体状况不好,上学对他压力太大,出去工作更不可能了。所以迈克尔一直呆在家里。通常他睡到中午起床,下午看肥皂剧,做运动(他喜欢做轻量级举重),拨拉两下吉他,然后在晚饭后几小时几小时的玩电子游戏或者看职业摔跤。

他是个夜猫子,但他有自己的理由。醒着看电视到凌晨三点比躺在床上睡不着强多了。他有两个铁打不动的噩梦,一个是他站在卧室的窗边眼看着家里的狗冲到街上被车撞死,另一个的情节出自他钟爱的恐怖电影和幻想游戏,只是更加恐怖:梦里一个丑陋的浑身是血的男人在混混雷鸣中挥舞着一把大刀,闪电划破夜空的一刻他告诉迈克尔:“我会永远跟着你,*后会来取你性命。”然后这个恶魔当着迈克尔的面一个一个杀掉他的父母和哥哥。在迈克尔还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经历了一个特别恐怖的夜晚,于是他妈妈请了一位警方的画像师来,根据他的描述画出了梦里的这个人,但这没什么用。那个可怕的魔鬼说的没错:他一直没离开过。他的名字叫“坎先生”,后来他和他母亲把名字的音节倒过来以后才明白这名字什么意思。

迈克尔吉利克人生的根本问题在于他的癌症,那是与生俱来的。三个月大时,他被确诊患有神经母细胞瘤,一种在神经系统中快速发展的肿瘤。从发现时疾病发展的情况看,他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就已经饱受折磨了。医生告诉琳达和雷蒙德,迈克尔只有一半的机会能活到一岁生日。十几年过去了,死神迟迟未到,但活下去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肿瘤夺去了迈克尔左眼和左耳的全部功能,破坏他的平衡感,扭曲了他内脏的位置。类固醇药物抑制了他的成长,使他脸部浮肿,化疗削弱了他的心肺功能,破坏了胃粘膜,还在侵蚀骨骼,一走路就疼。小的时候迈克尔很敏感,谁碰他一下都会疼的叫出来。现在,状态好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只是感到筋疲力尽,喘不上气和恶心。而状态不好的时候他几乎不能移动。尽管目前看来他的治疗措施控制住了肿瘤,但没有医生敢说他打赢了这场战争。

迈克尔没有体验过其他的生活方式,所以他没有深陷在自己的痛苦中难以自拔。小时候他偶尔会质疑自己信仰的天主教,后来却深信来世和上帝的公正与仁慈——尽管在他自己的人生中这方面的证据少之又少。他给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加了些新思潮的作料,尽力的不让自己消沉,比如相信水晶的治愈能力(有时他会在脖子上挂上一块)。他说:“到了晚上你还活着,那这一天就算不错——就算电视节目不好看。晚上有摔跤看,那这一天就不错。人们把生活看成理所当然,这不对。”他母亲组织了个癌症互助小组,当她让他去跟新确诊的患儿谈谈的时候,迈克尔总是下足了功夫让自己看上去更乐观些。

只有他父母和少数几个朋友知道迈克尔的坚忍背后的秘密:他在等待。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接受了自己永远无法恢复健康的现实,但他还有另一件迫切期待的事情——有时对它的期待更甚。他盼望着恶有恶报。从他记事起,迈克尔就非常确定——这种确定他解释不清,只是拍着自己布满瘢痕的胸脯说“我打从这感觉到了”——某些东西,某些人,应该为他的癌症,和他痛苦的人生负责。多亏在他的家乡汤姆斯里弗发生的一系列了不起的事件——这其中迈克尔和他的母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已经基本确定了谁应该为此负责。

多年以后,迈尔克回忆说:“小时候,当我*次听说我的癌症可能来自哪里时,就对自己说:‘我要活下去,和他们抗争,亲眼看到他们接受惩罚。’我当时可能还不知道‘惩罚’这个词,所以当时说的可能是‘我要报仇’。我要的就是这个,我们还在等待,决不放弃。目前看来,还有很多事有待发掘,一旦揭开,那将是爆炸性的。”

迈克尔已经等了很久,他还将等待下去。在远到纽约和费城医院里那些昏暗的病房中,他和母亲遇到了几十位同样来自汤姆斯里弗镇的罹患癌症的小孩子——他确信,这绝不是巧合。这些人中很多已经离开,永远的离开,但迈克尔还在,他在等待。他在律师事务所里坚持参加了数百个委员会会议、记者招待会、战略研讨会。他等待着那些看似遥遥无期的科学调查结果,其中一项特别重要——这项调查要验证他和他母亲是不是错了,他们是不是情绪化的,是不是在臆想。那些“专家”们怕是要大吃一惊了吧。

