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前言歸有光是明代最大的散文作家,堪稱明文第一人。也正因爲這個文學史的桂冠,遮蔽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就文學而言,他的詩歌創作其實非常有特色,無論思想内容還是藝術成就,都不容低估。同時,他也作詞,儘管現今衹發現一首,但説明他不廢詞這種文體。他的制義文,在明清兩代影響很大,儘管今人不重視制義文。他的評點,人們關注的是《史記》評點,但他對秦漢文、唐宋文都評點過。就非文學領域而言,他在經、史、子三方面也卓有建樹。歸有光,字熙甫,一字開甫,號震川。世居吴中,以唐代歸崇敬爲祖宗。唐天寶中,崇敬舉博通墳典科,對策第一,爲史館修撰。大曆初,出使新羅。累遷翰林學士,兵部尚書,封餘姚郡公,謚曰宣。‘吴中之歸,皆宗宣公。有光之所可知者,始自湖州判官罕仁。罕仁而上十五世,至太子賓客藹,其譜失亡。罕仁生道隆,居崑山之項脊涇,今太倉州也。道隆生廉訪使德甫,德甫生子富。子富以洪武六年,徙崑山治城之東南門。子富以下,崑山之族可得而詳焉。其别者居吴縣,或居太倉,或居嘉定,或居湖州。其在長洲者,居婁門,或居沙湖。在常熟者居白茆。’(歸有光《歸氏世譜》)故歸有光别號項脊生,志不忘祖也。罕仁爲其一世祖,宋末任湖州判官。二世祖道隆,自號居士。三世祖德甫,仕河南廉訪使,天下亂,失官,稱提領生。四世祖子富,洪武六年,始徙崑山之東南門,歸氏從此爲崑山人。五世祖度,字彦則,弱冠即坐事亡命,走西南萬山中,經辰水、麻合山、烏江、紫梢、蠻峒,自播州轉入丁山,進入巴中,洪武三十年遇赦北歸;永樂中,以人材徵,辭不就。六世祖仁,字克愛,爲人剛毅,以高年賜冠服。七世祖璿,字文美,例受承事郎。時當明成化、弘治之間,號稱極盛,歸氏雖無位於朝,而居於縣城東南,列第相望,賓客過從飲酒無虚日,世世爲縣人所服。時人爲之語曰:‘縣官印,不如歸家信。’其高祖與諸弟出,常乘馬,行者爲之避道。其後縣令方豪,年少負氣,士大夫多爲所陵,然曰:‘惟歸氏得乘馬,餘人安可哉?’高祖殁於正德三年,歸有光已生三年。八世祖即其曾祖鳳,字應韶,美姿容,恂恂愛人長者,治《尚書》,精誦,雖奏厠不輟。成化十年,中南京鄉試。弘治二年,選調城武縣知縣,務休息其民,未幾以病免歸。曾祖母林氏,世宦族。其祖鍾,爲山東參政,有名。(《書族譜後》)其父正,字民表,號岫雲,庠生,贈文林郎。歸有光生於明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五〇七年一月七日)。七歲入小學,讀《孝經》,九歲能屬文,十歲作《乞醯論》千餘言,十二歲慨然有志於古人,十四歲應童子試,同縣梁鳴鑾石遺一見即許以天下士。二十歲,應提學試,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秋應應天鄉試,二十三歲再應應天鄉試,皆不售。二十六歲,與同學諸子結南、北文社。二十九歲,三應應天鄉試,仍爲考官所黜。嘉靖十五年,三十一歲,應選貢入京進試,隸南雍。次年南還,入南京國子監讀書,秋,四應應天鄉試。嘉靖十九年,三十五歲,五應應天鄉試,得第二名,冬入京,次年應禮部試,鎩羽而歸。此後,他多次應試,皆落選,所謂‘八上春官不第’,直至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才及第,這時他已經六十歲。其間,他‘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爲震川先生’。(《明史》本傳)進士及第後,歸有光被授長興縣令。長興地方民風好訟、多盜,歸有光到任後,一方面積極捕盜,打擊戕賊;務行古道,以化除吏民爭訟戾氣,‘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刺刺作吴語,斷訖遣去,不具獄’。另一方面,興崇學校,修建廢祀,改善民風。他的舉措,特别是‘有所擊斷,直行己意’的行事風格,‘大吏多惡之’,‘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隆慶二年(一五六八),便被調任順德府(今屬河北邢臺)通判,‘專轄馬政’。根據明代官場慣例,進士出身爲縣令,如果遷擢,尚無遷擢爲州府副官(倅)者,故歸有光之倅順德,明爲升,實爲‘重抑’,是對他仕宦的極大打擊。