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我的行善动力
  我总是不余遗力地鼓励人们行善。我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呢?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发现,之所以这样做竟是因为我走过的这条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路。
  原谅生活中的所有刁难
  我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以色列人,母亲是罗马尼亚人。在孩提时代,我几乎得不到母亲的爱,因为她不喜欢美国,而我却是一个美国人。
  回首儿时的纽约生活,我竟联想到了2011年上映的电影《相助》(TheHelp)中的那些情境。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一名黑人女佣的故事。当时,我家的女佣叫玛丽,我父母对她还不错。那时父母成天都在外面工作,
  而我是在玛丽的照料下长大的。
  在我9岁时,我们全家搬到了迈阿密,让我伤心不已的是,玛丽并没有随行。紧接着,更让我震惊和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了——父母对我宣布了他们要离婚的消息:母亲准备去以色列生活,而父亲依然留在迈阿密,继续追逐他的美国梦——财富、取得成功。不谙世事的我,隐隐约约地觉察到这些事情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联系,可是当时我说不清这种联系到底是什么。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可以想象一个小女孩总是独自穿梭在喧嚣的机场,往来于美国和以色列吗?当从以色列到美国的旅途中遇到转机时,她也得一个人勇敢去面对,你能够想象她内心的恐慌吗?
  有一次,我在阿姆斯特丹机场迷路了,我害怕得要命。不过幸好,总算还有玛丽,每次她都会来纽约机场看我。她要亲眼看着我通过迷宫一样的安检站,到达正确的航站楼,然后顺利登上我的航班,她才会放心。玛丽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位朋友,后来,她也成为我孩子们的朋友。直到她去世前,我们一直保持着这份难得的友谊,我把这段友谊视若珍宝。
  小时候,我时常往来于以色列和美国,这是两个在当时近乎截然不同的世界,适应这两个世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具考验性的挑战。我记不清自己到底转了几次学,但每一次,我都得努力去结交新的朋友。在美国的学校,我被同学嘲笑,因为我是一个以色列人;在以色列的学校里,我又被当作另类,因为我是一个美国人。
  在美国,每个家庭都有电话和电视机;但是在以色列,要再等7年,你才会看到电话,而电视机在那里还是一个新奇的物件。左邻右舍中谁家要是有一台电视机,即便是黑白电视机,大家也都会跑去他家看电视。而且,在美国和以色列,人们认同的社会规范差异也很大。所以,我在以色列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每次我来到的都是某座孤岛,与外界失去了联络,身处在一个荒凉的、没有温暖的地方,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降落在了一个陌生的星球上。
  后来我慢慢长大,我的人生经历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虽然在今天,许多人认为我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实际并非如此。我的父亲经历过几次破产,他的财富都是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得到的。父亲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而且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他的好运气从创建嘉年华邮轮公司开始,这家公司让他取得了成功。公司上市时,我已经20多岁,但其实从我们搬到迈阿密开始,轮船就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这么多年来,我都在美国和以色列之间来来回回,其间,我还在以色列的军队里服役,终在迈阿密定居下来,这一住就是16年。我在美国与我的任丈夫结婚,我的前3个孩子也都出生在美国。在做了几年的全职妈妈之后,我重新参加工作,筹备我们的家族基金会:阿里森基金会(TheArisonFoundation);同时,我还被选入嘉年华公司董事会。没多久,我的次婚姻走到尽头——也就是在这时,海湾战争爆发了。我在迈阿密的家中坐立不安、满心担忧,想念
  我在以色列的家人、朋友,为他们的安危感到焦虑:我的妈妈、姨妈、舅舅、表亲和朋友们,他们都是我至亲之人。也就是在面对这些令我措手不及的事情时,我听到了来自内心的召唤,知道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那个地方牵动着我的
  心,它就是以色列。
  那个时候,我已经遇到并且嫁给了我的第二任丈夫,我们在1991年夏带着3个孩子一起搬到了以色列,我的第4个孩子就出生在那里。此时,我再次面对适应新环境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份的改变,我的心智也发生了巨变——我发现在同样的情况下,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现在的我和小时候的我有着许多不同的心境。现在的我作为一名成熟的女性、一位4个孩子的母亲,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我努力在新环境中让生活步入正轨。我创办了基金会,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我与家人、故友重新取得了联系,我还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回到了充实、快乐的人生状态。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面对由文化差异带来的触动,有时候甚至是震撼。这种差异会体现在每天日常、琐碎的事情上,比如银行的运行方式、美元汇率的浮动、人们交流和协商的态度——我在以色列遇到的和我之前在迈阿密遇到的太不一样了。尤其是沙文主义,在忍受多年之后,我决定把它理解为男性世界的特色文化。
