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探索科学之路——百年诺贝尔化学奖钩沉》上一版自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好评,有些中学也采用了这本书作为中学生拓展在知识的选修教材。因为诺贝尔奖每年都会评选一次,所以这本书的再版及时更新了近几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信息介绍,有助于读者准确了解大师们的信息,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化学百余年来的重大成就。另外这本书中大师们的成长经历及科研经历有些也是属于励志类的,对于年轻一代的读者多少会得到启迪。
【内容简介】
此书汇集了115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全部170余位获奖者的生平与贡献,并向读者全面介绍了科学家、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艾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和诺贝尔奖的由来及其走过的百年历程。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的设立、拾零和全部化学奖获得者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路。这不仅广泛、全面地反映列百年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对读者全面了解世界杰出化学家和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从中得到启迪,有所裨益。本版内容对上一版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正,同时增补了近4年诺贝尔获得者的情况以及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关中国人的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
叶铁林,1938年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从事过科研、设计、生产管理和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化工学报》主编、编审,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天然碱》、《纯碱工学》、《化工界经过程原理及应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获奖者全集》、《化学元素百宝箱》等。
【目录】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 / 001


诺贝尔 / 002
诺贝尔纪念馆 / 005
诺贝尔奖 / 006
 1.诺贝尔奖的设立 / 006
 2.诺贝尔奖拾零 /008
 (1) 百年不变、长盛不衰的诺贝尔奖 / 008
  ① 颁奖程序百年不变 / 008
  ② 奖金 / 010
  ③ 评选过程保密 / 010
  ④ 诺贝尔文学奖的产生 /011
 (2)诺贝尔奖得主花絮 / 011
  ① 首届诺贝尔奖得主 / 011
  ② 届经济学奖得主 / 011
  ③ 四人两次获诺贝尔奖 / 012
  ④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 / 012
  ⑤ 获诺贝尔奖的父子(父女、母女) / 014
  ⑥ 年轻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 / 016
  ⑦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和华裔科学家 / 017
  ⑧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 024
  ⑨ 诺贝尔奖获得者多的高等学府之一,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 024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025
范霍夫(1901)/ 026
费歇尔(1902)/ 028
阿伦尼乌斯(1903)/ 029
拉姆塞(1904)/ 031
拜耳(1905)/ 032
穆瓦桑(1906)/ 034
毕希纳(1907)/ 036
卢瑟福(1908)/ 038
奥斯特瓦尔德(1909)/ 041
瓦拉赫(1910)/ 043
居里夫人(1911)/ 045
格利雅(1912)/ 048
萨巴蒂埃(1912)/ 049
维尔纳(1913)/ 050
理查兹(1914)/ 051
威尔施泰特(1915)/ 053
哈伯(1918)/ 055
能斯特(1920)/ 057
索迪(1921)/ 058
阿斯顿(1922)/ 060
普列格尔(1923)/ 062
席格蒙迪(1925)/ 064
斯韦德伯格(1926)/ 065
维兰德(1927)/ 066
温道斯(1928)/ 067
哈登(1929)/ 068
奥伊勒-凯尔平(1929)/ 069
费歇尔(1930)/ 070
博施(1931)/ 072
伯吉乌斯(1931)/ 074
朗格缪尔(1932)/ 076
尤里(1934)/ 078
伊伦(1935)/ 080
弗雷德里克(1935)/ 083
德拜(1936)/ 084
哈沃斯(1937)/ 086
卡勒(1937)/ 087
库恩(1938)/ 088
布特南特(1939)/ 090
卢齐卡(1939)/ 091
海维西(1943)/ 092
哈恩(1944)/ 094
维尔塔宁(1945)/ 096
萨姆纳(1946)/ 097
诺斯罗普(1946)/ 099
斯坦利(1946)/ 101
罗宾森(1947)/ 102
蒂塞利乌斯(1948)/ 103
乔克(吉奥克)(1949)/ 104
狄尔斯(1950)/ 105
阿尔德(1950)/ 106
西博格(1951)/ 107
麦克米伦(1951)/ 110
辛格(1952)/ 111
马丁(1952)/ 113
施陶丁格(1953)/ 114
鲍林(1954)/ 116
维格诺德(1955)/ 118
欣谢尔伍德(1956)/ 120
谢苗诺夫(1956)/ 121
托德(1957)/ 123
桑格(1958)/ 124
海洛夫斯基(1959)/ 126
利比(1960)/ 127
卡尔文(1961)/ 128
肯德鲁(1962)/ 129
佩鲁茨(1962)/ 131
齐格勒(1963)/ 133
纳塔(1963)/ 135
霍奇金(1964)/ 136
伍德沃德(1965)/ 138
马利肯(1966)/ 140
艾根(1967)/ 142
诺里什(1967)/ 143
波特(1967)/ 145
昂萨格(1968)/ 147
巴顿(1969)/ 149
哈塞尔(1969)/ 150
勒洛伊尔(1970)/ 152
赫茨伯格(1971)/ 154
安芬森(1972)/ 155
斯坦(1972)/ 156
穆尔(1972)/ 157
威尔金森(1973)/ 158
菲舍尔(1973)/ 160
弗洛里(1974)/ 161
普雷洛格(1975)/ 163
康福思(1975)/ 165
利普斯科姆(1976)/ 167
普里果金(1977)/ 168
米切尔(1978)/ 170
维蒂希(1979)/ 171
布朗(1979)/ 173
吉尔伯特(1980)/ 175
伯格(1980)/ 176
桑格(1980)/ 178
霍夫曼(1981)/ 180
福井谦一(1981)/ 182
克卢格(1982)/ 185
陶布(1983)/ 187
梅里菲尔德(1984)/ 189
豪普特曼(1985)/ 190
卡尔勒(1985)/ 192
李远哲(1986)/ 194
赫希巴赫(1986)/ 196
波拉尼(1986)/ 198
彼德森(1987)/ 200
克拉姆(1987)/ 201
莱恩(1987)/ 203
米歇尔(1988)/ 205
戴森霍菲尔(1988)/ 207
胡贝尔(1988)/ 208
阿尔特曼(1989)/ 210
切赫(1989)/ 211
科里(1990)/ 213
恩斯特(1991)/ 215
马库斯(1992)/ 217
穆利斯(1993)/ 218
史密斯(1993)/ 220
奥拉(1994)/ 221
克鲁增(1995)/ 223
莫利纳(1995)/ 224
罗兰德(1995)/ 225
克罗托(1996)/ 226
斯莫利(1996)/ 228
柯尔(1996)/ 230
博耶(1997)/ 231
斯科(1997)/ 233
沃克(1997)/ 235
科恩(1998)/ 236
波普尔(1998)/ 237
兹韦勒(1999)/ 238
白川英树(2000)/ 240
马克迪尔米德(2000)/ 242
黑格(2000)/ 243
诺尔斯(2001)/ 244
野依良治(2001)/ 246
夏普莱斯(2001)/ 248
芬恩(2002)/ 250
田中耕一(2002)/ 251
维特里希(2002)/ 254
麦金农(2003)/ 256
阿格雷(2003)/ 258
切哈诺沃(2004)/ 260
赫什科(2004)/ 261
罗斯(2004)/ 262
肖万(2005)/ 263
格拉布斯(2005)/ 265
施罗克(2005)/ 267
科恩伯格(2006)/ 269
埃特尔(2007)/ 272
钱永健(2008)/ 275
沙尔菲(2008)/ 278
下村修(2008)/ 280
拉马克里希南(2009)/ 282
施泰茨(2009)/ 284
约纳特(2009)/ 285
赫克(2010)/ 287
根岸英一(2010)/ 289
铃木章(2010)/ 291
谢赫特曼(2011)/ 293
莱夫科维茨(2012)/ 296
科比尔卡(2012)/ 298
卡普拉斯(2013)/ 300
莱维特(2013)/ 301
瓦谢尔(2013)/ 302
贝齐格(2014)/ 303
莫纳(2014)/ 304
黑尔(2014)/ 305
林达尔(2015)/ 306
莫德里奇(2015)/ 307
桑贾尔(2015)/ 308


