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八国联军侵华,朝中各派暗战!

◆比小说还好看!

◆面对同仇敌忾的大清军民,松散的八国联军为什么两个月内就能轻松地攻入大清的都城,使大清险遭灭顶之灾?在列强利害关系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八国联军侵华”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各方势力、各个利益集团生死搏斗终同归于尽的晚清18年。

◆无论是洋务派还是变法派,保守派还是改革派,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只要踏入权力中心,都将毫无例外地转变成一种势力——既得利益集团。

◆翻开本书,读懂戊戌变法为何沦为戊戌政变、慈禧为何先炮击大使馆再屠杀义和团、袁世凯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关键……看透层层诡异的历史迷雾背后无比清晰的权力逻辑。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曾国藩:唐浩明钦定版(全三册)》


【内容简介】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后八国联军借护卫使馆之名兵临北京城下,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

义和团运动在1899年至1900年突然爆发,并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整个华北大地。而慈禧则充分发挥其“政治智慧”,借着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旗号利用民间势力打压对其*威胁的外国势力,却终演变成“向十一国宣战”的疯狂,为大清招来了八国联军的滔天巨祸。


【作者简介】

黄治军,曾任《旅伴》杂志执行主编。自小熟读兵法、经史子集。曾通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后痴迷于清史,为了寻根探源地解答心中对于清亡的疑问,仅甲午战争看过的史料就不下百种。经过没日没夜的三年苦写,终于著成长篇历史读物《晚清后十八年: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


【目录】

章 强拆血案:武术大师赵三多自创义和拳会

强拆血案案发梨园屯 / 1

“六大冤”的上告之路 / 3

“十八魁”拜师赵三多 / 7

赵三多将队伍改为“义和拳” / 11

绝境中的赵三多亮出“扶清灭洋”! / 16

第二章 义和拳的“神化”之路

朱红灯成为“神拳”领袖 / 19

大水之后,神拳兴起 / 20

无力灭拳,慈禧连撤山东巡抚 / 25

第三章 党争的开始:端王集团的惊世废立阴谋

慈禧给了端王集团夺权良机 / 27

“临朝训政”给慈禧带来的掌权软肋 / 30

权力的游戏:慈禧不能也不敢废光绪 / 33

八旗军对慈禧权力安全的威胁 / 37

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荣禄崛起

荣禄的故事 / 43

荣禄组建武卫军 / 48

从帝后权斗到满汉党争 / 53

第五章 权力安全:慈禧维持统治的核心

慈禧的制衡术 / 59

东交民巷的十一国公使 / 64

再次造谣!端王集团的后一搏 / 71

公开警告!汉党和公使联手将废立野心扑灭 / 72

第六章 党争的发酵:山东巡抚之争

“屠户”毓贤成为新任山东巡抚 / 75

毓贤提出“收编”义和拳政策 / 78

“天下义和团扶清灭洋!” / 82

袁世凯被“运作”成山东巡抚 / 84

袁世凯以高超的“政治手段”平乱 / 87

端王集团决定利用义和团 / 89

第七章 义和拳进京前的疯狂

义和团运动背后的四大利益集团 / 94

直隶义和拳:无统一领袖的组织 / 96

裕禄火上浇油式的“救火” / 97

“禁”和“剿”——慈禧对待义和拳的根本态度 / 104

第八章 义和拳是如何进北京的?