  几年后,我又离婚了,然后再结婚,之后又第三次离婚。在这些经历里,我不断努力理解自身和生活。我寻找各种应对方法,参加培训班;我研习多元教义,读了很多新纪元的书;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续学习,继续成长。
  我学到的很重要一课是:生活总会给我们出各种难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些难题。
  善思、善言、善行,我的人生被照亮
  不管怎么做,我总觉得自己得付出许多,承受巨大的情感上的痛苦才能习得人生的这一课,直到几年前的一天,我突然醒悟。它就像是在黑暗之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我感觉自己被照亮了:我想要行善,我想要思善,我想要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
  当这一刻内心的转变发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已疲惫不堪——身体上,情感上和精神上,我厌倦了抗争。我总是在为想要的东西抗争:小时候,是为赢得父母的关注抗争,后来是为很多的观点和目标抗争,比如在特拉维夫(TelAviv)创办一家一流的医院。我竭力想实现这个梦想,以帮助市民得到好的医疗救治。
  我想与现实抗争,于是创办了以色列“联合之路”(UnitedWay)。由此,一种新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产生,并兴盛至今。为与现实抗争,我在自己创办的企业和慈善组织中推广富有前瞻性的做法,比如在我所控股的银行实施金融自由改革,未雨绸缪地在我的基建和房地产公司中执行绿色建筑理念。我还创办了水厂,为未来储备资源,即便初没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
  同样,在创办诸如“回归生活”(TheEssenceofLife)这样的机构期间,我也经历了诸多不易。在“回归生活”创办之初,我秉承的理念是:人们唯有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强大自己的内心:找到内心的平静,才有可能向外去建立和平、宁静的世界,因为每个人既要和环境相处,也要和我们自己相处,我们得首先拥有内心的平和,才能给予这个世界和平。
  紧锣密鼓的事情,让人得不到喘息的机会;但当我们把这些事情分解成流程来执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麻烦。这个流程的首要工作是找到正确的人选,组建团队,用价值观和目标来凝聚团队。目前,有三所大学正在对这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也许你会说,我应该为自己不论是个人的还是事业上的收获感到满足了,我也似乎站上了人生之巅。但就在几年前,我遇到了人生的瓶颈,无论是在身体上、情感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似乎都遭遇了全面的溃败。这种感觉已存在几年了,可我竟然无法让旁人明白我的感受,在极度崩溃时,我恨不得用头去撞墙。我想撞开堵在我面前的墙,想击碎我头顶上的玻璃屋顶……那时的我面临从未有过的疲惫感,接近崩溃的边缘。
  善意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我突然意识到,我并不需要去说服别人,尤其是那些看见但装作没看见的人,以及那些即便知道自己看到了,却依然不愿意作出任何改变的人——这种顿悟就像一盏灯在我面前点亮。当我怀着真挚的愿望,希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可
  以变得更美好时,我想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个愿望生根发芽,把它传递给我身边的人。然后,找到一群和我有同样愿望的人,和他们一起在现实中付出努力,将其实现。
  当我发现无需再抗争的时候,着实松了一口气!今天,我全神贯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与和我有同样期待的人建立连接: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你期待这个更好的世界吗?
  用长远的视角,我看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和平、幸福的世界,这样说并非因为我很幼稚、盲目,而是因为我曾被伤害,遇到过各种难题,但我依然相信事情会有转机。
  我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了教训,且日日如此。但现在我认为,我们并不一定非要经历痛苦才能学到人生的教训。我的信念是:我们可以为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
  环境。
  我努力把这个信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我的企业、慈善机构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正因如此,我对行善充满了热情,并对行善的力量深信不疑。因此2007年,我在以色列发起了“行善日”(GoodDeedsDay)的活动。它从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开始:有一天,每个人都会为他身边的人、这个世界做一些好事。我们从几千人开始,包括我的家人和员工,此后每年参加行善日活动的队伍都在壮大,现在它突破了国界,成为国际性的行善日。
  每年的行善日,我都会走出去做好事,也会到各个活动现场去巡视。目睹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做
  好事,实在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所到之处,都会让我深受感动,我的心中充满了我看到的好事。
  我问自己,如果每天都是这样,这世界该有多好!我们可以做到,我完全相信这一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阿里森基金会的人每年都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行善的力量。我想要鼓励每一个人,包括儿童,来表达他们的善
  意,不仅仅是在这一天,而是每一天……在他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在这本书里,我邀请你与我一起来了解从善念到善行所产生的力量。这股力量能让你更加爱自己、敬重自己,它会使你成为期望中更好的自己;同时,这股力量会影响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会因此
  发生微妙而美好的变化。

