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

作者畅销著作:《工业4.0大革命》

《增长黑客》 《意愿经济:大数据重构消费者主权》 《公司的演变》 《繁荣基石:自由市场、诚实货币与私有财产》

《跨界战争——商业重组与社会巨变》是一本适合于大众阅读的经济类科普读物。作者以朴素而敏锐的眼光观察问题,以简化的语言来诠释和演绎世界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冲击下,经济领域波及我们的社会即将发生的一系列变革。旁征博引,挖掘各种联系,对开拓思路大有裨益。预示世界经济的重心,将从昔日的欧美移师东方,中国,将在下一个时代引领世界。


【内容简介】
我们正处于世界变革的浪潮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布局整个世界。
传统企业在衰变,大企业在裂变,小企业在巨变。跨界、互联、强化、定制等现象不断发生,*终导致我们的社会结构、运作逻辑、商业秩序,等等将被一一颠覆。
本书立足于时代变革的洪流,结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世界的格局动荡,深刻剖析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旨在引导中国企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帮助我们每个人在崭新的时代里找到定位,在中国即将迎来的下一个快速发展的30年,走向复兴和强大。
【目录】
**章 冰河时代 / 1
**节 危机来袭 / 2
第二节 私营倒闭潮 / 9
第三节 国企改制 / 17
一 国企由来 / 17
二 国企弊端 / 19
三 下岗不可怕 / 23
四 产权明晰 / 25
第四节 财富大蒸发 / 26
第五节 七年魔咒 / 30
一 历次经济萧条节点 / 30
二 中国的契机与起点 / 36
第六节 人口与财富 / 41
一 人口比重下降 / 41
二 人口老龄化 / 42
三 性别失衡和光棍危机 / 45
四 “剩女”现象 / 46

第二章 浴火重生 / 49
**节 互联网与新商业 / 50
第二节 电子商务 / 66
一 电子商务三维进化论 / 67
二 中美电商大PK / 69
三 电商模式 / 72
第三节 自由贸易 / 78
一 开放市场 / 78
二 WTO和TPP / 80
三 新贸易时代 / 82
第四节 金融改革 / 84
一 中国的银行是怎么运作的 / 85
二 美国金融体系过去一百年的演变 / 87
三 互联网 资本市场 / 88

第三章 文明复兴 / 91
**节 创业精神 / 92
一 温州创业潮 / 92
二 创业者的三级跳 / 95
第二节 协作精神 / 97
一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 97
二 囚徒困境的故事 / 100
三 猎人打猎的故事 / 102
第三节 契约精神 / 104
第四节 共享经济 / 109
一 两权分离 / 109
二 工作=生活 / 112
三 自由职业的兴起 / 113
四 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 / 115

第四章 思潮变迁 / 119
**节 利益驱动 / 120
一 潜规则 / 121
二 瓦解传统关系 / 123
三 90后 / 124
四 效益驱动 / 126
第二节 话语权裂变 / 130
一 话语权追溯 / 130
二 话语权大战 / 131
三 制播分离 / 134
四 从单屏到多屏 / 135
第三节 摔掉铁饭碗 / 137
一 铁饭碗 / 137
二 下岗潮 / 139
三 人性的激荡 / 141

第五章 全球格局 / 143
**节 全球性格 / 144
一 日本的认真 / 144
二 德国的严谨 / 146
三 以色列的穷则思变 / 148
四 美国的霸权 / 149
五 俄罗斯人的崇尚武力 / 151
第二节 世界格局的演变 / 153
第三节 金融战争 / 161
一 金融战争的原理和逻辑 / 161
二 战争与金融的关系 / 165
三 “危机”四伏 / 170
四 中国及世界局势变化 / 172
五 世界经济新格局 / 179
第四节 中国的使命 / 187
一 曾经的辉煌 / 188
二 东风西渐 / 190
三 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 192
四 中国在全球的责任 / 194

第六章 未来社会 / 197
**节 顺势而为 / 198
第二节 制度创新 / 202
一 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 / 203
二 老子的智慧 / 204
三 光与政府 / 204
第三节 按需生产 / 208
一 供给侧改革 / 208
二 C2F模式 / 210
第四节 消费商诞生 / 212
第五节 资本时代 / 216
一 资本思维 / 216
二 资源者(普通人) / 218
三 配置者(企业主) / 219
四 资本家(幕后操纵者) / 220
五 资本思维案例 / 223
六 普通人的提升 / 225

参考文献 / 228
【免费在线读】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向变革之巅,不断发生的跨界(人们的思维模式、商业秩序等)与互联,将使整个世界的规则与结构被颠覆。

这个过程和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无论谁,都应了解这场大变革,从而把握时代变革的脉搏。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深刻认知这个世界的变化规律。

