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现代中国作家里,自觉梳理传统小说脉络的,是鲁迅。他不但编有《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还写了《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被同代、后人视为经典。他讲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是点到为止,但线索清晰、简明扼要。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五四”一代小说大家,在那样一个西风劲吹的时代里,能对传统小说文体深加究研,不能不说他是大有深意的。他后来著有《故事新编》,虽不成功(自评失于“油滑”),但从写作方式上看,他的探索着力点,是试图从六朝志怪与唐宋传奇里发现一些文体基因加以激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成功的《故事新编》却是鲁迅小说中真正的异类,因为它蕴藏了更多的可能性。

唐宋传奇与六朝志怪固然有内在的渊源,但若由此认为它们构成了一条相承相继的发展线索,很容易简化甚至忽视这两个阶段小说文体的差异性。从演变的可能性上看,它们的差异性其实要大过连续性。在志怪的诸多可能性中,唐宋传奇不过是发展变化的方向之一,还有很多的可能性隐含于“志怪”的基因里。当然就“志怪”而言,从汉魏六朝直到清末民初,其实从未消失过。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对它认识得为深刻透彻的,是蒲松龄和纪昀。蒲松龄是创造的天才,笔下异彩纷呈,破古今小说之樊篱而为集大成者,至今无人超越;纪昀则是大学问家,为志怪体而有拙朴自然之气,行文淡定从容又不失冷峻。现代作家中除了鲁迅,得益于志怪小说多的,是孙犁,他在晚年成为国内小说家中的文体意义上的异类。对比当代大多数观念含糊肤浅、在实践上了无贡献的小说家们,孙犁的意义跟价值其实跟废名一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如果说“五四”时期作家们对西方小说观念与技巧的借鉴学习还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并注意保持自身特色,那么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经历了漫长停滞倒退期之后,大量涌入的不同类型的西方近现代小说经典作品彻底将中国多数小说家送进了迷宫,使他们陷入不自觉的尴尬境地——既不能如法炮制,又无法原创,只能似是而非地以粗疏的方式保持着写作的惯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很难要求作家们去冷静耐心地梳理传统小说的脉络,去发现其中还有哪些基因是可以激活衍生的。而西方小说在经历一百多年的繁荣之后,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现出创造力匮乏的状态。他们耗尽了自己的传统资源。或许我们换个角度也可以乐观地说,曾因种种原因而“落伍”的我们,“不幸”中的“万幸”是,正因对西方小说的学习模仿是表面化的,才没像拉美作家那样西化,而以一种粗陋的方式在原地踏步的状态中保持着诸多可能性。以现在和未来的眼光来看,我们的传统小说资源还远远没到穷尽的时候,单是在志怪这个领域,就潜藏太多的可能性。

拉杂说这些,并不是想为这么一本薄薄的志怪小品选罩上光环,这本小书如果说还有什么价值的话,在我看来也就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多一些知道在我们的传统中还有过“志怪”这样的一种文体和丰富的实践。因为时间与篇幅的关系,它所做出的选择是相当感性的,主要基于我个人对于传统小说的阅读与想像。一方面,我相信读者在看到出现在汉代的《汲冢琐语》中的《晋治氏女徒》和《刑史子臣》时,是会惊讶于作者手法之老练的,而在看到《五丁力士》时会赞叹作者的惊人想像力,在读《外国道士》和《阳羡书生》时会惊讶于作者在空间思维方面的奇特能力,在看纪昀的《唐打猎》时会觉得即使只是继承传统志异写法也同样能写得漂亮,在读过蒲松龄的《酒友》时会折服于他能把志怪推到如此高的境界;另一方面,也希望读者能多少感觉得到,在演变的过程中,“志怪”在是要叙事还是要构建的两难中其实是丧失了很多变化的动力的,而这种不能自觉所导致的“惰性”,直到蒲松龄出现才有了惊艳之变,但此变又是绝响。

