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福寿平安,喜庆吉祥,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期望和追求。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福、禄、寿、喜、财,用来寄托良好愿望,渲染喜庆气氛,祝福致祥,已成为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财富的心理的外在反映。

本丛书将中国民间喜庆活动中*常见的吉祥羊物、吉祥画、吉祥语汇编成册,辑录相关美好传说与寓意,以帮助读者了解运用这些富于积极意义的民间文化成果,借此奉献给朋友们一套喜庆祥瑞且简约实用的民间吉祥图案全书。


【内容简介】
  郑军、徐丽慧编*的《吉祥中国大图典(招财卷)》详细解读吉祥招财图案及寓意。吉祥,是中国民众对生存、生活的理想追求,不仅贯穿于人们的人生存过程,而且影响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的认识及生活态度。中国的吉祥图案,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应用广泛。

【作者简介】

郑军,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书籍设计与装饰艺术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装饰艺术》《书籍形态设计与印刷应用》《花鸟虫鱼装饰设计》《中国十二生肖装饰图典》《汉代装饰艺术史》等专著。
徐丽慧,1990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


【前言】

前言:

在中国,吉祥图案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穿过历史的长河,承载着节庆和悦,成为代代相传的护符。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的良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

正因为人们有着渴望美好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期盼,因此,花、鸟、虫、鱼被赋予了象征涵义,龙、凤、麒麟被作为瑞兽创造了出来,守护着我们的生活。更因为人们对幸福的祈求,于是又有了福、禄、寿星等与我们相伴。

在这些吉祥图案中,有用图形组成的,有用文字组成的,也有用文字和图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上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形式,既注重形式美,也重意义美,它是中华民族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体现。

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及生存条件极为恶劣,除受到饥饿的困扰外,还要抵御猛兽的袭击,经受疾病的折磨,因此,求生存是原始人*基本的希冀。正因为有难以抗拒的天灾、人祸和疾病的威胁,人们“避凶求安”的意识才更加强烈,逢凶化吉的心理也始终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人们企盼着安居乐业、解脱忧患。

人们的吉祥崇拜是永恒的,自古至今,它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代代相传。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发现了红色,他们以红色象征吉祥喜庆,此后,红色作为吉祥的崇拜色一直延用至今。

殷商至西周前期的吉祥纹基本上沿袭了原始时代彩陶的装饰内容,即动物纹。

随着青铜加工工艺的提高,许多纹样便依附于青铜器以便于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成就达到*,其吉祥纹样以写实形象逐渐替代了前一时期的原始形象,造型也由静态的构成转化为生动的布局。蟠螭纹、龙凤纹、鸟兽纹、人物纹等是这一时期*为流行的装饰纹样

龙纹和凤纹,在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既久且厂,龙的神奇威武与凤的艳美妙是祥瑞与美好的生动组合,被奉为完美的吉祥物。东周时期盛

种龙凤纹饰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就有很多龙凤图案。其后,以“龙凤呈祥”为主题的吉祥图案,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诸多演变和发展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其寓意多是祈求祥瑞,如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大吉羊、大吉鱼等,青铜器、画像石、瓦当、丝织品、陶器、漆器等随处可见其形象。汉代将四神看成与辟邪求福有关的神祗,代表季节和方位。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龟蛇合体)为北方之神,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曹植《神龟赋》称:“嘉四灵之建德,各潜位乎一方,苍龙虬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冈,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乡。唐以后,四神纹慢慢消失。

秦汉时期的云气纹,是染织、漆器、石刻、壁画中的主要纹样,人们认为云与农牧业生产密不可分,便奉云为保护神并加以祭祀崇拜。有些云气纹还与仙人、四神、鹿、虎、鱼、鸟等组合在一起

