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颜氏家训》主要讲述立身、治家的方法,涉及儒学、文学、历史、佛学、文字、民俗、伦理等众多领域,并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特别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要趁早,尤其推崇把儒学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本系列丛书在总目选编上,收入中国国学之精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精神有源的特点。

二、本书为节选,分为七卷,共二十篇,每篇内容独立,篇与篇之间又有联系。

三、本书编辑目的,在于陶冶学生优雅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引导人做有教养的君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人生有根。

四、本书的篇章,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是历代学者家传户颂之篇章。以培养当代青少年睦亲、尚贤、好学、明理的素养,具有时代意义。

五、本书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记录了颜之推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人生经验,是中国家庭教育史上*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六、本书依照阅读的逻辑及成长所需,先列“篇章大意”,再列“正文”“注释”“译文”,并依文中具有成长、教育意义的内容,设置“成长启示”,每篇之后设置“品读思考”,全书*后列出“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以及“读后感”。

七、本书“注释”“译文”部分,力争浅白、明了;“成长启示”则针对青少年成长需要,配合时代意义,作恰当的引导;“品读思考”在于启迪学生思辨的能力;“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则更贴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实用性、导向性;“读后感”则是把对本书的具体感悟或得到的启示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关于作者

颜之推(公元531—约591年),字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他的祖先渡过长江寓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公元554年西魏破南梁,颜之推被俘。他为回南梁,逃奔北齐。但陈朝代替了梁朝,颜之推遂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颜之推又仕于隋。《颜氏家训》一书应在隋灭陈(589年)以后完成。

◎关于本书

《颜氏家训》有丰富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直接开启了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此书内容主要讲述立身、治家的方法,涉及儒学、文学、历史、佛学、文字、民俗、伦理等众多领域,并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特别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要趁早,尤其推崇把儒学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本书在选编时,保留了对当代人有积极引导作用的内容,部分封建、迷信,对现实启示意义不大的内容则未选编。

◎关于历史影响

颜之推一生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也不曾位列显官,却能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誉千秋,可见《颜氏家训》一书影响之深远。《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这不仅因为此书在文章风格上“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在内容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更因为此书具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因此,历代学者将此书作为涵养子孙、教导后辈的典范。它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有益于我们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同时,本书作者颜之推在特殊的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作者简介】

总策划简介:

徐国静,孔子基金会全球文化大使,著名教育专家、演说家。

译注者简介:

颜迈,贵州师范学院终身教授,全国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贵州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贵州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贵州省优秀教师,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已发表论文九十余篇,主编著作七部,获省部级奖九次。


【目录】

卷一

序致

谆谆之言诉缘由

切肤之痛,引以为戒

教子第二

幼时明理为良子

严母出功臣,慈父失良子

铮铮傲骨不可少

兄弟第三

兄与弟,犹形与影

弟敬而兄爱

后娶第四

尊先贤而慎续娶

门户之祸

至诚至孝汝南薛包

治家第五

治家如治国

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治家应适度

仗义与性吝者

姻缘莫要市井

肃敬对待典籍

卷二

风操第六

聊记礼仪示子孙

不可因讳而废公事

离别的不同风俗

亲属名称不可滥

称呼不可戏

忌讳与丧服

避讳有讲究

门不停宾

慕贤第七

君子慎交游

不可重遥轻近

绝不窃人之美

前轻后重失良机

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卷三

勉学第八

凡庶更须勤学

当以学自勉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学者当淳去泰

学者当修身利行

晚学不可自弃

博士当涉群书

孝昭帝犯忌

庶士更须好学

古人勤学

训思鲁

勤切磋易进步

卷四

文章第九

文才当自知

为文须谦虚

席毗笑文士

时俗不可独违

名士之争

文章之大失

无轻议

名实第十

名与实

君子立己

不可毁诺

天才钝拙而雅自矜持

圣人之教

涉务第十一

有益于物

眼不能见其睫

乘马之风俗

不可轻农事而贵末业

卷五

省事第十二

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上书陈事

谏诤之徒

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不论身份则无尤

以仁义为节文

止足第十三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仕宦称泰之中品说

诫兵第十四

当以儒雅为业

君子当为主尽规

武夫

养生第十五

诸药饵法,不废世务

虑祸保身

生与义

归心第十六

勿轻慢佛教

俗之谤者五

勿以寻常论宇宙

佛文可实验

人力与神通

善恶之行,祸福所归

何由悉责其精洁

人生难得,无虚过

卷六

书证第十七

“荇”“苋”之别

苦菜非龙葵

“牡”不可为“牧”

“影”与“景”

“陈”字不应皆改

“穴”与“六”