附录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一览表 / 309
人名索引 / 319



【前言】
早在1958年,本人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时,就开始关注诺贝尔奖,尤其是诺贝尔化学奖,并作为个人的学习和爱好,搜集有关资料。自1980年开始在有关报刊上发表有关诺贝尔奖及其获奖者的科普文章。开始大多是在当年公布诺贝尔奖获奖者后,本人即发表介绍该获奖者的文章,以补充读者对他们的了解。此后也不断发表回顾性的有关诺贝尔奖及其获奖者的科普文章。
诺贝尔奖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科技领域高奖项,世人钦慕。诺贝尔奖颁奖已115周年,百年不变,长盛不衰。本书汇集了115年来全部171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简介,并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艾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本人和诺贝尔奖的由来,包括诺贝尔奖的设立、拾零,尤其是跨世纪诺贝尔奖的回顾、中国人与诺贝尔奖,并纠正了以往不妥史实,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此外,还着重介绍了全部化学奖获得者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路。这不仅广泛、全面地反映了化学学科的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对读者全面了解世界杰出化学家和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状况,并从中得到启迪,对探索科学成功之路有所裨益。
我也借此机会,向这些为化学学科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表示敬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此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我也有意五年之后续编此书,让此书和诺贝尔化学奖一起延续。书中如有不妥之处,还望专家和读者不吝珠玉,倾心赐教,以便修编斧正。


叶铁林  
2015年11月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