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媒体评论】
吕德文的讨论,观点是独到的、论述是深刻的、结论是有启发的。吕德文的讨论是真正来自经验,经过自己仔细琢磨推敲,并真正有所发现的。这些讨论与当前学界大多掉书袋的研究风格大相径庭。虽然未必圆满,但所提问题就像一把锐利的匕首,可以划破那些似是而非的常识,可以切中当前基层治理乃至国家政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吕德文的研究是有力度的,是刀刀见血的。——著名社会学学者贺雪峰
【作者简介】
吕德文,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田野调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近期学术兴趣为乡村治理、城市街头治理研究。
【免费在线读】
2010 年 9 月 10 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建部门工作人员在一名主管副县长的带领下,前往拆迁户钟家进行房屋拆迁动员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与钟家发生争执,致使拆迁户钟家大伯叶忠诚、母亲罗志凤、二女儿钟如琴三人被烧成重伤,叶忠诚于18 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
“又一起拆迁自焚事件!” 媒体一开始就为宜黄事件贴上了标签。疑似“自焚”的高清晰照片,不仅让媒体找到了兴奋点,也让网民群情激愤,从而造成了网络轰动。更具戏剧性的是,随后的一个星期,围绕着拆迁事件的善后处理,宜黄县政府与钟家进行了反复博弈,共同演绎了“机场截访事件” “抢尸事件”等场景,伴随其中的微博“现场直播” ,事件进一步发酵,全国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参与报道、讨论。几乎所有的媒体、网民一边倒地指责宜黄县政府,认为政府的“强拆”要为钟家的“自焚”负责。
迫于舆论压力,抚州市委在 9 月 17 日晚对 8 名宜黄事件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其中,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副县长被免职。
至此,一些媒体开始相信宜黄事件正在“走向正确方向” ,这其中包括对拆迁制度、官员问责制、信访制度的反思,也包括对公民社会、 网络维权的期待,甚至还上升到了 “文明的救赎”。但此后,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等论坛持续出现了明显是宜黄当地官员及事件参与者发的帖子,对钟家和媒体所说的事件“真相”进行了反驳。10 月 12 日,化名“慧昌”的一名宜黄当地官员投书财新网,为宜黄事件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辩护。一石激起千层浪,慧昌这一题为 《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的文章,被普遍以“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为题进行报道,全国媒体进行了新一轮的批判、讨论。一些媒体似乎开始担心, “宜黄事件该如何收场”?出于对官员问责制度的怀疑,甚至想到了对地方政府进行违宪调查的补救办法,因此断定“现在谈收场还为时过早” 。雅虎 10 月 12 日所做的网络调查似乎也证明,网民并不愿意宜黄事件就此收场,1700 多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94% 的网民认为宜黄事件不能就此收场。
不过,无论媒体是否愿意,也无论网民是否认可,钟家在接受抚州市的谈判要求后,宜黄事件基本上还是收了场。宜黄县相关责任人在 9 月 17 日晚受到处理,钟家与抚州市政府在 9 月 18 日已基本上达成了默契,再无抗争行动,媒体讨论也基本停止。事实上,网民关注度也急剧下降,与腾讯网 9 月 13 日和 19 日的几万、十几万网民参与的网络调查情况比起来,雅虎 10 月 12 日只有 1000 多人参与网络调查,很能说明问题。
严格说起来,宜黄事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钉子户”抗争事件。从“自焚”到网络轰动,从机场截堵到“抢尸”事件,及至后来媒体对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的大批判,与其说是 “钉子户” 在抗争,还不如说是媒介在动员。不过,这恰恰表明宜黄事件所具有的某种象征意义,其发展过程基本上反映了“钉子户”的日常抵抗和个体抗争是如何由网络群体性事件转化成为专业社会运动的。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新时期基层治理转型中的群众路线实践机制,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后群众路线的嬗变,来理解基层治理转型的基本逻辑。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工作形成了简约治理、中心工作和综合治理三大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本书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基层治理,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群众路线的实践机制,以群众路线为切入点,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城管、拆迁等基层治理研究中的困境问题,材料翔实,既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历史的考察,以具体的案例剖析为主线;视角新颖,将群众路线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既契合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目录】
目 录

序 贺雪峰 / 1

章 导论/ 1

第二章 群众路线与基层治理/ 15

一、群众路线与国家治理/ 17

二、中心工作与制度建设/ 21

三、基础工作与分类治理/ 24

四、群众动员与专门工作/ 29

五、群众路线与基层治理转型/ 34

六、小结/ 36

第三章 半正式行政与简约治理/ 41

一、引论/ 43

二、半正式的基层治理实践/ 44

三、熟人社会与“钉子户”的确认/ 47

四、 “拔钉子”及基层治理的策略/ 52

五、简约治理的消解/ 57

六、余论/ 61

第四章 中心工作与国家政策执行/ 65

一、引言/ 67

二、基层治理模式与国家政策执行/ 68

三、中心工作与农民负担问题/ 72

四、一线政策与农业税费征收制度改革/ 75

五、新一轮税费改革的实践过程/ 78

六、小结/ 82

第五章 综合治理与专门工作/ 85

一、引论/ 87

二、综合治理/ 89

三、治安联防队的规范化/ 92

四、整顿治安联防队/ 98

五、取消治安联防队?/ 104

六、群防群治向何处去?/ 109

七、结论/ 114

第六章 媒介动员与抗争政治/ 119

一、引言/ 121

二、抗争表演与官僚制运作/ 126

三、媒介动员与公共事件/ 133

四、抗争专家与公共政治/ 138

五、政治机遇与机会主义暴力/ 145

六、结论/ 154

第七章 社会管理中的群众路线/ 165

一、引言/ 167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169

三、大城管体制/ 174

四、柔性执法/ 180

五、公众参与/ 188

六、结论/ 193

第八章 结论/ 201

附录/ 213

基层权力失控的逻辑/ 215

新士绅社会/ 220

找回中国的道统/ 224

找回政治/ 230

后记/ 236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吕德文师从我国著名社会学学者贺雪峰先生,受过严谨扎实的学术训练,以冷静、扎实、饱含学理性的笔触,并结合真实的中国经验,例如农村基层治理的“钉子户“问题,一线政策与农业税费征收制度改革的关系问题,“治安联防队”的整顿与取消,“媒体动员与抗争政治”下,强拆和自焚案件中的政治机遇和机会主义暴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公众参与等,系统研究了“群众路线”作为意识形态合法来源和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在当前的困境和焕发生机的可能性,是一本值得社会学以及相关领域人士高度重视的佳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