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² 《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比较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活佛转世的由来及转世全过程、新转世活佛的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央政府对转世活佛寻访认定的管理和对大活佛的册封等等。活佛及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特有现象,对西藏的政治及社会生活曾具有关键性影响,至今这种影响力仍不可忽视。无论是从西藏的发展与稳定工作角度看,还是从藏学研究的角度看,活佛转世问题都是一个必须重视、必须搞懂的问题。


【内容简介】

活佛是藏传佛教在强烈的崇拜偶像象征物的基础上,根据佛教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把出家为僧的教派首领,赋予特殊的地位,崇拜他为在世的佛。

活佛转世正成为社会上热门的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比较系统、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令人感到神秘的活佛转世的全貌。作者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根据我国有关宗教政策,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宗教活动中叙述了活佛的由来、转世的过程、程序、方式,接受佛学教育,在寺庙的生活、地位、等级、世系,执掌僧职,接受中央政府的赐封,转世的纷争,直到圆寂、塔葬等问题。全书分为十章,叙述了转世佛在人间世界的活动。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蔡志纯、黄颢均为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研究员,在我国民族研究领域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目录

再版序言

前言

章 活佛转世的由来

节 西藏各教派的传承 1

第二节 活佛转世的佛教理论 6

第三节 活佛转世的社会历史背景 10

第四节 活佛转世制的形成 13

第二章 转世的程序

节 预示转世 17

第二节 转世的宗教活动 20

第三节 寻访转世灵童 25

第四节 活佛名号 36

第三章 活佛转世方式

节 前期转世法 41

第二节 西藏拉萨金瓶掣签 46

第三节 北京雍和宫金瓶掣签 53

第四章 童年的活佛(呼毕勒罕)

节 灵童的迎迓及坐床 57

第二节 童年的教育 62

第三节 幼年的生活 68

2

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

第五章 活佛的地位

节 活佛的等级 71

第二节 活佛在政教合一制度中的地位 76

第三节 活佛在社会上的影响 80

第六章 寺庙与活佛

节 活佛与寺庙的关系 85

第二节 寺庙机构与活佛 90

第三节 活佛与寺庙的财产 94

第七章 中央政府与活佛转世

节 噶玛噶举派的活佛转世与中央政府 99

第二节 达赖、班禅转世与中央政府 101

第三节 哲布尊丹巴、章嘉转世与中央政府 108

第八章 披着袈裟的僧官与转世纷争

节 披着袈裟的僧官 113

第二节 活佛转世的斗争 120

第九章 主要活佛世系

节 达赖、班禅世系 131

第二节 哲布尊丹巴、章嘉世系 141

第三节 阿嘉、嘉木样等世系 147

第十章 活佛圆寂

节 活佛延寿与圆寂 157

第二节 塔 葬 162

第三节 转世与停止转世 169

附 录

一、指认呼毕勒罕定制 173

二、喇嘛说 176

三、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179

3

目 录

四、喇嘛转世办法 186

五、国务院关于第十世班禅大师治丧和转世问题的决定(摘要) 188

六、国务院关于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

班禅额尔德尼的批复 189

七、国务院颁授第十一世班禅金册册文:授第十一世班禅

额尔德尼金册 190

八、主要活佛佛号表 191

九、主要参考著作 198

后 记 201


【免费在线读】

活佛转世,来自佛教的三身学说的理论,三身即报身、法身、化身。所谓

报身是时隐时现;法身不显;化身则随机显现。化身又称应身,即所谓佛为超

度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现的种种化身。佛由出家人修

行而成。据载在公元前6 世纪,古印度有一位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释

迦族人,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

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母亲是拘利国的公主,名摩耶。她在临产

7

章 活佛转世的由来

前回娘家,到蓝毗尼园途中分娩,七日后去世。其姨摩诃波阇扶养悉达多。由

于他相貌端庄,天资聪慧,净饭王希望他继承王位,成为“转轮王”(统一的

君主),对他加以教育和培养。悉达多不仅知识广博,而且善于骑射击剑,文

武双全,智勇兼备。在他14 岁时,外出郊游,看到农民们在田里耕作,气喘

不息,在烈日下光着上身,大汗淋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茫茫世间,是如

此的残酷、悲惨!直觉得所见皆苦,触目惊心,想到应该去救济他们。后来又

相继遇到老态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及亲人哭送埋葬死人,这些都是无

法摆脱的命运,使他感到人生的短暂和苦难,他思索如何解脱人间的痛苦。他

遇到一位出家人,从他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使他产

生了出家念头。在16 岁时,净饭王为他完婚,娶邻国公主输陀罗,后来生一

子名罗喉罗。但是悉达多只想帮助所有的人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29 岁时他

抛弃王位,离别妻子,剃发出家,去追求解脱。经过六年艰苦磨难,结果徒劳

无获,于是在尼连禅河畔静修,他在河中洗去积垢,并接受牧女献的鹿奶的调

养,恢复了气力。他坐在毕钵罗树下,苦思冥想,至后半夜,豁然觉悟一切真

理,从此释迦牟尼得道。经过45 年传教,有众多弟子。他80 岁去世,称为涅

槃,意译为圆寂,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理想。佛教把涅槃作为成佛

的标志。起初释迦牟尼被人们看作先觉者,后来逐渐被佛化,尊为“觉者”或

“智者”,从人变成了佛。按照佛教徒的说法,佛是超人的,具有法力无边、神

通特异的本领。佛超出了生死轮回的范围,成为无生无死的精神世界的崇拜

物。按照佛教的教义,佛不是人格化的创物主,也否认宇宙本原的人格化的存

在。以“诸物皆空”否定创造世界万物之神,但佛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并

把自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相联系。小乘佛教把佛作为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

