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媒体评论】
有思想的高度,但没有学院的迂腐;有挑战的勇气,但也有吸纳的谦卑。在思想已经被各种媚俗或媚雅扭曲得变形的时代,郭宇宽还在坚持一种自然、热忱而清明的思考。
—— 《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作者、清华大学副教授 刘瑜

我一向爱读宇宽的文章。他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既敏于观察,又善于思考,笔下常有富于启发性的洞见和趣味横生的联想。这本书就像他这个人:质朴而聪明,情与理兼具。当然,还有清通流畅、令人愉悦的文字。
——锵锵三人行嘉宾、著名知识分子、著名作家 査建英

【作者简介】
  袁南生,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理事。先后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首席馆员、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外交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党校教务长、中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中国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
  著有《*、斯大林和蒋介石》、《中外名人看邓小平》、《邓小平的领导艺术》等著作;翻译出版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与邓小平》等。
  郭宇宽,曾是在央视出境的“非主流”媒体人,《南风窗》前首席记者、《南都周刊》专栏作者,以尖锐之笔,睿智之思想透析社会,直击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观异状。他站在将心比心的立场去深入思索每个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作为一名有着深刻忧患意识的70后,他给国人提供了观察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让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免费在线读】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旧金山市长访华“摊上大事了”
  2013年4月5日,我打点行装前往美国旧金山,出任中国驻旧金山第十一任总领事。飞机抵达后,当地政府和侨界人士对我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让我感受到了旧金山人的友好与热情。而这一天,旧金山市市长、华人李孟贤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但他的这次出访,却被旧金山记者称作是“摊上大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出访经费来源引质疑
  此次访华,李孟贤市长拜会了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会见了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广州市市长陈建平等,与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签署了《关于建立文化伙伴关系的备忘录》,与南航商谈了开通广州至旧金山直航的问题,他还向中国推销了旧金山的产品,在清华大学发表了演讲,并顺便去了广东台山祭祀先祖。在我看来,这位市长的访华之旅再正常不过了,这次出访可以说取得了圆满成功。然而,我在旧金山一下飞机,就看到当地一些媒体对市长访华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内容不是该不该访华,而是访华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媒体暗示李孟贤访华费用存在猫腻,有记者甚至借用央视“春晚”的一句流行语,调侃李市长的访华之旅“摊上大事了”。
  我还在北京时,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已通过外交途径与旧金山市政府约定,我将于4月12日上午在市政府拜会李孟贤市长。在等待与李孟贤见面的这几天里,我密切关注当地有关李孟贤访华的舆论动态,并指示总领事馆有关部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李孟贤是后院起火,他摊上的“大事”并不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他主政的旧金山:在他出访期间,旧金山市政府道德委员会和加州公平政治行动委员会接到了市民的三起投诉,投诉指出,李孟贤出访中国的费用是由旧金山中华总商会出资捐助,涉嫌违法,要求予以查处。
  据了解,美国只有总统、国务卿等联邦官员出国访问的旅费由国家财政报销,各州、各县市的财政预算没有官员出国访问的费用。因此,这些官员出访不得不寻求民间的捐助。而加州法律又有规定,官员接受个体赠物和捐款,每年不得超过440美元。李孟贤这次出访中国,共花费11970美元,分别由中华总商会的41名成员捐助,每人的捐款数额并未超过440美元。但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投诉者称这笔钱全部由中华总商会支出,所谓41名成员只不过是充当人头而已,并非真的捐款者,整件事由中华总商会顾问、旧金山侨界著名的亲北京人士白兰女士操办。李孟贤访华经费来源因此遭受质疑。