在中国小说的大脉络上,比之于由宋元话本到明清长篇小说所构成的那条明线,“志怪”线索显得有些暧昧。尤其是在蒲松龄、纪昀那里达到之后,人们通常只是注意到他们对于《左传》、《史记》笔法的化用,而没有重视他们对于六朝志怪以及类似笔记体作品里极为丰富的元素的发掘。尽管后来鲁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西风盛行之下,这种重视并没有引发后来者在观念与技术层面的响应,从而导致国人对于传统小说脉络的认识长期处于表面化、简单的状态。若说从浩如烟海的志怪笔记作品里挑出这么百十多篇,就能研究透彻其中隐含的叙事艺术之沿革,那也有点不知深浅了。说到底,将这百十多篇志怪故事编选在一起,不过是试图通过对这些并非系统研究后选出的样本的解析,透露古人在志怪写作的技术层面上的点点滴滴。进而引发更多的对于中国传统叙事方式的反思,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志怪、笔记、话本以及明清小说,对其中所隐藏的不同类型的叙事方式以及演变线索,做出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如何从这博大的沉积层里,发现关于叙事方式的仍然保有活性的基因,并在现在的写作实践中将它们激活,衍生出新的东西,是非常值得去尝试的事。完成了这本小书的编选评注之后,我其实有种特别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对志怪做一次长期的研究,然后写出一部《志怪:中国小说传统的一条线索》,从写作方式、方法、观念的角度,来对古代志怪的演变历程进行更为恰当的呈现。


【媒体评论】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中华读书报》

闲雅小品,古人清趣。

——《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几许风雅,几许落寞,或许是我们某一刻的心情和渴望吧。

——《中国图书商报》

先是在网上看的书评,立刻就爱上这套书了。临近40,突然很喜欢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了,亲近自然,远离喧闹,*近在一次爬山过程中,耳中听着绣眉鸟的鸣叫,眼前看着葱绿的山石,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代文人总有一个隐居山水之梦。很喜欢张岱,也喜欢小品文,所以在当当一看到这本书,就立刻入手了。封面也很清雅。

——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装桢清雅,纸张绵软,是本不错的书。古人文字言简意深,读之两颊生津。

——读者评论

小品这个调调定的好,读起来不用正襟危坐,不必高山仰止,想来该是更接地气,更能窥探那时普通人的精神生活。闲来烹茶小读,翻阅小文,美哉!快哉!

—— 读者评论

这套丛书,封面疏朗清通,选文去取谨严,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 读者评论


【作者简介】

赵松,抚顺人,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先后在《人民文学》《文景》《书城》《重庆文学》《中国图书评论》等各类杂志发表原创文学作品及评论若干,并出版小说集《空隙》、《抚顺故事集》等。


【免费在线读】

狐赏牡丹 纪 昀①

外祖雪峰张公家,牡丹盛开。

家奴李桂,夜见二女凭阑②立。其一曰:“月色殊佳。”其一曰:“此间绝少此花,惟佟氏园与此数株耳。”

桂知是狐,掷片瓦击之,忽不见。俄而砖石乱飞,窗棂皆损。

雪峰公自往视之,拱手曰:“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较量,致杀风景?”语讫寂然。公叹曰:“此狐不俗。”

《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间才子,谥号文达。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撰《评文心雕龙》。标题为编者所拟。

②阑:带有格栅的门。

【赏读】

能赏花赏月的人,从来都不会少,但真正的雅人,并不多见。那么到底什么是雅?不管是鬼、是狐、还是人,用张雪峰先生的语境来讲,就是耻与小人较量。说到底赏花月只是趣味,而耻与小人较量,才是君子的境界。大人不计小人过也。君子胸襟开阔,不仅能容得下花与月,亦容得下山川文章,更容得下小人鄙辈。

这一故事写得也是真的好看。牡丹花盛开,自是美景,月下来看,其实完全无法跟白天里看来得尽兴,但白天是人的世界,哪里轮得到狐精来看呢?她们出场时的对话,写得非常传神。位女子并没说花美好,但说月色特别好。“月色殊佳”四字,写的其实是心境。另一位女子答的也好,也没说牡丹如何的好看,却说这种花本地不多见,就两家有。就是这样貌似漫不经意的两句对白,把两个女子赏花步月间的悠然神驰的情态活现出来。除此再多说半句,都会让人觉得多余,会把那气氛破坏。

