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世界上*为广泛阅读的电影学概论教程 波德维尔夫妇堪称美国,乃至国际电影学领域*多产、*伟大的教科书编撰者,他们的作品电影学界几乎无人不曾读过。

完美的实用性,超强的适用性 本书*初是为学电影的本科生而编撰,但也是影视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作品。与此同时,它还是影视传媒工作者和纯粹热爱电影的非专业读者奉为至爱的经典宝书。

上千幅底片放大格图片,全景式的电影分析 与一般电影书不同,本书没有采用剧照,而是罗列了1061幅珍贵的原始胶片放大格照片,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全景式的逐格分析。可以说是跳出观影的直观经验,手把手的教会读者一套分析电影的技能。

形式与风格的交相辉映,还电影以完整的艺术整体性 本书没有孤立的考察电影的方方面面,而是将电影视为一门完整的艺术,技术、意念、风格、人物等在其中各司其职,作者所要揭示的便是这些元素之间的整体协调运作。

从传统好莱坞叙事电影到亚洲电影,从电影类型到电影运动,有关电影的一切了然于胸 作者不仅以大量的举例和分析列举了诸多电影类型,而且将电影放到历史的情景脉络中,考察历史上重要的电影运动,从而在历史中解释电影风格的演变。而2007年3月,大卫·波德维尔曾以其对亚洲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持续关注而荣膺“亚洲电影学术研究大奖”。


【内容简介】

《电影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电影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做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


【作者简介】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 1947 和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 1950 ,当代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荣誉教授,国际电影学界多产、伟大的教科书编撰者之一。波德维尔是“认知电影理论”的创始人,并以其对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以及对电影叙事学、香港电影和电影风格史的研究而广受尊敬,目前他受聘担任法国电影资料馆(Cinémathèque Franaise)顾问一职;汤普森则是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经典著作。

波德维尔夫妇著有多部享誉世界的电影学专著,如《世界电影史》《场面调度的艺术》《好莱坞怎样讲故事》等。但若论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深入人心的作品,则非这部《电影艺术》莫属。

2007年3月,大卫·波德维尔以其对亚洲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持续关注而荣膺“亚州电影学术研究大奖”。

曾伟祯,纽约大学电影研究中心电影学硕士,台湾著名编剧、影评家,曾任台北金马影展、台北电影节、金钟奖评审。其译作还有大卫·马梅的《导演功课》等。


【媒体评论】

去读,没错!

——李安,奥斯卡*导演

这本书在美国出版时,对评论界和学术界是个震撼。它摆脱了长久电影理论的僵硬观念,准确的从形式主义出发,深入浅出注释电影的完整观念。它使阅读理论成为乐趣,使学生进入电影领域有所凭藉。

——焦雄屏,著名电影学者,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

电影学界几乎无人没读过大卫·波德维尔及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的著作,他们那些或历史、或理论的教科书流行于各国的电影课堂。因为格外钟情功能认知探讨,他们的研究方法在文化批评兴盛的时刻受到了简单刻板的贬斥。然而对于影像读解能力不那么敏锐的学人来说,这些形式至上的著作读来却颇有裨益。

本书以形式与风格的专题昭彰,其实是一本系统的电影概论,全书内容涵盖宽泛,从原始的制作到高端的学术皆有描述。作者以意义传达、视听风格、历史传统的不同维度分章断节,对电影的构成素材进行多角度解析,并凭借丰厚的专业素养实例举证,施予细腻而感性的鉴赏。一册在手,有关电影的林林总总了然于胸。

大卫·波德维尔和夫人执教数十年,著述等身,仅两岸三地的汉译本就已有7本,堪称学界劳模。他们雄心勃勃的写作糅容电影工业和电影诗学的不同元素,刨示镜头意义的建构过程,提炼电影评论的基本框架与理念,身体力行地开拓了原初的电影研究。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很少有电影著述像这本书一样如此简洁明了,却又系统严谨地介绍电影艺术的全部内容,而且自成体系、个性鲜明。作者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著名学者,深刻明了如何帮助读者建立起关于电影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并且提供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电影分析与批评方法,因而,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基础的知识解决*基本的问题;基本的问题是一切迷惑的根源。《电影艺术》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怎不令人惊喜?

