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经管励志好书请点击这里:

高效演讲:斯坦福*受欢迎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吸金广告:时尚*赚钱的文案写作手册

幸福才是重要的事情

不放弃:你的梦想值得你拼尽全力

1.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讲座教授,20余年实践,数千次演讲培训经验!

2.一开口就打动人心的沟通秘诀,全球政治精英、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都在用的演讲技巧!
3.体悟演讲的分享真谛,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全世界都会听你,挺你!
4.迅速吸引听众注意力,轻松应对高难度谈话,学会高效演讲,让你的人生赢在当众讲话上!
5.全新畅销修订版!中文版上市3年,长期雄踞各大书店畅销榜Top 10!



【内容简介】

心跳加速,双腿发颤,手心冒汗……几乎每个演讲者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当你对着台下几十甚至几百人演讲时,如何消除这样的焦虑、恐惧、紧张,做到镇定自若?

《高效演讲》通过诸多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咨询实例,生动地阐述了如何调整演讲内容、状态、风格等,以取得*效果。作者还科学解释了当众讲话容易紧张的原因,并道出了演讲的真谛——与听众分享。本着分享的精神,紧张感会自然消退。再利用高效演讲的方法和技巧,你将能够在当众讲话的场合轻易地打动听众,实现演讲目的,为成功增添新的筹码。



【作者简介】

彼得迈尔斯(Peter Meyers)
  美国Stand & Deliver咨询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讲座教授。他开设的沟通课在该校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受学生欢迎。Stand & Deliver集团已成立20余年,主要服务于美国政要、全球500强公司高管,以及世界各国领导人,为他们的演讲和沟通提供一对一的特别培训和指导。

尚恩尼克斯(Shann Nix)
  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小说家和剧作家。曾为美国广播公司下属的电台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她任职期间,该节目的听众超过了100万。她和彼得迈尔斯一起致力于高效沟通的培训指导工作,20余年来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媒体评论】

不论你是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还是一个新手,本书中的建议都会让你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帮助你取得与观众的联系,传达相关信息,成为一个更好的沟通者。这本书能够真正帮你掌控演讲中的各种情况。
——特拉华州州长 杰克马可尔

这本书是一个指南,教你如何与人建立联系。彼得和尚恩帮助我把互动从谈话转向沟通。他们的建议能够帮助你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接收、消化你的信息。
——安硕集团全球总裁 麦克莱瑟姆

成为一名优秀教练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对教练、领导、教师或父母而言,这本书将帮助他们激励他人成为*好的自己。
——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名人堂发言人 罗尼洛特



【目录】

前言 001
001 人人都可以高效沟通
016 高效沟通的要求
019 如何实现高效沟通
021 从现在开始
028 我们对你承诺

*篇 演讲内容 031
*章精心准备 036

038 结果:带着目标去演讲
045 关联性:从听众出发去准备
046 要点:清晰有力传达重点
048 综合考虑:规划统筹列出大纲

第二章巧设结构 053

055 坡道:巧妙开场,一句话引起听众*兴趣
064 路线图:耐心引导,带听众了解演讲流程
066 发现:循序渐进,刺激听众主动发现演讲要点
069 总结:强化重点,加深印象
070 注意:切忌以问答环节结束
072 甜点:完美收尾,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
076 整合:根据不同场合调整演讲结构
080 综合考虑:通过练习检验结构是否合理

第三章善用技巧 088

089 故事:用起伏的情节吸引听众
094 比喻:用鲜活的形象打动听众
098 语言生动:恰当措辞让每句话更有力量
105 重复:强化你*想让听众感知的内容
108 问答环节:在互动中将听众拉在自己的立场

第二篇演讲风格 119
第四章锻炼声音 122

123 呼吸:积极调整,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
124 多样化:让多变的声音提升你的语言魅力

第五章姿势与动作 134

135 当众讲话:肢体语言让演讲更自然有力
144 桌子技巧:眼神交流突破桌子的限制

第六章表情和眼神 148

149 面部肌肉:丰富的表情感染听众
150 眼神:直面听众,进行“连接的对话”
153 提示物:记住你的演讲要点
159 大脑一片空白时:为你支招应对突发状况
161 排练:让演讲更趋完善