乘佛教认为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已有佛存在,称为本初佛。佛有无数,除释迦牟

尼为佛,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宜称三世十方到处都有佛,如过去佛、燃灯

佛、未来佛、弥勒佛,东方有阿 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等。从佛的化

身来说有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

佛教还利用灵魂转世说,以佛为普度众生,来到现世,佛变成人。霍夫曼

在《西藏的宗教》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蓝色的瑜珈者,额上长着

三只眼睛,手中拿着一具香木的金刚杵,来到一位正在行经的女瑜珈行者面

前——她是孟加拉地方的一位酒贩。他买了一些酒,到晚上,他就向这位女瑜

8

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

珈行者求爱。天亮后他钻入金刚杵中,使她看不到他,当她怀疑地拿起金刚杵

时,从金刚杵中射出一道蓝光进入她的腹中。一年以后,她生了一个儿子。七

年后,当她带着儿子出去旅行时,遇到了一位僧人,他要她的儿子做徒弟,她

同意了。这个儿童颖悟过人,僧人向他传授了恒特罗,要儿童紧紧抓住他的袈

裟,他们便腾空而起,僧人把儿童带到金刚座,传给他香巴拉的库里喀法。后

来儿童返回时,其僧人师父告诉他要到东印度传时轮金刚法。这位僧人师父就

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这儿童是佛的转世。这种宗教传说故事在藏族地区流行。

佛的化身在藏族社会对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活佛是佛的化身,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产物。把佛与人结合起来,形

成为一体,在宗教史上是一个创举。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种歪曲的

世界观,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相信在现实

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佛界,从幻想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大乘佛教自称能使

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提倡三世十方有许多

佛,普度众生,度世成佛,基本教义之一有四谛,即苦、集、灭、道,所谓

谛是真理之意。苦谛即认为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的生命,就是苦难;集

谛即认为造成世界人生及其痛苦的原因是行动、行为、思想、语言;灭谛即指

灭尽世间三界之烦恼;道谛即认为要超脱痛苦,从因果关系达到涅槃道路的手

段。实际就是分四个阶段,即生、住、异、灭。生即产生,住即暂时维持不

变,异即发生变化,灭即消灭。人的生与死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在古代一直

是个谜,对于生和死是不可解的,为此产生了种种传说,其中神秘的是有关

灵魂问题,认为灵魂不灭、由今世转来世。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佛教的轮回说

认为,从前世又转到今世,这就是灵魂的转生。人死了以后,灵魂不灭,或者

投生为人,或者投生于其他动物,并进一步释解为一个人的命运有善恶之分,

善人死后,他的灵魂会得到好的转生,即转生为贵族,如果是恶人做坏事就转

生为动物,甚至被打入地狱,一辈子受苦。这种因果关系和轮回的学说,根据

人的生前、生后及其未来,出现了六道轮回的宗教论理。轮回藏文为“阔瓦”,

意思是既死而转生,如车轮之回转。《心地观经》载云“有情转回生六道,犹

如车轮无始终”,这是佛教唯心主义观点的轮回说。所谓六道,一是地狱,藏

文为“涅瓦”,即地下的八寒八热之地狱。二是饿鬼,藏文为“耶达瓦”,即所

谓魔鬼界也。三是畜,藏文为“都瓦”,又译作“旁生”,即所谓指人以外的动

9

章 活佛转世的由来

物禽兽。四是阿修罗,藏文为“拉玛寅”,又释作“非天”,即所谓爱好战斗一

类众生。五是人,藏文为“弥”,即指人类,也译称“人类界”。六是天,藏文

为“拉”,又译称“神明界”。佛教教义认为众生因前生所做的业果,在此六道

转生轮回。六道轮回的众生是痛苦的,认为众生之生与死,可以轮转复生,生

而后死,死而后生,这是凡人的轮转。六道轮回中转生,分善恶,行善的可转

生为天、人、阿修罗。行恶的只能转生到地狱,转生为畜生、饿鬼。这种凡人

轮回转生,意味着新的开始。佛教认为修行达到解脱而成佛,超出了生死轮回

的范围,自然就没有佛生及佛死的问题,佛成为无生无死的精神世界的崇拜

物。如果达不到超脱,就要落入轮回的苦海中。凡是得道成佛、超脱生死的圣

者,已不是凡夫俗子,是大彻大悟的觉悟者,不灭不生。来去如一,不入色或

无色界,已是涅槃的境界。佛教中修行达到成佛而为境界。阿底峡在《菩

提道灯论》中提出了修行的次第,认为作为佛教徒,从初拜师学佛到后修

成佛果,是一个逐步攀登阶梯的过程。一个人若想学佛,必须先求名师,并照

师长的指导,身体力行去修行,才能避免误入歧途,这是学佛修行的一个重

要条件。该书中详细地论述了不同层次修行的阶梯,称为三士道,即上士、中

士、下士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用轮回之说来阐释成佛之道。

步是下士道,这种人不求解脱世间的苦难,只求今生今世的“快乐”,死

后有一个好的转生,称其为“人天乘”。下士道的主要内容认为人一死,所有

的名利、财产并不能带走,就连自己的身体也不能带走,修佛就应该爱惜这不

容易得来的一生,必须努力学习佛法,皈依佛、法、僧三宝,死后才可以在地

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六道中上升一步,免堕入三恶趣,即地

狱、饿鬼、畜生,可转生为三善趣,即在阿修罗、人、天中转生。下士道虽然

经过努力修习佛法,在来世可以不受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的痛苦,但修习

佛法不好,还可能堕入三恶趣的苦海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