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恋爱不顺利?结不了婚?做什么都会换来母亲的唠叨?那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和老妈的相处模式上?母亲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你每一个决定,扭曲的母女关系甚至还会影响你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的选择。日本知名女性心理学专家,帮你正确看待母亲的形象,轻松搞定与老妈的关系。让自己成为可以脱离母亲的女儿,也让她成为可以对女儿放手的母亲。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拼搏、工作,却还是觉得任何事都不太顺利?”“为什么无论我做任何事都换不来母亲的满意?”现在有很多三十岁左右的单身女性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但是却又不明白为何会变成这样的结果。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隐藏在母女关系间的秘密。

本书主要围绕着女性应该如何客观看待母亲这一形象,进而完美处理与母亲的关系来展开。对于女儿来说,母亲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也并不是*的。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她的想法也并非全都正确。如果你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并顺利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么,是时候和母亲说一声:“我们分手吧。”

相信这本书一定可以帮助你冷静客观地看待与母亲的关系,让你与母亲都变得更加幸福。


【作者简介】

五百田达成,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承认的GCDF职业顾问。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随后曾任职于角川书店、博报堂、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主要就“沟通”“恋爱·结婚·工作”“生活者心理”“社会变化和男女关系”等主题进行演讲和写作。在东京惠比寿专门为女性开设人生商谈咖啡馆“恋爱工作的职业咖啡屋”。

其敏锐的分析和温柔的说话方式受到众多好评,曾作为“日本*了解女性心理的男性”出演各类电视节目。

樱场江利子,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承认的GCDF职业顾问。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曾任职于三越股份有限公司、牙买加驻日大使馆、澳大利亚驻日大使馆,现致力于日本年轻人的就职和自立的援助工作。

出生于委内瑞拉,发挥自身在英国国际学校初、高中学习经验,从国际化视角出发,追求幸福。以让日本年轻人变得更加有活力为主题,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在公众和私人领域中支援众多女性。


【目录】

目 录

前 言 不顺利的原因在于母女关系?

用来控制女儿的“母亲诅咒” 

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代 

三十岁女性的处境 

你对母亲有何要求? 

聊到自己的隐私时,要把握好说话的度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在感谢老妈的同时,向老妈递交“解雇通知” 

第1 章 谈不了恋爱都怪老妈?

恋爱因母亲的反对而动摇 

放心不下女儿的母亲,离不开母亲的女儿 

如何从被灌输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 

不自信的女性往往会被坏男人纠缠 

哪些女性容易爱上有妇之夫 

冷静思考母亲的劝告 

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参考其他家庭或小说中的世界 

了解母亲真实形象的意义 

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 

像对待上司一样和母亲相处 

先试着表达自己的心情 

如何摆脱母亲*可怕的逼婚 

软化母女关系的“商务沟通技巧” 

了解母亲的想法后,更能确定自己的恋爱观 

只要女儿幸福,*终母亲会原谅一切 

第2 章 结不了婚都怪老妈?

“你无法获得幸福”——来自母亲的诅咒 

如何摆脱母亲的控制 

护女“诅咒”反而导致女儿被坏男人纠缠 

越是不缺爱的人越能做真实的自己 

母亲*多只能把女儿教到和自己一样的程度 

致仍然无法对母亲释怀的你 

究竟该怎样配合母亲的“理想婚姻蓝图” 

正因为是自由时代,才应了解人生的时间有限 

幸福女人的择偶标准 

只有自己作出选择,才不会后悔 

想象一下死时的情景,问问自己是否会后悔 

母亲都希望女儿能获得幸福 

认真考虑结婚的理由和动机 

留在母亲身边并不意味着孝顺 

经营家庭就像开公司 

女儿独立意味着母亲结束了一项使命 

第3 章 为何老妈不认可女儿的工作?

对干涉自己工作的母亲感到烦躁 

母亲那代人不了解现在的工作形势 

母亲不知道依赖男人会有风险 

什么都不了解,却妄自认为女儿“无能” 

如果无法忍受,那就存钱过独立的生活吧 

让工作更容易获得好评的秘诀 

工作上的牢骚应该对谁说 

从工作中获得自我肯定 

别误以为自己一无是处 

能够冷静地谈论钱和性,才是真正的成年人 

与总是把你当小孩的母亲诀别 

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对母亲 

成为有担当的人 

无须和母亲决裂 

第4 章 家庭不和都怪老妈?

重新衡量母女距离 

不独立的女儿与不离婚的母亲一样 

如果家里有兄弟,母亲对待女儿会有何不同 

姐姐很辛苦,并且责任重大? 

一直被当做小孩的妹妹也很痛苦 

站在独生女的立场上 

关于孩子的自我主张 

相互信赖就不必担心? 

养育子女是父母自己的决定和义务 

女儿对母亲的*好报答就是获得幸福 

被迫演绎各种角色的女人们 

无须小心翼翼地对待的家人 

所谓的完全知我懂我的人,不过是幻想 

通过自立来满足想被他人理解的心情 

第5 章 满怀感激地“解雇”老妈

致老妈: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 

放下对母亲的过分畏惧 

关于“我必须照顾妈妈”的使命感 

幸福的条件①:“能够爱自己” 

幸福的条件②:“相信自己与他人” 

幸福的条件③:“对周围作出贡献” 

金钱、事业、结婚哪个都可优先发展 

不要被媒体上出现的“母女相处模式”愚弄 

对母亲而言,外孙和外孙女只是“奖金” 

不完美也没有关系 

只要心灵自由,每天都会快乐 

长寿时代,孝顺母亲的时间还很长 

自由会让你有魅力,带来更多的桃花运 

穿着婚纱向母亲奉上“感谢状” 

尾 声 兼致三十岁女性的母亲

认同价值观的多样性 

不要束缚女儿,给女儿自由 

您的女儿没有问题 

附录一 试着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图表

附录二 自己是怎样的人?

附录三 母亲是怎样的人?

出版后记


【前言】

不顺利的原因在于母女关系?

明明知道母亲是在关心自己。 明明知道母亲只是想靠近自己。

明明把母亲视为重要的人, 母亲如果有事, 自己必然会非常担心。

可是, 为什么在面对母亲时, 总会不自觉地暴躁?