起初,迈克尔和琳达一无所知,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他们变得无所不知。和很多人一起——其中有些人甚至素未谋面——吉利克一家协助揭开了汤姆斯里弗镇的秘密历史:漆黑午夜的偷排,光天化日的欺骗,公司的贪婪,和政府的忽视,这是一部黑暗编年史。他们与周围邻居的恐惧和偏见斗争,*终受到人们认可。现在迈克尔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他的*终目标,就看他能争取到多少时间,真相终将浮现,他可以再等下去。


【免费在线读】

遗留问题

污染——排入河流和地下水的工业污染物,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癌症成为中国主要的死亡原因。


居民和政府之间的这种脱节在贫穷的社区尤甚,污染和疾病是那里的通病却不被重视,因为那里还有更加迫切的社会问题,如饥饿,无家可归,失业,和犯罪。瓦滕贝格还暗示,正是因此,今天的汤姆斯河更有可能出现在那些人们更焦灼于上面这些问题而非癌症集群的地区。

例如中国大陆新兴的工业化城镇。

39岁的刘玉书(音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她的脸上和长时间没睡好觉的人一样布满皱纹。每天晚上,在重庆儿童医院血液科,她在拥挤的病房地板上九岁儿子的床边窄道里铺一块毯子睡觉。在中国中部这所正在无序扩张的医院里,很多家属,甚至病人睡在走廊里,所以她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刘和她的丈夫是建筑工人,他铺砖,她配粘合剂。早些年他们远下距重庆一千多英里远的广东省——那里是繁荣的南方——找工作,在那里外资工厂如雨后春笋。刘在那里找了一份工作但没有干太长时间。回家后她儿子得了感冒一直好不了,在附近的门诊检查的时候发现血小板数低得有危险。重庆儿童医院的脊髓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癌症。

阴影笼罩着重庆儿童医院的病房,也笼罩了全中国,不单因为这里的癌症治疗标准低于欧美。 过去几年中,类似发现了汤姆斯河的问题的那些业余流行病学调查在广东、湖南、重庆等省份不断出现。关于癌症与污染,中国的独立记者和活动家们在收集他们自己的非官方,缺乏科学性的数据,并且在制作地图,识别出“癌症村”,在网上公布他们的发现。他们发现的热点地区往往在城外,因为在中国,很多污染严重的企业都在郊区,另一个原因是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稳定性较强,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集群现象。(在繁忙的都市,因为人群混杂,非传染性疾病的规律基本无法发现。)甚至卫生部也承认污染——排放入河流和地下水的工业污染物,工厂和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使癌症成为中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但因为没有可靠的癌症登记系统,而且政府很少调查被报告的癌症集群,往往是非官方的“癌症村”调查成了了解当地癌症模式的*信息来源,被包括医生在内的人群广泛信任。重庆儿童医院的医生刘晓梅(音译)说她收治了很多工厂工人的孩子。会不会是污染造成的呢?她说,“我觉得是,但这很难确定。”

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已经急速超过美国,成为很多在全世界广泛应用的有毒化学品的*生产国和使用国。化学工业也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激增,但中国有显著优势。1996年,汤姆斯河化工厂关闭那年,美国和欧洲的塑料产量都是中国的8倍,到2010年,中国的塑料产量是美欧的总和。同样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苯、乙烯、和硫酸的产量翻了两番。其他几十种主要工业化学品也有同样的激增——包括1856年开启了染料行业的苯胺。同样的名字在推动着这些增长。巴斯夫,老牌德国苯胺制造商,现在是世界上*的化工公司,在中国有七千名员工和四十家工厂。巴斯夫在重庆建了一所占地五十英亩的工厂,用于生产苯胺,硝基苯,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该物质的生产原料是光气,这种毒性极大的气体在汤姆斯河用于制造偶氮染料。陶氏也一样,在中国有四千名员工和二十家工厂。

刘玉书和她丈夫的运气没那么好,不是在巴斯夫或者陶氏这样的跨国公司工作。和几百万中国人一样,他们是流动工人,哪里有工作就去哪里。他们的大儿子有严重的癫痫,因而他们得到政府许可,可以违反中国的一孩化政策再生一个孩子。但刘在怀孕期间不能休息,她长时间的为丈夫调制粘合剂,她丈夫在为一家扩建中的厂房贴砖,该厂家生产用于出口的装饰板材。会不会是孕期接触粘合剂中的环氧氯丙烷,或是釉面上的砷诱发了她小儿子的白血病呢?刘无意回答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和病房里的医生们不同,她没想过可能会与污染相关。她的注意力都在儿子身上,对他所接受的治疗心存感激。她说:“从我们来这以后,他的精神好多了,人也高兴起来了。”他能呆多久还不好说。每年重庆儿童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有一百多个,但很多都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化疗之后带着药回家了,因为他们的家庭负担不起全套的治疗程序。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