【媒体评论】
莎莉,你的努力带给了这个世界积极、深刻的影响,你以自己不懈的追求感动了所有人,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比尔·克林顿
  美国前总统
  莎莉·阿里森,一个充满智慧和能力的人。她真正的影响力源自一个美好的初衷,造就这个初衷的是她崇高的精神。我深深地被阿里森的求索精神所打动。
  西蒙·佩雷斯
  以色列前总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一个成长在迈阿密的纽约人如何变成了中东地区富有的女人和地球上有能量的人之一?莎莉·阿里森会带给你信心,鼓励你、告诉你如何建立自己的信念,从平凡走向卓越。
  狄巴克·乔布拉
  全球*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之一
  我相信,在我们追求世界和平的道路上,莎莉·阿里森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
  布莱恩·魏斯
  畅销书《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作者,美国著名科学家、心理医生

【书摘与插画】

【作者简介】

  (以)莎莉·阿里森

  出生于美国的以色列女首富。以色列商业、慈善组织领导人,以色列互助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人,Good Deeds Day慈善事业发起人。

《福布斯》以色列富豪榜第三位。2011年,《福布斯》评选其为“全世界有实力的女性”之一、“全球环保的亿万富翁”。

2010年,荣获“美国—以色列友谊联盟民主伙伴奖”,美以两国众多政界、商界、传媒界重量级人物都给予她极高赞誉。


【免费在线读】

  我的行善动力
  我总是不余遗力地鼓励人们行善。我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呢?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发现,之所以这样做竟是因为我走过的这条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路。
  原谅生活中的所有刁难
  我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以色列人,母亲是罗马尼亚人。在孩提时代,我几乎得不到母亲的爱,因为她不喜欢美国,而我却是一个美国人。
  
  回首儿时的纽约生活,我竟联想到了2011 年上映的电影《相助》(The Help)中的那些情境。电影讲述的是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南部一名黑人女佣的故事。当时,我家的女佣叫玛丽,我父母对她还不错。那时父母成天都在外面工作,
  而我是在玛丽的照料下长大的。
  
  在我9 岁时,我们全家搬到了迈阿密,让我伤心不已的是,玛丽并没有随行。紧接着,更让我震惊和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了——父母对我宣布了他们要离婚的消息:母亲准备去以色列生活,而父亲依然留在迈阿密,继续追逐他的美国梦——财富、取得成功。不谙世事的我,隐隐约约地觉察到这些事情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联系,可是当时我说不清这种联系到底是什么。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可以想象一个小女孩总是独自穿梭在喧嚣的机场,往来于美国和以色列吗?当从以色列到美国的旅途中遇到转机时,她也得一个人勇敢去面对,你能够想象她内心的恐慌吗?
  