明明把母亲当做家人和人生的前辈, 明明想和母亲愉快地相处, 可是一旦与母亲交谈, 却总会生气、 伤心、 失落。

母亲嘴里冒出的一个句子, 母亲脸上流露的一个表情,总能轻易地打击到我们的情绪。 有时我们更会因为顶撞母亲而使母女之间摩擦顿生, 甚至事后还会留下芥蒂……

母女之间的关系本该是亲密无间的, 但有不少女性却正在为母女关系所苦。 而且在笔者印象中, 近来为母女关系所苦的女性越来越多。

但是, 尽管我们因为无法与母亲和睦相处而烦恼, 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因为即使想对朋友诉说烦恼, 但母女关系可是比男女朋友关系更为私人的话题, 所以让人难免有所迟疑。

而且就算向朋友诉说了, 朋友大多也只会轻描淡写地回答:“ 不是说越吵架感情越好吗?”“ 哎,你要对你妈好点”,接着就没有下文了。

笔者每天都会与各种各样的女性讨论人生烦恼。 以前,大多数女性都在为恋爱、 工作而烦恼。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谈着谈着就变成了母女关系问题。

与他人的交流问题、 缺乏自信、 不断重复同样的失败、选择恋人的难题、 婚姻生活的困难等,究其根本, 她们所担负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烦恼都与母女关系有关。

为何母女关系变成了如此敏感而沉重的话题?

用来控制女儿的“母亲诅咒”

“ 你怎样了? 真的没事吧?”

“ 你那个男朋友似乎有点……”

“ 你恐怕做不到。”

“ 你得时刻记在心里。你也知道,这都是妈妈常说的话。”

“ 你会和妈妈永远在一起吧?”

母亲的唠叨如同秤砣一般悬挂在你的内心, 有时掺杂着叹息, 有时令你焦躁, 从而引发激烈的争吵。

“ 妈妈, 你什么都不知道!”

即使试图反驳母亲, 这些反驳的语句却反而令你的内心更加困惑。

“ 我真的没问题吗? 这样做真的可以吗? 真的没错吗?”

母亲的唠叨如同魔法一般施加在女儿身上, 并持续产生着影响。 而女儿则被那些唠叨束缚, 丧失自信, 害怕作出选择, 甚至难以向前踏出一步。

就这样, 母亲的唠叨对于女儿而言, 便称得上是一种“ 诅咒” 了。

当然,它并非真正的魔法咒语,而母亲在说这种“ 咒语”时也根本不是打算害女儿受罪。

为了让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能够过得幸福、 不被伤害,母亲真是操碎了心, 而母亲也是发自肺腑地提出建议的:

“ 为什么你会……”

“ 妈妈为什么要……”

就这样, 母亲与女儿相互争吵着。 结果发现, 原来双方价值观的不同才是造成冲突的原因。

以前在日本, 存在着强烈的、 格式化的价值观, 认为“ 某件事就应该这样”, 人们则倾向于努力使自己符合格式化的价值观。

不能说这种价值观一定是坏的, 但遗憾的是, 所谓的“ 某件事就应该这样” 并非是能够超越时代的具有共通性的观念, 而是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如今, 三十岁女性所生活的社会, 已经与她们母亲年轻时生活的时代在普遍价值观上有了巨大的不同。

母亲那一代的女性认为“ 女性应该这样”, 而现在的三十岁女性则认为“ 自己应该那样”, 两者之间存在许多互相矛盾之处。

当然, 女儿是女儿, 妈妈是妈妈。 如果双方能互相尊重对方的价值观, 那就皆大欢喜了。 事实上, 也的确有一些母女做到了这一点。

但也有一些母女认为:“ 既然你不理解,那就算了,再见。”她们就这样干脆地划分界限, 彼此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

另外, 还有一些母女“ 在观念上毫不退让, 也不打算退让, 并且还努力想要让对方理解自己”, 这种固执往往导致激烈的争吵。

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代

本来, 对孩子而言, 母亲的影响力就大得惊人。 甚至可以说, 孩子价值观的雏形就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理所当然地, 孩子会成长变化。 大约在青春期, 孩子会渐渐形成自我, 而母亲所灌输的价值观则会干扰到孩子。

在所谓的逆反期, 如果孩子与父母发生观念上的冲突,孩子就会顺利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情形反而会对将来有益, 因为当其长大成人后, 可以轻松地与成年人交往。

但还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并不叛逆, 老老实实地遵从母亲的价值观。 长大以后, 这些人便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 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 按妈妈说的去做肯定没错。”

她们简直是复制了母亲的成长道路, 然而当她们成人后, 却无意中惊觉, 原来自己持有的价值观完全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 她们感到不自由, 认为不合道理的事情太多。她们推想自己迄今以来到底失去了多少东西, 然后愕然发现, 原来自己已经失去了那么多!

不幸的是, 现今的三十岁女性与她们母亲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差异尤为巨大。

一方面, 母亲那代人在年轻的时候并未像现在的女性一样在社会上工作, 她们在经济上处于依赖地位。 另一方面, 那一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生活状态也远不如现今这般多样化。

因此, 就算母亲那代人要求女儿“ 这样生活”, 女儿这代人也难以赞同; 抑或她们按照母亲的要求做了, 却很有可能因为与当今时代存在鸿沟而感到十分痛苦。

这种母女之间的冲突,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普遍性。

在过去, 想必也有不少女儿厌烦母亲提出的各种建议。但不同的是,“ 在一定年龄之前嫁人, 离开娘家, 生育子女”是过去女人们所共通的人生大前提。 母亲与女儿发生摩擦的时间极为有限, 随着女儿长大成人、 生儿育女, 家庭角色的转换会使女儿更加容易理解母亲。 但是在现在这个年代, 这种情况却难以出现。 这正是现今母女问题的特殊所在。

三十岁女性的处境

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是在大约三十多年前开始实施的。可能有些母亲在三十多年前就开始与男性共同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经验,现在仍然在职场上活跃。

如果是这样的母亲, 想必就能够理解女儿的处境, 能和女儿从同一角度讨论问题, 并提出女儿可以接受的建议。

然而这样的母亲极为稀少。 尽管三十多年前, 法律已经开始逐渐完备, 但是当时的女性大多在结婚、 生育时辞职, 转变成家庭主妇。

从那以后的三十多年里, 这个讴歌男女平等的国家(日本) 在结构上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如今的三十岁女性面临着“ 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 转变等课题, 而事实上,社会机制却仍未跟上女性的变化。

接下来, 女性持续工作会成为必然趋势。

日本正在走下坡路,为了更好地生活,就必须努力工作、努力存钱。不想被他人视为只知道工作的怪人, 所以必须找个人谈恋爱。

必须找个各方面都合适的男人结婚。

结婚后当然要生孩子。

即使生孩子也不能中断事业,必须考虑产后上班的问题。

不论年龄如何增长, 也要令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的状态,光彩照人……

社会总是给女性设置更高的门槛, 而女性也在给自己不断施加压力。

社会结构与社会常识难以发生改变, 而比它们更加顽固不化的则是“ 母亲的头脑”。

“ 为什么工作那么辛苦? 要不你辞职吧?”

