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工作方法,它们往往可以给你足够的力量,让你在关键时刻一跃而起。
2.以绩效为目标的工作方式已经过时,如果你也想和全球精英一样,实现梦想和价值,从今天开始,你需要一套更全面、更完整的方法来淬炼自己!
3.GOOGLE、麦肯锡、高盛、哈佛精英共通的“基本功”兼顾以下方面:
·保持“平衡心态”
·擅长“计划”
·坚持“高效”
·看重“人际”
·淬炼“自我”
本书提供的58个工作习惯,将彻底改变累死累活却平庸无为的工作现状!


【内容简介】

职场*需要的是什么?精英是怎样工作的?起床做的*件事是什么?到办公室时,的*件事是什么?多久运动一次?回家都在做什么?
那些引领全球的精英人士,并不是才能更出众,而是掌握了更全面的基本功!
本书将全面解析全球*人士都在使用58种工作方法,比如:
·心理状态
——像斯坦福人一样工作:积极规避“心理斜坡”
·计划与执行力
——高盛deadline:预先安排好完成的时限
·时间与20/80法则
——番茄工作法:给每项工作准备专门的时间
·整理与效率
——便签工作法:1 张纸归纳所有工作
·人际与沟通
——数据沟通术:数字本身就是说服力
·自我完善

——法式停摆:别把工作带回家


【作者简介】

李文勇
知名作者,之前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善于将心理学与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收效颇丰。


【目录】
序言
心态:战无不胜的心理状态

不要回避必来的工作 / 2
积极规避“心理斜坡” / 6
压力大时给自己松松绑 / 12
适当放慢你的脚步 / 16
接受工作带给你的全部 / 21
专注于你重要的目标 / 25



计划:至诚可以前知

杜绝没有计划的日子 / 32
随时记录下你的待办事项 / 38
每天绘制一张工作图表 / 42
预先安排好完成的时限 / 46
排列事情的轻重缓急 / 50
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 57


行动:让计划不再成为空谈

永远先做重要的事 / 64
不浮躁,从不愿意做的事情做起 / 69
把类似的工作放到一起做 / 74
督促自己执行计划中的事项 / 78
学会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不” / 82


掌控时间:有效地利用分分秒秒

尽量不要迟到 / 86
用好每天上班的个小时 / 92
善用你的零碎时间 / 96
给每项工作准备专门的时间 / 102
用“现在就做”向拖延症宣战 / 108
统计你的时间 / 115
不要虚度闲暇时间 / 122


整理:把杂乱和拖沓扫除掉

值得你拥有的超级整理术 / 128
学会分类,保持有序 / 133
定期检查进度缓慢的事项 / 138
给你的电脑“降降压” / 142
整理你的大脑,这比任何整理都重要 / 147
跟杂乱无章的邮箱说“再见” / 151
注意打理自己的外表 / 155


效率:用20%的时间做好80%的事情

80/20法则 / 162
永远做正确的事 / 167
一个垒一个垒地打 / 171
无论做什么都一次到位 / 176
分割你的时间 / 180
1张纸归纳所有工作 / 184
掌握汇报的技巧 / 188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194
保持主动参与的热情 / 198
传达“空雨伞”的逻辑 / 203


人际关系:不要忽视任何不起眼的人

早晨,精神百倍地问候他人 / 210
努力记住他人的名字 / 214
真心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 / 219
不要打听他人的隐私 / 224
别把负面情绪带给他人 / 229
永远都不要独自用餐 / 234
击中他人情感薄弱的地方 / 239
数字本身就是说服力 / 243
让人进入你的思维模式 / 246
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 / 251


自我完善:重视八小时之外的生活

别把工作带回家 / 258
随身携带一本书 / 262
读完一本书,花3倍时间思考 / 266
与精英为伍,并向他们学习 / 270
睡前五分钟自省自问 / 274
生命在于运动 / 279
做好自我投资 / 283


【免费在线读】

奥特加:杜绝没有计划的日子
在时装界,库存就像是食品,会很快变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减少反应时间。
——Inditex集团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