隆慶四年,他得到大學士高拱、趙貞吉之推薦,爲南京太僕丞,留掌内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録》。次年正月十三日,歸有光卒於官,年六十六。縱觀歸有光一生,科舉耗費了他大量時光,相比之下仕宦對他來説爲時甚短。這反而成就了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明代科舉原即重視儒家經書,誦讀、研究經典更是歸有光一生追求。在長期的備考中,歸有光講學不輟,讀書不輟,創作不輟,不但留下了數百萬字的著述,而且,他本於儒家經典進行創作,在古文、制義兩方面也成爲有明一代大家。《明史》本傳評價説:‘有光爲古文,原本經術’;‘有光制舉義,湛深經術,卓然成大家’,可以説把握了歸有光古文、制義創作的根本特徵。閲讀、講學、著述、創作多方面並進,且相互影響,使歸有光的成就在明代文人中十分突出。歸有光經學造詣淵深。他‘弱冠盡通《五經》’(本傳),著有《易經淵旨》三卷,《洪範傳》一卷,《孝經敘録》一卷,《考定武成》一卷,《易圖論》上下篇,另有《大衍解》、《尚書别解》、《冠禮宗法》、《尚書敘録》等。其中,《易經淵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他的經學造詣,與德清胡有信齊名,並稱‘歸胡’。歸有光邃於史學,弱冠已通《史記》、《漢書》、《後漢書》,尤以浸淫《史記》爲久而得法,據載,他著有《讀史記纂言》十卷,可見用功之勤。其《史記》評語,對清代最大的古文流派桐城派影響尤鉅,歸評《史記》,與桐城三祖之首方苞評點《史記》,被合稱‘歸方評點《史記》’,他的評識、圈點,以及取徑龍門家法以治古文,成爲桐城派歷代相傳的心法,成爲古文創作的不二法門。同樣,他對《資治通鑑》深入研讀過,有《通鑑標題摘要》二十八卷。他還關注地方水利,著有《三吴水利録》,《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予以收録。歸有光生活的明代,倭寇作亂十分猖獗,歸有光爲撰《禦倭議》、《備倭事略》,以利當局籌劃。通判順德府時,他‘專轄馬政’,爲此關心歷代馬政,撰《馬政議》;爲太僕寺丞時,著《馬政志》。此外,還著有《宋史論贊》、《記壬午功臣》、《論三區賦役水利書》等。歸有光的史學著述,反映出他關心現實、關注民生的現實精神,這是他異於一般史學家的地方。歸有光於子學亦有研究,文集中有《荀子敘録》,著作有《道德真經評註》二卷、《南華真經評註》十卷。另爲童蒙讀書及舉子應試、生徒科舉所需而編《兔園雜抄》十卷。至於舊題歸有光著《諸子滙函》二十六卷、《補遺》十三卷,又名《歸震川評點百二十子》,四庫館臣斥其妄作,疑非震川所著。集部仍是歸有光著述的重鎮。歸氏文集,流行的是《震川集》三十卷,《别集》十卷,這是其文集的核心。歸氏重要古文作品,皆收於文集中。清人曾高度評價歸氏的古文創作:‘初,太倉王世貞傳北地、信陽之説,以秦漢之文倡率,天下無不靡然從風,相與剽剟古人,求附壇坫。有光獨抱唐、宋諸家遺集,與二三弟子講授於荒江老屋之間,毅然與之抗衡,至詆世貞爲庸妄巨子。世貞初亦牴牾,迨於晚年乃始心折,故其題有光遺像贊曰:“風行水上,涣爲文章。風定波息,與水相忘。千載惟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趣,久而自傷。”蓋所持者正,雖以世貞之高名盛氣,終無以奪之。自明季以來,學者知由韓、柳、歐、蘇沿洄以溯秦漢者,有光實有力焉,不但以制藝雄一代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此外,還有《歸震川先生未刻稿》二十五卷,《歸震川先生未刻集》二十五卷,《補刊震川先生集》八卷,以及專收其制義的《歸震川稿》一卷,這四種集子之間,它們與文集之間,互有重合,但源文來歷不同,不止是提供歸集異文,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各具價值,如鄔國平先生曾據上海圖書館藏《歸震川先生未刻稿》中《寒花葬記》與文集中些微不同,考證出寒花不是一般的婢女,而是其媵妾,爲歸氏生女如蘭的事實,還原了歸氏一段情感經歷和事實。類似的情況在幾種歸氏集子中,還有不少,它們多提供了優於文集文字的重要資訊。至於《震川先生應試策論集》二卷,《歸震川尺牘》二卷等,多係自文集析出别行。