“ 没有遇见合适的对象吗?”

“ 他怎么还没向你求婚? 没问题吧?”

“ 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生下了你。”

“ 哎, 你一直一个人过, 以后打算怎么办?”

母亲的唠叨令你的焦躁感濒临峰值。

“ 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 你还对我有那么多要求!”

你不禁想要爆发。

相对而言, 三十年前的男性与三十年后的男性在生活方式上没有什么不同, 变复杂的只有女性。

尽管社会上常常叫嚣着“ 女性时代”, 尽管女性面前摆着众多选项, 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完选择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恋爱、 结婚、 生育、 职业、 金钱、 社会地位……事实上,女性所必须获得的东西只会不断增多。

做女性已经如此辛苦, 可是母亲还不理解自己, 不肯为自己鼓劲加油。 虽然说“ 女人的敌人是女人”, 但是现在的女性在社会上不仅要和女人争, 还要和男人争, 回家以

后又要和老妈争……

对现在的三十岁女性而言, 到底哪里才是她们的避风港呢?

你对母亲有何要求?

你希望家庭是自己的避风港, 你希望和母亲保持和睦的关系, 你希望母亲能理解自己、 支持自己。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 那我就要问问你:“ 你是否能充分理解你母亲的立场呢?”

母亲作为家庭主妇, 职责是守护家庭。 她为家庭成员的健康与幸福操碎了心。 母亲一边要操持家务, 一边要做好后盾, 支持子女和丈夫在学校和公司取得优异的成绩。

理所当然地, 母亲在经营家庭时必然有她自己的风格, 必然会朝着她心目中理想的家庭形象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 家里的一个成员突然开始宣扬与母亲不同的价值观……

也许母亲会立刻反对这一价值观, 又或许她会对不符合自己理念的家庭成员感到不满。

对孩子来说, 母亲原本是包容和理解自己一切的人, 是母亲一直在守护自己。 而在她小时候, 母亲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是, 随着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女性, 她也吸取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恐怕母亲在她这个年龄时, 还远远没有她经历得那么多。

一个出色的成年女性要求一个比自己社会经验少的对象理解自己, 一旦对方不理解自己, 就感到不满和愤怒:“ 你不理解我, 实在太过分了”“ 拜托你多理解下我”……这些想法未免太没有建设性了。

母亲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不完美的女人,她并不是能理解你一切的超人。 对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女性的烦恼,经验不足的母亲不可能总是提交*答案。

不要对母亲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 这样一来, 你才有可能会过得更加轻松。

聊到自己的隐私时,要把握好说话的度。我曾遇到过一些女性, 她们“ 和妈妈关系很好, 无所不谈”。

家庭关系和睦是件非常棒的事情。 然而当我问及她们到底聊些什么内容时, 她们的回答则有时让我大吃一惊。

日常生活、与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和男友去哪里约会……聊到这个程度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和母亲报告并讨论自己与男友的性生活, 那就有些过度了。

成年人应该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不得不说的是,不论什么隐私都和母亲一起分享, 未免有点幼稚。

我认为,正是因为你希望“ 自己被某人保护”,所以才会什么都向对方汇报,而且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与聊天对象的关系不同,聊天内容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夫妻两人中有一人会晚归,果他只告诉伴侣“ 今天会晚点回家”,对方会理解吗?抑或他该详细地向对方解释:“今天我要和某某去吃饭,大约几点回家。”

当然,不仅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等都是同一个道理。把握好说话的度,才能证明你的交际能力。

为了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自己的隐私,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都要作出较好的判断并把握好度。一不小心什么都告诉对方,抑或与此相反,必须讲的事情却没有讲,都会导致两人之间产生隔阂。

另一方面, 由于母亲与女儿是同性,所以有些人深信母女之间在心理上会极为亲密,以为“ 即使我什么都不说,对方也知道”“就算我什么都不讲,对方也懂我”……她们要求母女之间存在一种无言的默契。

而这正是造成相互误解、发生相互误会的原因。倘若母女双方不肯放弃所谓的“ 对方理所当然地应该懂我”“无话不谈很正常”的想法,她们就永远无法从互相撒娇或互相伤害的关系当中解脱出来。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生活动力 2013》 的研究显示,无论已婚未婚, 日本目前父亲或母亲健在的“ 孩子” 多达8700万人。 也就是说, 日本总人口当中有很大比例的人还是“ 孩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用“少子化”,而应该用“总子化”来形容。

那么,这个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姑且不论父母是否能在经济和心理上帮助自己,越来越多的子女仍然视自己为“ 属于某个地方的自己”“ 被某人守护着的自己”,从而难以确立作为“个体”的自己。

不仅是三十岁的女性,其父母那一代人当中也有不少人的父亲或母亲仍然健在,他们身上可能也依旧存在着孩子气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人,我和他们经常在一起;我会带着他们去购物,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会团结互助;我们每天打电话, 经常发邮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幸福。但如果与母亲距离过近,从而感到窒息或不自由的话,就到了重新衡量母女关系的时候了。

有以下三个解决方法:

①抛弃母亲。

②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③组建自己的家庭。

①“抛弃母亲”

指在精神上实现自立,不再反复寻求母亲的包容和理解,而是在思考和行动方面实现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当母亲向自己寻求包容和理解时,也与母亲划清界限,保持一定的距离。

②“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这是指不再傲慢地认为“母女之间理所当然地应该互相理解”,而是要努力弥补对话中的不足,相互承认与对方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作为一个成年人与对方保持距离,实现母女双方相互尊重。

③“组建自己的家庭”

