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被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其名声远不及其余三家显赫。但他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为何不受“追捧”?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严耕望的那段著名评论现在已被屡屡征引,严氏把吕思勉与钱穆、南北二陈(即陈寅恪、陈垣)相提并论,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通贯的断代史家》)。这个判断虽然为越来越多的当代学者所接受,然而,吕思勉名声远不及其余三家显赫。究其原委,除了吕思勉自己甘于“埋头枯守、不求闻达”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近代史学风尚偏于仄而深的专门研究,而吕思勉为学蕲向博通周赡之一途,故不免为一般学人所忽视和低估;二、近代史学特别注重新史料的运用,包括发掘不常被引用的旧史料,而吕思勉的重要著作都是取材于正史,并不去刻意征引罕见的冷僻史料。严氏揭示的这两个方面,虽还不足以解释吕思勉何以不受“追捧”,但却道出了吕氏治史路径与西学传入后中国“新史学”的方向性差异。
正因为吕氏著作中贯注着其人与近代史学新风尚大不相同的史学精神,所以,重新出版吕氏史著的意义,也应该从这一角度加以体会。他的著作与钱穆、二陈的一样,标示着中国史学研究的另一个方向,可能是一个更为中国化的方向。
吕先生的著作,民国年间曾有大量的出版和重印,但因年代久远和社会的变迁,早年出版的著述后来都很少能见到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率先影印了吕先生的《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四部断代史,又将已刊未刊的读史札记,收录合编为《吕思勉读史札记》出版。其他出版社也出版、重印了一些吕先生已刊、未刊的书稿,如《史学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论学集林》、《文字学四种》(上海教育出版社)、《吕著史学与史籍》、《吕著中国近代史》、《吕思勉遗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这期间,杨宽、吕翼仁先生为吕著的校订整理,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由于历史的原因,八十年代后出版的吕著,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删节和改动。二00五年至二0一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较为系统的出版了《吕思勉文集》十八种,是当时好的吕著合集。但是《吕思勉文集》的整理出版,也有不足之处:部分新找到的著述、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未能及时编入;部分旧文、笔记、日记及传纪资料,因难以合集也没有收录。此外,还存在着编排不当、遗漏、删改等问题。
近年来,吕先生的著述已越来越多地为学界的推崇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而吕著的新刊、再版与修订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经过多方的搜罗,找到了先生早年的一些旧著、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这都为出版《吕思勉全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0一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决定出版《吕思勉全集》,并开始了全盘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吕思勉全集》收录了吕先生的全部已刊、未刊的学术著述和论文,除了通史、断代史、近代史、读史札记、论学丛稿、以及各种专史外,新增加了《高等小學新修身教授書》、《高等小學校用新式歷史教授書》、《高等小學校用新法歷史參考書》、《高等小學校用新式地理教科書》、《高等小學校用新式地理教授書》、《更新初级中学本国史》、《<古文观止>评讲录》、《本国史(自元以后)》、《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等十余种旧著,以及先生全部的时论文章、诗词、联语、笔记等。先生的日记、信函以及各种传纪资料,则编入《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全集》收录的所有著述,都按原稿、初版本重新校过,删节、遗漏处都恢复补正。如《隋唐五代史》因留有手稿(上册),可以补正大量的删节和改动;《中国社会史》按留有油印稿校订,恢复、补正了《中国制度史》的删节和改动。《读史札记》大都按手稿校定,也补正了不少删节和漏刊。《全集》收录先生的各类著述七十种,大致按类编排,分为通史、断代史、专史、读史札记、论文、文学与文学史、文字学、史地教科书、历史通俗读物、小说、诗文、联语,以及日记、信函等传纪资料等,《全集》共分二十六册,总计约一千二百余万字。以便于读者的阅读,我们在每种著述之前,拟写了一篇前言,交代该著述的写作缘由、写作或出版的年代,以及各种版本和整理校订的情况。
正如王家范先生所说:“(吕思勉)先生许多精彩通观评论,直击要害,能传达出常人轻易看不出的历史意韵,让读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悦,得益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丰富,更是增进了对社会状态和社会变革的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的全集,吕思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被称为“民国四大史学家”之一,其著作被各大出版社多次翻印,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社出版的《吕思勉文集》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次出版《吕思勉全集》,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吕先生的著作,其中大部分已经在我社列入《吕思勉文集》出版,但也有部分著作此前并未列入《吕思勉文集》,此次重新整理,按照新式标点进行标点出版。包括《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主要著作。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目录】
全集分册

