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前言
“宝贝,爸爸像太阳照着妈妈,妈妈像绿叶托着红花,你像种子一样正在发芽,我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这首来自草原的歌曲《吉祥三宝》曾经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是的,我们都想拥有一个夫妻恩爱、孩子明理懂事的家庭。但是,现实总是令很多人失望。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许多父母发现,以前那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了,变得越来越难以对付了。尽管很多父母为此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但依然收效甚微。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和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广大父母一道来破解教育孩子的难题。
身为父母,如果你还在用陈旧的观念教育孩子,本书会告诉你,教育孩子观念至关重要,观念重于方法,并且帮助你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掌握亲子教育原则,做智慧型父母。
身为父母,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本书会告诉你,教育孩子实际上并不复杂,只要你用对了方法,孩子就会自自然然地健康成长,并且教给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身为父母,如果你感慨孩子“越大越难管”,总是与你“对着干”,本书会告诉你,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问题都与其生理、心理发展有关,并且帮助你认识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方法。
身为父母,如果你的家庭教育有父亲或者母亲的缺席,本书会告诉你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的意义和特点,并且教给你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的技巧。
身为父母,如果你不甚明白男孩、女孩教育的区别所在,本书会告诉你“男孩女孩不一样”,并且教给你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方法。
身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必须或正在接受隔代教育,而你又担心这种教育达不到效果,本书将告诉你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将“孙子兵法”传授给你。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电网公司把关心职工子女成长当作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为职工分忧解愁的大事来做。国网山西朔州供电公司开展了“传递美力量、分享成长经历”的职工子女学习成长心得交流会;国网福建顺昌供电公司开展了传递正能量的亲子交流会;国网甘肃电科院开展了“职场与家庭双赢亲子教育”的主题讲座;国网江苏镇江公司开展了“亲情电力、感恩父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
“家庭成就天才,教育创造神奇”。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智慧型父母,愿世上每一个家庭都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免费在线读】
节 爱的沼泽地
有这样一则令人震惊的事:
成都市有一对父母,他们对自己的独子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事事代办。但儿子深知自己在家里的身价和地位,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沾染了许多坏习惯、坏毛病:抽烟、酗酒、打架、旷课。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想管教,母亲却阻拦说:“树大自然直。我们就这么一个独苗,你别管!”母亲的袒护、纵容,使儿子更加肆无忌惮。一次,因为儿子旷课,妈妈说了他两句,这下可惹恼了那已经被惯得不像样的儿子。正在床上睡觉的儿子翻身下床,指着妈妈的鼻子臭骂一顿。这还不解气,又疯狂地砸坏了家里的收音机和其他的家具弄得家里一塌糊涂。
母亲在儿子身上花了那么大的血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是指望儿子能长大成才。现在来,她的一切美好愿望都化为泡影,她万念俱灰,不由得泪如雨下。第二天,便绝望地服毒身亡。
母亲自杀后,邻居找到正在外面玩耍的孩子,还怕他听了母亲自杀了会难过,谎称他母亲病了,要他回去看看。孰料,她那儿子恶狠狠地说:“她病了?死了才好呢!我不回家!”他父亲又找他,说:“你母亲生你的气,喝毒药自杀了。你可闯了大祸呀!”儿子听了,不仅不着急,反而把眼一瞪,声嘶力竭地吼道:“你啰嗦个啥?想死,你也去死,把你们一块埋了算了!”