洋人的反击:强保安队非法进京 / 111

洋人,慈禧掌权的威胁 / 115

禁旅八旗趁势将拳民“放”进北京! / 121

第九章 端王步步紧逼,慈禧调军自保

骚乱大爆发,端王集团武装政变在即! / 122

董军进京,端王集团趁机再次生事 / 126

第十章 被内外势力逼到绝境的慈禧进退失据

调董军出城 / 133

杉山彬被董军刺死 / 135

义和拳突进内城! / 139

冤冤相报:洋人主动上街剿杀拳民 / 142

北京局势失控,慈禧急召李鸿章来京 / 143

第十一章 开战决策的秘密:后的御前会议

次御前会议:决定对“猎取拳民行动”反击 / 148

大敌当前,两派仍在为利益而争斗 / 154

第二次御前会议:慈禧做战前动员 / 157

第三次御前会议:讨论要不要攻打使馆 / 163

第四次御前会议:慈禧对是否攻打使馆做终决定 / 165

第十二章 向十一国开战

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大街上被枪杀 / 169

开战! / 174

慈禧之误 / 178

第十三章 大沽口保卫战:优势下的惨败

西摩尔大军“失踪”之谜 / 182

大战之前 / 188

罗荣光的抵抗 / 190

大沽口炮台沦陷过程 / 193

罗荣光自杀殉国 / 198

第十四章 租界之战:裕禄的一场政治表演

裕禄参战 / 199

如何汇报战况:裕禄写奏折的艺术 / 206

贻误战机,八国联军完成合兵 / 211

第十五章 “ 东南互保”:大臣的算计

“东南互保”出台背后的隐情 / 216

袁世凯的算计 / 225

八国派遣援军的秘密 / 230

第十六章 聂士成:后一位传统名将之死

聂士成和拳民的恩怨 / 235

英雄末路:聂士成之死 / 238

日军首次对中国使用毒气 / 241

日军攻陷天津 / 242

天津周边的战斗 / 246

裕禄的结局 / 251

第十七章 四千发炮弹攻不下使馆:荣禄的秘密

李秉衡组建通州防线 / 254

荣禄大军为何攻不下使馆区 / 259

北京城内十万义和团民的结局 / 266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夕 / 269

第十八章 北京的沦陷

英军从“下水道”爬进内城 / 270

攻向皇宫! / 275

慈禧挟光绪出逃前,命人处死珍妃 / 278

第十九章 八国联军在京津的暴行

疯狂的洗劫 / 283

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和强奸 / 286

对八国联军的后痛击即将开始 / 290

第二十章 李鸿章一生的后一次议和

慈禧很早就在暗中“求和” / 297

八国联军提出“惩凶” / 301

义和团成了和谈的牺牲品 / 303

赔款数额的确定过程 / 310

“门户开放”政策和“庚子退款”之谜 / 314

1899年9月6日,美国正式向各强国提出外交照会 / 316

第二十一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之乱的终极启示

利益的战争:各怀鬼胎的八国 / 321

专制王朝带来的传统文化的顽固 / 323

大炮轰入的文明必然遭遇野蛮捍卫的尊严 / 336

列强内部矛盾无法调和,日俄战争即将打响 / 344


【免费在线读】

荣禄大军为何攻不下使馆区

果然不出所料,端王以“太后上谕”的名义调天津总兵张怀芝率开花炮队进京,炮轰使馆区。张怀芝自然觉得这是一个“立功”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也没多想就在使馆区外布炮。这时候荣禄大人也来到现场了,他亲自巡视、亲自视察,并且还告诉张怀芝,城墙上居高临下,便俯攻,如果要炮轰使馆,将军你是可以将大炮布置在那里的。
  视察完毕,荣禄离开了。张怀芝便带领大家把开花炮抬上城墙,将炮口对准使馆区,想到就要炸平所有的使馆,一举歼灭使馆区里所有的洋人,士兵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大家就等着张怀芝一声令下,就要万炮齐发了。
