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本书所探讨的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以海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为关注焦点,考察欧洲通史以及美国通史。历史学家们普遍对海洋情况不太熟悉,对此既无特殊的兴趣,也无专门的知识。因此,海洋的力量对重大事件的决定性影响一直受到忽略。与海权的一般趋势相比,这一点在特殊的事件上表现得尤为如此。利用和控制海洋现在是并且一直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泛泛而论,不是件难事;但是,如果要在两者具体的交汇处探求并毫厘不爽地揭示海权的分量,则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不开展这项工作,那么人们对海权总体重要性的认知不仅模糊不清、空洞乏物,而且缺乏基础。这个基础应当是汇集具体的事例并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情况分析,准确地把握海权的影响。
  轻视海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这种倾向的一个奇特的例证可以从英国两位作者身上看到,而英国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应该将其强大归功于海洋。阿诺德在其《罗马历史》中说,“曾两次发生过至高无上的天才人物挑战一个大国的资源与体制的事例,两次都以大国的胜利而告终。汉尼拔连续17年挑战罗马,拿破仑连续16年挑战英国;次挑战在扎马终结,第二次挑战在滑铁卢终结。”爱德华·克里西爵士在引述这段话时,补充道, “但是,这两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有一点很少被充分阐述。那就是,终击败了伟大的迦太基人的罗马将军与终给予法兰西皇帝致命一击的英国将军之间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西庇阿和威灵顿多年来都大权在握,但是他们都远离主要战场。他们每人都将相同的国家作为自己军事生涯中主要的舞台。在西班牙,西庇阿就像威灵顿那样,接连不断地遭遇并挫败敌军主将手下几乎全部的将领,直至与被称为征服者的主帅本人对阵。西庇阿和威灵顿Ⅰ在他们的同胞们因遭遇了一系列挫折而信心不足之时,使他们重树战斗信心。两人都摧枯拉朽般地彻底打败了敌人精心挑选的将领和精心挑选的久经沙场的士兵,从而结束了漫长且危险的战争”。
  这两个英国人都没有提到,在这两个事例中更引人注目的巧合之处是,制海权与胜利者在一起。罗马人对海洋的控制迫使汉尼拔进行漫长且危险的行军,穿越高卢地区拖垮了超过半数的久经沙场的将士;也使得年老的西庇阿在从罗讷向西班牙调兵遣将时,能够亲自阻断汉尼拔的交通线,并率兵回师特雷比亚,与入侵者对仗。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大队人马经由水路往返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间,既无袭扰也不困乏,而西班牙则是汉尼拔的大本营。而梅陶鲁斯决战的结局,终因弟弟无法从海上搬来救兵驰援,而只能靠穿越高卢的陆路,哈斯德鲁巴和汉尼拔的部队陷入罗马军队的重围。因此,在紧要关头,两支迦太基人的部队被横亘绵延的意大利所分隔,其中一支被罗马将军们联合消灭。
  另一方面,海军史学家们几乎不太费心关注通史与他们各自专门领域之间的联系,通常将他们自己局限在对海上事件的简单罗列上。在这一方面,法国人比英国人要好一些。前者的才能和所经受的训练促使他们更仔细地探询那些具体结局的成因以及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然而,就我所知,尚无一部著作研究我们在此专门探讨的问题,即评估海权对历史进程以及国家繁荣的影响。其他的历史学家们在论述战争、政治、各国的社会与经济情况等问题时,对海洋问题仅仅是顺带涉及,通常漠然视之。而本书则将海洋利益置于显著位置,并且在不割裂它们与通史中所叙述的因果背景的前提下,试图揭示它们如何改变历史并被历史所改变。
  本书所探讨的问题始于1660年,当时独树一帜的帆船时代已经轰轰烈烈地到来;止于1783年,美国革命结束。虽然贯穿着接连不断的海上事件的历史主线被有意弱化,但是笔者还是着力呈现一个清晰且准确的概貌。作为一名对自己的职业满腔热情的海军军官,笔者著述时随心所欲地自由徜徉于海军政策、战略以及战术等问题间。但是,由于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所以在介绍这些问题时,语言上浅显易懂,希望以此引起非专业读者的兴趣。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1889年12月


【媒体评论】

“我现在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吞噬马汉上校的书,并尝试将其牢记在心中”——德皇威廉二世
 “中国为大陆国,又为大海国,海权与陆权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海权强则国势盛,海权衰则国势衰,国史昭然、历历不爽。”   ――张其昀


【书摘与插画】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hayerMahan,1840-1914年),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历史学家。


【内容简介】

国内权威专家精心审译,海洋出版社隆重推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丛书(全译本):《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全译本比较忠实、准确、全面地表达了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hayerMahan,1840-1914年),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由他提出的“海权论”思想,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的*战略层面,确立海洋霸权优于大陆霸权的观点,并强调了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影响。他指出,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强国,就必须先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同时,马汉归纳了成就海上大国的六大基本海权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形态、领土范围、人口、民族特点及政府的性质,并阐明了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

目前,中国的海洋权益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发展也与海洋息息相关。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对于目前制定和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全民海洋权益意识仍起到重要的理论参考作用。


【目录】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附《亚洲问题》
本书出版于1890年,是马汉“海权论”的部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1660年帆船时代到1890年美国革命结束期间,欧洲、美国发生的一系列海上事件以及特定时期海军政策、战略及战术等问题的分析,透彻地阐述了海权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这是马汉海权论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本书还收入马汉于1900年前后发表在《哈泼斯新月刊》和《北美评论》上文章的集成《亚洲问题》,书中清晰可见其海权思想。
《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年)》
本书出版于1892年,分两卷,为马汉“海权论”的第二部经典著作。书中首次广泛使用手资料(私人信件和政府文件),通过对1793—1812年间法国与俄国、英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及其重大意义的通俗表达,阐明作为历史积淀的一个要素并且作为国家以及世界命运的成因——海军所起的作用以及海权总体的影响。
《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
本书出版于1905年,为两卷,是马汉“海权论”经典著作的后一部,其研究水平、写作手法和风格更佳。书中首先阐述了导致1812年战争的一系列日积月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海权论”命题为世界历史中的积极主导因素,海权的影响在1812年的战争中同样不言而喻。


【编辑推荐】
1.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是对人类历史、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巨著
  2.翻译成德、日、俄、意、瑞典等文,各国海军军官书籍。
  3.海权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谁控制了海权,谁就控制了世界。
  4.国内全译本,忠实、准确、全面表达马汉的海权思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