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杨文斌,生于1942年雷山县控拜苗族银匠世家,1960年9月考入贵州大学艺术系美术专科班学习,曾在部队和工厂。1985年从事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和开发。1995年至2006年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聘为研究员。2008年至今,贵州凯里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常会、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专家顾问、贵州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曾著书出版《苗族传统蜡染》,合著《贵州蜡染》。现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贵州卷》印染篇(蜡染、扎染、蓝印花布)执行主编。

杨亮,生于1988年,苗族,2012年毕业于凯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在校期间创作蜡染作品《生命》2011年获“首届全国高校美术、设计大奖赛”三等奖。2013年至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贵州卷》印染篇(蜡染、扎染、蓝印花布)摄影、摄像。现是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王振华,生于1988年,苗族,2013年9月毕业于贵州凯里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4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贵州卷》印染篇(蜡染、扎染、蓝印花布)资料收集和文字协调工作。现是小学美术教师。


【内容简介】
苗族传统蜡染,古代称「蜡缬」。传统蜡染以蜂蜡作为防染材料,将蜂蜡经加温后的蜡液手绘于蜡版上或在镂空型版灌蜡液在织品上,染色时蜂蜡阻止染液渗入织物,经退蜡后织物显现纹样。苗族传统蜡染有手工绘蜡蜡染和镂空型版灌蜡蜡染两种。苗族传统蜡染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秦汉以前苗族已经有用蜂蜡作为防染剂、以植物蓝靛染色的传统蜡染。从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遗存实物可见,在商周时期居住在长江中游鄱阳湖、洞庭湖的「三苗」,从「三苗」迁徙到川黔滇边区的苗族和从「三苗」迁徙到湖南西南、贵州东南部和广西北部的苗族支系中,现在仍然沿用古老的苗族传统蜡染工艺。


【编辑推荐】
《苗族蜡染》一书在我看来*有价值的看点有四点:一是其对“苗族蜡染”概念的梳理;二是以苗族蜡染的发展历史作为典型来书写染织艺术继承发展的过程;三是对蜡染工艺技术的客观记录;四是对蜡染这一有历史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纺织工艺作了有价值的猜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