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且让破镜重圆
  2007 年3 月,当担任法国总统长达12 年之久的希拉克决意退出下一届总统竞选之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不但会改变他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且也会影响他的爱犬苏莫的狗生轨迹。
  苏莫是马耳他犬和比熊犬的后代,性情温顺,行为活跃。希拉克搬离豪华阔绰的爱丽舍宫后,苏莫很快变得食欲不振,郁郁寡欢,再也不像以往那般作为公众动物活力四射,风光无限了。
  希拉克的夫人伯纳黛特认为,苏莫早已习惯了总统府邸内的大花园中的畅快生活,现在根本无法适应跟随卸任后的希拉克住在大公寓里的生活,从而陷入了焦虑和抑郁。兽医给它服用了百忧解,但却没起到什么效果。心烦意乱的苏莫先后两次咬伤了希拉克。*终,希拉克不得不将它送到乡下的一处农场。当苏莫得以重获纵情驰骋的自由后,据说它再也没有咬过人。
  狗犹如此,人何以堪?
  苏莫的遭遇与它的反应,哪里是一个狗的故事呢?这岂不是一堂活生生的人生哲理课吗?
  其实,早在公元1200 年,阿兰?德?里耶就说过:“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本书、一幅画、一面镜子。”里耶说的确实没错。动物就是人类的进化之镜、行为之镜、情绪之镜。如果人类能够好好地以动物为镜,就能更好地洞察自我,更好地管理情绪,更好地获致人生幸福。
  但不幸的是,就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的那样,“动物都是自动装置,缺乏情感和自我意识,它们的操作都是无意识的,就像活机器一样。”人类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万物之灵傲然自居的认知偏见,如同重锤一样,击碎了人类的动物之镜。
  好在坚冰自有消融之日,“动物机器论”的偏见自然也不可能万古长青。从达尔文开创性的《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开始,一些目光深远的智者也加入了对动物情感世界及其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类比与联系的关注。
  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在他的《黑猩猩政治》一书中提到了倭黑猩猩和其他类人猿表现出来的无私、同情与道德;
  神经病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欧指出,情感是动物进行社交行为所必需的一个部分;
  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鲍尔科姆认为,情感似乎是和意识一起进化的,情感与意识互助互利。这在动物镜子测试中得到了有力验证。
  ……
  如今,这份名单上加上了劳蕾尔?布赖特曼的名字。
  劳蕾尔?布赖特曼因为自家的宠物狗奥利弗表现的与人类的分离焦虑症高度吻合的种种症状而对动物的情感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奥利弗居家独处时,就会撕咬塑胶密封袋、毛巾和装鸡蛋的纸盒,甚至有明显的自杀倾向。劳蕾尔几乎穷尽了一切办法,但还是无法帮助奥利弗心理痊愈,只能黯然放手让奥利弗走向不归之路。这一段痛苦不堪的经历,助推劳蕾尔选择学习生物学,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和人类学博士。此后,劳蕾尔埋头苦读博物馆和动物园的档案,并花费3 年时间走遍世界各地,寻找受到精神疾病困扰的动物和照顾它们的人们,并结合科研论文以及对宠物狗公园、野生动物和游乐园的观察研究,写出了这一本《动物也疯狂》。
  在此之前,无论是兽医学、心理学,还是动物行为学、神经系统科学或者野生动物生态学,没有任何一个分支对动物是否会患上精神疾病进行专项研究。劳蕾尔的作品填补了这个空白。
