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精神,紧密结合教与学的实践,阐述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言语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内容,有机融合了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关于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而清晰的理论体系和指导策略体系。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在职小学教师教育的培训资源,还可以作为关注小学生成长的家长及社会工作者的学习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俊,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云南省心理学学会会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著作2部。主讲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班主任工作原理与技能训练”等。
【媒体评论】
评论
【目录】
章绪论
节小学生的发展与小学教育
第二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活动特点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二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上)
节小学生的感知发展
第二节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三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下)
节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节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四章小学生的注意
节小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小学生注意的培养
第三节“多动症”及其成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五章小学生的言语发展
节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
第二节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六章学习的理论观点
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七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节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八章小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
节陈述性知识概述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九章小学生程序性知识学习
节程序性知识概述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第四节认知策略的学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十章小学生学习策略
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小学生常见的认知学习策略
第三节小学生监控学习策略
第四节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小学生学习迁移
节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教学中如何促进小学生学习迁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节智力差异和小学生学习
第二节学习风格和小学生学习
第三节非智力差异和小学生学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小学生社会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节小学生的社会认知
第二节小学生的社会行为
第三节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小学生学习常见障碍与辅导
节小学生学习障碍概述
第二节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辅导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前言】
序言
【免费在线读】
二、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无意识记是没有预定目的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服从预定的目的任务而进行的识记。初入学儿童在教学影响下,虽然有意识记开始逐步发展,但是无意识记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一)无意识记的发展
(1)实验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无意识记仍在继续发展而且显得更有效果了。一项实验让中班幼儿和小学生看同样的15张图片(上面画的都是一些常见的物品),要求儿童重现这15张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结果,幼儿平均只能正确重现9.6张,小学生平均却能重现13张。另一项实验要求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对一篇短的论说文学习三遍,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但学完后,却离开原目的任务,要求儿童默写原文。二年级学生平均能重现28%,而四年级学生却能重现52%。由此看来,儿童入学后,在发展有意识记的同时,他们原有的无意识记能力也在发展着。
(2)进一步分析检验这些实验材料,就会发现,所谓儿童无意识记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程度。或者说,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并不只受年龄规律所支配,而是儿童智力积极性对识记给予了有力的影响。
(二)有意识记的发展
儿童入学时,就已经能进行有意识记了,但是他们的这种能力很不完善。在整个小学时期(童年期),学生对教材的有意识记都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发展提高。若干因素影响着儿童有意识记效果的提高。
1.影响儿童有意识记效果的因素
(1)学习动机对于提高识记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四年级学生识记一段文章,并对他们说明,这段文章与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没有关系。在识记第二段类似的文章时,则预先告诉他们,这段文章是他们不久后就要学习的材料的重要补充材料。事后检查识记效果:学生对第二段文章的识记较快,重现较精确,保持也更持久。
(2)识记的目的任务对于效果的影响。实验在识记则故事时,向学生预告:将在第二天考查。在识记第二则故事时,向学生指出,应当把故事“永远”记住,并宣告要在这几周或几月后考查。结果表明,学生实际上对第二则故事的识记做得更好。
识记任务的侧重点。在实验中,要求四年级的一组学生按规定顺序来识记15个几何图形;而对另一组学生没有提出这项任务,只要求记住有些什么图形。事后,对两组都要求按顺序重现这些图形。结果是,组学生能按顺序重现70%的图形,而第二组学生只能重现28%的图形。
在文字材料的识记中,实验证明了这种情况。向四年级学生提出识记课文的任务,对组学生要求尽可能准确地记住原文的字句,以便重现原文。对第二组学生要求努力记住故事的情节内容,以便用自己的话把它重现出来。实验结果:从重现原文中的字词来看,组比第二组好,组平均正确重现出31%的词,第二组平均只重现出23.2%的词。重现中儿童自己增加的(原文中没有的)词,组只增加了14.3%,而第二组增加了24%。
(3)掌握完成识记的方法与否影响识记的效果。一项实验对三个三年级平行班分别进行:对于甲班只要求阅读一段文字,没有明确提出识记任务;对于乙班,告诉学生阅读后要回答的问题;对于丙班,不但要求他们阅读和答问,而且还指出了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结果表明:丙班儿童的正确答案为数多。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对提高识记的效果作用由此可见了。
2.在教学中儿童有意识记的发展
小学儿童对于教材的识记,是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的指导和受到锻炼而发展起来的。
(1)入学初期的儿童不会给自己设定识记任务,只认为自己的识记工作是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老师要求把课文读多少遍,他们就读多少遍;至于读了规定遍数后是否记住了课文,他们既不会自我检查,也不去主动关心;记忆的效果要留待老师检查评价。他们也不考虑完成任务的方法。为了记住材料,就只有按原文逐句一遍对一遍地诵读。
(2)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到中年级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设定识记任务,并且有力求达到目的任务的愿望。为此,他们也开始考虑完成任务的恰当方法。比如在要求重现原文的条件下,他们会采用照本阅读和闭卷试着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在要求掌握课文中心内容、复述课文大意的条件下,他们会在按原文重现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在心中编拟纲要,以便复述大意,而不必等到老师检查时才着手编拟。
(3)高年级儿童对于学习材料已经能自觉提出识记任务,并善于使任务具体化。例如,在数学课中,有些章节需要记住主要内容和中心论述,推导过程只要求记住步骤、思路,对于公式、定理就要求准确记住原文。随着儿童学习动机的发展,高年级学生已经倾向于给自己提出长远的识记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识记任务,他们已经会审慎而恰当地运用两种有效的识记方法。
(三)在学习中两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