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本书选入他的多篇著名散文,读者可从中一窥季羡林先生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2.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也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淳朴、隽永、平易、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散文一直有稳定的读者群。

3.无论是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季羡林的散文都表现出他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本书无疑是中学生以及青年学者阅读的**范本。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以朴素真诚的一生写就了世态炎凉,读懂了他,也就读懂了人生。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谈人生的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平易、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是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其中,*辑主要讲述了季老所理解的人生。第二辑收录了季老晚年通过对当下社会的观察所发出的肺腑之言。第三辑则为季老对自己的人生反省自躬。第四辑主要收录了季老对周围景物描写的文章及游记,寄情于物,表达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正如钟敬文老先生评价的一样,文学的*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北京大学*终身教授。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全集》等。


【媒体评论】

恩师享寿98岁,在其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中……只有散文创作是和老人家相伴*久的,时间超过了80年……作为季门弟子,我深深地感谢出版方独具心思的编选工作。我由衷地相信,这样一套书,一定会受到读者朋友的欢迎和喜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关门弟子钱文忠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文学的*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钟敬文(中国民俗学之父、散文家)

  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胡适


【目录】

*辑 人生漫谈

人生/003

再谈人生/005

三论人生/007

人生漫谈/009

人生之美/014

禅趣人生/017

人生小品/021

不完满才是人生/026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029

生命的价值/032

如何利用时间/036

缘分与命运/038

漫谈伦理道德/041

第二辑 耄耋之言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053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060

老年十忌/066

走运与倒霉/083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085

难得糊涂/088

老少之间/091

做人与处世/094

三思而行/096

知足知不足/098

有为有不为/101

老马识途/104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106

爱情/109

论压力/115

第三辑 反躬自省

我写我/119

我的座右铭/122

我的怀旧观/124

我的美人观/128

十年回顾/133

赋得永久的悔/141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148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181

反躬自省/187

八十述怀/197

九十述怀/202

九三述怀/213

九十五岁初度/219

第四辑 寄情于物

枸杞树/225

马缨花/230

夹竹桃/235

洛阳牡丹/239

登庐山/242

火车上观日出/246

游小三峡/250

观秦兵马俑/256

观天池/262

延边行/269

北戴河杂感/283

火焰山下/286

登蓬莱阁/292

还乡记/298


【免费在线读】

难得糊涂

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

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

不过,在*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开了窍。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用不着作理论上的论证,只举几个小事例就足以说明了。例子就从郑板桥举起。

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只是外寇来得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可离开他们又不行。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条向上爬的路——科举制度。成功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运气。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但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此事古已有之,历代如此。楚辞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谓“醉”,就是我说的糊涂。

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他们为天地留了点正气。他已经考中了进士。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作的诗为证。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现在说到我自己。

我初进三〇一医院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患的不过是癣疥之疾。隔壁房间里主治大夫正与北大校长商议发出病危通告,我这里却仍然嬉皮笑脸,大说其笑话。终医院里的四十六天,我始终没有危急感。现在想起来,真正后怕。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极不难得,极为愉快。

我虔心默祷上苍,今后再也不要让真糊涂进入我身,我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