第三篇演讲状态 171
第七章身体模式 175

175 了解身体模式:不同的身体模式产生不同的情绪
177 调整身体模式:适宜的模式让情感表达更强烈

第八章心灵之眼 181

181 了解心灵之眼:人类天生关注消极性事物
182 聚焦心灵之眼:关注能激发积极情绪的事物

第九章转变信念 185

185 信念的力量:你的信念决定了表现
191 转变信念:良好的信念提升你的自信


第四篇高危情境197
第十章直面危机 199

200 把鱼放在桌子上:直面棘手问题,化危机为信任
207 对话的障碍:清除障碍,激发认同感
209 对话的桥梁:建立纽带,发出共同的心声
第十一章危机沟通 217

217 必要性:正确处理,把危机转化为共赢
221 危机沟通案例两则

第十二章运用新技术 224

226 电子邮件
231 电话
234 电话会议
240 视频会议
242 幻灯片


第五篇人脉维护247
第十三章个人愿景 249

252 走进你的未来:想象他人对自己*好的评价
255 陈述愿景:为理想评价规划自己的行为
258 运用:用美好的愿景激励自己实践规划

第十四章人脉管理 260

260 人际关系:人脉是重要的财富
261 有效管理:让自己的人脉发挥出*能量


第十五章合作与创新 266

268 是的,而且:不否定,鼓励新思想
269 创新阶梯:以他人的想法为基础不断提高
272 注意:多些鼓励就多些奇迹

结语:提升个人风度 274
致谢 280
附录1:进一步评估 282
附录2:坡道和甜点 286



【前言】



——人人都可以高效沟通——

你在黑暗中静静等待,马上就要上台发表演讲了。你双手冒汗,来回踱步,不时翻看手里的小卡片。你已经将这些小卡片排好了顺序,但上楼梯时,卡片掉到了地上,等捡起来时,顺序全乱了。放*张幻灯片时应该说些什么呢?你也不记得了。前一晚你已经熬了很久,花了很长时间准备。你的领带与衣服搭配吗?领结是否整齐?你又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早上看起来还精致得体的西装,此刻怎么感觉皱巴巴的,而且穿在身上太紧了。

你感到脸红发热。如果忘了要说什么该怎么办?如果听众不喜欢你又该如何?如果他们问你刁钻的问题,你该如何应答?如果他们发现你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呢?如果有听众知道的东西比你还多,而你确信台下真有这样的听众,又该怎么办?

透过深红色的天鹅绒帷幕,你再次朝会场偷偷看了看,有人正在入场,有人正在寻找座位,有些就座的人看起来已经不耐烦了,而你连一个字都还没说呢。你发现老板就坐在第二排,神情凝重,他可是对你寄予厚望的。就在今天早晨,他还告诉你这次演讲是多么重要。紧挨着老板的是布拉德——这家伙觊觎你的职位已经很久了,他正靠在椅子上,双臂抱在胸前,一脸假笑。他的膝上放着笔记本和红笔,准备做记录,以发现你数据中的漏洞。看得出来,他正盼着你出些纰漏呢。

几乎所有同事都到场了。如果这只是一个客户会议,*坏的结果无非是少挣些钱,但现在,听众席上的人都认识你。明天早上,甚至以后的每个早上,你都会在电梯里碰到他们。无论你在台上说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说过的这些话都会陪伴着你,成为人们讨论、写作甚至闲聊的内容。他们已经在看手表,并掏出智能手机,准备在你离开讲台之前就将你的讲演稿和演讲情况发到世界各地。

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跳个不停。此刻,你*能做的就是祈祷老板不要看到你脸上恐惧的神情。你还感觉到上唇周围汗珠密布,只好伸手擦了擦。你又发现自己双手在颤抖,只好插进口袋,紧接着又抽出来。

一位和善的灰发女士将你介绍给听众,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你抬起下巴,深吸一口气,走上了前台。明亮的灯光像一堵墙一样,挡在你身前。当你望向听众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五百双眼睛正盯着你。此时,你感觉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如同身处梦境一般。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在冲你尖叫,让你快点逃跑。但双腿早已不听使唤,不停地颤抖,像是在跳着一些可怕的舞步。为什么自己会在这里?为什么自己会答应做这次演讲?你的双手不由自主,仿佛受伤了似的又缩回了口袋。你努力地将它们抽出来,紧张不安地抓住讲台。你嘴唇发干,但为时已晚,讲台上一杯水都没有。你迅速浏览了一下电脑屏幕,接着开始查找文件。此刻,你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记不起自己的名字——它可要比演示文稿的*行字少得多。寂静中度过的每一秒都如同一小时那样漫长。坐在前排的听众正注视着你,他们脸上的那种表情,你过一会儿才能意识到,他们那是在可怜你。