  出以公心 坦然面对投诉
  面对公民和媒体的投诉、举报和质询,李孟贤这样的美国高官出以公心,虚怀若谷,坦然应对。李孟贤市长返回旧金山后,马上接受了市政府道德委员会和加州公平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质询。他一下飞机,等候在机场出口大厅的记者们,劈头个问题就是要他讲清楚出访捐款的事。李孟贤不回避,不发火,不给投诉质疑的公民、记者穿小鞋,更不利用公权力打击报复对方,而是诚恳待人,如实回应。其实,这么做的并非只有李孟贤,要想在美国为官,这么做是正确的选择。否则,即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可能使你“摊上什么大事”。
  对于这件事,我关心的问题有三个:,市民的投诉是不是事实?第二,如果是事实,对李孟贤有没有影响?第三,如果不是事实,李孟贤能否以“干扰公务”“造谣诽谤”为由反诉对方?
  从目前情况来看,投诉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在媒体提出质疑后,中华总商会发表声明,称其赞助资金来源于随行代表团43个不同企业或个人,并不违法。随李孟贤一起访问中国的旧金山前市长布朗也在《旧金山纪事报》撰文介绍李孟贤访华情况,盛赞访华成功,并称中华总商会顾问白兰使李孟贤受到中国国家副主席接见,功不可没,以间接方式说明了李孟贤访华经费来源的合法性,驳斥了有关不实质疑。4月12日上午,我应约到市政府拜会市长。李孟贤满面笑容,谈笑风生,如果投诉内容属实,他恐怕难以这般轻松。
  我了解到,旧金山过去就曾发生过官员违规接受捐助出国访问的事。事件发生在2009年,违规的是出访中国的三位华裔市议员,而操办这事的正是白兰,这也难怪大家这次会怀疑到她身上。事情败露后,三位议员被迫退回了全部捐款,“公务考察”成了“自费旅行”。由此也可以看出,若李孟贤出访经费来源确有违法,那是“摊上大事了”。按照美国法律,李不但要退回中国之旅的全部费用,甚至还可能遭到起诉。
  当地人告诉我,投诉是人们监督政府官员的合法行为,在报纸上写文章对市长访华的经费来源是否合法表示质疑,也是舆论监督的题中之义。人们对市长涉嫌违法的投诉和记者就市长涉嫌违法所做的报道,即使与事实有出入,也不会有被打击报复的风险。相反,如果市长因此便对投诉者和记者说三道四,如果打起了官司,十有八九还是市长输。
  政府须对纳税人负责
  堂堂一市之长竟因访华经费来源问题被投诉、被举报、被批评,而且他还不敢有半点脾气,在我看来,这件事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美国地方政府没有为官员出国访问安排财政预算。旧金山是全世界富裕的大城市之一,并不缺市长的出国费用。因为旧金山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也是美国西海岸金融重镇。全美500强企业有10家总部在旧金山,世界著名高科技中心硅谷也在旧金山,苹果、谷歌、雅虎、惠普、英特尔等6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在此落户,中国大型企业在旧金山开设分支机构的有200多家。撇开这些不说,光是到旧金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每年就有1 600万人次,单这一项就为其创造财富75亿美元。旧金山的财政收入可谓是天文数字,市政府会缺李孟贤市长到中国访问的钱吗?但事实是,旧金山市政府就没有市长出国访问的财政预算,而且不单是旧金山,美国各州、各县市的财政预算历来没有官员出访费用一说。
  纳税人的钱不能随便乱花。在美国,财政支出必须对纳税人负责,即使目的崇高,出发点正确,制度规定不能报销的,就是不能报销,没有半点通融的余地。像市长出国经费这样的事,换作在中国,根本就是小事一桩,或者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所以,中国的百姓一定也很难理解,世界知名城市旧金山市的堂堂市长,为公事而非为私人出访国外,何以旅费都不能报销却要由私人捐助。早些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节目曾邀请我国威海市市长与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市长,通过电视互相对话。威海是中国一座普通中等城市,雷德蒙德市虽然不大,却是微软等几家大公司总部所在地。对话结束时,中国市长邀请美国市长访问威海。美国市长说:市政府没有他出访的预算,要看能否找到企业募捐。中国市长说:你来访的交通食宿等一切费用,我威海全包。美国市长很吃惊,他心里一定在琢磨这是什么市长,难道不怕市议会弹劾他。中国市长更是满脸疑惑,美国市长怎么回事,这点权力都没有,当什么市长?其实,岂止市长,美国的州长也一样。李孟贤市长访华刚回来,75岁的加州州长杰利·布朗(与前述旧金山前市长布朗非同一人)紧接着4月中旬也访问了中国。他出访的费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91个捐款人出资捐助的,要知道,加州是世界上第九大经济体,但州长同样不能乱花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布朗的前任、好莱坞影星阿诺·施瓦辛格任内也曾出国访问,费用也大多由私人公司和单位买单,有时他甚至还自掏腰包。中国有句俗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到美国就不适用了,施瓦辛格当了7年加州州长,没领一分钱工资不说,还倒贴钱,比当影星起码少赚了2亿美元。