——何平,资深导演、编剧和监制,作品有《双旗镇刀客》《不见不散》《大腕》等

这是我个人电影求学过程中*影响力的一本书。这本书在美国近年来已经成为各影剧学校*热门的教科书,也是一本见解犀利、有观点的电影入门好书……

——周旭微,资深影人

这本书*的功能是指引了我们如何思考电影。好的影片往往启发观众的思想,好的电影书则可以帮助热爱的人思考电影的种种。

——林良忠,著名摄影师,代表作《饮食男女》《推手》等

虽然全书旨在讨论电影,但是其中的观念却能启发所有从事影像工作(电视、广告、MTV)的朋友,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影像媒体。

——王玮,广告导演


【目录】

简目

推荐导言

译者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前言: 让自己在电影中展开

目 录

部分 电影艺术与制片

章 电影即艺术: 创意、 科技与商业

第二部分 电影形式

第二章 电影形式的重要性

第三章 叙事是一种形式系统

第三部分 电影风格

第四章 镜头:场面调度

第五章 镜头:摄影

第六章 剪辑:镜头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电影的声音

第八章 总结:风格是一种形式系统

第四部分 电影的种类

第九章 电影类型

第十章 纪录片、实验电影及动画片

第五部分 电影分析评论

第十一章 电影评论:范例分析

第六部分 电影史

第十二章 电影艺术与电影史

重要词汇表

人名对照表

片名对照表

出版后记


【前言】

让自己在电影中展开

当我们在1977年开始撰写《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时,电影才刚开始在大学成为正规课程。在当时是有些入门性的电影教科书,但在我们看来太过简化,并且缺乏明确的组织。经过我们自1960年代以来对电影的研究,以及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电影导论课程之后,我们就尝试将所学整合起来。

我们有两个目的。首先,要以清晰详尽的方式描述电影基本技巧,如场面调度、摄影、剪辑及声音。除此之外,我们希望能补充早期电影书中忽视的某些部份。我们想要使学生了解电影的整体形式(form)或结构(structure)。这项目标是分析整部电影,而不仅止于单独的场景而已。我们想要显示电影媒体的个别技巧,如何能够运用在电影更大的情境脉络当中。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们尝试要做的事情,就不仅仅只是摘要过去已有的影评与理论。当然,我们不会忽略重要的思想家。但是,当对电影的研究愈多,就愈了解到许多电影的重要层面, 在长久以来受到忽视。因此,在综合前人成果之余,我们必须进行创新。

在某一个学科的早期历史阶段,有时候整理调查性质的书籍会变成原创性的作品,而这本书也将是如此。例如,我们发现,在电影剪辑当中蕴藏了许多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却从来没有以系统化的方式加以呈现。类似地,过去没有人调查整理电影整体型态的不同种类。而几乎在每一处,我们都会试着填补理解上的漏洞,并且对于拍片者在创意方面的选择,我们会提出新颖的洞察。

自三十年前开始这项写书计划以来,《电影艺术》这本书已经历了多次改版。我们为配合教师们的需要,也因应电影在制作与观看方式上的变化而陆续对本书做出了调整。当这本书版在1979年问世时,Betamax录像带才刚开始成为消费品,而到了今天,人们则已是在iPod上面看电影。不过,虽然历经了这些变化,但是电影艺术却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关于拍片者向来所使用的基本技巧与型态策略,因特网与数字电影仍然在使用。同样地,电影艺术这本书的目标也依然相同:引导读者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我们将心目中的读者分成三类:类是对电影有兴趣的一般读者;第二类是以本书作为教料书的电影导论课程学生;第三类是电影系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电影美学的概论,以及从事专门性作业的一些建议。

自本书出版以来,其他电影导论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我们认为,在电影艺术方面,这本书依然提供了为全面而系统的探讨。而在创意可能性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其他书籍中所没有的讨论。而令我们欣慰的是,电影学术著作时常会引用这本书,以作为电影美学的权威性与原创性的来源出处。

■ 本书组织

电影书的组织方式往往采取检阅当代所有电影的研究取向,而这种作法本身并没有缺点。不过我们认为,在接触不同的学术研究取向之前,学生想要知道的是电影媒体的核心特征。因此,这本书先以逻辑步骤引导读者了解制作整部电影的技巧与结构,而这是本书首创的一种取向。

电影观众所融入的是电影的整体经验,而不是片段。我们所选择的取向强调了电影整体──以特定方式制作,显示全面完整性,使用特定的技巧或表现方式,以及存在于历史当中。我们的取向可以分析为一系列的问题。