这听起来像不像你*可怕的梦魇?在一大群人面前发言的想法吓着你了吧?其实,这样的人并非只有你一个。你并没有什么毛病,真正的问题是,作为人类,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会本能地表现得如此差劲。

为什么会这样呢?人类大脑里有两个微小的、杏仁状的神经组织,叫“杏仁体”。作为*古老的大脑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杏仁体”仅有一项功能,不是助人思考,而是让人保持活跃。“杏仁体”从不休息,它们是人类早期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不断扫描危险事物,一旦你遭到威胁,它们就向你的身体发出警告。当你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DNA告诉你此刻遇到大麻烦了。当感觉到有几百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你时,经过几百万年进化之后的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确切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成为一顿盘中餐。

你大脑里的杏仁体马上行动了起来。它们会用力挣脱高度进化的大脑的控制,并且将信息传回到掌控求生本能的大脑的原始部分。肾上腺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并将其注入你的身体系统。此时,呼吸更加急促,为血液补充氧气;心跳加快,为行动作准备;你开始出汗,手变得腻滑、难以抓住。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你已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血液回流转向胳膊和腿部的肌肉群,将帮助你战斗或逃跑。所有无关紧要的功能都被停止。血液被从其他器官中抢过来,因为在保全性命的紧要关头,那些器官不是必需的。

此时,对于你来说,不幸的是有一个器官,即大脑中处理语言的前额叶,也在被抢之列。当血液从前额叶流走时,你为演讲而精心准备的话也会从大脑里消失。那一刻,你大脑一片空白,觉得自己很愚蠢,因为你的智商实际上已经下降了,你正处于称之为“杏仁体劫持”的状态。

聪明、成功、漂亮或才华横溢等特质,都不能使你幸免于“杏仁体劫持”状态。实际上,跻身《财富》杂志500强公司的许多首席执行官(CEO)、世界各国领导人、外交官、大使以及政治候选人都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他们碰到这种问题时,其中许多人都向我们进行了咨询。

那么,我们是谁呢?我们二人来自研究高效沟通交流的前沿领域。彼得迈尔斯,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他开设的沟通课在该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他还是Stand & Deliver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该公司游走于全球,为美国、西欧、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日本、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地区的CEO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尚恩尼克斯是一个屡获殊荣的记者、小说家和剧作家,曾在一个全国排名*的电台做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该节目每晚的听众接近百万。我们共同合作,整合了在剧院、电台、电影、电视、小说和新闻领域的50年工作经验。

我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

当一名领导人进入聚光灯下,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时,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当地图书馆基金委员会主席,当他开口说话时,人们对他的期望都会令他心生怯意。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会表现得有内涵、思路清晰且充满自信。

问题是,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事实上,许多聪明人的悲剧就是思维能力超过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我们帮助他人提高的突破口。

我们经常在演讲开始前24小时或48小时的危急情况下被召来,以避免潜在的沟通危机,在领导人登台演讲之前,我们会在休息室里指导他们;在演讲的前一个晚上重写讲稿。我们不断修改和丰富演讲的语言和内容,让领导人练习并不断彩排,并且教给他们一些必要时可以派上用场的技巧。

有时候,一个公司的领导人需要赢得员工的认可,需要影响团队迎接一项新挑战,或者需要将分散的团体联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协作。这时候,我们也会提供帮助。

我们曾多次应邀与一位高层行政主管一起工作。她聪明过人、经验丰富,但某些习惯削弱了她的权威。我们帮助她将思想转化为行动,让她带着一定的威严讲话,这样她*终会赢得应有的尊重。我们也会培训那些工作有声有色却怯于向董事会作报告的高级副总裁。我们为演讲者答疑解惑,让他们的演讲由杂乱无章变得条理清楚,由疑点重重变得切实可信,由枯燥乏味变得富有激情。

