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書介紹的是德意志統一至20世紀20年代末歐洲各國相互爭奪以及勾結的歷史,其中將歐洲史與世界史相混合以研究歐洲列強瓜分世界及**次世界大戰,為世界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其編寫體例奠定了現代教科書的體例,開創了歷史不只是只有政治、軍事的傳統,使文化、科技等進入了研究視界。
【前言】
  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拉開了歐洲站在世界中心的序幕,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使歐洲確立了自己在世界領導的地位,也開始了歐洲向全世界進行侵略的歷程。憑借先進的工業化生產和堅船利炮,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將商品銷往全球,與之相伴的是歐洲殖民者瓜分全世界的步伐愈加緊密以及相互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所進行的殖民戰爭和爭霸戰爭。隨著歐洲勢力在全世界的擴張,歐洲史也逐漸演變為世界史,歐洲列強的爭鬥演變為世界範圍的戰爭,引發了世界大戰。
【作者简介】
  1903年入金华府中学堂,1906年保送进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获浙江省府公费送往美国留学,先后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法语、德语、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1914年成为学校的兼职助教,负责有关远东及中日关系的资料。1915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研究现代史及国际政治。1916年毕业回国,曾任浙江省视学。次年,受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主任,兼代史地部主任。1922年起任浙江省立**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任武昌师范大学校长。。1926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国文部主任、编译所所长、大学丛书委员会委员等。兼任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教授。1934年当选中华学艺社理事长。1935~1946年,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1946年5月调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因病未能到任。7月25日病逝于上海中华学艺社,葬于金华城北道院塘。何炳松是美国“新史学”在中国*早的译介者,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领袖”。先后译介鲁滨逊(Robinson)《新史学》、班兹(Barres)《史学史》、亨利(Henry Johnson)《历史教学法》等,实现中国史学从传统式向与西方现代史学血脉相衔接的转变;着有《历史研究法》《通史新义》《程朱辩异》《浙东派溯源》等;依鲁滨逊《西欧简史》(An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前29章编译而成《中古欧洲史》。他在西洋史方面,着力甚深,但他不是崇洋的人,1935年,还与王新民等人联合发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重要的文化自觉宣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反对“全盘西化”的论调。
【目录】
第五卷 欧洲大战以前之改革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国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时代之法兰西
第二十二章 英国政治上及社会上之改革

第六卷 欧洲史与世界史之混合
第二十三章 欧洲势力之扩充及西方文明之传布
第二十四章 十九世纪中之英国殖民地
第二十五章 十九世纪之露西亚帝国
第二十六章 土耳其与东方问题
第二十七章 欧洲与远东之关系
第二十八章 非洲之探险及其分割

第七卷 二十世纪与世界战争
第二十九章 二十世纪初年之欧洲
第三十章 自然科学之进步及其影响
第三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战争之起源
第三十二章 世界战争之初期
第三十三章 世界战争之末期及露西亚之革命
第三十四章 欧洲之改造
第三十五章 大战后之欧洲

编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