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一个教师,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教育情怀显然更为重要。只有在教育情怀的关照下,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中也可以挖掘出教育的意义,看似无关的琐事中同样可以捕捉到教育的契机。窦桂梅,这个有着强烈真挚的教育情怀的人,还特别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向语文教育的深处求索,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并试图以他们的实践给出一些答案。
窦桂梅探索主题教学,实际上是为孩子编织一张读书的网,语文的网,让他们走向明亮的地方,走向精神高度开阔的地方去。本书就是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的具体呈现,对于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1元秒杀专区】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聊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导读古典小说:《三打白骨精》、互文阅读童话:《丑小鸭》、文本细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写、绘”图画书:《我爸爸》,到《大脚丫跳芭蕾》等较为经典的课堂教学案例,详细地描述和记载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实录。从如何选文、备课、课堂、自评与他评,让读者全方位立体化走进窦桂梅的课堂,并深入理解她的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所实践研究的语文主题教学获得建国六十五年来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目录】
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我的阅读主张
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 2
与阅读一起出生——我的课堂阅读实践
聊民间故事—— 16
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背后的故事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16
自评:我为什么这样教《牛郎织女》
——语文教育何处寻 41
我怎么教《牛郎织女》
——从叶老的两句话谈起 48
点评:由“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的转变
——窦桂梅《牛郎织女》示范课的启示 56
导读古典小说—— 61
漫漫取经途,悠悠人生路
——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教学实录 61
自评: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
——《三打白骨精》备课的漫漫取经路 84
点评:带领孩子走进文学名著的殿堂 93
互文阅读童话—— 97
高贵,人间美的童话
——《丑小鸭》名篇导读实录 97
自评:教学中的“三个走向”
——《丑小鸭》一课的回顾与思考 119
走向高贵的课堂
——《丑小鸭》一课有效课堂的求索路 133
点评:回归之旅:从天鹅到天鹅
——关于窦桂梅的名篇导读《丑小鸭》 145
文本细读童话—— 152
幸福天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152
自评:《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和叶君健译文的文本对照解读 176
关于文本细读
——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191
点评:一根火柴照得有多远
——我看窦桂梅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 202
“读、写、绘”图画书—— 207
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好酷
——《我爸爸》教学实录 207
自评:我为什么要教图画书《我爸爸》
——教学《我爸爸》感想(之一) 222
我怎样教图画书《我爸爸》
——我教《我爸爸》的感想(之二) 226
点评:窦桂梅执教《我爸爸》的教学意义探索 231
多种主题解读图画书—— 237
“我发现”
——《大脚丫跳芭蕾》教学实录 237
自评:《大脚丫跳芭蕾》的回顾与思考 252
点评:从《大脚丫跳芭蕾》管窥窦桂梅教育思想 259
发现: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听窦桂梅老师教学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 264
聊聊小说—— 267
预学、共学、延学
——阅读课《魅力》教学实录 267
点评:儿童站在课堂中央
——听窦桂梅老师《魅力》有感 291
整合阅读童话——
回到教育本身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296
自评:《皇帝的新装》教学思考 316
点评: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教学
——以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为例 320
阅读他方的回声——我的阅读课堂评鉴
来自专家的声音:熔铸在儿童心中的审美宫殿
——窦桂梅和她的“文学课” 326
来自同行的声音:我看主题教学 336
来自学生的声音:笔的那一头 350
附录
在阅读中经营生活 354
【免费在线读】
聊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贫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寒冷的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
——恩格斯
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背后的故事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按——
本课教学主题是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思路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以往,我们习惯于把课文当做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出“故事”的情趣和意味。跟学生说故事,可以通过“聊”的方式,即对话。因此,在教学形式上,我们期待着继续以“聊”的方式,超越“讲”,教学中努力做到比“讲”更轻松、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和。这也是根据西苑学区教研重点——“转变教学方式”所做的一项研究。这种“聊”不仅是“说说”“读读”,而是以儿童为主体,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故事因素,站在平等对话高度上的教学形式。因此,“聊故事”应该是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当然,聊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的“举重若轻”,那些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应当在师生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中得以落实。“聊”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愿我们能借此与学生的心灵实现对接。


实 录
(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一、写了什么
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生: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
生: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
师: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还有吗?
生: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师: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
(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 )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是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生:主要有牛郎、织女。(板书“牛郎织女”)
师:很好,就这么聊,除了他们两位还有谁?
生:还有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板书“王母、老牛”)
师: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学生自然地谈到:还有“喜鹊”)
生: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板书“哥嫂”)
生: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师:(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将以上“人物”板书。)既然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来,聊吧!
生:牛郎与老牛的关系特别好。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
师: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结合课文,具体聊聊彼此怎么个好,找出相关的段落读读也成。
生: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老牛知恩图报呢。
(引导全班同学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师:好,就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聊聊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
生: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给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笑声)
师: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学生读略)
师: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
生: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的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生一起说出)。我们善待自己的身
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
生: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他动物呢?
生: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
师:哦,你是通过引证资料来理解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联系你六年读书生活获取的信息,再结合你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
生:老师,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
师:是啊,他是个放牛的,顺着这个思路,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
生:我觉得,牛很忠诚,很忠厚,所以课文里老牛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就起关键的作用。
师: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还有没有?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
生:我想,也许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掌声)
师:你的发现有道理。我在农村长大。以往,农民一般是不吃牛肉的。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
生: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我觉得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守,看得出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比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从这个“美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可能是从不闹矛盾,过得非常幸福。
师:呵呵,用“相识”与“相守”概括他们的恋爱经历,好。把你刚才说的“美满”一词写上。(板书“美满”)既然你提出来了,一起读读这个词。(学生读:美满)由于这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细细聊他们的感情。继续,你还想说牛郎和谁的关系?
生: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朗读课文后聊)我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对他非常不好,因为小节就说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我认为叫他吃剩饭已经很不舒服了,还要他穿破衣裳,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夏天非常的热,冬天非常的冷,可一年四季就那一身破衣裳。每天天不亮我们都在熟睡,哥哥嫂子就赶他上山放牛了。哥哥嫂嫂太不像话啦。
师: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瞧瞧这哥嫂,让你对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我再谈谈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关系。(笑)王母娘娘是个第三者,她和牛郎,差不多已经快成仇人了。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着急,也一定非常非常痛恨王母娘娘。而且在他快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还把头上的玉簪一拔,划出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很宽,让牛郎得不到织女。这边的牛郎一定恨得咬牙切齿。
师: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借着你的启发,那咱就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生:(读课文)“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
生:我再谈谈喜鹊。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起来。板书“喜鹊”)
生: 文中还有两个孩子是牛郎和织女的, 关于他们好像没什么可说的。(笑)
师: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
(二)人物归类
师:让我们就人物之间的关系归归类。
生:牛郎与兄嫂这部分属于“人”类。王母与织女这一组就属于“神”。(板书)
师:依此类推,中间的老牛和喜鹊呢?
生:属于动物。
师: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板书)
生: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板书)
师: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
生:那就是喜鹊。
生: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牛郎和织女才结成了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桥梁作用。(掌声)
师: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