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时常听家长说起孩子不愿意读名著。想过为什么吗?编者认为一是没有选到好书,翻译、编译差,字体小,错字多,无插图、枯燥乏味...... 二是孩子读不懂,没有人帮他们扫除阅读上的字词障碍、理解障碍,并和孩子互动讨论,帮孩子解答疑难。
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编著,由23位知名语文教研员审定并推荐,着重关注“素质成长”的励志版名著。所有的编排都是从阅读兴趣入手,就是为了让孩子愿意看,并能够很快地读进去。
每一部经典名著都是很好的教科书,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编著,由知名教育专家和语文教研员审定并推荐,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邀请名师引导阅读,精心批注,解决如何读、如何练、如何考的问题。针对每本书做一个“阅读规划”,对学生自主或课堂阅读进行引导。zui终使学生了解并学习所阅读图书的情感与价值观,达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内容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一名作家,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他的童话虽然写于20世纪上半叶,但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脉搏以及少年儿童和作家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追求,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就其思想来看,叶圣陶先生的童话作品有着一条显著的思想发展轨迹:从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抽象的自然美和人性爱来间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到接触现实,逐渐加大对黑暗残暴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后发展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抗,吹响了推翻黑暗旧世界、打倒野蛮侵略帝国主义的响亮号角。
 就其写作特点来说,叶圣陶先生采用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诗意盎然,富有听觉、视觉的美和冲击力,能给孩子以爱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综合这两点,本书所选童话作品,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
【名师导学】
 【3个阅读要点】
 ◎童话大都采用幻想手法,阅读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
 ◎童话故事虽都是虚构的,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阅读时,要注意联系生活,获得相应的阅读启示。
 ◎叶圣陶的童话作品描写细致、语言优美,阅读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获得相应的美的享受。
 【2个知识要点】
 ◎学习运用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
 ◎学习作品优美生动的语言,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技巧。
 【1个成长要点】

 ◎生活中,我们肯定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些困难,会有许多的疑惑。遭遇困难,我们要向《小白船》中的小男孩一样镇静,要相信“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巨浪总有平静的时候一个样”。面对疑惑,我们要像《“鸟言兽语”》中的松鼠一样,明白“什么事儿都得切实考察,才能够长进知识,增多经验”。除此之外,本书还传递着爱、善良和纯洁的理念,教导我们要学会爱人,对于我们所享受到的爱,也应学会感恩等许多人生的启迪。

本套书还有:

《宝葫芦的秘密》
《木偶奇遇记》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3年创作了我国**部童话集《稻草人》,其中,《小白船》是他的第 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1928年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他的第 一本短篇小说集)、《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此外,叶圣陶还有着长期的编辑生涯,编辑过多种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推广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在推动文学运动。1919年,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其间,他主办了《中学生》杂志,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
编辑生涯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职业是编辑, 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叶圣陶说。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初和*终”的职业的热爱。


【媒体评论】

热烈祝贺“智慧熊励志版名著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励志版名著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是因为它强调了阅读的本义,代表了素质阅读的高水平;二是因为它的真情实感,显示出一种真诚的力量!(北大教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明)

在浩如烟海的名著出版物中,励志版名著异军突起、广受欢迎,证明了在市场化的今天质量仍是第 一位的。望励志版名著的出版能改变名著阅读出版滥而无序的局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孟繁华)

好阅读,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励志版名著,关注学生的素质成长,符合其开启民智、昌明教育的宗旨,使名著回归人生成长导师的本意,是值得肯定的有价值的事情。(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

专家审定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史绍典 湖北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伊道恩 天津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吴惟粤 广东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王方鸣 重庆市教科研院语文教研员 王来平 陕西省教科所语文教研员

田万隆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语言教研员 冯善亮广东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朱芒芒 江苏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刘华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