一夜五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卷七

音辞第十八

邪乃未定之词

元帝手教侍读

杂艺第十九

道不同不相为谋

右军乃书之渊源

《画书赋》不足为信

勿要轻禽,截狡兽

拘而多忌,无益

算与医兼明即可

博弈不可常

弹棋时可为之

终制第二十

坦然面对离世

门衰不敢隐退

奄忽不求备礼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免费在线读】

序致

序致篇是本书的序言,在这一篇中,作者主要交代了写作这本书的原因,同时,也以自身经历为例指出“幼时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谆谆之言诉缘由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备矣③。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效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⑥。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⑦;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⑨,不如寡妻之诲谕⑩。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①诚孝:即忠孝。②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③备:完备。④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学者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⑤模效:模拟,仿效。⑥提撕:教导,提醒。⑦傅婢:即侍婢。⑧斗阋(xì):指家内兄弟之间的争执。⑨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非常贤明的两位帝王。⑩寡妻:正妻。汝曹:汝辈,指你们,一般用在长辈称呼晚辈的时候。那些圣人贤者所编写的书籍,教育人们忠诚、孝顺、言语谨慎、行为自持、处世为人、传播名声的道理,都已经说得非常完善、周全了。从魏、晋开始,那些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道理重复,内容雷同,一个模仿一个,就好像是在屋里再建屋,在床上再放床一样。我现在要再写这一类书,并不是想要约束大众、规范世人,只是为了整顿家族内的风气,教诲下一代罢了。同一句话让人们信服,大家更相信与他们亲近的人;同一个命令让人们执行,大家更乐意执行由自己敬佩的人所发出的。如果要禁止孩童过分打闹、玩耍,那么老师、朋友的警诫、劝告比不上孩童身旁侍婢、仆从的阻拦;如果要禁止兄弟之间的吵闹、争斗,那么古时贤明帝王尧舜的教导,还比不上争斗人身旁妻子的教诲、劝告。我希望这本书在你们心中所达到的信服力,比仆从、侍婢在孩童心中的地位、妻子在丈夫心中的地位要高一些。家训中往往记录着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它们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常读之,可以明晓忠孝节义、礼仪廉耻。

切肤之痛,引以为戒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②,晓夕温凊③,规行矩步④,安辞定色,锵锵翼翼⑤,若朝严君焉⑥。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⑦,家涂离散⑧,百口索然⑨。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⑩,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①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之时,指童年时代。②两兄:指之仪、之善二人。③晓夕温凊(qìng):冬天温被使被窝变暖,夏天扇风使席子变凉。依照礼节侍奉父母。凊,凉、清凉。④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法度。⑤锵锵翼翼:行走时恭敬有礼。⑥严君:父母,多指父亲。⑦丁:当,碰上。荼蓼(túliǎo):处境艰苦,这里喻指丧父。⑧家涂:家道。⑨百口:全家。 索然:萧索,冷落。⑩属(zhǔ)文:写文章。不修边幅: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仪容、衣着。少:稍,略微。 砥(dǐ)励:磨炼。指:通“旨”,意图,意思。铭肌镂骨:形容印象深刻,永志不忘。铭、镂,都是刻的意思。后车:后继之车,引申为借鉴。

我们家的门风家教,向来都是完整细密的。以前,当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受到关于这方面的引导和指教;每天都学着两位兄长,依照礼节服侍、奉养父母,言谈举止合乎法度,言语从容,神色端庄,行走时恭敬谨慎,就像拜见父亲一样。父母经常会给予我们勉励,有时也会询问我的爱好、尊崇,教导我扬长避短,没有一样不是诚恳、真切且恰到好处的。就在我刚刚九岁的时候,遭受了父亲去世的痛苦,家道衰落,人口大减,全家顿时冷清起来。慈爱的兄长历尽千辛万苦来抚养我,但他对我只有慈爱没有威严,而且督导也不严厉。当时我虽然也学习、诵读《礼传》,略微喜欢写文章,但受红尘中人的熏陶感染,任性而为,言语轻率,且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等到十八九岁的时候,稍微懂得磨砺品性的重要,然而曾经的习惯已经如同下意识的行为一般自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抹除。一直到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渐渐少了下来;但心口不一、理性与情感起冲突的事情还是时常发生,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常反省白天所犯的过错,今天也常常懊悔昨天的过失。自己感慨小时候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会导致这样的状况发生。想想自己往昔的志向意愿,印象非常深刻,并不是用眼睛、耳朵学习古书上的训诫所能够比拟的。因此,我将这二十篇《家训》留了下来,希望能够成为你们的后车之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