电影如何由规划阶段发展到上映? 为了解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知道电影制作与上映的过程会有所帮助。这种问题导引出本书部分的研究。“电影艺术与制片”(Film Art and Filmmaking)这一部分包含电影制作、发行与上映。我们届时可以看到,这些活动如何能塑造电影产品。在每一个阶段当中的决定,将会影响到我们在屏幕上的所见所闻。

整部电影如何运作? 我们假定,电影就像所有艺术作品一样,会拥有一种形式。为了要影响观众,许多相互关连的部分,在一定的刻意方式下组成了电影。在本书第二部分“电影形式”(Film Form)中,我们将会检讨电影型态的观念,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将介绍熟悉的型态种类,亦即叙事(the narrative)。

电影技巧如何促成电影形式?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媒体,每部电影都整合了多种技巧而形成整体型态。在第三部分“电影风格”(Film Style)中,我们将探讨主要电影技巧的艺术可能性:场面调度、摄影、剪辑与声音。以上各项都会有专章说明,而在每一章的结尾,将会分析这些技巧如何造就一部电影的整体型态。

电影如何分类?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很少会不知道影片的种类。第四部分将研究两种主要的电影分类方式。一个是电影类型(genre),例如科幻片、恐怖片和歌舞片。此外,我们也经常使用电影与现实的关系,或者电影的制作方法,来区分各种电影。因此,除了真人演出的剧情片之外,我们将电影分为纪录片、动画片与实验电影。

如何深入分析一部电影? 一旦我们对于电影媒体的可能性有所了解,就能分析个别的电影。在本书第五部分“电影分析评论”(Critical Analysis of Films)中,我们将会藉由研究几部重要电影,而展示分析的技巧。

电影艺术如何随历史改变? 在本书后的总结部分,我们提示了电影型态层面如何在历史情境脉络下发生变化。在第六部分“电影史”(Film History)中,我们将检阅电影史上一些重要时期与运动,而这将显示,了解电影的型态有助于将电影定位在更大的情境脉络当中。

■ 我们的研究取向:分析整部电影

我们研究电影的整体式取向,来自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研究过的电影当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中看到且听到更多东西。不过,只在课堂上提供教师自己的观点,并不能帮助学生自己去理解一部电影。理想状况是,学生应当掌握一些有用的基本原理。我们相信,导览电影艺术的方式是强调一般性的型态与风格原理,然后在具体的电影当中指出这些原理。而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技能。透过研究技巧与型态的基本概念,学生就能在所看到的电影当中有更敏锐的感受。

本书在技术上的强调还有另一种结果:为了显示电影的范围与多样性,我们在书中引用了相当多的影片。但我们知道大多数读者并没有全部看过,甚至于没有听过这些影片。由于这本书所强调的是概念性技巧的重要性,为了理解这些一般性原理,读者并不需要看完书中提到的影片。很多其他电影都可用来做同样的说明。

例如,为了说明摄影机运动的多样可能性,除了《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之外,也可以用《车轮》(La Roue)或《大象》(Elephant)作为解释。以古典好莱坞电影制片为例,《My Darling Clemenine》和《西北偏北》一样好用。虽然学校电影课程进度可以选用本书所使用的主要范例,但是教师可以使用一套完全不同的电影。这本书的重点不是在于众多的片名,而是在于其中的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觉得任何一门艺术的导论,都应该平均地辅以读者熟悉及不熟悉的例证。如果我们想要说明电影中丰富的创造性,所举的例证当然不能只局限在近期好莱坞电影的范围里。拓宽学生的品味和视野,使其超越原先的见地,是一个教师的责任。电影能够改变我们的思想和感受,而将自己在电影中展开,往往使我们受益。是以,我们才大胆地介绍一些如无声时期、美国以外及实验性的电影。这些电影当中,有很多曾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许也能为其他人带来一些改变。

■ 本书特色

底片放大及图说

电影书通常需要大量的图片说明,而大部分书籍的确是如此。不过,许多电影书籍都是采用剧照。剧照是电影拍摄时以静态相机拍摄的相片,但相机与摄影机的拍摄位置几乎都不会相同。因此剧照成品与电影当中的影像毫无关联。本书使用的图片几乎都是摄影底片的单元格放大影像,亦即由16毫米与35毫米拷贝中印出的放大相片。与市面上其他书籍相比,本书包含了更多图片说明,而在这一版当中更包含了许多新图片,(关于底片格放大照片更多资料,详见章“延伸阅读”单元)。

