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著作《21世纪图书馆新论》(第三版):既反映了国际图书馆的状态,也阐述了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独到思考。
【作者简介】

吴建中

(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

图书馆学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主要成就

图书馆管理和研究

代表作品

《21世纪图书馆新论》、《转型与**: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

人物简介

吴 建中,上海图书馆馆长。1956年生于上海。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攻读该校图书馆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5年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1988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1992年获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 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任副馆长和副所长。2002年1月起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至今。2005年受聘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演 绎顾问。[1]

社会职务

现 任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正局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两届委员(2001至2003年,2003至2005年)、出版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2001年至2003 年)委员,国际知名专业杂志《Libri》和《Library management》编委,日本《终身教育与图书馆》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2012年1月 被增选为政协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学术著作

论文

[1]吴建中.当代表的点滴体会[J].上海人大月刊,2005,(12):40~

[2]吴建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锦绣文章[J].上海艺术家,2005,(6):11~

[3]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

[4]吴建中.加强对外交流 扩大国际影响——出席国际图联第70届年会有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3~

[5]吴建中.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国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3~

[6]吴建中.图书馆VS机构库——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再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5):5~

[7]吴建中.图书馆发展呼唤科学发展观[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3):4~

[8]吴建中.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下)[J].图书馆杂志,2004,23(9):18~

[9]吴建中.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上)[J].图书馆杂志,2004,23(8):3~

[10]吴建中.通向知识城市之路[J].图书馆论坛,2003,23(6):45~

[11]吴建中 陈凌康 赵景国.城市教室:上海图书馆市民讲座——上海图书馆讲座活动二十五年回顾[J].图书馆杂志,2003,22(11):52~

[12]缪国琴 吴建中.“整合提高”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3,22(8):17~

[13]吴建中.忆导师陈誉教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3,13(3):1~

[14]吴建中 金晓明.上海图书馆的“虚拟——现实图书馆服务体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4):2~

[15]吴建中.图书馆走向国际化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3,(1):1~

[16]吴建中.虚拟参考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2,22(5):104~

[17]吴建中 金晓明 等.消除数字鸿沟提高信息素养—以上海社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2,21(11):23~

[18]吴建中.数字图书馆与资源描述[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6):6~

[19]吴建中.重视和发展图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2,(3):5~

[20]吴建中.发展知识经济消除知识鸿沟——出席汉城第2届世界知识论坛有感[J].情报资料工作,2002,(1):76~

专著

出版有《21世纪图书馆展望》、《21世纪图书馆新论》(包括日文版、英文版和繁体字版)、《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和第二版)、《DC元数据》、 《OCLC》、《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十个热门话题》、《策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台湾文华)、《世 界经典图书馆建筑》等专著:

《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的城市间图书馆合作》,长三角观察,2006(1)(创刊号),9.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新民晚报,2006年6月6日,第5版.

《中华传统文化的锦绣文章》,上海艺术家,2005(6):11-13.

《The Library of the 21st Century》,by Jianzhong Wu. San Francisco: Long River Press, 2005. $18.95 USA

《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吴建中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239页,定价25元.

《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文汇报,2005年7月28日,第5版.


【目录】

三版序/1
二版序/1
一版序/1


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4
藏书楼和图书馆的区别/9
为谁选书/11
如何选书'/16
读者本位/20
开放借阅/21
开放获取/26
服务热点/29
图书馆宣言]2条(美国)/35
公共图书馆管理12条建议(日本)/38

第二章
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线转移
成本管理/44
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47
委托管理/50
业务外包/57
委托管理和业务外包之比较/63
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65


第三章
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
从。图书馆五法则。到。新图书馆五法则。/7s
图书馆员的专业性/77
参考咨询/82
虚拟参考服务
推动同步/91
从一般参考服务到深度参与型参考服务/93
企业情报服务/95
职业资格制度/99

第四章
收藏向各种文明记录及其载体延伸
关于无纸化社会的神话/106
印刷型出版物会消失吗?/108
数字化是方向/115
馆藏数字资源/117
电子书时代/119
陶器也能成为图书馆收藏品吗?/125
广播电视节目将成为图书馆的一大资源
潜在的馆藏资源/131
文献保护与蓝盾计划/135

第五章
业务向馆外延伸
图书馆联盟/142
图书馆在线网络/145
分工收集与合作储存/148
馆藏纲要/153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156
跨界合作/158

第六章
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
图书馆与社区/163
图书馆与学校/168
图书馆与家庭/172
全民读书/176
在地理位置上接近读者/181
在开放时间上留住读者/187
读者活动/192
图书馆与社会发展/193
为特殊读者服务/196
推广辅导服务/202
图书馆之友/204
志愿者服务/206