这个从生下来就被父母供奉着的“小皇帝”,竟是这样的绝情,对生他养他的父母竟是这样的残忍,连畜生都不如,实在令人发指。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爱应该是有理智、有节制的。如果失去了理智,没有节制,使父母之爱任意泛滥,超过了有益的限度,这就变成了溺爱。其结果是,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因此,父母必须警惕“爱的杀手”。
爱的误区
溺爱不是真爱
溺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面几方面。让孩子享受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好吃的、好用的归他一人享用。在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我是家庭的中心,应该享有“优先权”和“独占权”,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小皇帝”。这样孩子容易养成优越感,习惯于高人一等,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容许孩子生活懒散:父母能容忍、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等。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为孩子包办一切: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孩子在家不做任何家务,即使是吃饭、穿衣这样的事情也不需亲自动手。甚至生活学习用品也长期由父母整理。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有的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
过分袒护孩子:孩子在外面犯了一些错误,父母总是百般袒护,为他开脱。在家里,父母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出面阻止、干涉。这样不仅使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还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放任纵容不是真爱
一些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而且内心也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让孩子“顺其自然”地生长,于是对孩子的一切不闻不问,孩子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父母不关心孩子,不和孩子做沟通。更有甚者,孩子在家胡作非为,在外称王称霸,父母也不制止、不管教,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散漫成性、缺乏自制力、意志薄弱,严重的还可能惹出事端。
管教苛刻不是真爱
对现在很多家庭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再自然不过的期望。父母因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唯恐愿望落空,对孩子采取了严厉、苛刻的管教方法。表现为忽略孩子本身的条件和特点,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提出了过多、过高的要求,一旦要求达不到就斥责、羞辱。有些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把打骂作为教育孩子的惯常手段。这种无情的“棒杀式”的厉爱会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打击,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严重的会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有条件的爱不是真爱
有些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是带有明显条件的。比如,孩子成绩好,父母就对孩子好得不得了,要什么都满足他;要是成绩不好,就给孩子脸色看;或者,孩子在同事面前给自己争了光,就心花怒放,对孩子充满自豪;要是孩子的表现不如同事的孩子,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如人,逼自己的孩子赶超同事的孩子等。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父母即使有爱他的表现,孩子也会觉得父母只是爱他的一些行为,而不是爱他这个人本身。孩子长大后,就会特别在意周围人如何看他,如何评价他,也特别在意事业、金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得失,因为他只有外在的评判标准,他的自我价值靠周围人如何评价来决定,靠外物的得失来决定。没有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没有心中那杆秤,没有自信、不能确定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因为外在的标准不受自己掌控,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父母有条件的爱,是多种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父母不能放纵孩子的五件事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绝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其一,得不到就动手:几个孩子在玩耍,其中一个看中了同伴的东西,向对方要。同伴不给,于是,上前一把将对方推倒,将东西抢到手。
问题处理办法:对这种做法,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动手抢的做法是不对的,已经对同伴造成了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同伴如果不愿意把东西借给自己,他也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推到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其二,顺手牵羊:孩子给你看一个漂亮的文具,告诉你那是从同学家的地上捡的。
问题处理办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其三,见了想要的东西就不愿走:在超市,坚持要买玩具,赖着不肯走,甚至哭鼻子。
问题处理办法:表明自己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类似的玩具。如果孩子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或者佯装离开。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其四,该睡不睡: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依然在玩耍。
问题处理办法:指指墙上的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上学不迟到。没有孩子会主动按时睡觉,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其五,用谎言掩盖事实:孩子在家“大闹天宫”,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是家里的猫干的。
问题处理办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孩子父母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小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心海箴言
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马卡连柯

【目录】

推动世界的手
节 伟大的事业 03
第二节 打好生命的底色 12
第三节 树根与花朵 24
第四节 智慧的金钥匙 37
第二章
爱的养料
节 爱的沼泽地 51
第二节 要爱不要“碍” 62
第三节 爱的学问知多少 74
第四节 找回爱的真经 87
第三章
教育是一棵树
节 家有小儿初长成 103
第二节 等待游戏的童年 114
第三节 人生不得恒少年 124
第四节 青春的岁月像首歌 137
第四章
陪你一起成长
节 伟岸岂独是背影 154
第二节 宜将寸草耀春晖 168
第三节 男孩女孩不一样 178
第四节 孙子兵法 19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章。章:推动世界的手,诠释亲子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爱的养料,解读亲子关系技巧。第三章:教育是一棵树,诠释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教育方法。第四章:陪你一起成长,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关注的重要性和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