……


【目录】

本套书有商务印书馆和人民邮电组成,包括:
《宝葫芦的秘密》
《木偶奇遇记》
《稻草人》


【免费在线读】

【小白船】
  小男孩和小女孩因为一场大风,随着所乘的小白船来到了一处旷野,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远远的有个人跑来了,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这个人声称可以送他们回家,但有个条件。他提出了什么条件?两个孩子能否安全回家呢?还是让我们自己来发现吧!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比喻)。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拟人)。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比喻)。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chù,直立,高耸)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比喻)。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比喻、夸张)。青蛙老瞪着眼睛,不知守在那儿干什么,也许在等待他的好朋友(拟人)。
  水面上有极轻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的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泼剌(pōlà,拟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泼剌……”好听极了。他们邀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xuànyào,夸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高兴得轻轻地抖动,青蛙看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儿来(拟人)。
  小溪上的一切东西更加有趣更加可爱了。(以上几段多处运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中各种可爱的小东西)
  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小的船。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duò)和桨(jiǎng),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suō)子,又狭又长。胖子是不配乘这条船的。胖子一跨上船,船身一侧,就掉进水里去了。老人也不配乘这条船。老人脸色黝(yǒu)黑,额角上布满了皱纹,坐在小船上,被美丽的白色一衬托,老人会羞得没处躲藏了。这条小船只配给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乘。
  真的有两个小孩子向溪边走来了。一个是男孩儿,穿着白色的衣服,脸色红得像个苹果。一个是女孩儿,穿着很淡的天蓝色的衣服,脸色也很红润,而且更加细嫩。他们俩手牵着手,用轻快的步子穿过了小树林,来到小溪边上,跨上了小白船。小白船稳稳地载(zài,装)着他们两个,略微摆了两下,好像有点儿骄傲。
  男孩儿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儿吧。”
  “好,咱们看看小鱼儿。”女孩儿靠着船舷(xián)回答。
  小鱼儿依旧奏他们的音乐,青蛙依旧唱他的歌。男孩儿摘了一朵萍花,插在女孩儿的辫子上。他看着笑了起来,说:“你真像个新娘子了。”
  女孩儿好像没听见,她拉了拉男孩儿的衣袖,说:“咱们来唱《鱼儿歌》,咱们一同唱。”
  他们唱起歌儿来: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唱好听的歌,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采好看的花,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有快乐的一切,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歌还没唱完,刮起大风来了,小溪两岸的花和草,跳舞的拍子越来越快了,水面上也起了波纹(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小溪两岸的花草跳得越来越快来烘托风大)。男孩儿张起帆来,要乘风航行。女孩儿掌着舵,手按在舵把上,像个老船工。只见两岸的景物飞快地往后退(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两岸景物飞快地往后退来衬托小白船行驶的速度快),小白船像一条飞鱼,在小溪上一直向前飞(运用比喻,正面描写小白船行驶的飞快)。
  风真急呀,两岸的景色都看不清楚了,只见一抹一抹的黑影向后闪过(侧面烘托船快)。船底下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帆盛满了风,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比喻,形象生动)。小白船不知要飞到哪儿去!两个孩子着慌了,航行了这许多时候,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要让小白船停住,可是又办不到,小白船飞得正欢哩。