如果说,我们与目标之间隔着一条大河,那么计划就是跨河大桥的桥墩,行动就是桥身。有了桥墩,才能保证桥顺利搭建起来,才能保证我们顺利地走过去。也就是说,计划是到达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如果没有计划,实现目标往往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计划的人生会变得杂乱无章而没有方向,没有计划的工作会变得碌碌无为而没有成效。
关于计划,我们先来看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布兰科和奥特加都是西班牙人,他们虽然同龄,而且是邻居,但他们的家境相差很远。布兰科生活在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富商,他住的是别墅,坐的是豪车。而奥特加生活在贫穷的家庭里,他的父亲以摆地摊为生,他住的是棚屋,出门靠步行。
从小,布兰科的父亲就对他说:“儿子,你长大后想干什么都行。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律师,我就让我的私人律师教你如何当律师,他可是出了名的大律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医生,我就让我的私人医生教你医术,他可是我们这里医术的医生;如果你想当演员,我就把你送到好的艺校,给你找好的导演和编剧,为你量身定做角色,让你永远扮演主角;如果你想成为商人,爸爸可以亲自教你,我会将所有的经商经验都传授给你。”
而奥特加的父亲总是对他这样说:“儿子,爸爸的能力有限,家境不好,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爸爸除了教你摆地摊,再也给不了你更多的东西了。你除了跟着我去摆地摊,其他的想也是白想。”
两个孩子都把父亲说的话牢记在心里。布兰科先报考了律师,但没学几天,就觉得律师工作太单调,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他想反正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于是开始学医。可学医每天都要与病人打交道,需要的是忍耐力,他没干多久,又觉得自己不适合干这一行。他想也许当演员适合自己,于是转而学习演戏,可是拍戏太辛苦了,他选择了放弃。后,他只好跟着父亲学习经商,可没过多久,父亲的公司就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破产了,终,他什么也没有学会,一事无成。
奥特加跟着父亲去摆地摊,几天之后就哭着不肯去,因为摆地摊风里来雨里去,太辛苦了,而且经常遭人白眼。可是每次想到自己除了摆地摊,已经没有别的出路时,他就硬着头皮跟着父亲去摆地摊。
慢慢地,他意识到如果不想一辈子摆地摊,就要先认真地摆地摊。于是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开始计划着如何摆好地摊,如何从摆地摊走向开公司经商之路。结果,不出几年他就拥有了自己的店铺。30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服装集团。如今该集团在全球68个国家有将近4000家专卖店。2010年,奥特加以25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位列《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的第9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选择越多并非越好,选择多了反而让人拿不定主意,徘徊不定,无法坚持到底。也就是退路太多,人就容易退缩求其次。第二,没有计划的人生是混沌的,没有计划的人生注定是毫无目标的蹉跎。所以,奥特加十分重视计划,他要求自己杜绝没有计划的日子。
经常有人说:“我太忙了,哪有时间做计划,做计划不是浪费时间吗?”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就是先期的计划,就是在为砍柴做准备。同样,计划就如同磨刀,如果不磨刀,用钝刀砍柴,只会误时误事。因此,不管你有多忙,都应该先做个计划。也恰恰是因为你忙,所以更需要制订计划,因为一个合理的计划可以让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忙出成效,而不是瞎忙。
计划就是设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步骤,目标就是航标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达成目标的步骤就是线路图,可以确保我们每一步都在做正确的事,都在向目标靠近。如果没有计划,我们就很容易偏离方向,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事前不做计划,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着主观即时的现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会走很多弯路,走很多错路。有时工作做到一半,才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于是前功尽弃,重新开始;有时工作提交后,才发现漏洞百出,根本不是上司想要的效果,于是赶紧纠正和补救。如此一来,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说,还无法让上司满意。于是有人暗自抱怨“费力不讨好”,殊不知,这是自己事前没有计划导致的。
在日本的企业管理界,有这样一句话:“管理就是做计划。”在德国的职场,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计划就谈不上工作。”可见,计划有多么重要。
1.明确计划的几大要素。
计划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的,一个好的计划,通常要包含这样几个主要问题:
(1)做什么?
(2)怎么做?
(3)做到什么样的效果?
(4)什么时间完成?
这是个人计划所包含的四大要素,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你要思考的问题还有两个:
(5)由谁来做(涉及到分配工作和授权的问题)?
(6)花费多少(涉及到企业经费安排和财务开支的问题)?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将每一条都写在本子上,然后对照着这个计划去执行。不论你是职场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牢记计划的这几大要素,每天上班时,好在脑子里有个粗略的计划,也好知道每天都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效果,什么时间干完,这样就不会漫无目的地混日子了。
2.把未来一周的工作纳入计划。
工作无计划,效率必低下。每个人都应该考虑未来一周的工作任务,将其纳入自己的计划中:周一干什么,周二干什么,周三干什么,每天都应该确定一个合适的工作量,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如果每天都能完成计划,那么一周下来你的工作效率就很理想了。
对于繁忙的管理者来说,更应该每周制订一个计划:明天有什么安排?后天上午要约见一位重要客户,这个时间必须保证;大后天要出外地出差,没有时间接受接见……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琐碎,但如果做一个计划,就可以把它们安排得有条不紊,让你的工作井然有序,绝不是忙忙碌碌还没有成效。
3.规避计划的两大常见误区。
做计划虽然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但如果稍不小心,就会陷入计划的误区。下面,就来介绍常见的两大计划的误区。
误区1: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计划中的目标定得太高了。好高骛远的计划往往是因为制订者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制订的计划不切实际,导致的后果就是完不成计划,产生一种挫败感。这种心态会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计划的作用产生怀疑,还会使人产生一种愧疚感,觉得:“我今天的工作任务没完成,是我不够努力导致的,我真对不起自己!”
要想避免计划好高骛远,在制订计划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进度做一个初步判断,然后再具体规划进程。计划中的目标设定应该稍微高出你的个人能力,使你既有挑战,又可以激发你的潜能,促使你更加努力地去完成。
比如,对于一名销售员来说,平均每天可以取得2000元的营业额,那么他就可以将自己的日营业额目标定为2200~2500元,努力去争取一下。如果完成了他会觉得很开心;如果完不成,只要不低于2000元太多,他也不会有很大的受挫感。
误区2:万全之策
有些人很喜欢做计划,做什么事都要把计划制订得近乎完美,把方方面面的大事小事考虑进去,只要计划不让自己满意,就不开始执行计划。这种偏执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完美的计划是不存在的,幻想制订出万全之策是可笑的。毕竟计划是着眼于未来的,而未来的事情是会变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但这并非否定计划,而是说要适时调整计划,应对变化的事物。所以,千万别陷入完美思维的误区,计划应抓大放小,把大概的内容计划好,然后积极地采取行动。
职场金句:
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
——美国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