“延伸阅读”单元

在本书版诞生时,我们认为,在每一章结尾都包含一个导引其他阅读数据的单元,远比单纯列出通常书目来得重要。现在每一章都有“延伸阅读”的补充单元,我们会在其中提出议题、引发讨论,并且建议更进一步地研读阅览数据。这些章节补充资料也会列出网站与DVD补充资料,以阐述或发展章节中的观念。

“深度解析”专栏

这些专栏会将正文当中的观念应用到当前的制片。例如,在关于《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的讨论中会介绍计算机合成影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CGI)。

精彩引言

在整本书当中,我们穿插了大量来自作者、编剧、制片、导演、摄影师与演员的谈话引言。这些引言当中有的幽默可爱,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博学多闻,有的则特立独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电影工作者的多样观点。

重要词汇

如同其他所有艺术都具有专门化的术语,我们在书中也附上了一份重要词汇表。当本书正文初次提到一个词汇,将会以粗体字标出,而这表示在词汇表中将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 第八版新增

重新组织的部分

本书先前版本的第三与第四部分,在这一版中的次序被调换了。至于讨论纪录片、实验影片与动画片等“电影类型”(Types of Films)的章节,现在调到了电影技巧等四个章节之后。本书章节顺序的变动,来自于配合许多教师使用本书的方法。许多使用者认为电影技巧是课程的重点部分,因此本书便先加以介绍。而这也意味着,纪录片、实验电影与动画片的分析在书中正文成为连续的部分,而不再分隔成二个章。

章的新开头

在进入制片过程幕后的科技与制度之前,这个单元讨论了电影如何身为一门艺术的议题。而我们将以希区柯克(Hitchcock)的经典电影《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作为开场。

大卫·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的博客:www.davidbordwell.net

大卫与克里斯汀的观念与经验,会在博客中与教师及学生分享。这个网页会时常更新数据,并以容易接近利用的格式,介绍与书中观念相关的影评、书评、影展报导与评论。

先前个别出版的麦格劳—希尔电影观众指导手册(The McGraw-Hill Film Viewer’s Guide)已经纳入本书“样本分析”(Sample Analyses)一章当中的导论正文。

■ 补充性教材

学生补充资料

搭配本书的学生网站是www.mhhe.com/filmart8。学生可在当中发现许多强化所学与扩充知识的数据。例如,多项选择题、报告作业习题、网上练习,以及本书每一章的网络链接。

教师补充资料

所有的教师资源都放在www.mhhe.com/filmart8。在准备教学之用的“教师手册”(Instructor’s Manual)中,包含有章节大纲、章节教学目标,以及客座讲授与案例研习建议、参考书目、指定报告作业建议与DVD补充数据。

关于测验题与考试数据,本书网站提供了有密码保护的测试数据库,其中有多项选择题、是非题与报告作业习题范例样本等等。

■ 服务咨询

欢迎采用本书做为教材的老师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大学堂"编辑部联系联系索取影像教材教学光盘及其它教辅资料。同时希望得到您对于本书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免费在线读】

章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电影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实在很难想象没有电影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在电影院、家、办公室、汽车、公车里以及飞机上,我们都在享受电影。我们还使用笔记本电脑与iPod随身携带电影。只要按下按钮,机器就会播放电影取悦我们。

近百年来,人们尝试去了解这种媒体的魅力究竟何在。电影传达了信息与观念,向我们展现了原本不知道的世界与生活方式。即使这些好处有相当的价值,但是有某种东西却更加重要:电影为我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观看与感受方式,电影以体验掳获我们。这些体验通常通过故事来带动,这一点我们将在本书的章节中加以讨论。然而,电影也可能发展出观念,或是探索视觉特性与音响质感。一部电影会把我们带进一段旅程,提供一段触动我们心智与情感的特殊经验。

这并非事出偶然,电影原本就是被设计来影响观众的。在19世纪晚期,电影成为一种大众娱乐。由于电影呼应了广大观众的想象需求,因此获得了成功。所有出现的电影传统——说故事、记录实际事件、使物体与图画栩栩如生、纯粹形式的实验等等,都是用来使观众获得在其他媒体上所没有的体验的。电影工作者发现,他们可以通过控制电影的样貌,提供给观众更为丰富、迷人的体验。经由相互观摩学习,以及在电影选项上推陈出新、去芜存精,电影工作者开发出了电影艺术形式的基本技巧。