我们帮助演讲者让思想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思想被接受的程度与演讲者表现出来的活力相匹配。我们与那些聪明的中层人士一起工作,他们因不能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被忽视。我们帮助那些想在会议中取得更好沟通效果的人们。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插上话?”“我怎样驳倒性格外向的人?”“如果我是一个更喜欢沉思或只埋首于数字的人,我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呢?”我们经常对金融或数据分析人士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将数据转化成令人难忘、让人信服的叙述。我们经常会与一些CEO一起工作,他们聪明但性情冷淡,与员工打交道时往往不知如何是好。

人们向我们寻求帮助通常基于两种原因。要么,他们在沟通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品尝过其中的甜头,因此想获得更多成功;要么,他们有过一次痛苦的经历,就像我开头描述的那样,他们不想再忍受那样的折磨了。向我们寻求帮助的许多人,正在遭受演讲的煎熬,而且对演讲充满了恐惧。他们渴望停止恐慌,享受演讲过程并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是很好的沟通者,但正像吉姆柯林斯说的,“优秀是阻止你迈向卓越的敌人”。我们只与那些决心提高自己演讲水平的人一起努力。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恭喜你,你清楚地懂得一个道理:如果你希望事情成功,那就需要良好的沟通。就算完全没有有效的技巧,你也要明白你的每一次演讲、每一次沟通,都会或多或少地激发别人的积极性,促进事情的成功。

通过本书,你将与前来咨询及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培训的CEO和公司领导人获得一样的信息与技巧。精华尽在你手中的书里。本书与附录的网络链接信息将为你带来一次实战学习体验,这样的设计旨在极大地提高你说话时的影响力。

当然,你无法凭空获得信心。信心不是可以从外部获得的东西,也没有人能赐予你信心。信心来自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战胜困难来产生信心,倘若不如此,信心就会消失。信心来自一系列胜利的积累,不管这些胜利是大还是小。在恰当的时间,拥有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想克服恐惧,你只能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向自己证明你能处理好它,能战胜它。当面对恐惧时,你能一次又一次赢得胜利,这就是本书的目标。

我们将帮你解密大庭广众之下那令人却步的经历。我们的目标是驱散你面对听众时心中的恐惧,把你打造成一个强大且从容的演讲者,这样你就可以分享你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作为礼物分送给他人。

为什么要致力于将讲话视为分发礼物的机会呢?

因为,讲话有两种类型。*种,有时候我们纯粹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心中所想大声地表达出来。也可能是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通过说话作出回应。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会说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还有一种类型的讲话,目的是为了对其他人施加某种影响。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分享一些东西:知识、洞察力、信息、灵感,或是一些经验、一种感觉。

当讲话人的意图是传授一些东西以改变听众的思想时,讲话就变成了领导行为。他为了创造出尚不存在的某些东西而组织语言。他提出问题:“我如何才能让情况变得更好?”之后,就会运用话语和想法去实现这个目标。

当然,如果讲话人有分发礼物的意图,这对听众来说是件好事。同样地,这对讲话人自己来说也是好事。公开演讲的大忌——恐惧和乏味,会在慷慨精神面前消失殆尽。人类沟通的一项神秘法则就是: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就消失了,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个人,魔力效应就会出现。你可以找激发自己兴趣的理由去做正在做的事情,这一理由会吸引你不断前进。要有所作为的愿望比受到恐惧煎熬的念头更能使你兴奋;高尚的希望要强于内心的恐惧,它是带领我们克服恐惧的*工具。
你可能会说:对那些准备做鼓舞人心的演讲的人来说,这听起来是不错,但是对我呢?我只是每个季度向大家做更新后的数据展示,这些对我也有用吗?
当然有用!

即使你做的事情只是坐在收费站里,在每次收费之后说声“谢谢”,那也是你的意图在指引你进行沟通。在*基本的日常行为中,包括在说“早上好”时,带着一种分发礼物的意图,也会把你正在做的事情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为,人的意图可以促使行为更完善。

———————————————————————————————
彼得

我曾在巴黎的一家五星级餐厅观察过一名侍者的工作情况。他走路像溜冰,滑行顺畅、平稳,看他走路让人身心愉悦。当他把食物端到餐桌上时,会与就餐的人说几句。他说话的时候,每一位顾客都会眉开眼笑。我也观察了其他侍者,没有一位像他那样能对所服务的顾客施加那么大的影响。我的行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马上走了过来。

“先生,有什么能为您效劳?”