但世间从不缺少杀风景的人,那位家奴李桂就是典型的一位。他竟然拿起瓦片就打,因为知道她们是狐。一看就是位天不怕地怕的生猛之徒。有意思的不是他,而是这二位狐女,竟然奋起还击,辟里啪啦一顿板砖砸还过来,把窗户都砸坏了。此前的赏花步月的情境,瞬息间就被变成了一场闹剧,令人不禁捧腹失笑,这两个狐姑娘竟然也如此生猛。但这里面透露的,其实是一种颇为孩子气的感觉。

还是张雪峰老先生是个雅人,出来很有礼貌地来了那一段话,说得真是到位,雅人自赏花月美景,何必与小人计较,实在有杀风景。两位姑娘一听,这家主人还真是个明白雅士,也就释然了。关键是结尾处张先生的那四个字点晴:“此狐不俗。”能担得上这四字,也就对得起那盛开的牡丹、皎洁之月色了。

紫荆树

佚 名 白鱼江郎

蒲松龄 海公子

狐赏牡丹

卷三 鬼异千姿

曹 丕 鲍子都

佚 名 钟 繇

干 宝 宋大贤

荀 氏 嵇 康

周子长

戴 祚 秦 树

刘义庆 雨中小儿

新死鬼

祖台之 鬼 子

吴 均 王敬伯

佚 名 胡熙女鬼子

邹 览

佚 名 萧正人

洪 迈 京师酒肆

张鬼子

泗州邸怪

袁希言 鬼 戏

袁 枚 鬼畏人拼命

鬼有三技

吹气退鬼

怪弄爆竹

卷四 奇情怪谭

佚 名 晋治氏女徒

刑史子臣

郭 憲 丽 娟

张 华 秦青韩娥

千日酒

干 宝 河间男女

韩冯夫妇


【内容简介】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狐妖精怪,仙魅神鬼,折射的原是人生百态,人的喜怒哀乐、贪痴嗔憎。在鬼魅的荒诞世界里,看到了人间的真实。

或许对古人来说,还有另一世界能让人离此世而栖身或托寄灵魂。不如将此世彼世乃至万世看作一世,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无人真正离开,只是生者有所知亦有所不知而已。于是将其怪而异者志之,就有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志怪世界……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夜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知名,起于此也。

——干宝《相思树》

雪峰公自往视之,拱手曰:“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较量,致杀风景?”语讫寂然。公叹曰:“此狐不俗。”
——纪昀 《狐赏牡丹》


【目录】

卷一 缘自神仙

佚 名 夸父逐日

黄帝女妭

佚 名 羿

佚 名 东王公

尺 郭

朴 父

佚 名 王母降武帝

刘 向 江妃二女

萧 史

鱼化龙

佚 名 炎 洲

凤麟洲

扬 雄 五丁力士

郭 憲 东方朔

张 华 八月槎

佚 名 如 愿

佚 名 子卿花神

裴 铏 陈鸾凤

蒲松龄 画 壁

卷二 物化有情

郭 憲 勒毕国

郭 璞 姑获鸟

刘义庆 藻 居

鹦 鹉

刘敬叔 徐 奭

桓 谦

吴 均 紫荆树

佚 名 白鱼江郎

蒲松龄 海公子

狐赏牡丹

卷三 鬼异千姿

曹 丕 鲍子都

佚 名 钟 繇

干 宝 宋大贤

荀 氏 嵇 康

周子长

戴 祚 秦 树

刘义庆 雨中小儿

新死鬼

祖台之 鬼 子

吴 均<


【编辑推荐】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

购买闲雅小品一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
闲雅小品丛书(一辑)共5本
闲雅小品丛书(第二辑)共5本
闲雅小品丛书(第三辑)共5本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