要谈电影的起源,一些泛泛之谈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电影并没有用处。就拿“艺术”(art)及“娱乐”(entertainment)的区分来说,某些人会说,在多厅电影院(multiplex)放映的卖座电影只是“娱乐”,而小众电影才是真正的艺术,例如独立制片、电影节或专门性的实验作品等。通常这种艺术/娱乐的区分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艺术是高品味的,而娱乐则是肤浅的。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单纯。如我们刚才所指出的,许多电影的艺术资源是为大众提供娱乐的电影工作者所发现的。例如,在20世纪头20年,许多娱乐性电影为电影剪辑开启了新的可能性。而在价值上,通俗传统显然能够培育出高质量艺术。就像莎士比亚(Shakespeare)与狄更斯(Dickens)都为大众读者而写作,许多伟大的20世纪音乐,包括爵士与蓝调,也都源自通俗传统。电影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原因在于它允许创作者为观众设计体验,而这些体验的价值不会因为其出身血统而受到影响。不论是小众还是大众电影,都属于我们称之为电影的综合性艺术。

有时候,人们会把电影“艺术”(art)与“商业”(business)加以对立。这种区分与电影的娱乐性有关,因为娱乐基本上是销售给大众的。然而,在大多数现代社会,没有一种艺术能够脱离经济的束缚。小说之所以能够出版,不论内容高下平庸,都是因为有期待热销的出版商的介入与帮忙;同样的,画家希望收藏家与博物馆能采购他们的作品。当然,某些艺术作品是来自于政府公款或私人捐献的赞助,但是,这个过程也使得艺术家涉入了财务交易关系。电影自然也不例外。某些电影的拍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付钱观赏;其他电影的资金则是来自于赞助者(想要使电影完成拍摄的投资者或组织),或者是公共资金(例如,法国就很慷慨地补助各种电影计划)。甚至于当你决定拍摄自己的数字电影时,你也会面临经费的问题——而你可能会希望能多赚一些,以弥补付出的时间与心力。

关键在于,金钱考虑不一定会使艺术家减少创意,或使电影计划降低价值。金钱能够败坏任何事业(如政治),但是它不必然如此。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天主教会聘用画家绘制圣*故事。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就受雇工作,但是很难说这就有损他们的艺术性。

在这里,我们不假定娱乐性被排除在电影艺术之外;我们也不会采取反面的立场——主张只有好莱坞大众市场电影才值得一看。同样的,我们不会设想电影艺术能够超脱商业需求,但我们也不认为金钱就能支配一切。任何艺术形式都能提供广阔的创意可能性。我们的基本假定是,电影身为一门艺术,提供了观众认为有价值的体验——娱乐、刺激、困惑或陶醉。但电影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辣手摧花》中的艺术性

查理舅舅到住在加州圣塔罗莎(Santa Rosa)的姐姐家中作客。查理是一个见过世面、挥霍无度的人,他的姐姐艾米崇拜他,甚至将女儿取名为查莉(编者按:原文皆是Charlie),以表示对他的敬意。但是,当查理舅舅在城镇中四处游荡,外甥女小查莉开始认为,他就是专挑有钱寡妇下手的连环杀人犯。她无法证明这件事——片名本身就带有疑云(Shadow of a Doubt),但是现在她发现了他险恶的一面。

在某一天晚餐时,查理舅舅称赞小镇生活。他说,在圣塔罗莎这样的小镇里,女人们很勤快,而不像城市里那些有钱、被宠坏的女人。接着他慢慢地说出了一段恶毒的独白:

这些妇人,这些没用的女人,她们做些什么?在旅馆,在好的旅馆里,你们每天可以看到几千个这种女人。她们把钱喝掉、吃掉、打牌输掉,整天整夜玩乐。满身铜臭味,只会炫耀珠宝。这些可怕……肥胖、人老珠黄、贪心的女人。

听到这些话,小查莉脱口而出:“但她们还活着!她们也是人!”查理舅舅回答:“她们是吗?她们是吗?查莉?她们究竟是人,还是肥胖、气喘吁吁的动物?又老又胖的动物会有什么下场呢?”查理舅舅似乎意会到他太过分了,于是微笑着转变回和蔼可亲的态度。