  “等一等!”张怀芝突然感觉哪里不对劲,然后他才突然发现:奉太后之命进攻使馆区的是荣禄,而荣禄虽然来“视察”了前线,却自始至终没有对他下达过炮轰使馆的命令。如果自己一声令下,炮兵开炮,使馆区被夷为平地,不说将来遭到洋人清算的就是自己,即使是在朝廷这边,自己也可能是替罪羊——谁叫你当初擅自开炮的啊?
  张怀芝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于是他赶紧命令炮兵暂停发炮,自己一路小跑,跑到荣禄府上请示,到底要不要发炮,请荣禄给他一道手谕。
  荣禄很客气地接待了张怀芝:“张将军,来来来,看座,看茶。”
  做完这些,荣禄就微闭双目,无论张怀芝如何请示、如何请求,荣禄就是不开口,就像是入定的高僧。
  不过张怀芝也不傻,他一边喝茶一边说:“大人您今天要不给我一明确指示,我就睡您这儿了。”(“中堂今日不发令,怀芝终不肯退。”)
  荣禄怕的就是这种人啊,看来是一物降一物,高深莫测的碰上了泼皮无赖。见装睡对付不了张怀芝,此时的荣禄睁开双眼,徐徐说道:
  “横竖炮声一出,里边总是听得见的。”
  张怀芝明白了,荣禄大人要的只是“炮声一出”,只是皇城“里边”能够听见炮声。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使馆区外百炮齐发,炮声隆隆,但使馆区内基本无恙,因为那些炮都是朝天炮,相当于放礼花——“很奇怪,清军总是很喜欢在晚上发动进攻,而那些炮弹基本都打向了月亮。”(美国公使夫人萨拉·康戈尔:《北京信札》)
  如此一来,除了不能出去遛弯,公使们的生活还是蛮滋润的,其实和以往也并没有多少区别。月光之下,法国公使一边享受着牛排,一边咕咕哝哝:“Noussommesperdus!”(“我们完了!”)公使们喝着事先储存的香槟,吃着牛排和鱼子酱,晴天打打板球,雨天去划划船,
  而夫人们以弹钢琴、唱歌剧、在遮阳伞下野餐来打发时光,在使馆区中央的钟楼底座,成了一面诗墙,各种格言、打油诗贴在上面。
  只有跟洋人真的有仇的董福祥是真心进攻的,不过,正是因为他真的要攻,荣禄给董军的枪炮是有限的,董福祥向荣禄申请给董军开花炮,荣禄说没有,以土炮对付之。
  也就是说,荣禄已经成功地将“进攻使馆”转换为“隔离使馆”,这叫围而佯攻,或者叫实围虚打。但“围攻使馆”毕竟是慈禧亲自下达的命令,荣禄大人难道就不怕慈禧追究吗?
  对于这一点,荣禄也是很有自信的。
  之所以能够成为慈禧信任的心腹,荣禄靠的就是“善于揣摩上意”——请注意“善于揣摩上意”和“揣摩上意”是有很大区别的,的区别就是前者能够不留痕迹,一切自然而然,不仅能让领导放心,还能让领导舒心,而后者会死得很惨,比如著名的杨修先生。
  经过多年的历练,荣禄已经不仅对慈禧的思想意识把握准确,对慈禧的潜意识都把握很准确!别的大臣在“紧跟慈禧”,对慈禧的上谕不折不扣地执行,而荣禄大人还要思考的问题是:慈禧为什么发这样的上谕?在上谕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就需要对慈禧的真实想法和下一步行动做出正确的预判!总之,对于慈禧想做而一时不能做的,荣禄可以先替她做了再说;而慈禧不想做而又一时不得不做的,荣禄有限度地去做,以便不将慈禧推向火坑,给领导留个转圜的余地。
  “围攻使馆”,就是慈禧不想做而又一时不得不做的事情。虽说她的战争动员令慷慨激昂,誓死抵抗到底,但荣禄同志很清楚,那是慈禧拿给别人看的,去鼓动“天下军民”的,在她老人家的骨子里,真正要与洋人拼个鱼死网破,她可从来没有那样的想法。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比如和谈,比如签条约,比如其他什么办法,只要能保证洋人不再对她的权力安全构成威胁,与洋人的战争就会结束。慈禧也并不是想要几炮轰掉那些公使,“进攻使馆”也只是在已经开战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决定,慈禧对公使们还是那个老想法——做人质。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