册: 白话本国史

第二册:吕著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提纲五种

第三册: 先秦史
先秦学术概论

第四册: 秦汉史

第五册:两晋南北朝史 上

第六册:两晋南北朝史 下

第七册: 隋唐五代史 上

第八册: 隋唐五代史 下

第九册:读史札记 上

第十册:读史札记 下

第十一册:论学丛稿 上

第十二册:论学丛稿 下

第十三册:中国近代史讲义
中国近世史前编
中国近百年史概论
日俄战争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
近代史表解
大同释义
中国社会变迁史

第十四册:中国社会史

第十五册:中国民族史 、
中国民族演进史
中国文化史六讲
中国文化史

第十六册: 医籍知津
群经概要
经子解题
国学概论
理学纲要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

第十七册
章句论
中国文字变迁考
字例略说
说文解字文考
史通评
文史通义评

第十八册: 史籍与史学
历史研究法
新唐书选注
史籍选文评述
古史家传记文选
中国史籍读法

第十九册: 论诗
宋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选文
国文选文
《古文观止》评讲录

第二十册: 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
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
本国史(元至民国)
本国史复习大略

第二十一册:高中复习丛书 本国史
初中标准教本 本国史
初级中学适用 本国史补充读本
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

第二十二册:高等小学 新修身教授书
高等小学校用 新式历史教授书

第二十三册:高等小学校用 新式国文教科书
高等小学校用 新法历史参考书

第二十四册:高等小学校用 新式地理教科书
高等小学校用 新式地理教授书

第二十五册:未来教育史
中国女侦探
苏秦张仪
关岳合传
国耻小史
中国地理大势
三国史话

第二十六册:蒿庐诗词、联语
蒿庐文稿、笔记
吕思勉编年事辑


【前言】
《吕思勉全集》前言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一八八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二月初一)生于江苏常州十子街吕氏祖居,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农历八月十六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七十四岁。
吕先生出生于诗书传世之家,童年受的是旧式教育。六岁起,延请塾师在家教读,后因家道中衰,遂读书自学。故乡常州历来文风很盛,先生的父母、姐姐(永萱)、亲友都通经史、能诗文,在他们的指导教读下,先生很早就在版本、目录、经学、小学、历史考据等受到良好的训练,对西学新书也有广泛的阅读。十一、二岁起读新书新报,十五岁时始读正史,自言“于史部之事,少时颇亲”;又读《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亦甚有兴味。至二十三岁已将正史读过一遍,并立下治史的志向。吕先生的治学,承继了清代朴学的传统,以精读史籍为日课,数十年如一日,他先后把二十四史读了数遍,又参考其它史书以及经、子、集部等文献,将辑录的史料进行析解、分类、排比、考证,写成一条条札记。经过长期的积累,所写读史札记达一百多万字,这是他治学的基础性工作。吕先生赞赏乾嘉学者的考索之功,自言“于顾先生(炎武)殊愧望尘,于余家(即赵翼、王鸣盛、俞正燮等)差看随肩耳”。他以前辈学者为楷模,但不流连于“仄而专”的小题目,而着力对历史进行融会贯通的研究,故他的史学著述有“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的特色。先生立志治史之时,正是“新史学”方兴未艾之际,曾自言:在学问宗旨上受梁氏影响深,尤服膺梁氏之论事“能以新学理解旧史实,引旧史实证明新学理”。先生一生未有负笈海外的留学经历,但他长期在上海从事文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当时传入的各种社会科学的新学说、新理论都深入的研读。他的著述吸纳了许多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唯物史观等理论学说,但都使用本土化的概念术语;新旧交融,似旧实新。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学史、文字学等方面写了大量的著述,其治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著述之丰富,在近现代学者中是少见的。他参与了古史的辨伪研究,领衔主编了《古史辨》第七册,但不属于古史辨派,认为古史存在着“层累造成”和“逐渐地剥蚀”两个方面,主张疑古、考古、释古三者共存互补;他批评前人鄙薄比次之业,提倡考索、比次、独断,三者不可偏废,尤以“通贯”为治史之境界,以通贯之学,求社会演进之迹,明变迁缘由及因果定则;他反对急功近利地将学术趋用救世,但强调学者当继承传统的经世致用的精神,他的著述既是纯粹的学术性专著,又内涵着强烈的现实感,具有深切的现实关怀。他始终站于学者的立场,关心社会现场,针对现实问题,撰写各种倡议改革的时论性文章;他对传统文献做了大量的整理考证,但不囿于史料整理,他拆拼正史材料,建立新史规模,与梁启超“新史学”的规模为贴近。中国通史在20世纪后成为一门可读可讲的学问,吕先生的贡献独巨;他以一人之力探索构建的史学体系,与当时学界的主流学风有着方向性的差异。
吕先生长期从事文史的教育工作。自一九0五年起,他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一九0七年)、常州府中学堂(一九0七年至一九0九年)、南通国文专修科(一九一0至一九一一年)、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四年)等学校任教。