我们姑且把现今的这个世界按时间点分为两个部分:

l 公元1776年以前的世界;

l 公元1776年以后的世界。

为什么要如此划分呢?因为这一年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

件大事:这一年英国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此为契机,英国爆发了次工业革命。次工业革命是世界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核心,当世界上大多数统治者还沉睡在封建地主的美梦中时,英国的工厂和矿山已经刮起了一阵科技之风。毫无疑问,这使英国站在了浪潮之巅。

第二件大事:这一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它探讨的是“利己主义”如何同“社会进步”相一致并且推动社会财富增长的问题。亚当·斯密阐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理论。他写道:“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只做一个守夜人。” 这本书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成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教科书。无可辩驳的是:直至现在,世界上凡是遵从这本书理论的国家都比较富裕;凡是不遵从这本书理论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比较贫穷、落后。

《国富论》不仅是总结,更是一种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可以说亚当·斯密向前展望了300年,而300年后的今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种理论还适用吗?相信读完本书你便知道了。

第三件大事:这一年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宣告正式成立,并通过了《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开宗明义——“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于是从1776年以来,“人人生而平等”便成为一种朴实而又崇高的普世价值。没有迂腐的思想包袱,没有王朝专制,也没有封建壁垒,美国拿起了的思想武器,甩开膀子往前冲,这为美国成为20世纪的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三件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们分别是:科技、思想和战争。

当然,以上可以作为一部史剧中的“背景音乐”,回过头来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是:公元1776年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年,正值乾隆 41 年。此时中国还处于“康乾盛世”,歌舞升平、财大气粗,天朝的架势依然。而且这一年乾隆刚好平定了四川大小金川叛乱,标志着清政府对川西的控制,此役被列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时中国人口规模大约为3亿。乍一看,中国此时依然是盛世,但是盛极必衰,五千年文明从此开始一落千丈,中国开始被世界潮流抛弃。

《国富论》里是这样论述的: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富有的国家,土地肥沃,耕作精细,人口多,而且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关于中国现状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经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闭关锁国、官僚主义、封建主义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举个例子:乾隆旨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删销书籍,以正人心”。一场新的焚书运动在全国展开。仅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焚毁的书籍共计77万卷。如此封建、残酷的思想打压,与英国人亚当·斯密倡导的自由化、市场化理论有如天壤之别。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现在,中国经济起步本身就比西方国家晚了200年,一个转身就是200年,当然这200年相对于5000年的中华文明来说并不漫长。但这200年却是中国重要的200年。

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去追赶被世界落下的200多年差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这个时代如此特别的原因。那么,中国是怎样快速弥补这个差距的呢?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以“人口优势”弥补“技术落后”的增长模式。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而且中国人聪明、勤劳,哪怕是鼓励一小部分人去生产和创造,即可形成一种火热的“市场”局面,这就是中国次改革开放的初衷。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人类所有的探索,不外乎两件事情的纠葛:

,用什么政策能充分激发人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用什么体制能防止人过度的趋利带来的社会崩溃?

我们用个30年解决了个问题,我们将用第二个30年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也就是邓小平曾经说过的:“中国的崛起,需要两个30年。”

今天我们大致走过了个30年,过去的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当下我们正在开启第二个30年,后续的30年将是体制改革。我们需要法律体系的完善、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市场体系的深化。

但后续30年的任务可能比之前的30年更加艰巨。就好像登山一样,越往上攀爬空气越稀薄,消耗的能量越多,但是境界也更高,风景也大不相同。

而互联网就是下一个时代的风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整个世界的商业逻辑都在被它改写。

再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欧洲英法等国之所以先崛起,是因为他们在次工业革命中抓住了机会;美国之所以强大,同样是因为他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中不失时机发展创新。但欧洲却因错失第三次工业革命,逐渐落后。

而中国,虽然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但却在的互联网浪潮中牢牢地抓住了机遇。以报刊零售业、制造业、广告业、金融业、医疗业、教育业、酒店与旅游行业、餐饮业、出版业等传统行业为例,正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但这一切也提示传统行业如何对已有潜力再次挖掘,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新提升自己的价值。互联网革命给传统行业产业间实现跨界融合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优势和潜力。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只有相互融合、完善相互补充,浑然一体,进而黏住从各种细分领域的用户,形成合力,才能在林林总总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
水木然——媒体人。喜欢研读历史、经济、哲学。曾担任凤凰网专栏作者。 从事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 证悟兄弟资本联合创始人。
【前言】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向变革之巅,不断发生的跨界(人们的思维模式、商业秩序等)与互联,将使整个世界的规则与结构被颠覆。