指的是从母亲身边独立,建立自己的家庭。 换言之,寻找一个比母亲更加重要的人, 和他结婚。而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就要首先把自己与伴侣的信赖关系排在*位。除非出现紧急情况,或者抚养孩子时需要母亲帮忙,否则的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母亲介入, 自己独立经营家庭。 这样, 才真正做到离开母亲。

在感谢老妈的同时,向老妈递交“解雇通知”

说到底,母亲只是个普通女性,几乎随处可见。

因此,母亲并不意味着*,她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一切。母亲也是人,不可能没有缺点。 当她的想法和感知出现偏差或者扭曲时,我们也不能去责备她。

既然你已经顺利长大成人,发现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那么就差不多该给母亲发“ 退休证” 了。

总以母亲的价值观为判断标准, 竭力让母亲认可自己,这并非成年人的行为。 至于火冒三丈地叫嚣“ 都怪妈妈”的行为, 更是停止才好。

“ 那样不对”“ 我没法接受这一点”“ 这件事暂且还是不要公开”……像这样自己进行判断并承担起责任, 努力向前迈进, 才是成熟健全的行为。

毫无疑问, 把你养育到现在这个状态, 要归功于母亲。

为了重新审视自己, 你开始阅读这本书。 是你的母亲,把你培养成一个知性且愿意思考的大人, 她非常伟大。

正因为如此,你才需要从母亲身边毕业。把母亲 “ 解雇”,给她自由。

想必你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少成果, 也已经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 那些都是你自己的东西, 而不是母亲的。

从母亲身边“毕业”,不再与其保持思想一致,以不同的“人格”与其对话,你们之间的关系便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如果你担心自己无法实现上述状态, 担心母亲不会接受你的独立, 那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 下文将详细讲述你所需要的答案。


【免费在线读】

第1章

谈不了恋爱都怪老妈?

恋爱因母亲的反对而动摇

“以后不许和那孩子一起玩,没礼貌,还唧唧喳喳。记住了吗?”

朋友刚离开我家,老妈就严肃地说道。

好朋友被老妈批评得一无是处,我自然感到不满与伤心,可是对着满面怒容的老妈,我却什么都反驳不了。

如果背着老妈偷偷和好朋友玩耍,一旦被发现就更糟了。老妈肯定会严厉地指责我撒谎。

因为这个缘故,尽管并非出自本意,我*终还是不得不唯老妈之命是从。

“今天能一起玩吗?”

“抱歉,不能。”

“今天还不行吗?”

“不好意思,今天还是不行……”

如上种种,想必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也都曾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朋友。

长大成人之后,同样的事情仍在发生。

“我觉得他不怎么样啊。不够稳重,人又轻浮。上班的地方……是家小公司吧?”

不是的,他对我很好,人很阳光,工作上也很上进……尽管并不认同老妈的批评,可我还是无法直接反驳老妈。

老妈的反对*终还是影响到了我们的感情。和他约会时,老妈那句“我觉得他不怎么样啊”总徘徊在脑海里,使我对他的喜欢之情也逐渐消散。

中学时代也就罢了,但为什么女生长大成人后,就连恋爱都会受到母亲意见的左右?

那是因为在女儿内心,总是把母亲的意见看得非常重要。

母亲深爱着女儿,*期盼的就是女儿获得幸福。然而,愿望越强烈,“担心”就越剧烈,一点点不安都会被迅速扩大。

“带手帕了吗?纸巾带了吗?中午要下雨,带折叠伞没问题吧?”

在母亲眼里,女儿永远是个孩子。

而已经长大的女儿,也仍然如同孩提时代一般,自然而然地被母亲操心着。女儿越是单纯善良,情况越是如此。

放心不下女儿的母亲,离不开母亲的女儿。就这样,母亲总对女儿说不,女儿自然会感到被母亲操纵,甚至觉得自己失去了独自闯荡的勇气。

母亲把女儿生下并娇养其长大,她是这个世界上*了解女儿的人。在劝告或警告女儿时,母亲清楚该怎样表达效果*好,她可以轻易地从女儿的态度、声音、表情中知晓女儿在想些什么。

当女儿没有按照母亲所设定的轨道前行,母亲的唠叨便如影随形。

有些母亲由于过度担心女儿,不但在口头上控制女儿的行动,而且像跟踪狂一样时刻留意女儿的动向。更有甚者,还会偷看女儿的手机,查阅她微博和博客的信息。

母亲之所以对女儿的控制欲如此强烈,或许是因为在母亲心里,女儿不仅仅是个“可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所有物”。

作为女儿,如果不在母亲和自己之间划条明确的界限,母亲就会对自己的一切唠叨不停。

被母亲唠叨后失落、焦躁、失去自信,不少女性会陷入这样的情感怪圈,难以脱离。这是什么缘故呢?

出现这种情况,不应仅仅把罪过归咎于母亲的控制欲,被母亲控制的女儿也有一定责任。

不自觉地希望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中,只要自己不作决定,就可以不必承担重大的责任。如果是这样想,那么,“听妈妈的话”就成了*的选择。

甚至如果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还可以把责任都推到母亲身上。

这个年代的三十岁女性,她们的母亲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养育子女的。泡沫经济时代的母亲们并不介意在子女身上多花钱。不论是学习、兴趣,还是衣食住行,那个时代的母亲都尽量满足子女的愿望。正因为被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娇养大,所以对女儿来说,受母亲庇护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女儿往往难以从这个定位中脱离。

如此一来,母亲有母亲的理由,女儿有女儿的想法,母女关系也就变得越发复杂。

处理母女关系*重要的一点是,“女儿应加深对母亲的理解”。

母亲精心守护着女儿长大,当女儿长大成人,就立刻要求母亲放松对女儿的控制,这对母亲来说,简直痛如刀割。在某种意义上,女儿应该明白,母亲对女儿的沉重束缚,正是源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如果女儿断然拒绝母亲的安排,或者顶撞母亲,伤害到她的感情,那么母女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另外,笔者在略为冗长的前言中也曾提到,现在的三十岁女性与其母亲那一代在价值观上有着巨大的代沟。

母亲们所谓“普遍”的事物,现在往往已经不再“普遍”。如果无法理解这一点,那么无意义的争论只会不断增加。

当自己的常识在女儿面前行不通时,母亲常常会感到焦躁。然而,如果女儿因为怕母亲生气而盲从于母亲,就更加糟糕了。

重要的是,女儿应该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上司,努力和“上司”斡旋,争取贯彻自己的主张。

想必没有人会对上司直来直去,哭着抱怨上司“为什么不理解我”;但如果只是对其唯命是从,那也别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成年女儿与她上了年纪的母亲之间的关系,看做下属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如何从被灌输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

尽管如此,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地反抗母亲的安排。

她们从小就被原封不动地灌输了母亲的价值观,在该价值观的操控下,想必有许多人都感到不自由。

按照常理,青春期是母女之间发生大肆争执的时期,二者间的争端在女儿青春期时就该有个决断了。然而,这一代子女成长于泡沫经济时代下的优渥环境,因此他们所要面临的难关更高。

当母亲对女儿说“那种想法有问题”“我年轻时如何如何”的时候,女儿往往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感知越来越缺乏自信。

每当需要作出选择时,女儿往往会按照母亲的标准来思考问题,并且会不安地问自己:“这样行吗?”