  在这本书中,劳蕾尔明确提出,动物在不同情境遭遇中也会有与人类相似的各种情绪,甚至会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它们和人一样,需要得到关爱。而一旦得了心理疾病,在得到及时、正确的爱与药物治疗后也会痊愈。
  踏遍千山万水的劳蕾尔在书中给出了形形色色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洛杉矶动物园里的雄性红毛猩猩明雅克因为呼吸道感染而无精打采,并且对交配也兴趣索然。一位精神病专家按照治疗人类的方式,给他开了抗抑郁药物瑞美隆。结果,这种药物恰是对症下药,不但让明雅克变得“性”趣盎然,同时又胃口大开。
  托莱多动物园里的雌性大猩猩乔哈里表现出了经前综合征的症状:在月经来潮之前,总是很有攻击性。兽医给她开了***(百忧解的主要成分)。服药一个月之后,她的暴力行为结束了。后来,乔哈里怀孕了,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认为怀孕和哺乳期间的激素水平变化能够减轻她的经前综合征症状。于是,他们不再给她服药。但是产后的乔哈里又表现出了抑郁症,于是她又开始服药了。
  泰国北部搬运木头的大象乔吉娅怀孕了,但她的主人直到临产还是不肯让她休息。乔吉娅在走上一座大山的途中生下了一头小象。不幸的是,包裹在羊膜囊里的小象顺着路滚到下面夭折了。痛失爱子之后,无论她的主人再怎么威逼利诱,乔吉娅再也不肯干活了。
  八岁的兔子杰夫提自从配偶死于癌症之后,他就开始不断地咀嚼自己的毛。很快,他身上出现了大块的斑秃,而他吞下去的毛在胃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毛球。兽医在用手术救治之前,决定试一试别的办法。她把杰夫提介绍给另一只刚刚失去伴侣不久的十岁的兔子。这对同病相怜的兔子相互抚慰。杰夫提的心情大为好转,几天之后,毛团还是在他的胃里面,但却开始缩小。原来,重返快乐让杰夫提有了动力去吃放在他面前的干草和绿色植物。几个星期之后,这只瘦骨伶仃、光秃秃的兔子恢复到原来的体重而且也不再吃自己的毛了。胃里的那个大毛团还在继续缩小。
  以上的这些故事,如果把主角换成人类,一样合情合理合逻辑。这就强悍地说明了动物与人类情感确实有着曲径通幽的共通之处。
  事实证明,自我意识与情感并非人类独有。还是让我们放下冷漠、傲慢与偏见吧。让我们承认人类也是一种动物,人类与动物之间完全可以建立情感呼应、情感链接和情感抚慰。而更重要的是,人类可以通过理解动物的情绪变化以及压力应对来更好地理解自己。
  也许,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们不会再逼迫动物们接受各种各样的残酷训练,只为博取人类一笑了;也许,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更用心地来关注家里宠物的喜怒哀乐了;也许,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们再也不想用被独自关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的动物去做药物、化妆品和医疗手术的实验了;也许,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们再也不敢坦然自若地食用饱受精神痛苦的猪羊牛肉了。
  1 400 年前,大唐盛世的统治者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如今,因着劳蕾尔?布赖特曼的努力,我们也许可以加上一句:“以动物为鉴,可以晓人性。”
  当然,要想以动物为鉴,我们首先就得让那面被认知偏见击碎的“镜子”在心智中破镜重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动物这面镜子中,不折不扣地照出人类自己!
  陈禹安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心理管理学家