“我知道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我说,“但我一直在观察你,看起来你好像对这间屋子里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你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他笑着回答:“年轻时,我*次在一家雅致的餐厅上班,领班建议我每次服务完后对顾客说一句‘祝您好胃口’,因为我性子有些急,每次都是刚把盘子放到桌上,就重复说几句‘祝您好胃口’然后快速离开。一天,当我把盘子放下时,我猛然发现,餐桌前的顾客都看着我。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应当看着他们的眼睛,说一句‘祝您好胃口’,并且真心祝福他们。这样,不用语言我就能告诉他们:‘我希望食物合你们的胃口,我希望你们快乐。’通过这种*简单的动作,就能让顾客感觉很舒畅。这样做花不了我多长时间,将盘子放在顾客面前,就好像菜是我自己做的。我不是简单地提供食物,而是在提供圣餐。我是*幸运的人,先生。招待人们进餐,带给人们营养,提供让人们高兴和快乐的东西,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正是在那家餐厅,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带上正确的意图,你可以将任何事情都变成给予别人礼物的机会。
———————————————————————————————

作为演讲者,你会觉得这是个好消息。其意义在于,你不必是完美的,给予礼物的意图胜过对完美演讲过程的追求。的确,说对每句话当然好,但是演讲中出点问题或犯点错误也没什么大碍,因为萦绕在听众脑海里的是整个体验。

我们都曾听过一些人的演讲,他们语言恰当,幻灯片的演示也准确无误,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冷冰冰的。还记得前些年臭名昭著的泰格伍兹的道歉吗?他的每个用词、每个画面角度都堪称完美——但结果是,人们更加气愤了。说话的人是在迎合我们的需要,还是在维护背后自身的利益,个中差别,我们自能体会。

还有另一种现象——一些人演讲时言语中可能有很多纰漏,他们说话粗鲁、缺乏经验或紧张急躁,但他们却以某种让人永远不能忘怀的方式打动了我们。完美并不是答案。你不必为了对周围的人施加更多的影响,而变成老练世故、迎合他人的人,你只需做一个更可信的人。

自我意识无非就是过于关注自己。自我意识强的人通常纠结于这样的问题:“我好看吗?”“我说的话明智吗?”“我怎样才能确保自己看起来不像个傻瓜?”

如果我们不再强迫性地关注外表如何,而是关注如何为听众服务,我们就会开始提出不同的问题:“我该如何影响他们?”“我能与听众分享哪些知识?”“我能提出什么独到的见解?”“我该如何安慰他们,如何祝贺他们,如何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我如何才能带给他们欢乐、舒适、好奇或兴奋的感觉?”

到那时,面对人群演讲时你将不再茫然,你的内心会升腾起一股巨大的荣誉感。一旦一个人为了他人而行动,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关注点的简单改变会召唤出我们*出色的智慧、*强大的能量。它会将一直蕴藏于我们身体之内,但可能仍处于休眠状态的表达能量释放出来。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己活着是为了更多人,而非仅限于自身,我们将变得更加机智。当你演讲的时候,你想要获得更多的鼓励吗?那么,让你的演讲服务于更多的人而不仅是你自己。在更高尚的意愿驱使下,你很容易就能获得鼓励。我们曾经支持什么、现在支持什么,都会如实地表达出来。当需要有所体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声音、洞察力、能力、精力或者意志力,自己都已经具备了。

你每周都会与重要人员进行成百上千次谈话。你可能会在餐桌旁与一个人说话,也可能会在大礼堂里对着五百人演讲。每一次对话都有可能改变你的生活、职业生涯、家庭、学校或公司中发生的事情的进程。寻求改变是一种英勇、大胆的行为。

实际上,寻求改变是一种领导行为。简而言之,为了得到向往的结果,沟通必须是有效的。

在这个世界上,想法不为人知的聪明人比比皆是。本书的目的是确保你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培养你通过说话的力量创造改变的能力。此刻就是你需要向前迈进并作出个人贡献的*时刻。现今,人人都希望父母、老师、老板、同事和政治领导人能指引方向、答疑解惑,并信任自己。倘若你是以上人群中的一员,那么,本书正适合你。