  女孩儿哭了,她想起她的妈妈,想起她的小床,想起她的小黄猫,今天恐怕都见不着了。虽然有亲爱的小朋友跟她在一起,可是妈妈,小床,小黄猫,她都舍不得呀(动作与心理描写,表现出小女孩的担忧和伤心)。
  男孩儿给她理好被风吹散的头发,又用手盛她流下来的眼泪。他说:“不要哭吧,好妹妹,一滴眼泪就像一滴甘露,你得爱惜呀。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巨浪总有平静的时候一个样(此处语言描写,表现出小男孩的镇定)。”
  女孩儿靠在他的肩膀上,哭个不停,好像一位悲伤的仙女。
  男孩儿想办法让船停住。他叫女孩儿靠紧船舷,自己站了起来,左手拉住帆绳的活扣,右手拿着桨;他很快地抽开活扣,用桨顶住岸边。帆落下来了,小白船不再向前飞了。看看岸上,却是一片没有人的旷野(空旷辽阔的原野。旷,kuàng)。
  两个孩子上了岸。风还像发了狂似的,大树摇得都有点儿累了(拟人,形象生动)。女孩儿才揩(kāi,擦;抹)干眼泪,看看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眼泪又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比喻、夸张)。男孩儿安慰她说:“没有房屋,咱们有小白船呢。没有人,咱们两个在一起,不也很快活吗?咱们一同玩儿去吧!”
  女孩儿跟着他一直向前走。风吹在身上有点儿冷,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互相用手搂住腰。走了几百步远,他们看见一棵野柿子,树上熟透的柿子好像无数的玛瑙(mǎnǎo,一种细纹玉石)球,有的落在地上。女孩儿拾起一个,掰开来一尝,甜极了,她就叫男孩儿也拾来吃。
  他们俩坐在地上吃柿子,把一切都忘记了,忽然从矮树丛里跑出一只小白兔来,到了他们跟前就伏着不动了。女孩儿把他抱在怀里,抚摩(fǔmó,用于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他的柔软的毛。男孩儿笑着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同伴,更不寂寞了。”他掰开一个柿子喂给小白兔吃,红色的果浆涂了小白兔一脸。
  远远的有个人跑来了,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他看见小白兔在他们身边,就板起了脸,说他们偷了他的小白兔。
  男孩子急忙辩白说:“他是自己跑来的。我们喜欢他。一切可爱的东西,我们都爱。”
  那个人点点头说:“既然这样,我也不怪你们。把小白兔还给我就是了。”
  女孩儿舍不得,把小白兔抱得更紧了,脸贴着他的白毛,好像要哭出来了(此处动作、神情描写,强烈表现出她对小白兔的不舍)。那个人全不理会,伸手就把小白兔夺走了。
  这时候,风渐渐暖和了。男孩儿想,既然遇到了人,为什么不问一问呢。他就问那个人,这儿离家有多远,该从哪条河走。
  那个人说:“你们家离这儿二十多里呢,河水曲折,你们一定认不得回去的路了。我可以送你们回去。”
  女孩子快活极了,她想:这个人长得可怕,心肠原来很慈善,就央告(恳求)说:“咱们快上船吧,妈妈和小黄猫都在等着我们呢!”
  那个人说:“这可不成。我送你们回去,你们用什么酬谢(赠*物表示谢意。酬,chóu)我呢?”
  男孩子说:“我送给你一幅美丽的图画。”
  女孩子说:“我送给你一束波斯菊,红的白的都有,真好看呢!”
  那个人摇头说:“我什么也不要。我有三个问题,你们能回答出来,我就送你们回去;要是答不出来,我抱着小白兔就管自(只管;只顾)走了。你们愿意吗?”
  “愿意。”他们一同回答。
  那个人说:“**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
  “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女孩儿抢先回答。
  那个人点点头说:“算你答得不错。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
  男孩儿回答说:“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
  那个人拍手说:“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
  女孩儿举起右手,好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似的:“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
  那个人大笑起来,他说:“好,我送你们回去。”
  两个孩子高兴极了。他们互相抱着,亲了一亲,就跑回小白船。
  仍旧是女孩儿掌舵,男孩儿和那个人各划一支桨。女孩子看着两岸的红树、草屋、田地,都像神仙的世界,更使她满意的是那只小白兔没有离开她,这时候就在她的脚边。她伸手采了一支蓼(liǎo)花让他咬,逗着他玩儿。
  男孩儿说:“没有这场大风,就没有此刻的快乐。”
  女孩儿说:“要是咱们不能回答他的问题,此刻还有快乐吗?”
  那个人划着桨,看着他们微笑,只不开口。
  等到小白船回到原来停泊的地方,小红花和绿叶早已停止了跳舞,萍叶盖着睡熟了的小鱼儿,只有青蛙还在不停地唱歌。
  1921年11月15日写毕
  刊于《儿童世界》1卷9期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