【黑洞不是黑的】

【媒体评论】

  小时候我们似乎都曾试过和动物交流,长大了很多人却觉得这既可笑又无知。可是,人类**的无知也许正源于自诩万物之灵的自大。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动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人类,它们会焦虑也会抑郁,正是它们的痛苦让人类不再是这星球上孤独的存在,而治愈它们的痛苦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疗愈自己。
  ——汪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

  要想以动物为鉴,我们首先就得让那面被认知偏见击碎的“镜子”在心智中破镜重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动物这面镜子中,不折不扣地照出人类自己!

  ——陈禹安 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心理管理学家

  有趣的、暖心的一本书,里面有很多充满同理心的感人故事。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好书,它深度挖掘了动物的“情绪暴风雨”及生理失衡等现象,值得一读。
  ——《探索》杂志

  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以幽默且尖锐的笔触,描写了大量与动物有关的案例,她告诉我们,和人类一样,药物为动物的精神类疾病带来了希望。
  ——《出版人周刊》


  精彩的故事,细致的观察,大量的背景资料和富有爱心的描述,激发你的好奇心。
  ——《柯克斯书评》

  非常有趣。
  ——《纽约邮报》


【作者简介】
  劳蕾尔?布赖特曼(Laurel Braitman)
  获得麻省理工大学历史和人类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赫德兰艺术中心(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联席艺术家。 多年来为《猎户座》杂志(Orion)、《新探索》杂志(The New Inquiry)、Pop-Up杂志等媒体撰写了大量文章。
【免费在线读】
  马克是一头迷你驴,有时候他a很浑。他朝你眨眨眼睛、用他长长的毛耳朵指向你,就像电视里的动物用触角讨好人类一样,他还要用肚皮蹭你的大腿。在他短小精壮的身躯让你觉得很舒畅的时候,他的身上就会散发出山艾和苜蓿的气味,似乎有什么神秘且让他困惑的东西打扰了他。然后,他浑身僵硬、猛地把脑袋抽了回来,狠狠地咬住你靠近脚踝处的小腿骨不放。他要么就抬起蹄子踩在你的脚趾上,要么就用像强力弹簧一样有力的后腿朝着你的膝盖关节踢过去,或许真的会踢中你的膝盖。如果不痛的话,这其实还挺好玩的,毕竟马克只有山羊那么点儿大。但是,因为你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这种事,所以他仍让你感到有那么一点儿可怕。马克会从柔情蜜意的状态突然变得暴力、有攻击性,这种转变似乎并不是由某种特殊的原因引起的,所以有些人称他为“神经分裂驴”。
  我从来没有这么叫过他,但我认为他确实受到了打扰。不过,这并不是马克的错,至少不全是。他的妈妈是一头坚强的撒丁迷你驴,生活在我长大的那个农场里。她生下马克没几天就去世了,于是马克被送给我来养。那年我12 岁,我觉得这头小小的毛驴就像一个会呼吸的毛绒玩具。我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用奶瓶喂他喝奶、陪他玩,直到后来,我迷上了《绿山墙的安妮》。而七年级的我成绩一塌糊涂,成了一个在麦当劳后面玩滑板特技的顽童。马克断奶太早了,他进牲畜栏之前没有母驴教过他—他又小又缺乏自信,而且和一群对他漠不关心的成年驴关在了一起。可能别的驴会过得不错,但是马克和他们不一样,所以他开始折磨自己—他情绪崩溃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毛大块大块地啃下来,或突然对人或其他动物暴力相向,这种爆发让他无法得到他渴望的温情。20 多年过去了,我现在才明白,马克过去的经历和这些经历引起的异常行为远远没那么简单。
  情感风暴让我们的生活更为艰难,有时甚至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人类并不是**一种会遭遇情感风暴的动物。达尔文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和他一样相信人类以外的动物也会患有精神疾病,而且其症状和人类的异常十分相似。我认识的很多动物都让我相信这一点—从马克到***,但*有说服力的是我和我丈夫收养的一只伯恩山犬,他的名字叫奥利弗。奥利弗极度恐惧、焦虑并患有强迫症,这些都让我脑洞大开,并促使我着手研究其他动物是否也患有精神疾病。本书记述的就是我的发现:为了帮助奥利弗而苦苦挣扎以及因此受到启迪的过程,同时,我还认为鉴定其他动物精神失常的特征或许能帮助人类了解自己。