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处于人脉圈中。影响力水平取决于你的人脉质量,而人脉质量又由沟通质量来决定。良好的沟通如同良好的礼仪:会把他人的利益考虑在内。良好的沟通是用明确、中肯、简洁的话语来表达,是以他人容易理解、吸收和记忆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艺术。

曾几何时,信息就是力量。现在你却可以在瞬息之间得到所需的数据,那么信息时代也就终结了。互联网通过提供免费的、人人都可获得的信息,终结了信息时代。
现在,我们被淹没于数据之中,渴望在数据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

想影响一些人,仅仅通过提供数据的方式是不起作用的。近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深藏的秘密:决策不是由处理逻辑、事实、分析和连续过程事务的左脑作出的,而是由处理情感、概念、比喻、幽默和故事的右脑作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决策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感觉作出的。①我们凭直觉或预感作出决策,然后再蹿到处理逻辑事务的大脑一侧——左脑,开始收集支持我们决策的事实和证据。

因此,如果你仅仅通过向某人提供数据的方式来影响他,那么你就是在与错误的大脑一边对话,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我们过去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现在我们对此已有更好的了解。如今的专业沟通方式不再是单纯地处理和汇报数据信息了,而是为听众创造一种情感体验。实际上,当你的头一沾枕头,你就会忘掉今天听到内容的90%——你的听众也是这样。正如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所言:“他们可能忘掉你说过些什么,但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话曾经带给他们的感觉。”

我们大多数人甚至在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犯了沟通中的*个错误。我们假定听众对我们要说的内容感兴趣。

但事实并非如此。

并不是因为听众自私或心眼坏,而是因为每个人*感兴趣的主题是他自己。你一开始讲话,听众就会提这样的问题:“你所讲的与我何干?”尽管如此,我们大多数人仍然会将一场艰难的对话继续下去,顽固地坚持自己想说的内容。

没有丝毫证据表明这样做会对他人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

要想真正与他人交流,你必须认真思考他们需要什么。不要只告诉听众他们想听的内容——要了解听众渴望感觉、知道和体验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思想转变。
交流的主角不是你,而是听众。

领导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说的每一个字不是只影响少数人,而是会影响成百上千的人。如果你曾经因为老板拙劣的沟通技巧(或缺乏沟通技巧)而离职,那么,你并不是特例,老板缺乏沟通技巧是员工离职*常见的原因。绝大多数尚不明白这一点的人会说:“区区几句话怎么就能毁了别人的生活呢?”问题是明白这一点的人会问“怎样才能让别人理解我要说的内容呢”,却不考虑所说的话会