这个过程和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无论谁,都应了解这场大变革,从而把握时代变革的脉搏。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深刻认知这个世界的变化规律。
我们姑且把现今的这个世界按时间点分为两个部分:
? 公元1776年以前的世界;
? 公元1776年以后的世界。
为什么要如此划分呢?因为这一年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
**件大事:这一年英国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此为契机,英国爆发了**次工业革命。**次工业革命是世界**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核心,当世界上大多数统治者还沉睡在封建地主的美梦中时,英国的工厂和矿山已经刮起了一阵科技之风。毫无疑问,这使英国站在了浪潮之巅。
第二件大事:这一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它探讨的是“利己主义”如何同“社会进步”相一致并且推动社会财富增长的问题。亚当?斯密阐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理论。他写道:“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只做一个守夜人。” 这本书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成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教科书。无可辩驳的是:直至现在,世界上凡是遵从这本书理论的国家都比较富裕;凡是不遵从这本书理论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比较贫穷、落后。
《国富论》不仅是总结,更是一种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可以说亚当?斯密向前展望了300年,而300年后的今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种理论还适用吗?相信读完本书你便知道了。

第三件大事:这一年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宣告正式成立,并通过了《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开宗明义——“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于是从1776年以来,“人人生而平等”便成为一种朴实而又崇高的普世价值。没有迂腐的思想包袱,没有王朝专制,也没有封建壁垒,美国拿起了***的思想武器,甩开膀子往前冲,这为美国成为20世纪的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三件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们分别是:科技、思想和战争。
当然,以上可以作为一部史剧中的“背景音乐”,回过头来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是:公元1776年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年,正值乾隆 41 年。此时中国还处于“康乾盛世”,歌舞升平、财大气粗,天朝的架势依然。而且这一年乾隆刚好平定了四川大小金川叛乱,标志着清政府对川西的控制,此役被列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时中国人口规模大约为3亿。乍一看,中国此时依然是盛世,但是盛极必衰,五千年文明从此开始一落千丈,中国开始被世界潮流抛弃。
《国富论》里是这样论述的: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富有的国家,土地*肥沃,耕作*精细,人口*多,而且*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关于中国现状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经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闭关锁国、官僚主义、封建主义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举个例子:乾隆旨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删销书籍,以正人心”。一场新的焚书运动在全国展开。仅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焚毁的书籍共计77万卷。如此封建、残酷的思想打压,与英国人亚当?斯密倡导的自由化、市场化理论有如天壤之别。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现在,中国经济起步本身就比西方国家晚了200年,一个转身就是200年,当然这200年相对于5000年的中华文明来说并不漫长。但这200年却是中国*重要的200年。

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去追赶被世界落下的200多年差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这个时代如此特别的原因。那么,中国是怎样快速弥补这个差距的呢?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以“人口优势”弥补“技术落后”的增长模式。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而且中国人聪明、勤劳,哪怕是鼓励一小部分人去生产和创造,即可形成一种火热的“市场”局面,这就是中国**次改革开放的初衷。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人类所有的探索,不外乎两件事情的纠葛:

**,用什么政策能充分激发人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用什么体制能防止人过度的趋利带来的社会崩溃?
我们用**个30年解决了**个问题,我们将用第二个30年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也就是邓小平曾经说过的:“中国的崛起,需要两个30年。”

今天我们大致走过了**个30年,过去的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当下我们正在开启第二个30年,后续的30年将是体制改革。我们需要法律体系的完善、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市场体系的深化。

但后续30年的任务可能比之前的30年更加艰巨。就好像登山一样,越往上攀爬空气越稀薄,消耗的能量越多,但是境界也更高,风景也大不相同。

而互联网就是下一个时代的风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整个世界的商业逻辑都在被它改写。

再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欧洲英法等国之所以*先崛起,是因为它们在**次工业革命中抓住了机会;美国之所以强大,同样是因为它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中不失时机发展创新。但欧洲却因错失第三次工业革命,逐渐落后。

而中国,虽然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但却在**的互联网浪潮中牢牢地抓住了机遇。以报刊零售业、制造业、广告业、金融业、医疗业、教育业、酒店与旅游行业、餐饮业、出版业等传统行业为例,正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但这一切也提示传统行业如何对已有潜力再次挖掘,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新提升自己的价值。互联网革命给传统行业产业间实现跨界融合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优势和潜力。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只有相互融合、完善,相互补充,浑然一体,进而黏住从各种细分领域的用户,形成合力,才能在林林总总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在未来,只有有知识、懂新技术、携带正能量、理解社会变革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要再为你的过去而骄傲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去所有的成功,都是你明天的拖累,原来优质的资产,都将成为你明天的负债。

本书参考与借鉴的内容大部分已经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难免有所遗漏,对所有这些文献的相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本人资历有限,本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文中所述仅为个人观点,本人将不遗余力进行学习,恳请广大读者通过本人微信(smr669)进行沟通和指正。
【媒体评论】

l 该书视角独到、观点敏锐而犀利,还不乏警句妙语、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l是一本人人都读得懂的经济类通俗科普读物;

书中部分内容已被大量转载,网友好评不断;

该书版式清新、用纸考究、装帧精美。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