  高官出国访问,花了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的,在国外谈了什么,老百姓具有知情权。李孟贤市长回到旧金山后,面对新闻媒体,将他访华的具体行程一五一十地告诉选民和听众。哪些事情有成果,哪些事情有进展,哪些事情有希望,哪些事情没谈成,记者问什么,他答什么。李孟贤雄心勃勃,希望从中国引进15亿美元,用于旧金山的房地产开发。我原准备拜会他时,当面询问结果,却不想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早就通报给了媒体,在我见李孟贤时,报纸上已登出来了。
  美国高官出国访问,花钱方面注重节约,并不大手大脚。这是因为访问过程和如何花钱都是透明的,受到法律、媒体等多方面的约束。以这次李孟贤市长访华为例,李共花费11970美元,折抵人民币约74000元,作为堂堂的旧金山市的市长,吃住行等加在一起,这笔钱并不算多。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偏执性格的优势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书,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编的 《 中国底层访谈录 》 ,书中采访了中国很多底层老百姓,比如上访者、维权者。客观地讲,我接触过这些人,包括这本书里面描写的这些人的状况,很多人是偏执狂。
  这些人的偏执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他们努力的方向是钻牛角尖。比如他们在村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又何必在这件情上较劲呢?而他们为了这一件情,可以百折不回,几十次上百次地跑到北京上访,从县到市、到省,一步步上访,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且他们能够一遍一遍地跟别人重复自己的遭遇,非常执着。作为旁观者看来,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值当的,何必要让自己成为那样呢?但是,他们就执着于这样的意志,一定要讨个能接受的说法,有点像堂吉诃德的那种执着。
  他们一遍遍地和别人讲他们对于公平的追求,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我非常敬佩的案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他和人讲话的神态、眼镜片后面发射出的真诚的光彩,也会让你觉得这个人是个偏执狂。当年他作为一名北大的老师,小日子过得也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他能够以那样的毅力在北京五道口一带,遇到电线杆就贴小广告,见到人就一遍一遍地重复他从绝望的穷山中劈出一块宝石的信念。他的毅力和他宣传自己观点的感染力,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和上访的、维权的那些人是一样的,但是俞敏洪把毅力和偏执的精神用在了英语培训上,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番事业,而那些维权的人,在现在的中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前段时间我和学术界的人交流,发现中国近几年有两个专业领域在国际学术上发展得特别快,一个是生物科学,一个是材料科学。原来在国际一流的期刊上很难有中国学者的文章,而近这些年,从一开始有个别几篇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发表的文章,到后来有些华人学者被请回国内教书,越来越多的华人文章出现在每一期的国际期刊上。
  我理解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非常枯燥,是让人很难坚持下来的一门学科。比如诺贝尔奖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需要的是天才的想象力;而有一些发现,比如居里夫人的,是需要长期艰苦的实验,为了发一篇论文要废寝忘食,要跟自己较劲,是非常枯燥的过程。有时候是需要跟得上前沿的文献,有时候是比谁更加勤劳。同样一个实验,也许国际上有几个实验室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你能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带着一批研究生努力地做,抢先把这个实验成果做出来发表了,这个成果就是你的了。中国学者成批地在材料和生物学科方面,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我看来,与中国人的勤奋,认定一个目标能够忍受枯燥,不断的努力是非常有关系的。这也让我想起富士康的生产模式,枯燥的企业,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成功的案例,在中国,包括前几十年的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企业,就有生存的空间。在我看来,这是长期的东亚生产方式对人的训练,是对枯燥的忍耐和勤奋的自我挑战的能力发挥了作用。把这种能力发挥在打工上,能成就出富士康这样劳动密集的企业;发挥在创业领域,可能就会成为像俞敏洪这样成功的创业者,创立非常著名的企业;发挥在科学领域,就会诞生一批国际前沿的学者。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 格鲁夫曾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某种角度来讲,一个民族就如同一个品牌,需要独立的信仰和哲学才能凝聚人的力量。偏执不是和常规格格不入,而是一种把常规推向极致的认真、坚韧、百折不回的精神。那些维权的人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在很多人看来,也许他们像神经病一样,是被人同情的非常可怜的形象,但是,这种不懈的追求,未来也许会把这个国家的公平和正义推到一个的高度。