  有一次,我在阿姆斯特丹机场迷路了,我害怕得要命。不过幸好,总算还有玛丽,每次她都会来纽约机场看我。她要亲眼看着我通过迷宫一样的安检站,到达正确的航站楼,然后顺利登上我的航班,她才会放心。玛丽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位朋友,后来,她也成为我孩子们的朋友。直到她去世前,我们一直保持着这份难得的友谊,我把这段友谊视若珍宝。
  
  小时候,我时常往来于以色列和美国,这是两个在当时近乎截然不同的世界,适应这两个世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具考验性的挑战。我记不清自己到底转了几次学,但每一次,我都得努力去结交新的朋友。在美国的学校,我被同学嘲笑,因为我是一个以色列人;在以色列的学校里,我又被当作另类,因为我是一个美国人。
  在美国,每个家庭都有电话和电视机;但是在以色列,要再等7 年,你才会看到电话,而电视机在那里还是一个新奇的物件。左邻右舍中谁家要是有一台电视机,即便是黑白电视机,大家也都会跑去他家看电视。而且,在美国和以色列,人们认同的社会规范差异也很大。所以,我在以色列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每次我来到的都是某座孤岛,与外界失去了联络,身处在一个荒凉的、没有温暖的地方,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降落在了一个陌生的星球上。
  后来我慢慢长大,我的人生经历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虽然在今天,许多人认为我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实际并非如此。我的父亲经历过几次破产,他的财富都是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得到的。父亲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而且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他的好运气从创建嘉年华邮轮公司开始,这家公司让他取得了成功。公司上市时,我已经20 多岁,但其实从我们搬到迈阿密开始,轮船就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这么多年来,我都在美国和以色列之间来来回回,其间,我还在以色列的军队里服役,终在迈阿密定居下来,这一住就是16 年。我在美国与我的任丈夫结婚,我的前3个孩子也都出生在美国。在做了几年的全职妈妈之后,我重新参加工作,筹备我们的家族基金会:阿里森基金会(The Arison Foundation);同时,我还被选入嘉年华公司董事会。没多久,我的次婚姻走到尽头——也就是在这时,海湾战争爆发了。我在迈阿密的家中坐立不安、满心担忧,想念
  我在以色列的家人、朋友,为他们的安危感到焦虑:我的妈妈、姨妈、舅舅、表亲和朋友们,他们都是我至亲之人。也就是在面对这些令我措手不及的事情时,我听到了来自内心的召唤,知道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那个地方牵动着我的
  心,它就是以色列。
  那个时候,我已经遇到并且嫁给了我的第二任丈夫,我们在1991 年夏带着3 个孩子一起搬到了以色列,我的第4个孩子就出生在那里。此时,我再次面对适应新环境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份的改变,我的心智也发生了巨变——我发现在同样的情况下,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现在的我和小时候的我有着许多不同的心境。现在的我作为一名成熟的女性、一位4 个孩子的母亲,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我努力在新环境中让生活步入正轨。我创办了基金会,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我与家人、故友重新取得了联系,我还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回到了充实、快乐的人生状态。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面对由文化差异带来的触动,有时候甚至是震撼。这种差异会体现在每天日常、琐碎的事情上,比如银行的运行方式、美元汇率的浮动、人们交流和协商的态度——我在以色列遇到的和我之前在迈阿密遇到的太不一样了。尤其是沙文主义,在忍受多年之后,我决定把它理解为男性世界的特色文化。
  几年后,我又离婚了,然后再结婚,之后又第三次离婚。在这些经历里,我不断努力理解自身和生活。我寻找各种应对方法,参加培训班;我研习多元教义,读了很多新纪元的书;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续学习,继续成长。
  我学到的很重要一课是:生活总会给我们出各种难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些难题。
  善思、善言、善行,我的人生被照亮
  不管怎么做,我总觉得自己得付出许多,承受巨大的情感上的痛苦才能习得人生的这一课,直到几年前的一天,我突然醒悟。它就像是在黑暗之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我感觉自己被照亮了:我想要行善,我想要思善,我想要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