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先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其后,又在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一九二0年至一九二二年)、苏州省立师范学校(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上海沪江大学(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光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其中,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久,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五一年,一直在该校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一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光华大学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先生遂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先生是教学与研究相互推动的模范,往往因教学的需要,推动了他某一领域的研究;又由研究的成果,推进了某一方面教学的开展。他的不少著述,原先都是为学校教学而撰写的。他的一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生。在教学工作之余,吕先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写作上。他的治史有理想、有计划,几十年如一日,专心一意、锲而不舍地按计划坚持研究工作。先生的主要著述有《白话本国史》、《吕着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着中国近代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社会史》、《中国民族史》、《吕着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论学集林》、《吕思勉遗文集》,以及十多种教科书和文史通俗读物。吕先生晚年体衰多病,计划中的六部断代史的后两部《宋辽金元史》和《明清史》,已做了史料的摘录,可惜未能完稿,是为史学界的一大遗憾。
吕先生的著作,民国年间曾有大量的出版和重印,但因年代久远和社会的变迁,早年出版的著述后来都很少能见到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率先影印了吕先生的《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四部断代史,又将已刊未刊的读史札记,收录合编为《吕思勉读史札记》出版。其他出版社也出版、重印了一些吕先生已刊、未刊的书稿,如《史学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论学集林》、《文字学四种》(上海教育出版社)、《吕着史学与史籍》、《吕着中国近代史》、《吕思勉遗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这期间,杨宽、吕翼仁先生为吕着的校订整理,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由于历史的原因,八十年代后出版的吕着,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删节和改动。二00五年至二0一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较为系统的出版了《吕思勉文集》十八种,是当时好的吕着合集。但是《吕思勉文集》的整理出版,也有不足之处:部分新找到的著述、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未能及时编入;部分旧文、笔记、日记及传纪资料,因难以合集也没有收录。此外,还存在着编排不当、遗漏、删改等问题。
近年来,吕先生的著述已越来越多地为学界的推崇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而吕着的新刊、再版与修订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经过多方的搜罗,找到了先生早年的一些旧着、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这都为出版《吕思勉全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0一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决定出版《吕思勉全集》,并开始了全盘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吕思勉全集》收录了吕先生的全部已刊、未刊的学术著述和论文,除了通史、断代史、近代史、读史札记、论学丛稿、以及各种专史外,新增加了《高等小学新修身教授书》、《高等小学校用新式历史教授书》、《高等小学校用新法历史参考书》、《高等小学校用新式地理教科书》、《高等小学校用新式地理教授书》、《更新初级中学本国史》、《<古文观止>评讲录》、《本国史(自元以后)》、《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等十余种旧着,以及先生全部的时论文章、诗词、联语、笔记等。先生的日记、信函以及各种传纪资料,则编入《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全集》收录的所有著述,都按原稿、初版本重新校过,删节、遗漏处都恢复补正。如《隋唐五代史》因留有手稿(上册),可以补正大量的删节和改动;《中国社会史》按留有油印稿校订,恢复、补正了《中国制度史》的删节和改动。《读史札记》大都按手稿校定,也补正了不少删节和漏刊。《全集》收录先生的各类著述七十种,大致按类编排,分为通史、断代史、专史、读史札记、论文、文学与文学史、文字学、史地教科书、历史通俗读物、小说、诗文、联语,以及日记、信函等传纪资料等,《全集》共分二十六册,总计约一千二百余万字。以便于读者的阅读,我们在每种著述之前,拟写了一篇前言,交代该著述的写作缘由、写作或出版的年代,以及各种版本和整理校订的情况。
《吕思勉全集》的整理出版,得到了国家及学校、出版社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二〇一三年,《吕思勉全集》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二〇一三年度期上海文化艺术资助(出版)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贯对吕先生著述的出版重印给予大力的支持;期间,也得到华东师范大学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谨致谢忱!我们的整理校对工作,虽力求慎重,然限于能力,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李永圻 张耕华
二0一四年九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