  目前,在兽医学、心理学、动物行为学、神经系统科学或者野生动物生态学中,没有任何一个分支对动物是否会患上精神疾病进行过专项研究。在本书中,我所做的就是将兽医学、制药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证据整理到一起:**人称的内容来自动物园管理员、驯兽师、精神病医生、神经系统科学家和宠物主人;观察结果来自19 世纪的博物学家和同时期的生物学家和野生动物科学家;还有一些内容来自众多普通人,他们发现自己周围的动物有一些异常的行为,他们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所有这些线索联系在一起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和其他动物在异常精神状态和异常行为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相似之处,包括因恐惧感而无法摆脱悲伤的情绪,或者因为强迫症而无休止地洗手或洗爪子,并为此感到心烦意乱。当类似的异常行为造成他人或者其他动物无法参与他们的正常活动时,这些行为就已经被纳入精神疾病的范畴。例如,有的小狗不停地舔舐自己的尾巴,直到尾巴变得光秃秃、滑溜溜的为止;有的海狮一直没完没了地用转圈的方式游泳;有的大猩猩会情绪低落、行为孤立,无法与种群里的其他成员一起玩耍,又或者是某些人会有“电梯恐惧症”,这些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a
  所有有思想的动物都会偶尔失控。有时,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到虐待而触发的,但有时不是。我曾遇到过抑郁、焦虑的猩猩和患有强迫症的马、老鼠、鹦鹉、驴和海豹,还有自残的海豚和患有痴呆症的狗,他们大都和其他正常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当然,我也曾见过好奇的鲸鱼、自信的小黑猩猩、激动的大象、心满意足的老虎和心存感激的红毛猩猩。动物的世界中有很多异常行为,不论是圈养动物、家畜还是野生动物,但也有很多动物有恢复健康的迹象。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去哪儿发现、如何发现这些迹象。奥利弗是我的导师,虽然他总是强迫自己不断地舔舐自己的“爪子”。
  要承认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精神健康方面有相似之处,就有点儿像是要承认其他动物能够说话、能够使用工具并且有自己的文化。对于“人类是**一种有感情或者能用复杂而且惊人的方式来表达情绪的动物”这种认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的观点。它也具有拟人性,投射着人类的情绪、个性以及对非人类生物或事物的欲望。话虽如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它们进行拟人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动物的行为和情感生活。与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投射不同,拟人化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其他动物身上出现的零星的人类行为,反之亦然。
  识别动物所患的精神疾病并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能够激起我们的人性关怀,
  a 我在本书中提到的异常行为是指这些动物与人类似的生活方式,比如发疯、精神疾病、有精神失常迹象、精神失常。这种通用词就像漏雨的雨伞,无法全面涵盖所有异常行为。显然,这些词汇也无法概括动物们不断变化的思维模式,更无法概括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社会期望中的正常行为。精神失常是一面镜子,它需要正常的行为才得以存在。这种区别可能比较模糊,也能够让我们和患病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激发我们更多的同情心,成为它们的“心理医生”,甚至启发我们当中*热心的人为这些动物建立避难所。
  人类和其他许多动物都会患上精神疾病,并且能够恢复健康—认识到这一点不免让人心生慰藉。作为人类,在我们*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或者遭受强迫症之苦时,我们也发现自己和其他生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达尔文的父亲曾说:“正常人与精神失常的人之间有一个完美的划分刻度……每个人都有精神失常的时候。”人类是这样,其他生物也是如此。马克是一头迷你驴,有时候他a很浑。他朝你眨眨眼睛、用他长长的毛耳朵指向你,就像电视里的动物用触角讨好人类一样,他还要用肚皮蹭你的大腿。在他短小精壮的身躯让你觉得很舒畅的时候,他的身上就会散发出山艾和苜蓿的气味,似乎有什么神秘且让他困惑的东西打扰了他。然后,他浑身僵硬、猛地把脑袋抽了回来,狠狠地咬住你靠近脚踝处的小腿骨不放。他要么就抬起蹄子踩在你的脚趾上,要么就用像强力弹簧一样有力的后腿朝着你的膝盖关节踢过去,或许真的会踢中你的膝盖。如果不痛的话,这其实还挺好玩的,毕竟马克只有山羊那么点儿大。但是,因为你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这种事,所以他仍让你感到有那么一点儿可怕。马克会从柔情蜜意的状态突然变得暴力、有攻击性,这种转变似乎并不是由某种特殊的原因引起的,所以有些人称他为“神经分裂驴”。
  我从来没有这么叫过他,但我认为他确实受到了打扰。不过,这并不是马克的错,至少不全是。他的妈妈是一头坚强的撒丁迷你驴,生活在我长大的那个农场里。她生下马克没几天就去世了,于是马克被送给我来养。那年我12 岁,我觉得这头小小的毛驴就像一个会呼吸的毛绒玩具。我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用奶瓶喂他喝奶、陪他玩,直到后来,我迷上了《绿山墙的安妮》。而七年级的我成绩一塌糊涂,成了一个在麦当劳后面玩滑板特技的顽童。马克断奶太早了,他进牲畜栏之前没有母驴教过他—他又小又缺乏自信,而且和一群对他漠不关心的成年驴关在了一起。可能别的驴会过得不错,但是马克和他们不一样,所以他开始折磨自己—他情绪崩溃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毛大块大块地啃下来,或突然对人或其他动物暴力相向,这种爆发让他无法得到他渴望的温情。20 多年过去了,我现在才明白,马克过去的经历和这些经历引起的异常行为远远没那么简单。