第七章
功能一图书馆是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中心
第三空间/212
标志性建筑/217
现代图书馆建筑特点/221
创意图书馆/224
终身教育中心/228
文化娱乐中心/237
多元文化服务/241
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244

第八章
功能二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
数字鸿沟/251
数字阅读/255
社交网络/258
信息共享空间/262
社区网络与图书馆/266
地方历史中心/269

索引/273



【前言】
  序三
  本书自1998年出版至今,已经有18个年头了。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本书得以再版重印,并相继出版了英文、日文和中文繁体字版,多次被列为较有影响的专业箸作,被引率一直处于高位。国内一些图书情报学教学与研究机构也将其列入参考书目。第二版出版于2002年,很多数据和信息现在看来已经明显过时,为了对读者负责,出版社希望我借重
  印的机会再作一次修订。
  本书修订的过程是对近20年图书馆事业发展进行全面盘点和梳理的过程。原来以为过时的数据只要更新一下就可以了,后来发现很多地方需要重写。图书馆处于变革的时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尤其是一些技术性业务,近20年内已更新数代。同时,近年来又涌现了不少新的业务项目和内容,需要添加进新版之中口但值得欣慰的是,初版确定的总体框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三个重心转移(即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线转移,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三个延伸(收藏向各种文明记录及其载体延伸,业务向馆外延伸,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和两个中心(图书馆是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实现,尤其是以人为本这一贯穿全书主线的管理理念正主导着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本书修订的过程也是对图书馆未来发展再思考和再提炼的过程。在修订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虽然总体框架不变,但20年前与现在有什么区别是量的增减还是质的变化这些年图书馆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不断地在超越自己,提升自己。近国际流行的。超越素养。理念和"超越获取艸运动为图书馆创新和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原先图书馆注重营造阅读环境,现在除了阅读以外,很多图书馆尝试拓展新型服务和业务项目。经过一段时期的转型,图书馆主流业务已经从重借阅转向重综合素养,更加关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技能的服务。第三版对第三个重心转移!乍了新的诠释,提出了"从一般服务到参考咨询服务是一个飞跃,从一般参考咨询服务到深度参与型服务是又一次新的飞跃。的观点,也就是说,图书链的价值链要延长,从原来单纯地提供信息到互动参与,即参与到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之中。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梅雪林社长、邹西礼副总编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邹西礼作为责任编辑给予了具体的指点和帮助,褚树青、姚春杰、肴颂震、方愉等同志提供了本书需要的图慷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本书初版以来一直得到广大读者的热心支持和悉心指点,尽管作者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突还有疏失之虞,恳请各位继续不吝赐教,以便今后修订时予以改正。
  吴建中
  2015年12月8日于上海


【免费在线读】

书本位和人本位,尽管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之间的质的区别。以书为本,图书馆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展开,从采访到编目,从典藏到借阅,工作重心在"藏。上;以人为本,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与前者不同,读者不再被认为是图书馆的客人,而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为I卖者服务,向读者负责,工作重心在"用。上。有人以为,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上,只要在服务方式上方便读者就可以了。其实,这一字之差、差在整个图书馆管理的观念和方式上。以人为本的办馆思想,既反映在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过程里,又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咨询的手段上,图书馆的整个业务环节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位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这样两个问题-、书本位和人本位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二、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鉴于藏书楼在历史上的实际作用及其与现代图书馆运行方式的明显不同,人们往往用藏书楼和图书馆作对比,来反映图书馆管理思想的落后与先进、传统化与现代化。然而,藏书楼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是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的。藏书楼的功绩不仅在于使大量人类文化遗产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同时,藏书家们对书以及对书史研究的博大精深,令今天的不少图书馆史学家自叹不如,版本学、校雠学以及目录学等,是中国古代藏书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藏书楼毕竟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教育如此普及、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作为以收藏和保存为主的藏书楼,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其管理思想和运行方式与以信息传播与利用为主的现代图书馆明显地不相适应。公共图书馆从成立的天起,就在试图摆脱藏书楼的管理思想和运行方式。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演化,是缓慢而又漫长的。尽管这个过程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图书馆是否已经消除了藏书楼管理模式的痕迹了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渐进过程。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其实在今天

……

中国的私立图书馆,成为闻名亚洲的图书馆。东方图书馆尽管在1932年。事变中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但该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可见私立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当时政府兴办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却萎靡不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949年10月,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只有392所,其中公共图书馆仅55所。到1980年,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到1 732所、1989年达到2 512所。进入21世纪,全国公共图书馆仍持续发展。
2014年底,全国县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已达3 117个,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国图书馆从以私办为主到以公办为主,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封闭走向开放,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今天,公共图书馆事业不仅有了相当的规模,而且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文化需求。现在的图书馆当然不能再叫做藏书楼了,但是藏书楼作为一种代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思想依然存乞现在的大部分图书馆还不能说已经摆脱了藏书楼的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