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家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茅盾小说精选


【1元秒杀专区】


【内容简介】
《林家铺子》:
  茅盾是内蕴丰厚的语言大师,是我国现代作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小说,以观察深刻、画面广阔、叙事结构宏大见长,它们以准确、生动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国社会二十至四十年代曲折而复杂的历史长卷。《林家铺子》收录了他的代表作。
  
《雾中偶记》:
  茅盾是内蕴丰厚的语言大师,其用字精微、形象、诗意,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不见主角。他的语言看似平淡不惊,却独具辞丰意雄的姿色韵味,文炳雕龙,流成苏海韩潮的情致浩气,是中国现代散文宝山中不可多得的连城之珍。许多散文都是反映时代,同时也是超时代的。他的散文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雾中偶记》收录了他的散文代表作。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蚀》三部曲、《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以及散文《风景谈》、《雾中偶记》、《白杨礼赞》等。
茅盾1896年7月生于水乡乌镇,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1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类。毕业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茅盾接编并全面革新了老牌的《小说月报》,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成为中国共产党很早的党员之一。1928年7月,茅盾赴日,1930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行政书记。
抗日战争期间,茅盾肩负文艺革命者的重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曾主编《呐喊》、《文艺阵地》等刊物,并完成了《风景谈》、《白杨礼赞》等优秀散文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了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媒体评论】
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郁达夫
【目录】
《林家铺子》:
创造
色盲
大泽乡
喜剧
林家铺子
右第二章
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手的故事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水藻行

《雾中偶记》:

恋爱与贞操的关系
文学与人生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现代女子的苦闷问题
严霜下的梦
卖豆腐的哨子
从牯岭到东京
写在《野蔷薇》的前面

