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上帝之死》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经典中的一本。《上帝之死》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尼采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古希腊文化景仰者的尼采,对于现有人类历史抱有极其悲观的想法,在提出对超人的预言后,他宣布了上帝的死亡。在《上帝之死》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进行剖析,尼采认为根本没有基督教,基督教是伪造和谎言构成的,这种空前的说法曾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是一本让你读起来爱不释手的哲学经典,从中可以领略到伟大思想家那超前且精妙深奥的思想。

推荐同系列:(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瞧!这个人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快乐的知识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悲剧的诞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之一。他以特有的诗性语言对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进行剖析和批判,重新诠释信仰的真谛。书中附有译自英文和日文的尼采研究文章,便于读者准确地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是了解尼采哲学思想和宗教观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与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同为德国杰出的哲学巨子。刘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专职翻译。
【目录】

目 录

英译编者前言 001

作者前言 001

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001

尼采的生平和《上帝之死》 001

尼采思想的三个阶段 004

关于《上帝之死》 007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到卡夫卡 013

陀思妥耶夫斯基 015

尼采 016

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027

萨特 033

加缪 034

卡夫卡 034

结语 035

尼采的一生 039

对基督教道德观念的批判 055

走出基督教道德的迷宫 057

善恶之界 058

什么类型的人才具有更高价值 059

人类不代表一种进步的发展 059

基督教与柔弱者 060

人的堕落 061

剥夺生命力的怜悯 062

生命的毒害者——神学家与教士 064

神学家的虚伪 065

德国神学的产儿——康德 066

抽象的道德 067

蔑视科学者——教士 068

偏爱科学的人被视为上帝的敌人 069

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 070

虚构的道德和宗教 072

有生命强力的神和没有生命强力的神 073

弱者的神 075

堕落的神 077

颓废和懦弱的神 078

实证的宗教——佛教 078

具有癫狂情绪的宗教 081

柔弱是基督教驯服人类的秘方 082

基督教的三大美德:信、望、爱 083

基督教是犹太民族性的产物 085

耶和华的变质 087

教士把握权柄的钥匙:罪恶 089

犹太人的自我否定本能 092

“福音书”的疑难 094

天才与白痴 095

赎罪说的生理基础 096

赎罪说的牵强附会 097

福音的实践 099

耶稣是象征主义者 101

天国只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103

耶稣的圣行 105

*的讽刺 105

基督教的粗鄙化 106

现代基督教徒的虚伪 107

*后的基督徒已死在十字架上 109

救世的福音,报复、惩罚、审判 111

荒谬的答案——赦罪 113

愚笨和憎恨的天才——保罗 114

价值与文化的平面化 116

基督教中的犹太主义 118

这样的福音 121

肮脏的“新约” 124

上帝破坏现世智慧 126

上帝的烦恼 128

以“罪恶”对抗科学 130

荒谬的信念 131

颓废和癫狂 133

病弱的本质 135

殉道者的蛊惑 137

信仰与怀疑 139

神圣的谎话 141

基督教圣书与其他圣书的比较 144

律法的产生和人类的等级 146

罗马帝国的吸血鬼 151

吸血鬼吸干了希腊罗马人的天才 154

十字军与海盗 156

文艺复兴的意义 157

彻底的堕落 159

附录:尼采与虚无主义 165

*的肯定 167

单独者 167

尼采与虚无主义 172

虚无主义与历史 191

译后语 197

尼采年谱 199


【前言】

英译编者前言

在完成《偶像的黄昏》一书以后,尼放弃了他原先要写一部名为《权力意志》的书的计划。他决定写一本包含四部分内容的书:这不是札记或格言一类的集子,而是四篇论文;在完成前言和*篇论文以后,他又完成了《反基督》一文。

这个标题有点含糊不清。它首先使我们想起暗示着的“反基督”这个意思,这个较具有煽动性的说法与作者想尽量去除挑拨性的意思似乎是不一致的。但是这个标题也可能指的是“反基督徒”,或许这个解释与本书的内容更为一致,从第38段和第47段用到这个词的前后文看来,这种解释是*说得通的解释。

尼采也可能有意把它与“反犹”一词相提并论。在本书中,初看起来尼采对“反犹主义”的态度,是令人困扰的;甚至透露出他的反基督教的观点可能受“反犹主义”的启发。但是他一直是反对“反犹主义”的。

1888年的所有著作包括《反基督》一书以后的两本书即《瞧!这个人》和《尼采反对瓦格纳》,都非常明显地证实尼采对“反犹主义”的厌恶。后者包含了他较早期著作中某些部分的编订;在篇幅很少的附录中,包含了一些“反犹主义”的论述。不过在他*后的信件中,他甚至要攻击一切的“反犹”思想。

尼采对“旧约”和“新约”的*不同态度还可以从另一个线索即“旧约”是他*喜爱的书之一看出来。死的尊严和一种热情的奉献也许从来没有比“旧约”中一些犹太人表现得更好……他在后期一篇札记中说,甚至希腊人对这些也可能曾经仿效过。

