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深厚的文化内涵 独到的思想发现

从经济、文化的角度,挖掘推动历史的潜动力


【内容简介】

《运财帷幄》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财之道,继承史传文学的传统,以经济为视角,大胆运用文学手段,通过生动丰富的细节表现历史人物,再现历史真实。本书写了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一系列理财家,一方面评述了他们的理财思想和历史功过,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简介】

翁礼华,浙江临海人,1945年生,196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曾任厂长、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奉化县、鄞县县长,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兼地方税务局局长,浙江省国资办主任。现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财经文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主席团委员。


【媒体评论】

全书纵向贯通古今,横向融会财经文史哲等诸多学科,不仅内容丰富,文笔洗练,而且互相渗透,角度独特,多有突破,令人读后为之耳目一新,以至于爱不释手。

——刘仲藜

翁礼华对财税史涉猎甚广,研究有素,说起来旁征博引,头头是道,颇有兴味。

——项怀诚

翁礼华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打破了政治化的思维定势,代之以经济眼光、文化眼光,这就多了一种解读历史的方法,展现出新颖的面貌。

——雷达

翁礼华是个智者。他的智慧的很大一部分构成,是他的渊博。他的博学的很大一部分构成,是他的财经领域。以财经角度入手进行把握和思考,其实是研究中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本原的方式,打个比方,就像临床上使用心电图。

——黄亚洲

翁礼华用文学的形式从财经视角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观念、认识和图像(想象),使历史成为一种特定的知性(财经)和感性(文学)的结合体。这也可以说是实践了当代散文写作的一种可能。

——吴俊


【目录】

夏 禹:禹杀防风话审计

管 仲:治大国如烹小鲜

范 蠡:下海致富陶朱公

商 鞅:改革敢为天下先

桑弘羊:功如丘山震古今

曹操、诸葛亮:自古理财先正己

刘 晏:利百姓而富天下

杨 炎:祸福相倚惜才子

鉴 真:佛门生财促东渡

王安石:并非以文名行世

包 拯:创新钞盐法的清官

耶律楚材等:理财岂能分民族

张居正:愿以深心奉尘刹

皇太极:改禁烟为征税

李 渔:儒、商、税

王熙凤、探春:大观园里女财长

胡雪岩:取势求利成红顶

刘铭传:台湾近代化之父

文学家:税酒激荡涌华章

徽 商:西出昱岭关

晋 商:银鞘起落

宁波帮:与国人交止于信


【前言】

从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异于禽兽无几的上古时代,演变到现代文明社会,其间的中国有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秦王灭六国,汉唐雄天下,宋元通四海,明清盛转衰的变化。对这一系列历史变革的论述,人们往往沿袭“二十四史”的写法,以朝代更换为主线,将历史仅仅讲述为政治史,受制于一种以政治为主导的史学观;政治腐败与政治斗争成为历史题材的主要内容,一兴一衰,循环往复。这样的历史叙述既有悖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也不符合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决定力量的普遍真理。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从欧洲破土而出的近三百年来,不仅使世界面貌急剧改观,也引发了中国从清末到今天的百年巨变。这一切更使人们认识到有必要开辟新的视野,以经济的视角面对历史,用文化的变迁反观经济,从而将历史更多地叙述为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经济史,社会不断进步的文化史,并且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历史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潜在动力。

其实这一人本之力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人剖析过,这就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迁。他在巨著《史记》中向人们揭示了人除拥有天生的利人利群冲动外,还拥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趋利理性。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宋明时代儒学吸收佛、道理论逐步神学化,进而发展成哲学化的理学,才使这一原本十分显性的社会动力被“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以理为本”所掩盖,走向地下,成为“潜动力”。即便如此,这个后来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寻求利益化的强大动力,数千年来对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还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诸如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平等竞争的科举选官制度,卖官鬻爵、出卖僧道度牒平衡财政的理财奇招,崇公抑私的专卖政策,“众生是佛,佛即我心”的中国化佛教,僧人种茶、制茶、饮茶、茶禅一味的茶文化与税收互为表里,官商勾结取势求利成就红顶商人的致富之道,等等,无不体现了人本之力的作用。至于“潜动力”在社会管理层面上则往往外化为以金钱计量的赋税、财政、金融的收支管理以及遍及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理财思想,它们以不同形式推动着表面上重义轻利的古代中国蹒跚前行。

经过两千年人性压抑的中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一代新风,原本封闭的社会终于逐渐放开了对个人追逐利益的人性认可,让“潜动力”慢慢浮出水面并日益显性化。因此,在强调“以人为本”推进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研究“潜动力”,以便向世人揭示其中利益驱动之奥秘和应遵守之秩序。为达此目的,我经过多年的酝酿,陆续撰写了数百篇财经历史随笔,从中选出48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组成《钱眼读史》、《运财帷幄》、《钱财两面》三本书,并冠以“潜动力”作为涵盖三书的丛书之名。《钱眼读史》有12篇文章,主要反映财税政策导向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运财帷幄》有22篇文章,主要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财之道;《钱财两面》有14篇文章,主要反映财政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历史文化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其历史漫长而又丰富,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简洁的文字来揭示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全貌,穷其细节,具其始末,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本人才疏学浅,自知粗陋之作很难满足读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要求,因此,祈望诸君以己之高见,指陈作品缺失,不吝赐教作者于万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