红叶
速写一
速写二
青年苦闷的分析
致文学青年
秋的公园
冥屋
香市
我们这文坛
欢迎古物
时髦病
“现代化”的话
谈迷信之类
冬天
升学与就业
苍蝇
雷雨前
谈月亮
疯子
沙滩上的脚迹
天窗
狂欢的解剖
交易所速写
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伏的
无题
风景谈
雾中偶记
如是我见我闻
白杨礼赞
雨天杂写之一
雨天杂写之二
雨天杂写之三
新疆风土杂忆
归途杂拾
马达的故事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谈鼠
森林中的绅士
纠正一种风气
五十年前一个亡命客的回忆
【免费在线读】
《中小学课外读物之茅盾(插图典藏本 套装共2册)》:
  君实想,又打了个呵欠。昨晚他睡得很早。夫人回来,他竟完全不知道;然而此时他还觉得很倦,无非因为今晨三点钟醒过来后,忽然不能再睡,直到看见窗上泛出鱼肚白色,才又朦朦的像是睡着了。而且就在这半睡状态中,他做了许多短短的不连续的梦;其中有一个,此时还记得个大概,似乎不是好兆。他重复闭了眼,回想那些梦,同时轻轻地握住了夫人的一只手。
  梦,有人说是日间的焦虑的再现。又有人说是下意识的活动;但君实以为都不是。他自说,十五岁以后没有梦;他的夫人就不很相信这句话:
  “梦是不会没有的,大概是醒后再睡时遗失了。”她常常这样说。
  “你是多梦的;不但睡时有梦,开了眼你还会做梦呵!”君实也常常这么反驳她。
  现在君实居然有了梦,他自觉是意外;并且又证明了往常确是无梦,不是遗忘。所以他努力要回忆起那些梦来,以便对夫人讲。即使是这样的小事情,他也不肯轻轻放过;他不肯让夫人在心底里疑惑他的话是撒谎;他是要人时时刻刻信仰他看着他听着他,摊出全灵魂来受他的拥抱。
  他轻快地吐了口气,再睁开眼来,凝视窗纱上跳舞的太阳光;然后,沙发榻上的那团衣服吸引了他的视线,然后,迅速的在满房间掠视一周,终于落在夫人的脸上。不知道为什么,这位熟睡的少妇,现在眉尖半蹙,小嘴唇也闭合得紧紧的,正是昨天和君实呕气时的那副面目了。近来他们俩常有意见上的不合;娴娴对于丈夫的议论常常提出反驳,而君实也更多的批评夫人的行动,有许多批评,在娴娴看来,简直是故意立异。娴娴的女友李小姐,以为这是娴娴近来思想进步,而君实反倒退步之故。这个论断,娴娴颇以为然;君实却不承认,他心里暗恨李小姐,以为自己的一个好好的夫人完全被她教唆坏了,昨天便借端发泄,很犀利的把李小姐批评了一番,使娴娴不快的,是这几句:
  “……李小姐的行为,实在太像滑头的女政客了。她天天忙着所谓政治活动,究竟她明白什么是政治?娴娴,我并不反对女子留心政治,从前我是很热心劝诱你留心政治的,你现在总算是知道几分什么是政治了。但要做实际活动——吓!主观上能力不够,客观上条件未备。况且李小姐还不是把政治活动当作电影跳舞一样,只是新式少奶奶的时髦玩意罢了。又说女子要独立,要社会地位,咳,少说些门面话罢!李小姐独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社会地位?我知道她有的地位是在卡尔登,在月宫跳舞场!现在又说不满于现状,要革命;咳,革命,这一向看厌了革命,却不道还有翻新花样的在影戏院跳舞场里叫革命!……”
  君实说话时的那种神气——看定了别人是永远没出息的神气,比他的保守思想和指桑骂槐,更使娴娴难受;她那时的确动了真气。虽然君实随后又温语抚慰,可是娴娴整整有半天纳闷。
  现在君实看见夫人睡中犹作此态,昨日的事便兜上心头;他觉得夫人是精神上一天一天的离开他,觉得自己再不能独占了夫人的全灵魂。这位长久拥抱在他思想内精神内的少妇,现在已经跳了出去,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了。这在自负很深的君实,是难受的。他爱他的夫人,现在也还是爱;然而他爱的是以他的思想为思想以他的行动为行动的夫人。不幸这样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娴娴非复两年前的娴娴了。
  想到这里,君实忍不住微微喟了口气。他又闭了眼,冥想夫人思想变迁的经过。他记得前年夏天在莫干山避暑的时候,娴娴曾就女子在社会中应尽的职务一点发表了独立的意见;难道这就是今日趋向各异的起点么?似乎不是的,那时娴娴还没认识李小姐;似乎又像是的,此后娴娴确是一天一天的不对了。近的半年来,她不但思想变化,甚至举动也失去了优美细腻的常态,衣服什物都到处乱丢,居然是“成大事者不修边幅”的气派了。君实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除了这一片“干净土”,全房到处是杂乱的痕迹,是娴娴的世界了。
  在沉郁的心绪中,君实又回忆起娴娴和他的一切琐屑的龃龉来。莫干山避暑是两心融洽的时代,是幸福的顶点,但命运的黑丝,似乎也便在那时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似乎娴娴的变态,初是在趣味方面发动的,她渐渐的厌倦了静的优雅的,要求强烈的刺激,因此在起居服用上常常和君实意见相反了。买一件衣料,看一次影戏,上一回菜馆,都成为他们俩争执的题材;常常君实喜欢甲,娴娴偏喜欢乙,而又不肯各行其是,各人要求自己的主张完全胜利。结果总是牺牲了一方面。因为他们都觉得“各行其是”的办法徒然使两人都感不快,倒不如轮替着都有失败都有胜利,那时,胜利者固然很满意,失败者亦未始没有相当的报偿,事过后的求谅解的甜蜜的一吻便是失败者的愉快。这样的争执,当二次发生时,两人的确都曾认真的烦恼过,但后来发现了和解时的彻骨的美趣,他们又默认这也是爱的生活中不可少的波澜。所以在习惯了以后,君实常常对娴娴说:
  “这回又是你得了胜利了。但是,漂亮的少奶奶,娇养的小姐,你不要以为你的胜利是合理的,是久长的。”
  于是在软颤的笑声中,娴娴偎在君实的怀中,给他一个长时间的吻。这是她的胜利的代价,也是她对于丈夫为爱而让步的热忱的感谢。
  但是不久这种爱的戏谑的神秘性也就磨钝了。当给与者方面成为机械的照例的动作时,受者方面便觉得嘴唇是冷的,笑是假的,而主张失败的隐痛却在心里跳动了,况且娴娴对于自己的主张渐渐更坚持,差不多每次非她胜利不可,于是本不愿意的“各行其是”也只好实行了。这便是现在君实在卧室中的势力范围只剩了一个书桌的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