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这里有大江东去的江涛拍岸,这里有月下独酌的古枫淡影,这里有两三点雨山前的黄鹂啼鸣,这里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驰骋草原——这里有永远的宋词。
2.情深意美,细品宋词的美丽与哀愁;字字珠玑,邂逅宋词的前世与今生。词以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代周国平曾说:“宋词的文字、意境和音乐的美,没有一个文学品种比得上。”一盏油灯,一杯清茶,一卷宋词,便串成了一串古典的浪漫。
3.梦里秦淮明月,梦外江南烟雨。
4.生动的意象、流畅的韵律、凝练的结构,以及作品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铸就了中国文学艺术上的奇葩。


【内容简介】

词作内容渉及爱国言志,闺阁爱情,羁旅离愁,边塞风光,咏史咏物,田园山水,民情风俗。或构思精巧,或诗情画意,或地方特色,或寓义深邃。体现了宋代的历史特征和宋词发展的艺术轨迹。每篇词作有词人简介,词作笺注,词作艺术分析。详尽解读,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顾玉婷,女,大学老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爱舞文弄墨、爱作赋诌令、爱闲暇,其文字可清新淡雅、细腻温婉,亦可大开大合,遒爽豪放。


【前言】

词,诗歌的一种,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配以曲调演唱的诗文是词的初形式。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宋代文人对填词作曲的偏爱,极大地推动了词的发展,这使宋词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宋词也因此与前代的唐诗和后代的元曲并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三颗耀眼的明珠。

词源于民间,草创阶段,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此时的词,尽管在格律上还不够严谨,艺术上也有粗糙之处,但是风格质朴,语言清新。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是现存早的唐代民间词,其中有大量民间无名氏的词作,这些词作保留了词原始的面貌。

随着词在民间的兴起和流行,这种体式也逐渐吸引了一些文人的注意。可是当时的唐朝,诗风盛行,文人词真正产生于盛唐以后,比如,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唐玄宗的《好时光》。时至中唐,文人词取得了些许成就,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著名的作家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在此时应运而生。

唐末五代时期,有了一批专门的填词作家,词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技巧也成熟起来,这一时期的词人使词脱离了民间曲子词和早期文人词的初创状态,并将之推向成熟。不过,此时词的题材内容却逐渐缩小为反映男女爱情一角,

苍劲雄浑的作品越来越少,清新质朴之作也很难再见,柔靡绮丽逐渐成为词的主要特色。五代末期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可称为这一时期词作的集大成者。

北宋初期,是词坛发展的重要时期。先有柳永创制了慢词,从形式上开阔了词的可塑性。后来,苏轼又致力打破诗词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两位出色的词人倡道在前,后人纷纷仿效,词坛一片姹紫嫣红。

北宋后期,中原饱受外族侵凌,待到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和外患的阴霾仍然未散。于是,词坛上出现了悲怆激昂的吼声,把忧国伤民的情怀写进词里。李清照的词作可以算作是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李清照工于写别恨离愁,南渡后,她常把国家的灾难与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叙说,词作中渗透着对故乡故国之思,作品的格调不断提高。南宋中期之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词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汇成了南宋词坛一支振奋人心的主流,一直贯穿整个南宋。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宋词之美,在于其情思细腻、比兴婉曲和境界朦胧。说到诗词之别,要之可谓诗庄而词媚、诗境阔而词言长。

宋词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得各家所长,查缺补漏,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免费在线读】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④图一醉,对酒当歌7,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

【笺注】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黯黯:迷蒙不明。这里形容心情沮丧忧愁的样子。

④疏狂:狂放不羁,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出自《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⑦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译文】

  登上高楼,久久地倚靠着栏杆,习习的微风拂来,我极目远眺,仿佛一缕春愁在遥远的天际黯然升起。远处的萋萋芳草,云霭雾气,全都笼罩在橘色的残阳中,此时又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心情呢?

想要散漫放纵谋求一醉,痛饮狂歌以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我的衣带日渐宽松,人也逐渐消瘦,却依然无怨无悔,就让我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容颜憔悴也心甘情愿。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这首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

上阙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下阙写主人公为排解春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这“春愁”,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