秦汉时期还出现了用以装饰器物的吉祥文字,如铸在铜器上的铭文“长宜子孙”“大吉祥”“富贵昌宜侯王”等;绣在汉锦上的“延年益寿”“长乐明光”“子孙无极”等;刻在瓦当上的“千秋万世”“长生无极”“延年益寿”“大吉富贵”“高贵毋央”等。这些吉祥语多以短句或词组的形式出现,有些还与其他纹样结合使用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诸多新的文化因素相互影响渗透。人们不再因不依规矩不能作方圆的构图模式,而青睐不受礼教拘束、任意翱翔且带有“野”味的装饰纹样风采。流行于汉代的车骑、狩猎和云纹等慢慢消失,为佛教服务的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等成为这时期的基本纹样。

莲花,古名“芙蕖”或“芙蓉”,作为佛教的符号,代表“净土”,象征“*尚的纯洁”,尤其在推崇佛教的南北朝时期更加风行。在石刻、陶瓷、铜镜和采绘上到处可见。表现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窄瓣、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等。

忍冬为一种缠绕植物物,俗称“金银花”“金银藤”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间,寒冬不凋。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忍冬“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忍冬作为佛教装饰图案,可能取其“益寿”的吉祥含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祥瑞题材图案主要有羽人、东王公、西王母、方相氏、九尾赤狐、四神、神马、白鹿、青鸟、三足乌、蟾蜍、莲花、流云、火焰、龙首和日月等。从唐代开始,以各种花草为主的植物鸟兽纹样成为主流。鸟兽纹样通常是双双对对,左右对称。花草纹样花中有花,叶中藏花,花中寓叶,情趣交融,新颖别致“对鹿”“对雉”等成双成对加联珠的图案,称“陵阳公样”,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样。

宋代的工艺美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进步,其中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著名的“宋锦”风格别具,铜镜的式样更加多样化,漆器发展了雕剔等新工艺。吉祥图案亦更加盛行,如“马上封侯”“金玉满堂”“福寿双全”“多子多孙”等寓意功名利禄,“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凤戏牡丹”等寓意爱情美满幸福。其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同时代的田园诗、山水画、工笔花鸟、仕女画相仿佛。

在宋代,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加以民众驱鬼避邪、吉祥喜庆需求的驱动神画、年画趋于成熟。周密《武林旧事》载,南宋时临安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镂花春贴、幡胜之类,为市甚盛。当时木刻版画的应用已很广泛,民间画工往往采取创作一稿复制百数张的方法来供应市场。另外,宋代在建筑彩画中也出现了吉祥纹样,如波浪纹花卉如意纹、盘龙纹、飞天纹、共命鸟纹、祥禽瑞兽纹等。

元代吉祥纹样,仍以祥禽瑞兽、奇花珍草为主,这些题材*能贴近自然生活也很受人们的喜爱。除“双龙”“6双凤”和“双鱼”等成对纹饰外,还出现了诸如寓意夫妻和谐幸福的“鸳鸯莲花”,象征君子风范的“松竹梅”,表达长寿愿望的祥兽灵芝”等组合图案。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明清纹样的一大特征,如意吉祥成为明清宫廷建筑民居、日用器物、窗花剪纸、染织刺绣、木版年画以及石木雕刻等工艺装饰领域的主题。它综合运用了政治、经济、历史、风俗、宗教、文学和民间传说等各方面内容,采用了以名称谐音表达、以图案形象表达、用附加文字说明等表现形式,以表现丰富多样的吉祥如意题材。

明清木刻版画中的吉祥纹样,有万历年间方于鲁所编《方氏墨谱》里的“九子星”“五老图”“名花十友”等;有胡正言所辑《十竹斋笺谱》里描述历代祥瑞故事的“灵瑞”8种、祝颂长寿故事的“寿征”8种、画古代鼎彝圭壁、玉石文玩的“宝素”和“文佩”16种。