如果在找男朋友时被母亲的标准束缚,按照母亲的想法去考察男方的年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家世等,那么在现在这个时代,你连好好谈恋爱都做不到。

若由母亲帮着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这个方案或许可行,但估计还会有其他问题,有可能女儿就会心存不满:“别人都在享受自由恋爱的快乐,为什么我跟他们不同?”或者女儿会瞒着母亲偷偷和男人交往,但是内心深处却无法摆脱违背母亲教诲的罪恶感。

诸如此类的价值观差异想必在各个家庭里有不同的表现。

该如何去做,要看自己怎样选择。是甘心接受母亲的安排?还是久久地犹豫、*终选择顶撞母亲呢?如何决定,完全在于自己。

不自信的女性往往会被坏男人纠缠

如果一个人以母亲的价值观为人生标准,而自己的价值观又尚未成形,这个人就会缺乏自信。如此一来,一旦有人对她赞赏有加,她就很容易喜欢上对方。

“没问题的”“这样就行”“你努力过了”——倘若无法获得他人的肯定,她就难以安下心来。

有的女性常常过分在意周围人的想法,每天都在关心“自己现在的状态有没有问题”“是否能获得他人的认同”等问题。而偏偏就有人能够轻易看穿这些女人的想法,其中有些男人对这类女性可谓虎视眈眈,专门瞄准她们下手。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够稳定,被赞赏时就会沾沾自喜,被贬低时又会轻易地跌落谷底。周围人的一句评价就能轻易动摇她的情绪。

在男人看来,要把这类女人耍得团团转,可绝非难事。

“你这样不行啊。”

“你到底学了些什么东西?”

他会先严厉地斥责女方,使其消沉并丧失自信。接着又夸奖她:“干得不是挺好吗?”

“你努力过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诸如此类的赞赏会令女方的情绪高昂起来。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那么她就不会因为被斥责或者被赞赏而产生心情的*变化,并且有足够的理智察觉对方言语中的真正意图。

但是,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很容易被他人左右心情。

顺便说一句,有的人过度沉浸于学习与工作当中,甚至令周围人感到担心。这样的人也极有可能轻易被他人左右心情。当然,努力是件很棒的事情,但如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为了填补内心的不安,那么这种情形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女人往往是在恋爱方面令人担忧的。

她们需要注意别被控制欲强且不诚实的男人纠缠。

哪些女性容易爱上有妇之夫

在被母亲灌输价值观之前,有些女性自小就与母亲感情不合,她们一直深深地感觉自己“缺爱”。

这样的女性已经不处在因责备或夸奖而患得患失的层面上了,由于她们有着强烈的缺失感,因此会不自觉地去寻找能填补自己空虚的对象。

一旦她遇见一个温柔体贴、耐心聆听自己的人,不论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便都有可能全面地依赖对方。

“这个人应该能理解我!”她欣喜地向对方冲去。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女性遇见有妇之夫的概率实在是不低。

她所需要的依赖对象既要有包容力和理解力,又要宽容地、不作任何批评地聆听自己,而同时具备以上特质的人,往往以年长者居多。因此,从概率上来说,“缺爱”的人陷入不伦关系的风险较高。

按理说,如果我们遇见需要帮助的女性,觉得自己“不能置之不理”的话,就会选择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从不被社会非议的角度来帮助这些女性,理应是符合社会常识和道义的应对方式。

然而如前文所述,“有些男性对这类女性虎视眈眈”,她们一旦被这样的男性盯上,可就糟糕了:她们的心情起伏会被男人左右,甚至还会被任意利用。

此外,如果女性自己不预先了解自身的这一弱点,其结局就有可能是被人伤害,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和人生机遇,甚至蒙受严重的创伤。

尽管女人会试着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对方爱着自己,他们是在谈恋爱,并不存在利用关系。然而,和有妇之夫陷入情网所带来的风险实在是非常高,结局往往得不偿失。

与其如此,还不如从“缺爱”的执念中努力解脱出来,这才是对未来的人生*有益的方式。

冷静思考母亲的劝告

几乎所有母亲都真挚地爱着自己的女儿,这是事实。

然而有些时候,母亲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女儿好,却束缚了她的自由。

被母亲的言行过多地束缚住,就会产生各种弊端。

“你的衣服太花哨了吧?”

“这个颜色不适合你,看起来很怪。”

若母亲经常这样批评女儿,那么女儿在挑选喜欢的衣服时,就可能会越来越优柔寡断。

“学那个有什么用?”

“你怎么能在那种公司工作?”

面临人生的重要关口时,母亲便开始评头论足。*后,“你这个男朋友似乎有点……”

一句含糊不清的评价都可能会让女儿在选取人生伴侣时抓狂。

如果母亲的建议有用,女儿当然应该参考。

但如果女儿对母亲的建议心存疑虑,担心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那就无须认真听取了。

你的身体,你的人生,毫无疑问都属于你自己,而非母亲。

只要你有决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么,当母亲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心态说道:

“你看看,妈妈说得没错吧!”