  情感风暴让我们的生活更为艰难,有时甚至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人类并不是**一种会遭遇情感风暴的动物。达尔文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和他一样相信人类以外的动物也会患有精神疾病,而且其症状和人类的异常十分相似。我认识的很多动物都让我相信这一点—从马克到***,但*有说服力的是我和我丈夫收养的一只伯恩山犬,他的名字叫奥利弗。奥利弗极度恐惧、焦虑并患有强迫症,这些都让我脑洞大开,并促使我着手研究其他动物是否也患有精神疾病。本书记述的就是我的发现:为了帮助奥利弗而苦苦挣扎以及因此受到启迪的过程,同时,我还认为鉴定其他动物精神失常的特征或许能帮助人类了解自己。
  目前,在兽医学、心理学、动物行为学、神经系统科学或者野生动物生态学中,没有任何一个分支对动物是否会患上精神疾病进行过专项研究。在本书中,我所做的就是将兽医学、制药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证据整理到一起:**人称的内容来自动物园管理员、驯兽师、精神病医生、神经系统科学家和宠物主人;观察结果来自19 世纪的博物学家和同时期的生物学家和野生动物科学家;还有一些内容来自众多普通人,他们发现自己周围的动物有一些异常的行为,他们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所有这些线索联系在一起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和其他动物在异常精神状态和异常行为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相似之处,包括因恐惧感而无法摆脱悲伤的情绪,或者因为强迫症而无休止地洗手或洗爪子,并为此感到心烦意乱。当类似的异常行为造成他人或者其他动物无法参与他们的正常活动时,这些行为就已经被纳入精神疾病的范畴。例如,有的小狗不停地舔舐自己的尾巴,直到尾巴变得光秃秃、滑溜溜的为止;有的海狮一直没完没了地用转圈的方式游泳;有的大猩猩会情绪低落、行为孤立,无法与种群里的其他成员一起玩耍,又或者是某些人会有“电梯恐惧症”,这些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a
  所有有思想的动物都会偶尔失控。有时,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到虐待而触发的,但有时不是。我曾遇到过抑郁、焦虑的猩猩和患有强迫症的马、老鼠、鹦鹉、驴和海豹,还有自残的海豚和患有痴呆症的狗,他们大都和其他正常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当然,我也曾见过好奇的鲸鱼、自信的小黑猩猩、激动的大象、心满意足的老虎和心存感激的红毛猩猩。动物的世界中有很多异常行为,不论是圈养动物、家畜还是野生动物,但也有很多动物有恢复健康的迹象。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去哪儿发现、如何发现这些迹象。奥利弗是我的导师,虽然他总是强迫自己不断地舔舐自己的“爪子”。
  要承认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精神健康方面有相似之处,就有点儿像是要承认其他动物能够说话、能够使用工具并且有自己的文化。对于“人类是**一种有感情或者能用复杂而且惊人的方式来表达情绪的动物”这种认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的观点。它也具有拟人性,投射着人类的情绪、个性以及对非人类生物或事物的欲望。话虽如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它们进行拟人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动物的行为和情感生活。与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投射不同,拟人化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其他动物身上出现的零星的人类行为,反之亦然。
  识别动物所患的精神疾病并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能够激起我们的人性关怀,
  a 我在本书中提到的异常行为是指这些动物与人类似的生活方式,比如发疯、精神疾病、有精神失常迹象、精神失常。这种通用词就像漏雨的雨伞,无法全面涵盖所有异常行为。显然,这些词汇也无法概括动物们不断变化的思维模式,更无法概括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社会期望中的正常行为。精神失常是一面镜子,它需要正常的行为才得以存在。这种区别可能比较模糊,也能够让我们和患病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激发我们更多的同情心,成为它们的“心理医生”,甚至启发我们当中*热心的人为这些动物建立避难所。
  人类和其他许多动物都会患上精神疾病,并且能够恢复健康—认识到这一点不免让人心生慰藉。作为人类,在我们*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或者遭受强迫症之苦时,我们也发现自己和其他生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达尔文的父亲曾说:“正常人与精神失常的人之间有一个完美的划分刻度……每个人都有精神失常的时候。”人类是这样,其他生物也是如此。

