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谁懂我心,聆听抑郁

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内容简介】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P.吉尔伯特

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抑郁,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希望!正因为爱没有消融,希望没有泯灭,才让我走出抑郁,找回了自我。但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绝望。我试图让自己相信还有未来,但也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绝望中坚持的权利,但也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的坚持,才真的让我一点一点地看到了希望。当曙光*终突破了黑夜的壁垒,我看到了因为“爱”而萌生的动力,因为“希望”而产生的坚持。正是爱与希望让我变得坚韧,并重见蓝天!

本书从曾经的患者及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两个不同的身份与角度而写,希望能够给绝望中的你一点希望,给无助的你一点力量,能做到这一点是我*的欣慰。


【作者简介】

王宇

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兼任江苏卫视情感后援团专家,《金陵晚报》及《东方卫报》公益心理咨询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师。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南京心理咨询网:http://www.025xl.com/

本书配套视频讲座请登录:http://www.025xl.com/yiyu/


【媒体评论】

在作者身上,经历了从“受伤者”到“疗伤者”的转化,这种转化与整合,使他既能够真切体谅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因为他自己曾经这样痛苦过,也让他能够成为一个真实的引导者,帮助来访者走出抑郁症——因为他曾经走出自己的抑郁症。

王学富

南京直面心理研究所所长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购买了许多关于抑郁治疗的书,但直到看到了本书,才发现,这才是我想要的。

新浪网友

有缘遇到本书的朋友,希望你不仅能认真地把书读完,而且能把书中的许多应付策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心去领悟。

抑郁康复者

有许多经历和想法似曾相识,原来有人经历过和我一样的痛苦,读这本书好像是在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收获很大。本书实践性、可行性、指导性都很强。

莫匆匆

真是谢谢,我曾经也深受抑郁的伤害并因此辍学,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近又因为一些小事回到了原来的状态,非常痛苦和害怕。脑子混混沌沌,情绪低落。看了这个视频,我感到心情好多了,变得理性些了。非常感谢,我抽空去买这本书看看。

新浪网友


【目录】

赞  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  言

第1章 抑郁人生 /1

内心的挣扎 /1

滑落的青春 /4

为什么会是我 /6

我在干什么 /8

困兽之斗 /10

“*后的晚餐” /13

死亡的诱惑 /15

因为有爱 /18

渐见光明 /22

新的生活 /27

勇往直前 /31

真实的生活 /34

尾声:蜕变 /37

第2章 抑郁的初步治疗 /39

认识抑郁 /39

情绪 /43

思维 /44

行为 /45

想象 /45

生理 /46

抑郁的诊断 /47

抑郁产生的原因 /48

遗传因素 /49

成长经历 /49

生活信念 /50

内在驱力 /50

刺激事件 /51

社会文化 /52

如何治疗抑郁 /53

初步治疗 /55

治疗生活 /55

我们如何做 /57

放松方法之一:走路时的放松术 /60

放松方法之二:冥想放松术 /60

放松方法之三:呼吸放松法 /61

放松方法之四:顺其自然 /61

情绪的ABC理论 /62

我们的思维容易犯哪些错误 /65

“应该”和“必须” /65

情绪化推理 /65

草率下结论 /67

以偏赅全 /67

非黑即白 /68

自我中心 /69

责任内化 /70

过滤积极评价 /70

贴标签 /71

对未来的消极预期 /71

如何找到负性思维 /73

运用思维记录本 /73

如果情绪可以讲话它将对我说些什么 /74

通过“问题”了解自己 /75

学会感觉 /76

如何挑战负性思维 /77

理性思维 /77

用“心”改变 /80

实践验证 /85

挑战负性思维的其他方法 /86

信息卡技术 /86

敢于冒险 /88

积极的自我暗示 /89

第3章 抑郁的深入分析 /91

抑郁与完美主义 /91

探究完美主义 /96

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 /100

维系优越感导致的“完美主义” /106

完美主义的表现 /112

病态要求:“应该”和“必须” /112

自卑与自负 /120

放弃:逃避生活 /124

自残与轻生:深深的自恨 /128

迷失自我 /134

如何摆脱完美主义 /136

停止战争:摒弃理想化自我 /136

现实:敢于面对不再逃避 /141

不再“表演”,活出真实的自己 /146

纯真之心:不再为荣誉而活 /150

“战略方针”的改变 /154

“知道”不等于“领悟” /161

真正的治愈:回归真我 /172

案例:一位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 /174

第4章 抑郁与人际关系 /182

抑郁与人际关系 /182

别人都看不起我 /183

一切都是我的错 /187

挥之不去的“伪装感” /191

无法停止的“愤怒” /193

社会比较:我是一个失败者 /197

我找不到朋友! /200

爱与性 /204

第5章 抑郁与工作 /216

抑郁与工作 /216

学校与工作的选择 /217

工作中的完美主义 /219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23

工作为了什么 /227

第6章 与抑郁有关的具体问题 /231

伪抑郁患者 /231

亲人可以做点什么 /233

关于药物 /236

关于心理治疗 /238

后记:找回自我的旅程 /240

参考文献 /242


【前言】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P .吉尔伯特(Paul Gilbert)

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陷入抑郁之中,让我感触*深的就是绝望感和隔离感。整个人好像处于孤岛之上,我不走近别人,别人也无法真正走进我的心。那时,常出现这样一个梦境:有一天,一个人,一双手,把我从抑郁的旋涡中解救出来,而我愿意用任何条件和他交换。但梦总归是梦,那个人,那双手,终究没有出现。一次一次的希望变成绝望,但我仍无数次在绝望中鼓励自己继续坚持。因为无法放弃相依为命的母亲,因为不想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所以我继续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一次次的失败,让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漫无目的地游荡着,整个世界灰蒙蒙的一片。我像是一个即将要走近终点的旅人,麻木地看着路边的景色和继续远行的人们。时间仿佛停滞了,那些在暗夜中的挣扎与纠结,被折磨得终日无法安宁的灵魂,终于要在这一刻了结。这里,即将成为我的终点,有不舍,却让人无奈。于是,我买了生平*包烟,吃过为自己准备的“*后的晚餐”,之后猛然用啤酒灌下早已准备好的药片。终于结束了,我不用再奋力挣扎,不用再被绝望吞噬,我的内心终于平静了……

抑郁,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希望。正因为爱没有消融,希望没有泯灭,才让我走出抑郁,找回了自我。但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绝望,试图让自己相信还有未来,也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绝望中坚持的权利,但也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的坚持,才让我一点一点看到了希望。当曙光终于穿透黑夜,我看到了因爱而萌生的动力,因希望而产生的坚持。正是爱与希望让我变得坚韧,冲破阴霾,重见蓝天!

本书从曾经的患者和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与角度来写,希望能够给绝望中的你一点希望,给无助的你一点力量,能做到这一点是我*的欣慰。

我能够从抑郁中走出来,并完成本书的写作,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的母亲、已故的外婆、朋友及夫人,正是你们给我的鼓励和爱才能让我走到今天,没有放弃自己!谨以本书表达我真挚的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伴我一路走来的患者及已故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让我更加了解抑郁,也才有本书对抑郁深度分析的可能。衷心地希望还没有走出抑郁的朋友能够早日走出抑郁,找回真我。

王 宇

2015年于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