在《善恶的彼岸》一书(箴言52,包括在本书中)和《道德的世系》(箴言22)的*后部分中,这一点展开得更为完全,同时表现出他对“新约”的不满;之后在《尼采反对瓦格纳》一书引用的一段话中,它被缩减为只有九个字。在《反基督》这本书中尼采引证《路加福音》第6章第23节“他们的祖宗对待先知也是这样”,并且解释着说:“无礼的贱人!他们竟与先知们相比。”

《反基督》一书是对一切价值的重估的*部分,而其主要论点之一是反对对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关系的传统看法,这种看法在当时自称“基督的”反犹主义中已达到极点。

人们可能会想到斯托克·瓦格纳和他的女婿张伯伦——此人的短论对希特勒与罗森伯格的影响非常深,也可能想到尼采妹妹所嫁的那个人福斯特,在尼采对这个婚姻所写的许多苛刻信件中,本篇只收录一封,是1887年圣诞节写的。

就福斯特所谈论的“再现形式”,尼采认为基督曾经出现在犹太人之间,因为“在一切*堕落民族的黑暗背景中,世界救世主这个光辉的人物将会更深刻地显现出来”,甚至在他认识福斯特以前,尼采已经写道:“耶稣与保罗也许是犹太历史中*犹太式的犹太人。”而在《反基督》一书中,也发展了这一论点。

与“旧约”比起来,“新约”没有代表任何进步,它使我们接触那些“卑下的人、无赖和罪人,也就是接触犹太教中的贱民”。在这里,尼采是针对他那个时代基督教“反犹主义”说的,希特勒收获了这颗巨大的果实,如果不是在“新约”中,你从什么地方找到所有那些典型犹太式的性质呢?不是摩西和先知们,而是保罗和早期的基督徒才是“卑微的高等犹太人”。这一个牺牲“反犹主义”的讽刺嘲弄和第55节相比,一个反犹主义者当然不再适当。因为他把言辞当作原则,尼采非常高兴,以致他一再把那些议论和讽刺转变为人身攻击的论证。

且不论耶稣和保罗的个人人格问题,这书中的两种典型人物是教士和贱民。第51节中的两句话对理解本书是很重要的:基督教不是种族的活动,它指向任何被剥夺生存能力的人。在基督教的根本处是柔弱者的仇恨,是反健全反健康的一种本能。

这种语调暗示着基督教是一种带有很大仇恨的宗教,这个对已被接受的意见的完全重新估价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亮点。尼采问,在什么其他宗教中,那些伟大人物会像基督教这样如此一贯地带着复仇的精神呢?关于这一点,尼把耶稣除外,不过他对耶稣提出另外的批评;他责难圣弗朗西斯像耶稣一样是“神经疯癫的空想家”。

从文体上说,像尼其他的大多数著作一样,这部书是不同凡响的。那种省略、隐微的语调体现了一种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鲜明对比。当尼采想要对自己加以限制时,也是尽了力的,例如在第45节和第48节的情形。伏尔泰和萧伯纳很可能羡慕过他的这种文章。

从哲学上说,他对“生命”“天性”“颓废”这类字眼那种不严谨的用法,大大削弱了他文章的力量。在历史上说,他经常表现无知,紧紧抓住表达结果的两个希伯来字,没有表现什么意义,而他对耶稣的想法不能令人信服,虽然大部分这类的描绘并不更令人信服。至于这本书被认为是非常傲慢的,那就更不必说了。这本书如同尼采的*篇论文《悲剧的诞生》一样,看似不严谨,好像充满了太多的错误,但是也只有门外汉才会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尼与大多数的学者不同,他看到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东西并且有能力把这些东西很生动地表现出来。正如他自己在23岁时所说的:伟大人物的错误比小人物的真理更让人受益。

作者前言

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这本书是给极少数人读的,不过能读懂此书的人也许没有一个人今天还活着,也许他们是那些了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读者,我怎么胡乱把自己误认为是那些今天还能有知音者中的人呢?只有将来才是属于我的,有些人恰恰是过早地出生了。

了解我是有些条件的,我非常清楚这些条件。在一个人能够忍受我的严肃和热情以前,他在精神方面必须诚恳得达到耿直的地步。一个人必须习惯于生活在高山上,俯视自己脚底下那些丑恶、短暂的政治上的空谈和国家民族的发展。一个人必须变成冷漠的;一个人必须绝不问真理是否有用或者问真理是否能证明我们的无为,才能读我这本书。

力量偏向那些人类今天没有勇气面对的一些问题,面对那些被遗弃的东西的勇气,注定我们走向迷宫的命运。一种经过个人独居幽处的经验,新的耳朵必会聆听新的音乐,新的眼睛必能看见*遥远的东西,新的良心必能追求今天还不为人所知的真理。追求伟大类型的意志;保持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热情持续活动。尊敬个我,爱自己;面对自己的无限自由。这些是必要的条件。

好了!只有这些人才是我的读者,我真正的读者,我预定的读者;其余的人有什么关系呢?其余的人仅仅是人类而已。在力量上,在灵魂的高傲和蔑视上,一个人必须高翔于人类之上。