  当这一刻内心的转变发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已疲惫不堪——身体上,情感上和精神上,我厌倦了抗争。我总是在为想要的东西抗争:小时候,是为赢得父母的关注抗争,后来是为很多的观点和目标抗争,比如在特拉维夫(Tel Aviv)创办一家一流的医院。我竭力想实现这个梦想,以帮助市民得到好的医疗救治。
  我想与现实抗争,于是创办了以色列“联合之路”(United Way)。由此,一种新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产生,并兴盛至今。为与现实抗争,我在自己创办的企业和慈善组织中推广富有前瞻性的做法,比如在我所控股的银行实施金融自由改革,未雨绸缪地在我的基建和房地产公司中执行绿色建筑理念。我还创办了水厂,为未来储备资源,即便初没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
  同样,在创办诸如“回归生活”(The Essence of Life)这样的机构期间,我也经历了诸多不易。在“回归生活”创办之初,我秉承的理念是:人们唯有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强大自己的内心:找到内心的平静,才有可能向外去建立和平、宁静的世界,因为每个人既要和环境相处,也要和我们自己相处,我们得首先拥有内心的平和,才能给予这个世界和平。
  紧锣密鼓的事情,让人得不到喘息的机会;但当我们把这些事情分解成流程来执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麻烦。这个流程的首要工作是找到正确的人选,组建团队,用价值观和目标来凝聚团队。目前,有三所大学正在对这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也许你会说,我应该为自己不论是个人的还是事业上的收获感到满足了,我也似乎站上了人生之巅。但就在几年前,我遇到了人生的瓶颈,无论是在身体上、情感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似乎都遭遇了全面的溃败。这种感觉已存在几年了,可我竟然无法让旁人明白我的感受,在极度崩溃时,我恨不得用头去撞墙。我想撞开堵在我面前的墙,想击碎我头顶上的玻璃屋顶……那时的我面临从未有过的疲惫感,接近崩溃的边缘。
  善意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我突然意识到,我并不需要去说服别人,尤其是那些看见但装作没看见的人,以及那些即便知道自己看到了,却依然不愿意作出任何改变的人——这种顿悟就像一盏灯在我面前点亮。当我怀着真挚的愿望,希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可
  以变得更美好时,我想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个愿望生根发芽,把它传递给我身边的人。然后,找到一群和我有同样愿望的人,和他们一起在现实中付出努力,将其实现。
  当我发现无需再抗争的时候,着实松了一口气!今天,我全神贯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与和我有同样期待的人建立连接: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你期待这个更好的世界吗?
  用长远的视角,我看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和平、幸福的世界,这样说并非因为我很幼稚、盲目,而是因为我曾被伤害,遇到过各种难题,但我依然相信事情会有转机。
  我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了教训,且日日如此。但现在我认为,我们并不一定非要经历痛苦才能学到人生的教训。我的信念是:我们可以为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
  环境。
  我努力把这个信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我的企业、慈善机构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正因如此,我对行善充满了热情,并对行善的力量深信不疑。因此2007 年,我在以色列发起了“行善日”(Good Deeds Day)的活动。它从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开始:有一天,每个人都会为他身边的人、这个世界做一些好事。我们从几千人开始,包括我的家人和员工,此后每年参加行善日活动的队伍都在壮大,现在它突破了国界,成为国际性的行善日。
  每年的行善日,我都会走出去做好事,也会到各个活动现场去巡视。目睹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做
  好事,实在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所到之处,都会让我深受感动,我的心中充满了我看到的好事。
  我问自己,如果每天都是这样,这世界该有多好!我们可以做到,我完全相信这一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阿里森基金会的人每年都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行善的力量。我想要鼓励每一个人,包括儿童,来表达他们的善
  意,不仅仅是在这一天,而是每一天……在他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在这本书里,我邀请你与我一起来了解从善念到善行所产生的力量。这股力量能让你更加爱自己、敬重自己,它会使你成为期望中更好的自己;同时,这股力量会影响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会因此
  发生微妙而美好的变化。
  