  ( 2014 年)
  兄弟我当年
  一位朋友前几天刚见了蒯大富,跟我说,受不了,这哥们儿,饭桌上一开口就是兄弟我当年被接见的时候 ( 之后省略三千字) 。其实这也很正常,有多少人能够走出人生的记忆呢?人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除了身上披的阿玛尼,脚下踩的 LV,身上喷的香奈儿,坐进一辆奔驰 600,一个人能凸显自己属于一个占据更多资源群体的标志,就是他所拥有的记忆。记忆能标明一个人属于什么圈子。
  做不经意状流露出你让人艳羡的记忆,比任何奢侈品更能让人在你身边感受到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所以钱钟书笔下的妙人,总爱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不过这个潮流眼下有了新现象,比如北大一位我很尊敬的著名教授,在各种场合作报告,好像是开忆苦思甜会,从来不提“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 ,开口总要从“兄弟我当年在陕西农村种地”的时候说起。
  这也不光是他一个孤例,我视野中成了腕儿的经济学家,莫不如此。要么就是“兄弟我当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时候” ,要么就是“兄弟我当年在厂里当学徒的时候” 。绝的是周其仁,绝少谈他的出国经历,却爱说“兄弟我在完达山打猎的时候” 。据说他每说到此,在座的女生都显出无比崇拜的表情。
  今天这些裘马轻肥的经济学家们,难道真的觉得当年自己种地、当学徒、打猎的时光,是他的经历,幸福的时光?中国有七亿农民,教授才有多少啊?不能简单地这么说。
  记得上个世纪末,社会风气不是这样,那时候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一开口都得是“兄弟我在牛津的时候” ,“兄弟我在芝加哥的时候” ,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为什么这些年气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布迪厄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给我很大启发。他有本书,大概还没有翻译成中文,叫“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 ,其中讲各个社会阶层如何依靠对不同文化符号的稔熟,来标志自己的地位,并和其他阶层区隔开来。
  当年改革开放刚刚不久,见个金发碧眼的都非常稀罕,任何海归,哪怕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都沾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资本的光。谁能有西方背景,谁就能把自己和绝大多数人区隔开来。我听过现在大学里的不少年轻讲师抱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搁十年前哪怕是在国外的二流大学读个硕士回来,也能很轻松地被当做人才引进,当个教授。等教授位置都被占满了,现在标准就高了,非得是欧美名牌大学的博士,还得从助教讲师开始一年年地苦熬。这些年轻人来自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受很好的教育,一边上大学一边读新东方,大学一毕业就去国外读研究所,这几年这批人回国求职了。
  现在“海归”这个词就让我想起巴西龟。我小时候,巴西龟刚被引入中国,很稀罕,在花鸟市场上一只巴西龟的价格几乎跟一只画眉鸟相当。10 年以后,巴西龟就论斤卖了。所以现在随便一所重点大学里都挤满了等待职称上升的海归,每一个学历背景都挺不错。学术体系也像一个权力场,就像那个寓言里的猴子,朝下看都是笑脸,朝上看都是屁股。而今天中国大学里排在的学者,有效地和其他野心勃勃的尾随者区隔开来的方法,就是另一套让别人无法模仿的话语体系。在这帮海归面,显摆兄弟我在英国美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这些新一代海归上过新东方,在国外谈过恋爱,参加过俱乐部,个个英文都比在国外端盘子攒回国三大件的老一代海归溜。
  于是在这些新海归面,文化符号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只有开口就是“兄弟我种地的时候如何如何” ,这才是院长、主任级别的范儿,才能让新海归们彻底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终于承认不服不行,大哥就是大哥。
  这并不是指在教授中有这个现象,所谓社会科学,就是你要认识到社会是有客观规律的,人就像白老鼠一样在规律中活着。那个著名的段子,陈丹青听刘索拉强调王朔是“大院的孩子” ,而说起她自己却“是胡同里长大的” ,就觉得有些听不明白:按说胡同里长大的,多数是城市平民,可刘索拉分明是高干子弟。陈后来才明白,刘所谓的胡同是史家胡同小学的胡同,比王朔所住的容纳了几百户军属的“大院儿”高级太多了。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知道我是不是想得太复杂了。不过我确实相信,势利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势利,才能理解什么是社会。