这个时候,你便无须畏惧听到她的任何非难。反正你也不会找母亲给你收拾残局,所以完全可以装作没听懂,把这些话置之脑后。

不论谁去作选择,都会有失败的风险。然而如果能够获得自己所期待的结果,那么你所收获的巨大喜悦也是无可替代的。

为了享受人生,发展出良好的恋爱关系及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从母亲那些类似“诅咒”的劝告当中解脱出来。母亲对自己下了怎样的“诅咒”?母亲的哪些言论夺走了自己的自由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回首童年时代,仔细回想。冷静地思考,母亲那时的劝告是否现在仍对自己生效。

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我是为了你好才这样说的。”

“你知道妈妈为了你,已经忍了多久了吗?”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和你爸离婚吗?我都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

可能有些人经常听到母亲唠叨这几句话。作为子女,你可能一方面背负着罪恶感,觉得自己给母亲添了不少麻烦;另一方面又怀着逆反心理,觉得并不是自己求着母亲这样做的。

一句“为了你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传家宝刀”。如果你反驳说,“又不是我求着你那样做的”,就意味着你在践踏母亲的心意,必然会被骂为“不孝”。

然而,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小时候,母亲强制我们学知识、学特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的确是“为了孩子”。孩子什么都会当然是*好不过,并且若能发现孩子某方面的天赋,对将来也有好处。

至于对我们的工作评头论足,那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安定着想,所以被说几句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一句“我是为了你才没离婚的”,却意味着母亲把自己人生不顺的责任归咎给了子女。对于这句固定台词,我们又该怎样想呢?

这句让女儿感到无比沉重的唠叨,或许只是因为母亲一时焦躁才顺口说出,而并非发自其内心。

说到夫妻感情问题,非当事者是无法了解所有详情的。毕竟关于父母的真实想法以及夫妻关系,双方往往各执一词,就算女儿绞尽脑汁,也无法作出判断。因此, 女儿完全没有必要认为自己应该对父母的行为负责。

实际上,在心理咨询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案例,有些女儿会认为:“爸妈关系那么差,要真是为了孩子,还不如离婚呢。”

不过,与现在不同的是,在过去,离婚是个更为重大的决定,毕竟女性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可能有些母亲想离婚却不敢离,所以便把不能离婚的理由强行归咎到孩子身上。

姑且不论大人是因为什么缘故不离婚,一方面母亲告诉孩子是“为了你好”,另一方面孩子又目睹着父母(貌似)完全冷却的夫妻关系,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十分悲伤和不安。

那种悲伤和不安甚至会在孩子长大成人后继续产生不良影响。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女儿一旦遇到某个困境,就很容易将因果关系的原点归罪于自己的成长环境。

“因为从小缺爱,才会有所欠缺吧?”

“这样的自己,将来能经营好家庭吗?”

并且当问题真的出现时,就会如同母亲肆意挥舞“传家宝刀”一样,轻易地为自己找借口:“因为我和我妈的感情不好……”

一旦开始找借口,她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有了答案。

“和朋友有矛盾,是因为没有在和睦的家庭长大。”

“无法和男性顺利交往,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出该有的表率。”

诸如此类的借口可以无限活用。每当人生不顺的时候,它们都可以作为理由,来回登场。

然而,尽管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有些女性却能顺利地抓住幸福,不再重蹈父母的覆辙。

如果希望自己拥有幸福的人际关系,与其抱住那个“能简单解释所有生活不顺的理由”,不如试着向前踏出自己的一步,才是更重要的事。

参考其他家庭或小说中的世界

在对于恋爱、结婚感到迟疑的女性中,有些人会对母亲怀有复杂的感情,担心自己会和母亲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遭遇同样的命运)。

离婚是会遗传的,不幸是会有连锁反应的……听到这类莫名其妙的言论时,或许你会感到心痛,但其实并没有必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笔者采访过许多女性,发现在她们当中,越是不安地认为“自己也有可能不幸”,越是容易招致不幸的到来。

确实,来自母亲价值观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不论影响有多大,女儿终究是女儿,她与母亲并不是同一个人。尽管她们身处相似的环境,也不意味着她们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因此,担心“自己肯定也无法获得幸福”,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如此,她们的不安也可以理解。毕竟她们没有值得参考的对象,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模范家庭的图像。既然难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参考自己家庭以外的存在。

亲戚家也好,朋友家也好,都可以用来参考。

如果觉得其他家庭很和睦,令人羡慕,就去那里玩,观察别人家的交流方式,听一听他们的价值观和思考方法。

例如,有的家庭伴侣之间说话轻言细语,爸爸可以毫不顾忌地对妈妈说“我爱你”。

此外,也可以从各种书籍、电影、电视连续剧等事物当中学习,形成价值观和家庭观。

即使是虚构的世界,多读读、多看看,也可以增长见识,了解更多的价值观。

还可以咨询一些恋爱生活、婚姻生活较为幸福的朋友,问问他们“看过哪些电影(书籍、电视剧)后,比较有感触”“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推荐”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

了解母亲真实形象的意义

前文反复强调,母亲的价值观并不是*的,所谓的背离母亲价值观就会不幸的想法,也不过是胡思乱想。

孩子从小遵从母亲的教诲长大。越是所谓的好孩子,越是会毫不抵触地听从母亲。

然而,时代在变,价值观也在变。况且女儿与母亲具有不同的人格,为了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有时女儿会选择与母亲截然不同的选项。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母亲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女人。她也会犯错,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母亲的意见当然是为了女儿好,但她的意见和普通阿姨的意见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女儿认清这一事实的时候,她就真正迈出了离开父母的*步。

作为人生的前辈,母亲的许多意见都值得参考。虽说如此,也不能保证母亲的意见永远是*好的。即使是面对结婚这一课题,尽管母亲有经验,她的建议也不可能100%正确。

而在社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女儿,反而充分见识过更多的情形和事件。

“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以后到底打算怎么办?”

“我就是这样获得幸福的,所以你也得照做。”

即便被母亲责备,也不要一步步丧失自信。

请试着冷静分析母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能力。分析完,再按同样的方式分析自己。

不要历数自己的不足和无能之处,而应该数数自己拥有什么、会做什么。

但是,不建议丧失自信的人单独开展这项工作,因为这类人会很难发现自己的优点。

与其如此,不如问问了解自己的朋友或心理医生等,请他们客观地指出自己会做什么,以及有何种天赋。

开展完这项工作,你慢慢地就不会再因为自己没能力没天赋而苦恼,长期以来笼罩在心里的乌云(父母灌输给自己的错觉)也会逐渐消散。

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

母亲也是女人。成年后的女儿已经可以自己去判断母亲是怎样的人,因此无须像青春期时那样,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展现给母亲,赤裸裸地与她对峙。

即使母亲的话不中听,大可不必一一讲明自己的意见,甚至掀起反击的战火。

比如说,朋友提出的建议不得要领,你会怎样做呢?想必你不会情绪化地反对:“那样不对!”“那种想法有问题!”