【免费在线读】

基督教的三大美德:信、望、爱

我一再说,佛教百倍的冷静,更真实也更客观。它不需再用罪恶来解释苦难,来解释对痛苦的敏感使它们变得高尚。它只是说出它所想的:“我受苦。”但是,对野蛮人而言,苦难本身并不高尚;在他自认为他是苦难的以前,他需要一种解释。“魔鬼”一词是一种天惠,人有了一个强大可怕的敌人,因此人不必羞于在这样一个敌人的手中受苦。

在基督教的根本教义里,有一些精微的东西是属于东方的。尤其是,它知道一件事是否真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人们是否对它信以为真,那才是*重要的;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正相反对的领域以完全不同的途径而达到。

认识这一点,在东方几乎是对智者的定义;婆罗门教徒了解这一点;柏拉图了解这一点;每一个研究神秘主义智慧的学者也都了解这一点。如果人们相信他们的罪恶已经得到赎偿,内心也感到快乐,那就不必以“人有罪”为条件,他感到有罪就可以了。如果信仰完全普遍必要,理性、知识和探讨就不足信;达到真理之路变成了被禁止的道路了。

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单纯的可能出现过的灾祸,对生命而言更是远为有力的刺激物。那些受苦的人靠一种希望维系着,而这种希望是绝不能被任何现实所抵触,又不能被任何实际的现成结果所处理的一种对来生的希望。正如因为它能使不幸者持续忧虑不安,所以希腊人认为希望乃是恶中之恶,真正狡猾的恶,它仍然混杂在一大堆罪恶之后。

要使爱成为可能,上帝必须是一个人;要容许*下的本能进入,上帝必须是年轻的。要激起女性的热情,美丽的圣者必须置于前端,而要激起男人的热情,马利亚必须置于前端,自始至终必须先假定基督教想变成世界的主人,而在这个世界上,某些引起色情或冷艳的祭典早已建立了祭典的一般概念。贞洁的需要加强了宗教本能的热烈与内向;它使祭典更兴奋、更热心、更旺盛。

爱情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断然地看到那些并不存在的东西。在这里,幻想的力量达到了*峰,就像把事物美化和神化的力量一样。在爱情中,人忍耐得更多,人忍受了一切。人们必须创造一种宗教,在这种宗教中,人能够爱;生命中*坏的由此而被征服了,甚至今天再也看不到了。

对基督教的三种美德即信仰、爱、希望,已经说得够多了。我把它们称为基督教的三种机巧,要以这种方式而成为机巧的,对佛教来说太迟了,也太实证了。

基督教是犹太民族性的产物

我在这里只是接触到基督教的起源问题。它解决问题的*个原则是:我们只能借基督教的成长之处来了解基督教,它不是一个犹太本能的相反运动,而是其结果,是犹太人可怕逻辑的一个推论。在救赎的方式中,“拯救是属于犹太人的”。

第二个原则是:加利利人的心理形态现在还可以认识;但是只有在它完全的退化中,同时切断外来特质,它才能作为制造追求的东西,作为一种人类赎罪者。

犹太人是世界历*奇怪的一个民族,他们面对生或死的大问题,以一种不可思议从容不迫的态度不惜任何代价去生存:这个代价是伪造整个自然,伪造整个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一切真实自然。他们解释他们自己*的与一个民族之所以能一直生存的一切条件:他们基于他们自己而创造出与自然条件相反的概念;他们把宗教、祭典、道德、历史、心理学,一个一个地转变为让自然价值无法挽回的矛盾。

现在,我们又遭遇到了同样的现象,而且在一种无法估计的扩展之下,不过只是作为一个摹本而已。当与这些“神圣民族”比较时,基督教一点也不能主张它有自己的原创性。这就是为什么犹太人是世界历*异常的民族,借助他们的余威,他们使人类彻底地走向虚假,以至于今天基督教徒还能不假思索地反犹太却不知道他们自己就是犹太的产物。

在我的《道德的世系》这本书中,我对于高贵道德与低贱道德这两个相反的概念,*次做了一番心理学上的分析,后者来自对前者的否定:但这纯粹是犹太——基督的道德。所以它可以否定这个世界上代表生命向上趋势的一切东西,否定好的东西,否定生命强力,否定美,否定自我,这里已成为天赋的怨恨本能,必须创造另一个世界,而从它的观点来看,这种对生命的肯定是一种不可宽恕的罪恶。

从心理学上看,犹太民族有很强的生命活力,他们处在一个难堪的环境里,既自愿也出于自保的*深远智慧与一切颓废本能相结合。不是受这些颓废本能的支配,因为他们在这些本能中看到一种力量,用这个力量,人们可以战胜“世界”。

犹太人与一切颓废派正相反;他们必须表现颓废派以至于幻像的程度;以*的表演天分,他们已知道怎样把他们自己置于一切颓废运动之首(像圣保罗的基督教),借此从中创造某些较生命肯定部分比较强的东西。颓废只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需要权力的一类人即教士之类的人的手段而已!这种人的毕生事业就是使人类病弱以及歪曲善恶、真假概念来危害生命、诽谤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