歸氏評點文字,除前言《史記》評點,《道德》、《南華》評點外,尚有總論古文讀法、作法的《文章指南》五卷,評點柳宗元、歐陽修文專卷。而明清人選編各總集,如馮有翼輯録《秦漢文鈔》、張文爟輯録《戰國策譚棷》、顧錫疇輯《秦漢鴻文》、童養正輯《史漢文統》、舊題倪元璐輯《秦漢文尤》、舊題鍾惺選評《秦漢文歸》、舊題歸有光選輯《唐宋四大家文選》、舊題鍾惺評次《唐宋文歸》、清康熙御選《古文淵鑒》,都輯録歸氏評點。評點是歸有光文學成就的重要部分。在對歸有光的如上認識上,我們與崑山市達成共識,於是啓動《歸有光全集》的編纂工作。崑山市大力發展地方文化建設,在搜集、複製資料等方面,提供了許多幫助,謹於此表示感謝。本著知人論世原則,將民國二十五年版張傳元、余梅年合撰《歸震川年譜》附於全集後,以備讀者採用。由於時間較緊,資料利用不易,本全集肯定還存在各種問題,衹有留待將來修正彌補。
【编辑推荐】
全集10册近400万字,超越现已出版的各种归氏文集,精校细编,是迄今为止国内收录现存归氏著述*为完备的版本,属于抢救性的编纂出版,对保存古籍、传承文化经典以及归有光研究都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归有光全集》对归有光生平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辑集、辨伪、校勘、辑佚、编排。全集10册近400万字,超越现已出版的各种归氏文集,博取广采,对比各家版本,择善而从,精校细辨,以求得文集之最善。此外,尚有一些散见他人文集的题跋,以及归氏与他人的唱和、交往尺牍之中,全集均加以辑录补阙。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大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与王慎中、唐顺之合称“嘉靖三大家”。与茅坤等人同尊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是为“唐宋派”。名列《明史•列传•文苑》。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尤以散文见长,为世人所称道。
【目录】
第一册 易经渊旨 新刊全补通鉴标题摘要(一) 第二册 新刊全补通鉴标题摘要(二)
第三册 新刊全补通鉴标题摘要(三)三吴水利录
第四册 道德南华二经评注兔园杂抄
第五册 震川先生集(一)
第六册 震川先生集(二)
第七册 震川先生集(三)震川先生别集
第八册 补刊震川先生集 归震川先生未刻集 归震川先生未刻稿 震川先生制义
第九册 文章指南 震川先生评古文(一)
第十册 震川先生评古文(二) 附录 归震川年谱

【媒体评论】
全集的搜集、整理、校勘工作在国内均具有首创性,尤其是大量珍本、孤本的整理面世,极具学术与文献价值。——《人民日报》 此次全集的整理过程中,整理团队和出版社进行了大量的辨伪工作,同时尽可能将国内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珍藏的归氏论著孤本及善本予以搜集、考订、整理、校勘,尽力搜罗存世的归氏著述……极具学术与文献价值。——《光明日报》
《归有光全集》以经、史、子、集分类,包括《易经渊旨》《三吴水利录》《兔园杂抄》等著述,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整理面世。全集是迄今为止收录现存归氏著述最为完备的版本,属于抢救性编纂,填补了国内出版空白,为明史研究、古代文学及人物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文汇报》
归有光文集正是研究普通庶民生活、基层社会、区域文化的极佳范本,甚至超越了地方志的意义。——“澎湃新闻·文化课栏目”

【免费在线读】
《寒花葬誌》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緑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葧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爲笑。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