首先你会顺着对方的建议说:“原来如此,是这样啊”“还可以这样思考啊”,然后表达谢意,“谢谢你肯听我说话,我会参考你的建议”。*后,你却并未听从对方的建议。

其后,朋友可能会追问你:“那件事后来怎样了?”“为什么你不那样做呢?”如果觉得没必要说清楚,就随便敷衍一下。假如他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就不动声色地与其疏远距离。

当对象变成母亲时,你也大可如此应对。这种相处方式是普遍的处世之道,完全不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况且和对方强行争论也太消耗精力,还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另外,母女之间并非什么时候都要说真心话。

当你觉得“如果告诉妈妈可能会遭到反对”时,不一一对母亲详细汇报,其实是种重要的智慧。

有些人觉得如果不把所有事情告诉母亲,就会于心难安,这证明她们从小就中了母亲的“诅咒”,直到现在仍然认为“应该向母亲汇报所有事情”“不能对母亲撒谎”。或者她们不在乎自己的听众是谁,只想强烈地倾诉,这也是依赖心理的一种表现。

有些谎言不能乱说,因为可能会给他人造成麻烦。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理由总被母亲干涉,不断地被追问自己和朋友在哪里见面、和男朋友在哪里约会。

假如隐瞒母亲会令母亲感到不快,那么就在不触犯底线的范围内适当回答母亲。毕竟你已不是小孩,不要把向母亲汇报当做义务。

既然你在面对纠缠不放的朋友时可以装作毫不介意,那么面对母亲充满束缚意味的询问时,也可以练习搪塞母亲。

像对待上司一样和母亲相处

和母亲正常说话都很容易产生摩擦;没法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试着把母亲当做自己的上司进行交流不失为一个办法。

上司与下属之间是一种事务性的理智关系。同样,你也可以把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划到这种关系里,与母亲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使双方交流更加协调。

如果是上司要求你做某事,即使你认为对方不讲道理,也会选择遵从吧?公司聚餐时,你得陪同出席,偶尔还要适当地恭维一下上司。和母亲相处时,也要这样做。

例如,母亲要你和家里人一起出去吃饭,你不能表现出厌烦,或者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因为如果是上司要你陪同吃饭,你肯定会聪明淡定地应对过去。

在和母亲相处时,要像和上司相处时那样,充分尊重对方,用毫不介意的态度接受对方委派的杂务等。对话时则彻底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绝不破坏对方的好心情。

即使对母亲的言行感到抵触,也不能像中学生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样实在是太孩子气。也许你对母亲的言行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你选择和母亲对峙,*后留给你的可能只会是焦躁与徒劳。

这个时候,你应该放弃对峙,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下属;也可以试着探询母亲的心情和想法,可能你会意外地发现她的真实心意和她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你了解了母亲的真实想法,想必以后就会改变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当你明白母亲唠唠叨叨的干涉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后,就能很快找出应对策略。

如果你觉得“心累”“听腻了母亲的唠叨”,那就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做点别的,转换一下心情就好了。

你并不是一天到晚和母亲面对面,所以在有限的居家时刻,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在某些方面变得顽固。况且在三十岁女性的母亲当中,有许多人正处于更年期,本来就身心不适,再加上子女远离身边而感到寂寞,一些母亲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面对这样的母亲,叹一声“真拿你没办法啊”,采取豁达的态度去应对,才是成年后的女儿所应该做的。

先试着表达自己的心情

然而,有时候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倾听对方,了解对方的心意,自己的心情仍无法变得舒畅。

问题在于相互对话可能会产生矛盾,而为了避免矛盾,我们应该巧妙地吐露自己的心情和意见。

母女之间的关系是奇妙而亲密的,因此双方往往会期待心意相通。当然,有时母女之间确实会心有灵犀,互相理解对方的心情,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会这样。

还有一种情况是,母女两人都相信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因此便忽略了交流,进而导致误解或情感上的摩擦产生。

我们没有超能力,无法实际了解他人的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因此才有必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确认。

顺便说一下,许多男性并不擅长揣摩人心。几乎所有男性都曾在约会时破坏女性的好心情,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即使男性问女性“到底怎么了”,女性大多也会回答说“没什么”“我没事”,却不告诉男性自己生气的理由,而男性也就愈发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还不如直接对迟钝的男性发火,明确地对男性说“我对你感到很生气”“我不喜欢你了”等,这种方式交流起来更加顺畅。

同样地,在面对母亲时,也该冷静淡然地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自己不高兴的原因。

比如有的时候,你不想听母亲唠叨,除了心情糟糕以外,也可能身体不适、正在担心某件事,抑或情绪比较激动……在这些情况下,你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情去聆听他人。

这时,一旦被母亲唠唠叨叨,那么平时忍一忍就能过去的事情也会变得令你难以忍受,让你不禁想要反驳回去。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应直率地对母亲表明自己的状态。

“我现在很累,以后再说。”

“我现在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焦躁,下回再谈这件事吧。”

真这样做的话,估计母亲也不会继续缠着你不放。如果她还对你唠叨,那就告诉母亲,“我现在身体不大舒服,没法听你讲话,抱歉”,然后走开。

直率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也是一种交流技巧。

如何摆脱母亲*可怕的逼婚

不论女儿如何磨炼交流技巧,如何努力抵挡母亲的唠叨,仍会对母亲的可怕逼婚感到束手无策。

恐怕许多三十岁单身女性都在为母亲的逼婚而苦恼。

“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吗?”

“你一直单身,以后到底打算怎么办?”

大家单身的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与男性邂逅的机会少,也可能是工作繁忙,可能是恋爱不顺,也可能是因为与对方婚姻观不同或者时机不对而分手……

然而不了解情况的母亲却宣扬着老一套的价值观,对女儿进行逼婚:“你怎么还没找到男朋友?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

*后,她又会以过来人的口气说:“妈妈在你这个年龄早就生下了你!”

当今这个时代和母亲年轻时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除了恋爱,女性还有许多事情必须去做。要是想结婚就能结婚的话,那么谁也不用受这份罪……话说回来,一直以来,到底是谁一直对女儿的男朋友挑三拣四呢?