  ……


【内容简介】
  本套书旨在理清若隐若现的的世界政治格局,并试图讲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其中一位作者是中国高级外交官,而另一位作者是资深记者,他们俩对世界和中国的见解和分析可谓中西合璧,放在一起阅读能给读者带来奇特的感受和体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拥有14年五国五馆履职经历的资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国等地担任外交官期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自己的海外亲历亲见汇集成书。在该书中,袁南生依凭白纸黑墨,带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韦的“悠感文化”,拉美苏里南和美国旧金山的“罪恶文化”,跟您一起对比中国人的“乐感文化”,许多事实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目录】
前言 001

为国家道歉叫好 001
总统说谎的代价 014
公务员在老外眼中的地位 020
国外高官政要怎么用车 025
官越大房子就越大吗 031
在国外逛政府大楼 040
外国人怎样请客吃饭 046
感受外国的文化 054

印度之谜 064
印度的腐败和反腐败 072
既禁欲又纵欲的印度性文化 079
谁解脱谁便幸福 091
洁的更洁,脏的更脏 100
从印度知识分子说到大国与人才 108
在印度感受中印文化的差异 114

南部非洲的悠感文化 128
非洲黑人的性文化 137
黑人令人赞叹的几种能力 154
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 166
走进非洲四忌 177
大总统和小法官的斗法 186
“小题大做”,官不聊生 190
民主却又腐败的苏里南 199
在苏里南感受程序正义 208
维基解密与苏里南总统的“丑闻” 215
一面当总统,一面当被告 221
总统与一本教科书的较量 229

旧金山市长访华“摊上大事了” 236
官员与学者的轮换:美国的旋转门机制 242
美国高官的财产公示制度 248
美国也有扫黄 258
我眼中的美国“衙门” 266
官员油水少,市长兼职当保安 273
直击美国联邦政府停摆 276
美国的钓鱼反腐 284
亲历一周内两次为平民下半旗 294
感人的蝙蝠侠行动 301
亲历旧金山空难中国女孩被碾压以后 309
政治献金制度下的合法性腐败 316

后记 325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目录
序 我只有一种立场

壹 众善同归的时代
每一个人内心都可能有自己的神,而我们社会可以有一种普世性的善,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开放到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路径用自己的方式来达到它,而不必在统一的号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

众善同归的时代/3
偏执性格的优势/6
民粹如同青春期/9
城市的精神就是包容/12
“仰望现实主义”在中国/15
反思我们的“镀金时代”/18
他们懂得了“自由”的含义/21
给强者荣耀,给弱者尊严/25
应该提倡适度体面/28

贰 理想是你的隐私
如果你愿意献身一项事业,用不着让所有人都知道,特别是不要让你亲近的人感到……真正崇高的愿景,是你在自己心灵隐秘的角落里和上苍的定。

让知识分子走火入魔的心灵陷阱/33
理想是你的隐私/38
那一代人的匮乏焦虑/41
天性的知识分子/44
能“骂校长”的才是好学校/47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待遇低吗?/50
兄弟我当年/ 53
谁是大陆岛民?/56
和台北的哥聊管制/60

叁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遗传并没有封杀基因变异的潜力,即使在荒唐的年代它也没有停止在每一代人身上创造出美好的人性奇迹,没有停止与环境的互动,如果那些优秀的种子有成长的机会,我们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腐败的美国劳动人民/67
如果梵高生在中国/71
一个美国雷锋的故事/74
知识界怪现状:看谁的图腾伟大/80
养个王室挺好/84
皮诺曹的故事在传达什么?/87
挪威的中国傻帽/90
刑不上大夫与日本武士道/93
种地的人野蛮?/96
“大公无私”的歪理邪说/99
另类屈原/102

肆 太阳底下无新事
在今天的中国,“驴马屁”的店面像过去的琉璃厂一样,由于承担了社会交易的媒介功能,使得它们在中国的流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从而使这些商家的商业模式得以运转。

古有琉璃厂今有“驴马屁”/111
荷兰风车与康乾盛世/114
精英好比大公鸡/119
妥协家甘地/123
从“乞丐圣人”到“流氓地主”/138
胡博士的徽商本色/146
至今犹忆“袁大头”/149
致敬孔乙己/152
一个德国钉子户的遭遇/155

伍 当世界期待我们理解
要追问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制度和成长经验,把他们的性格、世界观和值观塑造成这个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很难找到真正的坏人,大家都活在业力之中。
到底谁难缠/159
网上暴戾情绪从何而来/163
国立大学福利了谁/167
富人摆排场,大家得喜乐/170
人道的政策与不人道的结果/173
囤地有错么?/176
我们住的不是房子是建筑面积/178
孙大午不懂管理学?/ 181
传销者的逻辑/187

陆 打开天窗说亮话
你愿意告诉他:“假使你被整个社会抛弃,我也站在你的一边。 ”即使有千万人的喧嚣,依然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头脑,相信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值得尊敬和爱。

高干子弟又回来啦/205
比尔 · 盖茨为什么不自己花钱/208
我们这些“傻够宁”/211
稻作性格与电玩性格/215
真由美的魅力/221
心灵鸡汤惹谁了/224
富二代才该学卢安克/227
“不装”的唐僧/230



【编辑推荐】
  ◆ 中国高级外交官15年国际屡职生涯回顾,读懂当今世界格局,读懂新常态。
  ◆ 理清若隐若现的世界政治格局,揭秘国际高官政要的种种“八卦”。
  ◆ 《南风窗》前首席记者、《南都周刊》专栏作者,带你以全新视角,游历世界。
  ◆ 与柴静《看见》一样,讲述社会变迁。
  ◆ 有趣、新鲜、有料的世界见闻,独特视角的社会观察,给你看你*想要了解的世界真实一面。
  ◆ 《民主的细节》作者刘瑜、锵锵三人行嘉宾查建英力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