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地形成了专门生产年画的基地,虽然题材类似,但各具特色。其中吉祥题材主要有连生贵子、五子夺魁、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百鸟朝凤、平安富贵、金玉满堂等。珊瑚、如意、元宝、鲤鱼、金瓶等吉祥物也与祥禽瑞兽组合在一起,以寄托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门神画中的人物除秦琼、尉迟恭外,还增添了赵公明、孙膑、赵云等。

明清的刺绣也相当发达,装饰纹样有表现多子、多福、多寿的“三多”和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五福捧寿、喜上眉梢、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另外,麟吐玉书这种图案形式在当时较为典型,应用很普遍,已成为工艺美术品的规范化图案中国吉祥图案主要取材于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如龙、凤等形象;另有相当部分是以名贵花木或珍奇禽兽作为装饰形象,如牡丹、莲花、菊花、蝙蝠、象、鹤等;随着佛教的普及,佛家诸宝的图案也成为吉祥图案的构成主体,如轮、伞、盖字等;还有以吉祥字、词为变形图案的,如福、禄、寿、黄金万两、日进斗金等这些吉祥图案多以“象征”为基本特征,而象征手法有时比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更能表达耐人寻味的意蕴

有些吉祥纹样仅为具有符号性质的图案,只有与主图案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更完整的寓意,如方胜、如意头、盘长、三多、八仙、十二生肖、绣球、长命锁锭、磬、葫芦等。

另一些吉祥图案通过多种图案与符号组合成完整明确的寓意,这种图案通常由四字吉祥语表达,如四季平安、五福和合、平安如意、必定如意、竹报平安、荣华富贵、三羊开泰、天中集瑞、室上大吉、长命富贵、独占鳌头、五子登科、杏林春燕、马上封侯、青云得路、玉树临风、富贵耄耋、松菊延年、群仙祝寿、龟鹤齐龄苍龙教子、欢天喜地、连生贵子、喜在眼前、兰桂齐芳、同偕到老、龙凤呈祥、麻姑献瑞等

中国吉祥图案汲取了民俗、历史、文化、宗教、哲学、传说等多种元素和营养,心独运,构思精巧,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间工艺成就的缩影。其表现内容包括:

其一,表现幸福者,如五福、福在眼前、福如东海、天官赐福、吉庆如意、福运昌隆等。其二,表现长寿者,如猫蝶、延年益寿、百寿图、麻姑献寿、松鹤延年、芝仙祝寿、嵩山百寿、蟠桃献寿、松菊延年等。其三,表现喜庆者,如喜相逢、双喜、喜上眉梢、喜报三元、四时报喜等。其四,表现丰足者,如天下乐、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庆丰收等。其五,表现美好者,如凤穿牡丹、鸳鸯戏莲、万象更新、四季花开、三阳开泰、白头富贵、和合二仙、龙飞凤舞、华封三祝等。其六,表现平安者,如一帆风顺、马上平安、四季平安、竹报平安、安居乐业等。其七,表现富裕者,如连钱、金锭、聚宝盆、刘海洒钱等。其八,表现多子者,如百子图、榴开百子、麒麟送子、瓜瓞绵绵等。其九,表现进学者,如连中三元、鲤鱼跳龙门、鱼龙变化、三元及第、二甲传胪、独占鳌头等。其十,表现入仕者,如一品当朝、连升三级、马上封侯、指日高升、太师少师、青云直上、节节高升等。

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抽象意念的具象化和具象事物的抽象化是其两大程式,具体手法有:

其一,象征表现法。根据某些事物的生态习性、形态或色彩,表现某一特定的思想内容,是取其相似或相近来表示一定含义的表现方法。例如石榴象征多子,连花象征纯洁,牡丹象征华贵等。其二,寓意表现法。即借物托意,用一种事物表示其相关意义。例如蜘蛛寓意喜庆,松鹤寓意长寿,桔子寓意大吉,龙凤寓意吉祥等。其三,谐音表现法。利用某些事物名称的同音或近似音,以表示一定的吉祥意义。例如鹰谐音为“英雄”,鹿谐音为“禄礻录”,蝠谐音为“福”,百合、柿子、如意谐音为“百事如意”,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插在花瓶中的三支戟寓意“平升三级”等。其四,比拟表现法。即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某种吉祥含义。例如将猛虎比拟为英武,将雄鸡比拟为天亮,因为“雄鸡一唱天下白”将月季花比拟成四季,月季花月月开花,寓意一年四季月月幸福平安等等。其五,指事表现法。即用简略的标记,表现一定的含义。如以金乌或三足乌代表太阳,以兔代表月亮,以铜钱代表富裕,以鱼代表有余,以松柏代表长寿等。其六,文字表现法。直接用文字表达感情,是*为快捷的方式。无论是早期简单质朴的文字符号,还是后来富于艺术美感的书法,这些用线条勾勒出的字符,既负载着文字本身求吉纳福的意义,又展示着线条含蓄美好的意境。文字符号在吉祥图案中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有语义的词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吉祥话,二是单体字符,即只用一个字符或是将数个做出各种异体变化的单个字符组合在一起。例如黄金万两、和气满堂、福、寿喜、吉羊等。

总之,祈求吉祥是一种向善求美的美好心理愿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希望平安顺利、万事如意,民间亦有“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的说法。在实用美术中,人们往往把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统称为“吉祥图案”。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应用广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且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但吉祥图案中也有一部分内容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我们应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加以批判和摈弃。

总之,吉祥,是中国民众对生存、生活的理想追求,不仅贯穿于人们的生存过程,而且影响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的认知及生活态度。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吉祥的内涵也在改变,过去的吉祥图案只能反映过去的社会历史,新的吉祥图案还在不断发展。

本丛书将中国民间喜庆活动中*常见的吉祥羊物、吉祥画、吉祥语汇编成册,辑录相关美好传说与寓意,以帮助读者了解运用这些富于积极意义的民间文化成果,借此奉献给朋友们一套喜庆祥瑞且简约实用的民间吉祥图案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述了部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向诸位专家致以感谢。本书中的图例,一部分是传承的图案,一部分是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而成,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人们现在的心理感受重新创作的,特此说明。*后,祝愿各位万事如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吉祥万年。


【免费在线读】

后记

福寿平安,喜庆吉祥,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期望和追求。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福、禄、寿、喜、财,用来寄托良好愿望,渲染喜庆气氛,祝福致祥,已成为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财富的心理的外在反映。

由于汉语字形的相近,或谐音及读法的不同,人们]在交流、交往中总能表达出一种字词或短语短句直接意义之外的第二寓意。如鸡(吉)、蝠(福)、鹿(禄)、鱼(余)等等,这些寓意人们心领神会。

一幅吉祥图案往往就是一句吉利话。如一个盒子和一支荷花就代表了“和合”,画喜鹊在梅枝上鸣是“喜上眉梢”,三只羊迎着太阳即是“三羊开泰”,画花瓶、麦穗、鹌鹑即是“岁岁平安”,一缸金鱼即是“金玉满堂”等等。

吉祥图案很美,美就美在“尽在不言中”,吉祥图案表现的形象,表达的是寓意,除了形象美、形式美之外,更蕴含着寓意美、比喻美、语言美,这就是中国吉祥图案之美。

对吉祥图案、文字的搜集与整理,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并将研究成果编在拙作《吉祥图案》和《中国吉祥图案设计艺术》等书中。由于当时经验不足,资料缺乏,加之对吉祥图案理解不深刻,留下一些遗憾,许多本该辑入的内容而没有涉及。为弥补这一遗憾,现将著者所遍寻的有关资料重新整理,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辑为“吉祥中国大图典”系列,力求实用、完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述了许多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在此首先向诸位专家致以感谢。另外,书中的图例,大部分是著者重新摹绘整理的,一部分是原有的图案,还有一部分图案是根据人们现在的心理感受而重新创作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著者在编选创作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若有不妥,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郑军徐丽慧2015年6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