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荣获2016年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优秀作品奖

·荣获第五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荣获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

·入选2017年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荣获2016年“全国ZUI美绘本”奖

·荣获2016年“桂冠童书奖”儿童绘本类

·荣获2016中国童书榜·年度ZUI佳童书奖

·荣获“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2016年度好书童书类十大图书

·荣获《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教师推荐的十大童书

·荣获2016年《父母》杂志&红泥巴读书俱乐部评选的年度原创绘本TOP 1

·入选北京市文化局、首都图书馆联盟:第三届阅读之城·市民读书计划2016年度请读书目30种(童书类6种)

·荣获新浪微博童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

·入选《中华读书报》2016年十佳童书

·入选《北京青年报》青阅读2016年度好书榜Top50

·入选魔法童书会·妈妈眼中的2016中国原创好童书赞誉推荐

·入选2016年孔子学院主办的“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

你是否面对孩子挑食、厌食、浪费粮食的状况感到有些无能为力?

你是否吃过米饭呢?你是否每天都吃米饭呢?煮熟的米饭晶莹剔透,清香松软,但是你知道米饭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你有多久没有踏上农村的土地,感受质朴的民风,体味祖辈传承而来的、在农耕中体现出的勤劳与智慧?

面对孩子们提出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之类的问题该如何回答?

作者潜心居住在云南的大山中两年,亲历中国传统的水稻栽种及加工全过程,以水彩、写实画风将几近消逝的传统耕种方式一一记录,创作出绘本《盘中餐》。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气为记录线索,分别用雨水、惊蛰、清明、立夏、小满、大暑、立秋、秋分、寒露和霜降这几个节气为记录结点,将农民种植水稻的几个主要阶段,通过日记叙述和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出于为孩子科普农耕知识的目的出发,在每一个记录结点上还用心地整理出了部分水稻生长和种植方面的知识链接,配以图画解说,由此解决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却不能给出合理解释的疑问。


【内容简介】

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清新画面带我们重返暌违的大自然。 忠实记录、科学解说盘中餐的来之不易。

水稻是全世界人口为主食*多的农作物,更是中国和亚洲国家多数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属作物在各国的各地有着不同的生长情况,作者选取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元阳梯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背景,呈现中国*传统的水稻种植和加工方式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农耕文化,在以机械化逐渐取代人工劳动的现代社会,人们有必要了解我们的过往,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同时希望让更多在城市里的孩子了解自己面前食物的得来不易,能更加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


【作者简介】

于虹呈

非常尴尬的 80 后,其实是位经常被误认作“老于”的湘妹子。喜欢繁华都市的喧嚣多彩,也热爱偏远深山的宁静悠远。
1989 年生于湖南衡阳。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绘本工作室,在校期间曾获2010 年度国家奖学金。2012 年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插画和版画,毕业后全职致力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和创新。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信出版社)、《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贵州人民出版社),被北京青年报选为“2015 青阅读年度新人”。现居北京。


【媒体评论】

特别鸣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及杨耀松研究员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先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忠平先生、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和浙江大学植物营养学及农学博士杨锌帮忙核校书中的专业内容,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建议。

童书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 阿甲;辣妈作家、童书推广人 粲然 ;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史军 等倾情推荐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YNC) 鼎力推荐

翻开《盘中餐》,扑面而来的,是土地的清新,是田野的宽广,是小黄狗的欢腾,还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找到的孩子们的纯净笑容!《盘中餐》让我们了解孕育过程不易,《盘中餐》让我们认识保护果实的艰辛,《盘中餐》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其实何尝不是一粒在城市森林中生根发芽的种子。那些坚守,那些困难,那些痛楚,那些欢乐都是生命必经的历练!

—— 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会员 史军

这本图画书是一部纸上的“纪录片”,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将一碗米饭的来历展现得如此神奇而美丽,相信它一定能赢得所有孩子和大人的心。

——童书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 阿甲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首流传了千年的诗句,向我们讲述着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千年来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粮食的来源,大多数孩子只知道平原上机械化的粮食种植收割,对传统农耕方式的认识若明若昧。

《盘中餐》这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世界文化遗产云南哈尼梯田——这个农耕文明极致、典范之地的传统水稻种植过程,表现出了这里人与自然相识、相谐的的生存关系。在这世代相传的农业生产方式里,蕴涵着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秘密。希望有更多小朋友和大朋友关注了解到哈尼梯田的真正价值,让人类共有的遗产永久留存。

——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YNC)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