女儿的焦躁感已经到达要爆发的临界点。

但即使爆发出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对母亲顶嘴并没有办法让她理解自己的心情,结果可能只会造成激烈争吵、相互攻击,让双方都心力交瘁。

为了不让母亲继续逼婚,你可以试着稍微奉承下母亲:

“真好,妈妈能够嫁给爸爸这样的人。”

“我是妈妈的孩子,所以我也肯定能很快获得幸福。”

诸如此类,努力让母亲不再继续纠结自己的单身问题,哄哄母亲,蒙混过去。

可能你有心里话想对母亲说,但*好还是不要冒这个险,有一种智慧叫做远离母亲的干涉。

“妈妈是怎样遇到爸爸的?”

“妈妈真幸福啊,能和爸爸结婚,生活也一帆风顺,还生下了我这么可爱的孩子!”

“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加油找到男朋友。”

如此这般,保持一定距离地夸赞母亲,然后若无其事地暗示“在我未来的人生当中,需要妈妈出场的机会似乎会很少”,也是很重要的事。

软化母女关系的“商务沟通技巧”

“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吗?”面对母亲类似的追问,女儿常常会不小心暴躁起来。

“你好唠叨,别管我!”

“我可不想像妈妈这样过一辈子!”

“要是让我嫁给爸爸那样的人,那我还不如不结婚!”

种种伤人的话脱口而出。

但是,这些话还是不说为好。

母女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就算你很暴躁,也不要伤害母亲。想想你与上司、同事相处时的慎重态度,那才是做人的礼貌,也是常识。

朋友向你介绍她的男朋友时,就算你在心里觉得:“啊,这种男人我可受不了!” 你也肯定不会真的把话说出口吧?

“他到底哪里好?”

“要是让我和他交往,那我还不如继续单身……”

几乎所有人都会努力不让朋友察觉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采取成年人应有的应对方式对朋友说:“他看起来挺温柔的。”

面对母亲也该如此。尽管母亲的唠叨令你生气,或者严重刺激到了你,但如果你一一计较的话,那事情就没完没了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下点功夫,让母亲很难将逼婚的话说出口,这个方法才更具建设性。

比如前文中列举的如下例句。

“真好,妈妈能够嫁给爸爸这样的人,你是怎样遇到爸爸的?”

用这种方式应对母亲的唠叨,是非常有效的。

就像面对上司时说:

“部长你真厉害,你是怎样做成这件事的?”

“请一定教教我啊。”

可能你曾这般奉承上司,以实现转移话题的目的吧。

面对母亲时,也要这样。你不必在乎事实的真相,给母亲戴几个高帽子,向她询问幸福秘诀,母亲肯定不会感到不快,她那些尖锐的矛头肯定多少会被磨平一些。

采用这种商务沟通技巧同母亲交流,即使遇到气氛沉重的局面,想必你也能顺利闯过。

了解母亲的想法后,更能确定自己的恋爱观

对女儿而言,问问母亲到底持有怎样的恋爱观和结婚观,以及母亲希望女儿如何恋爱和结婚,是非常有益的话题。

母亲把女儿视若珍宝,必然希望女儿能获得幸福。

但母亲的唠叨有时会招致女儿的抵触:“你一点都不理解我”“你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而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出自母亲的本意。

母亲认为早点结婚比较幸福,所以才会对一直单身的女儿逼婚。

母亲担心女儿被坏男人欺骗,所以才会关注女儿的交友情况。

母亲是否对自身的婚姻生活感到满意?母亲是怎样看待“男人”这一生物的? 女儿并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而是可以和母亲进行交谈。这样做不仅能了解母亲的想法,说不定还会对恋爱和结婚产生新的感悟。

比如说,假如母亲认为“女性在婚前必须保持处女之身”,并要求女儿必须坚守这一底线,那就意味着在现今这个时代,想好好谈恋爱都会变得很有难度。

女儿不应立即反驳母亲:“你不了解时代变化”“那样没法谈恋爱”等,而是应该首先询问母亲的看法,然后试着理解母亲,“原来妈妈是这样想的”,*后,才认真考虑“我到底该怎么做”。

是遵守母亲的教诲,保持处女之身,和母亲相中的男人结婚?还是表面上听从母亲,装作没事的样子谈恋爱?

或者脱离母亲的束缚,在母亲干涉不到的地方讴歌自由?

哪种选择都没有错。“我想这么做”“我就要这么做”,如果你心里有着强烈的意愿,那就选择遵从这一意愿。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但如果一直驻足不前,想着“妈妈不会同意的”“我不想那样做”,那你就永远无法前进。

此外,在向母亲咨询她的恋爱观和结婚观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倘若母亲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当然再好不过。但如果自己的想法与母亲有冲突,沉默不言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所有物,作为一名成年女性,没有理由再被母亲继续监督。

当然,谈恋爱时一定要注意别染上疾病或意外怀孕。只要你肯对自己负责,那么无论你采取何种行动,都无须产生罪恶感。

若是无法获得母亲的理解,不要哭泣,也不要反驳。有时候,你可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母亲理解自己”;还有些时候,你也可以放弃寻求理解,只是淡定地尽全力实施自己的想法就好。

只要女儿幸福,*终母亲会原谅一切

唠唠叨叨地要求女儿好好学习,是为了让女儿升入好的学校。

对女儿的求职活动指手画脚,是为女儿未来的安定生活着想。

对女儿的男友挑三拣四,是为了给女儿找到一个条件更好的伴侣。

不管怎样,为了让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操心。

如前文列举的诸多事例所示,母女之间一旦想法相左,便常常会引发激烈的战争。

然而假如女儿抬头挺胸,自信地认为“我现在是世界上*幸福的人”,那么即使母亲的想法仍和女儿不同,母亲还是会感到高兴。

女儿的那个男朋友行吗?如果对象是医生或律师的话,生活会更加富足……虽然感到担忧,但如果女儿笑容满面,想必母亲*终还是会为女儿的幸福声援吧。

也就是说,要想从母亲唠唠叨叨的干涉中逃脱出来,*好的办法就是女儿充满自信地抓住幸福。

因此,如果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么不管母亲怎样干涉,不管听到怎样讨厌的唠叨,都请一直向前,追寻自己的幸福。

因为坚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很好的人,才是对养育我们长大的母亲*好的报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