  ……


【内容简介】

  TED大会图书俱乐部2015年选书
  《探索》杂志“夏季五佳图书”
  《人物》杂志“夏季**读物”

  作者劳蕾尔?布赖特曼养的宠物狗奥利弗患了分离焦虑症,它不仅具有攻击性,甚至有自杀倾向。*终,奥利弗从窗口跳了下去……
  和奥利弗生活的经历,促使劳蕾尔对动物的情绪产生了兴趣。她用了三年时间走访世界各地,寻找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各种动物以及它们的看护人。她见到了患有拔毛症的鹦鹉,有依恋障碍的大象,有产后抑郁症的猩猩,甚至自杀的鲸鱼……由此可见,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而且都有可能被治愈。
  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动物恢复健康?劳蕾尔结合几十年来的科研成果以及深入的调查研究,她发现,治疗动物的精神疾病和治疗人类的精神疾病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爱和药物。我们要爱护动物,尽可能地缓解它们的精神压力,关爱它们,照顾它们。此外,动物就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了解动物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目录】
推荐序 且让破镜重圆 IX
引 言 XIII
第1章 动物也有精神病
 动物的小情绪
 拯救焦虑的狗狗奥利弗
 解读情绪清单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牧羊犬阿尔夫
 哈洛的猴子实验
 自杀之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奥利弗,再见
第2章 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
 被狂犬病折磨的动物们
 被处死的大象提普
 致命的思乡病
 大灰熊蒙纳克的尸体标本
第3 章 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动物
 小老虎苏妮塔的抽动障碍
 狗狗奥利弗的分离焦虑
 和猫咪说悄悄话的人
 大象拉拉的依恋障碍
 圈养动物的刻板行为
 有关拔毛症的困惑
 若要了解动物,你要先了解自己
第4 章 那些自杀的动物……
 刺杀自己的毒蝎子
 选择不再呼吸的海豚
 集体自杀的抹香鲸
 汞中毒的海豚、鲨鱼和鲸鱼
 弓形虫引发的血案
 矽藻导致的狂躁症
第5 章 百忧解可否解忧?
 服用眠尔通的恒河猴
 瑞美隆让红毛猩猩明雅克当上了爸爸
 治愈雌猩猩吉吉的产后抑郁症
 宠物药剂师
 制药公司的贡献
第6章 生活就得有个伴
 神奇的友情疗法
 重聚法消除了猩猩吉吉的惊恐发作
 找个山羊做伴
 猎豹的CK香水和虎猫的粉红老鼠卫生纸筒
 安定背心和飞速发展的宠物产品业
 按摩宠物好处多
 用情感联结治愈小动物的内在创伤
后 记
致 谢
【编辑推荐】
  《动物也疯狂》一上市便在亚马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评选为美国亚马逊**图书、TED大会图书俱乐部2015年选书、 《探索》杂志“夏季五佳图书”、 《人物》杂志“夏季**读物”。
  作者劳蕾尔?布赖特曼是一位历史学及人类学方面的专家。通过和宠物狗奥利弗生活的坎坷经历,劳蕾尔开始对动物的情绪进行研究和探索。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上百个富有趣味性的案例,从而启发每个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学会关爱动物,同时管理自己和动物的情绪,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