【免费在线读】

——大脑一片空白时:为你支招应对突发状况——
  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作了准备,认为自己一切就绪时走上讲台,却僵在了那里。即使口袋里有提示卡,你却想不起自己打算要说的*件事情是什么了。实际上,你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得了。你只能听见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大喊:“红色警报!红色警报!”在那样的情形下,不惊慌是很难的,就像身陷流沙一样——你越惊慌失措,就陷得越深,你必须将自己从里面拔出来。当你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重启。现在发生的事情,跟你的电脑死机的情况很相似。信息还在——只不过是冻结了。像处理电脑一样,你不得不重启。好消息是,对于人类而言,重启只需要一秒时间。但重启不能再靠大脑来解决——你必须运用自己的身体。改变你的身体姿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喝杯水、调整一下麦克风、后退一步,再往前走一步等。
  呼吸。大脑出现空白,可能是因为你呼吸不畅所致。停下来,慢慢地做个深呼吸,抬起头来,再试一次。
  提示卡。你的提示卡还在,它们可以帮助你继续坚持演讲下去。在一张提示卡上写下你的开场白,并将卡片放在你的前胸口袋里,这样做可以确保你成功应对大脑出现空白的情况。
  即兴伴奏。在音乐范畴中,即兴伴奏是指女主唱准备入场之前,乐队一直演奏前奏。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大脑就是女主唱——它还没有入场呢!你只需要让乐队一直演奏,直到它入场为止。可以来点闲聊,说:“早上好!嗨,见到大家很高兴。”这并不是你开场的*内容,但是总比站在那里像一尊雕像强。
  不要显得痛苦。如果在讲话时大脑突然出现空白,不要因此而过于痛苦。听众仍将和你在一起,只要你的痛苦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就可以。听众对发言者的处境感同身受,如果你正在经受痛苦,他们也是。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对你的演讲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经验老道的演讲者有时会装作忘词,只是为了重新体验初次登台演讲的感觉。
  此时,你可以抬起头,花一点时间,做个深呼吸,静待思路恢复清晰,然后继续下去。马戏团里走钢丝的人不会大步地走过去——即使在他能做到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这样走过去不会有停顿和摇晃,会让他的表演变得非常无聊。相反,他停顿、后退、摇晃,在几乎掉下来的那一刻转危为安。我们去马戏团就是为了看这种近似逃生、神奇的反弹表演的,那才是让表演激动人心的东西。上台演讲也是这样,观察台上的人如何思考也是妙事一件。你绞尽脑汁去回忆讲稿,回忆演讲前的种种想法,并*终想起来,这本身就是现场演讲激动人心的一面。听众不是去看固定的节目,而是去看一个脆弱而真实的人。
  尚恩
  当我到旧金山的KGO电台做一档新兴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时,管理人员解释说,为了做好工作,我必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传奇个性的人”。把节目做得有点意思让人们坐下来听节目并不太难,但是要让节目变得引人入胜,让人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拿起电话,为了能跟你通话不惜在电话前等一小时,这就太难了。但那正是我要挑战的事情。有人建议说:“不要太圆滑,不要试图让你的声音听起来像新闻播音员的声音。大多数的新闻播音员说话太过流利和完美,不适合做一档成功的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就像一块岩石,没有苔藓可以附着在上面,太过光滑了。人们希望你有鲜明的棱角,那才是真实的你。正是这些缺陷会让你看上去更易接近——他们才愿意接触你、亲近你。”
  ———————————————————————————————
  ——排练:让演讲更趋完善——
  关于排练只需说一个字,那就是:做。
  在制片人、导演、灯光设计师、化妆设计师、道具设计师以及背景设计师等人的帮助下,戏剧专业人士会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排练。你独自在台上,难道不觉得应该好好准备排练吗?至少应该多做点有利于自己演讲的事情。
  有些人说他们担心排练会让他们的演讲听起来不够新颖,他们声称不排练自己会表现得更好。这可真是滑稽——有点像罗杰费德勒,不练习球会打得更好。排练不是规划每一个手势和动作,而是实际练习。当一名足球运动员准备比赛时,他不会说:“比赛进行到13分钟的时候,我将要以67度的角度踢球,此时,我正好在中场。”相反,他锻炼自己的技能——踢球、传球以及运球。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就掌握了技巧,为比赛的种种需要做好了准备。
  专业剧场的排练,一般有三个明确的阶段:(1)演员大声朗读剧本。因为通常是坐在桌子旁边,所以称之为“桌边工作”;(2)走上舞台,并增加了动作。不过,手里还拿着剧本;(3)“脱稿”排练。这就意味着他们记住了自己的台词。在开场之夜的前一周,没有人会看到专业的演员还在拿着剧本读,到那个时刻,每个人都得“脱稿”。
  对此,有一个很好的神经功能方面的解释:人的长期记忆要远远强于短期记忆。如果你将剧本储存在短期记忆中,那么大部分的神经内存将被用于回溯过程,留下很少的部分贡献给有效的表述内容。被广为接受的舞台智慧是:如果能在表演前一周记住台词,那么,你就有时间把对演讲内容的关注转移到对演讲风格的关注上。你必须能够在说话的同时活动、思考,消化要说的内容——同时还要与听众建立联系。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我们不建议你记住每一个字,但是你需要足够熟悉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你的演讲风格上。这一过程*好在你演讲前一周完成,这样那些内容才能沉入你的长期记忆中。
  这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你会不断地对剧本进行删减、添加、修改,但到了某一时刻——也就是你演讲之前大约一周时间——此时,你必须停止修改,此刻你的内容必须固定下来,然后你就应该着手演讲风格方面的准备工作了。
  专家提示排练是为了练习你的演讲风格——而不是无休止地纠结于演讲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