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蒋维乔(1873-1958),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要》,以及与杨大膺合著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等;在佛学方面的著作,则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教浅测》、《佛学纲要》、《大乘广五蕴论注》等。其中以《中国佛教史》在社会上流传广。
【免费在线读】
  总 论
  自清康熙初年(纪元一六六二)以迄于今三百年中间,学术思想之剧变,不亚于周秦诸子之时。明代中叶,阳明学派,风靡一世,及其末流,则徒骋游说,毫无实际;遂启反动之机。明清之交,遗民顾炎武、黄宗羲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实学,开有清一代之学风;顾氏尤为考证学之鼻祖。清代之考证学,推倒宋明之性理学而代兴,可以表现时代之特征。然于哲学上,则供献殊鲜。至于现代西洋思想,渐渐输入,而哲学思想,将来必放一异彩,可断言也。
  综观近三百年之学术思想,可分两大时期:一为复演古来学术;二为吸收外来思想。当宋明理学衰颓之时,有考证学派出,排斥宋学之空疏,自唐溯汉,提倡许郑之朴学。无论治经治史,以及诸子,皆重训诂,凭实证,用科学的精神,整理古籍,是即考证学之特长。清代自康雍以至乾隆时,考证学发展至极点,特尊之曰汉学,以示别于宋学。实则复演前代之学术,自宋以倒溯至东汉也。至乾嘉以后,考证之途已穷,学者无可致力。且域外交通大开,中外思想接触,觉我国所以贫弱,外国所以富强,必有重大之原因在。才智之士,对于政体与社会根本组织,均起怀疑;而以清廷禁网尚严,不敢公然反对,乃为文艺复兴之运动;即道咸以后所产生之公羊学派是也。此派庄存与、刘申受倡之于前,龚自珍、魏源继之于后,而大振于康有为。实则推倒考证家东汉之古文学,而复演西汉之今文学也。至于今日,则学者对于周秦诸子之研究,极盛一时;凡关于诸子之整理解释,以及阐发其哲学思想之著作,日出不穷。此则由西汉而复演及于周秦也。且自殷墟龟甲文出土后,经罗振玉、王国维注释以来,考证学又一转而为考古学;发见古代社会,在殷朝尚是石器青铜器时代;而文字尚在创造之中。于是对于经典所称唐虞三代之文明,顿起怀疑。此考古学今日尚未大盛,发掘工作尚未完成,将来于学术上必有一番大改革,可无疑义。此则自周秦以复演至于殷代也。此复演古来之学术,层层倒溯而上,颇为奇观;经一次复演,必有一次之创获,使后之学者,得所依据,其功不可没也。此外有颜元之实用派,直标周孔以自别于程朱;彭绍升、罗有高从王学入手,而归宿于佛门;皆有特异之色彩者也。至于吸收外来思想,其发端远在明末,徐光启与西洋教士,翻译天算水利诸书,是为外学输入之期。清康熙帝时,用西洋人利玛窦、汤若望等,改正历算,编《历象考成》、《仪象考成》等书,是为外学输入之第二期。同治年间,曾国藩办江南制造局,翻译制造、测量、格致、兵书,是为外学输入之第三期。此一二三期中,所注意者,类皆偏重物质科学,于思想上并无影响。迨至近世,严复译出《天演论》、《群学肄言》等书,始于国人思想上,发生大影响。同时,王国维介绍康德、叔本华、尼采之学说。至近十余年中,外国哲学家如杜威、罗素,亲到中国讲演,中外思想之接触,日近一日,必有结合之时期。证以我国历史之先例,如佛教在汉末输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而国人方能尽量吸收,自创天台、华严两宗;再至宋代,儒家方融合道佛为一炉,自成性理之学;凡千余年,而始将外来思想融合消化,以成为学派;则此后吸收西洋思想自成中国哲学,其为期固不在近也。
  由上所说:则近三百年之哲学思想,固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又可分为理学派,考证学派,公羊学派;后期则为介绍西洋思想派,今依次述之。
【内容简介】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蒋维乔在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上自顾炎武,下及王国维,历述清初以至民国初年近三百年哲学思想之变迁,将近三百年哲学史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时期和吸收外来思想时期,并于每一时期之中又详列各派和各家的学说著述以作比较。
【目录】

例 言
总 论
编 复演古来学术之时期
章 程朱学派
节 顾炎武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二节 陆世仪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三节 陆陇其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二章 陆王学派
节 黄宗羲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三 政治哲学
四 结论

第三章 朱王折衷派
节 孙夏峰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二节 李颙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三节 曾国藩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行

第四章 关洛闽学派
节 王夫之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五章 考证学派
节 考证学之渊源
第二节 考证学之内容
第三节 戴震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人生哲学
三 伦理观
第四节 洪亮吉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五节 俞樾 附孙诒让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三 结论

第六章 实用派
节 颜元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实用主义
三 政策论
四 结论
第二节 李塨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七章 和会儒释派
节 彭绍升 附汪缙、罗有高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行

第八章 公羊学派
节 公羊学派之渊源
第二节 公羊学派之内容
第三节 康有为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社会进化论
三 结论
第四节 谭嗣同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三 结论
第五节 梁启超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人生观
三 社会观
四 政治观
五 结论

第二编 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
章 严复
节 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 介绍之学说
第三节 结论
第二章 王国维
节 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 性说
第三节 理说
第四节 介绍之学说
第五节 结论


【编辑推荐】
  清初以降300年间,中国哲学思想从复演古来学术到吸收外来思想,学术思想之剧变,不亚于周秦诸子之时。
  本书系统评述了清初以至近代哲学思想之变迁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