  
  


【内容简介】

  莎莉·阿里森是以色列知名企业领导人,领导着庞大的企业集团。同时,她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2007年,她发起了名为Good Deeds Day(行善日)的慈善事业。阿里森倡导人们心怀善念、亲行善行,从爱自己开始,学会爱家人、爱朋友,然后爱社区、爱社会、爱自己的祖国,终,将诸多点滴之爱汇聚起来,共同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她确实做到了。

  阿里森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在你给别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时才是行善。事实上,你有很多方式来善待你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个微笑、一句善意的话、一个友善的告诫、一次有力的支持和认真的倾听——所有这些都不会花费你一分钱,但是它们对于接受者的意义却超乎你的想象。

  善行能够帮你建立自尊和自信,让你成为一名领导者和激励他人之人,激发你卓越的内在,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每个人都可以以一己之力或多或少地帮助到其他人。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做好事来为我们生活的社区作出贡献!


【目录】

中文版序  善意无国界,我们拥有共同的未来

前 言  我的行善动力

01 善行,与任何杂念无关

Calling All to Do Good

正是我所经历的顺境和逆境造就了今天的我。我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地决心承担起自己作为个体

应尽的责任,尽我所能,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善行是我好的生意

善行,让美好的事情发生

善行,令人生轻而易举地富足

02 一切从善待自己开始

Doing Good for Yourself

当你可以做到真正地接纳和关爱自己时,就能在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并能与环境中的负能量划清

界限来保护自己。继而,你会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周围的人,你的爱会由此蔓延开来,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接纳自己,摆脱负能量

心向美好,发现真实的自己

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03 善待身边的人

Doing Good for Those Closest to You

善意的力量无穷,它能带给我们在乎的人慰藉和快乐,它极具感染力。然而,负能量也具有同样的影

响力。如果我们选择把负面情绪带回家,会发生什么?

别把负面情绪带回家

在爱的名义下,把自己放行

助人康复的泰迪熊

爱,从来不会太迟

04 善意在路上,别让你的善行迟到

Doing Good in Your Daily Life

你必须知道,在每天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在给予别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时才是行善。事实上,你有

很多方式来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个微笑、一句善意的话、一个友善的告诫、一次有力的支持和认真的倾听——所有这些都不会花费你一分钱,但是它们对于接受者的意义却超乎你的想象。

每个人都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

克伦和她的“梦想蛋糕”

05 把善意传递到你生活的社区、国家

Doing Good for Your Community and Country

每个人都可以为这个世界做点儿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只要大家尽己所能。

个被称作“家园”的地方,不管其大小和模样,你都有责任建设好它。

海星的故事:为善的种子

跨越种族与国界的藩篱

06 正能量的影响力

Reflections of Doing Good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乐于助人的善良之人,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但是,媒体为

了吸引公众眼球,似乎更倾向于用负面的标题和骇人听闻的故事来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这些负面消息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我认为,只有积极公正的媒体视角才能扭转这个事实,“莎莉·阿里森传媒意识中心”正是在这种契机下成立的,旨在帮助媒体人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至少是从更公正的角度来进行新闻报道。

寻找积极、公正的媒体

选择积极正面的媒体视角

罗恩和他的移动科学实验室

07 为人类行善

Doing Good for Humanity

在这个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整体。去感受你与其他人的连接。当我们激活了

自己的善意,善意会像种子一样,从我们开始,传播开去。

用Goodnet 连接起全世界

害羞的埃莉诺和盲人俱乐部

暴力、愤怒、对抗与癌症

08 为了我们共同的星球

Doing Good for the Planet

十几年的时间里,公司承担的马路、高速路、桥梁和周边环境设施等建设工程已成为基建领域的标杆

项目,它们彻底实践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项目不仅保护了环境,使其免受破坏,更重要的是,

它们以富于创意、标新立异的方式为地球和人类带来了福泽。

米亚公司与耆那教

治愈创伤的触摸

与自然、环境和地球走向更深的连接

09 时时向善,与好的自己相遇

How Doing Good Transforms Your Life

善行能够帮你建立自尊和自信,让你成为一名领导者和激励他人之人,激发你卓越的内在,让你的

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建立自尊与自信

激发潜在的领导力

和卓越的内在连接

提升幸福感和快乐感

10 小善行,让爱传递

International Good Deeds Day

我坚定地认为,大家都能以一已之力或多或少地帮助到其他人。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做好事来为我们

生活的社区作出贡献。

从简单的地方开始

开辟网络阵地

行善日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行善活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那些善意的声音,让我找到了归属

结语 行善,照亮内心的一盏灯

致 谢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怀善念、行善行,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为社区、为社会甚至是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做一点好事,事情总会向美好的方向发展。请记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善行来让美好的事情发生,首先是自己,然后是将这份美好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

  《福布斯》全球*环保的亿万富翁莎莉·阿里森倾心力作!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亲笔赞誉!摩根大通前CEO玛丽·欧朵思、以色列工人银行董事会主席亚尔·塞鲁西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