这是一段有力的场景,至于它是如何影响观众的,则需要依赖许多艺术上的判断。这部剧本提供了生动的对话与强大的冲突。这个场景是小查莉确认舅舅是凶手的过程。由于我们身为观众也有同样的怀疑,因此,这个场景也推动我们更接近相同的结论。这个场景暗示他有一点疯狂;他的行凶不仅是为了窃盗目的,更带有对女人的深刻憎恨。这个场景使我们更加了解他的人格。而在我们的反应中也有情感的层面,因为他将女人贬为动物的描述,让人心惊胆战。

在一部电影当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受到情境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截取其中片段加以研究,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就是如此。但是,为了获得这个片段的完整效果,我们需要从头到尾观察整部电影。任何一部电影都有整体性的组织,我们称之为“形式”(form)。之所以称为形式,就意味着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一堆片段而已,形式是一种模式(pattern)。《辣手摧花》是一个故事组织,而我们所检视的这一幕晚餐场景,强有力地推动了故事的进展。我们可以说,这个场景提供了形式功能(formal function)。

实际上,这个场景提供了好几个形式功能。故事的发展基于查理舅舅拜访家人,以及小查莉逐渐发现他是凶手。诚如查理舅舅所指出的,她不能对任何人说出真相;这么做的话会让她的母亲崩溃。这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冲突,冲突不仅存在于小查莉与舅舅之间,也存在于她的内心里。同样的,当她知道真相之后,她的态度就改变了。起初她崇拜舅舅,但后她却痛苦地知道了他的本性。她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开始破灭,如果她亲爱的舅舅会如此残忍,她又怎能希望在家庭之外找到善良?因此,这幕晚餐场景使得小查莉的角色有所成长。

甚至于连这幕场景发生在晚餐时也具有重要性。在同一张餐桌上,先前已经发生了许多欢乐场景。在某一刻,查理舅舅把修补过的父母亲相片拿给艾米,显示他对艾米与家人有真诚的关爱。小查莉则是非常欢喜(图1.1)。这些先前的场景告诉我们,舅舅与外甥女之间的亲情关系,他甚至送了她一枚高雅的戒指(图1.2)。这枚戒指在剧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小查莉发现戒指上有刻字(戒指上的刻字说明戒指可能是受害者的)。

借此,查理舅舅仇恨性的独白与我们先前看过的其他片段连接了起来。这就是“形式”在艺术当中运作的方式。小说中的一幕场景、音乐中的一段和弦,或是绘画中的一片色彩,在与其他层面结合之后,便能创造出我们对作品的全盘体验。形式模式可以激发观念与情感。

为了欣赏电影的艺术可能性,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这部影片的故事组织,亦即为了创造特定效果而串连各部分的方式。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电影工作者运用电影媒体的方法,亦即我们呈现故事的技巧。在小说当中,作者对于文字的运用,传达了剧情的进展与角色的发展;作曲家则使用旋律与节奏创作歌曲。同样的,电影媒体提供给电影工作者一些方法,有助于每个段落的形式发展。

《辣手摧花》的导演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深信,可以运用电影媒体带动观众的心灵与感受。因此,当查理舅舅进行内心独白时,希区柯克为我们呈现了一整张餐桌的镜头(图1.3)。在早先的场景中,我们已经看过某个类似的镜头,而使我们知道场景中主要角色的位置。同时,希区柯克将餐桌主位安排给查理舅舅,而不是艾米的丈夫,也看出他在家中的优势地位。当查理开始发言,在一个艾米的镜头之后,接着是小查莉焦虑地看着他的简短镜头(图1.4)。当他开始指责“没用的女人”,并继续批评的时候,这里的镜位非常靠近他(图1.5)。

在这里,约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的表演非常重要。口中说着“肥胖、人老珠黄、贪心的女人”,使他愤慨而激动。他说话不眨眼,似乎是在自言自语,而不是与别人说话。希区柯克在画面中清除了餐桌上的其他人,而放大考登的演出效果。随着查理舅舅的独白逐渐提高愤怒与强度,摄影机一路稳定地向他推进,而将他的脸填满整个画面(图1.6)。

希区柯克原本可以使用其他的技巧,或者从查理舅舅身后拍摄,让我们看不见他的脸,而看见餐桌上其他人的反应;或者中断查理舅舅的镜头,而插入艾米、她的丈夫与孩子的反应。可是,当查理舅舅显露出对于女人的愤恨时,通过将镜头缓慢而稳定地移向他的脸,希区柯克在这里造就了一种特别的效果。纵使他是在大声说出这些台词,但摄影机不为所动的前进却意味着我们正在一窥他的心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