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喜马拉亚星》等影片里,印度教诸神常常以特定符号的形式出现,表现、渲染了印度的神秘。这种莫测的神秘和虚无主义真的是印度人精神世界的底色吗?要了解印度教和印度人的精神世界,必先了解印度教的诸神。本书作者施勒伯格以十年之功,完整梳理了印度教诸神的图像、形体、符号和象征,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印度教研究专著,更可作为印度学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工具书。书中收录的作者亲手描绘的200余幅线图,更可为各类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内容简介】
《印度诸神的世界》对有关印度教诸神的图像学、尤其是艺术品进行描述和阐释。这些艺术品体现了对诸神的特定理解。在形式上,宗教神像(无论雕塑还是浮雕)与传统、成规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和阐释印度教的神像,我们不仅了解到“伟大”的诸神,而且了解到“细节”的多样性;我们学会通过法器、体态、手势、服装、坐骑等来区分他们。我们深深地沉浸在印度神话里,体验那神圣的圆舞、诸神与阿修罗之战、其喜怒哀乐与争权夺利,就如同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及往世书的神话传说所预示的那样。图像学可谓是通过神话“丛林”的路标,应被理解为一种高度形式化的图像与符号语言,对它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走近印度人的思维世界。
【作者简介】
E.施勒伯格(1950-)是一位颇具声望的德国印度学家,《印度诸神的世界》一书为欧洲世界对印度神话、造像的认识与研究奠定了基础。译者范晶晶,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媒体评论】
《印度诸神的世界》一书,乃是作者积十年之功,在印度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传统而撰写出来的一部扛鼎之作。为了让读者对印度造像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施勒伯格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造像的相关理论,印度教三大神、女神、吠陀诸神和次等神,以及各种动物、植物等,接下来从微观的角度分别描述了造像中神的体态、手势、法器、服饰等,*后是具体细致地分析了造像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元素及其象征含义。不仅如此,书中还收入了200余幅作者本人亲笔描绘的神像线条图,方便读者获得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此意义上,这本书不仅可供学者们研究参考之用,也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印度文化的指南,雅俗共赏,可读性非常强。
在中国,因为佛教诞生于印度之历史的渊源,因为玄奘等高僧西行求法的事迹,长期以来,各个学科对于印度教万神殿多有模糊的了解,但对于印度造像、神话的系统介绍与研究,仍然呈现一片荒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诸神的世界》一书的译介与引入,将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为宗教研究、中西交流的艺术史研究等提供基础性的参考文献。
范晶晶博士从事印度学研究多年,且德语水平很高。晶晶博士的汉语表达流畅,使得《印度诸神的世界》成为一部优秀的译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系教授 段晴
【目录】
译序 前言 有关印度语言的拼写和读音 绪论 简介 *章 印度教中神性观念的图像学转化 第二章 印度教的万神庙 第三章 搅乳海与自然的显现 第四章 诸神的体态 第五章 手印与手势,诸神的手势语言 第六章 诸神的法器 第七章 诸神的装饰 第八章 图案与符号语言 索引
【前言】

【免费在线读】
对参观庙宇或博物馆的欧洲游客来说,神像并不具备它们对印度人所产生
的那种意义。在印度人眼中,宗教塑像是有生命的。其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即头部、双臂、双腿、手势、法器,在各种仪式中被开光并注入生气。通过日常的礼拜,这种象征性的影响力历久弥新,甚至还与日俱增。
多年前,一位婆罗门祭司告诉我:有个欧洲人在贝拿勒斯的一座庙里买了一尊小铜像,放在行李箱里带走。由于铜像产生了巨大的热量,行李箱爆炸了,铜像与行李全都被毁。
这个故事引起我的反思,并不是因为其可能性与真实性,而是由于它向我展示了:对于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这样一尊塑像有着怎样的能量。我想起许多场景:在节日庆典上,婆罗门祭司像对人一般地对待神像,将人类生活的领域移植到诸神生活的领域。在湿婆派的庙里,我曾见到祭司在深夜将湿婆及妻子波哩婆提的塑像从大殿里取走、放进一个神龛,让他们得以在丝绒枕上安眠。我还了解到,在第二天的晨间仪式中,他们将会被唤醒,回到大殿里继续履行职责。
虽然神像众多,但在例行的祭祀中,没有一个被忽视。当着印度教徒们的面——其中有些会在庙里逗留一整天,祭司们敬拜诸神的法器,如触摸三叉戟和杵、手握祭勺和莲花等,以此赞颂诸神各自的神力。据说这些法器拥有独特的能量,祭司们一边拿它们做出神圣的手势,一边念诵咒语。举行仪式时,他们一会儿手持法器在神像前面绕行,一会儿拿着法器上下摆动,像在扇风或在虚空中画出神秘的图表。对于信徒来说,神的力量无所不在,故而在他们看来,并不是祭司在行动,而是神祇自身通过塑像在行动。接下来,当我们处理印度图像学和宗教“象形文字”时,不仅应该考虑到讲述印度神话世界的史诗和民间传说,还应该考虑到“吠陀”中古老的祭司文献:它们首次全面完整地阐释了各种宗教塑像。
通过观察和阐释印度教的神像,我们不仅了解到“伟大”的诸神,而且了解到“细节”的多样性;我们学会通过法器、体态、手势、服装、坐骑等来区分他们。
我们深深地沉浸在印度神话里,体验那神圣的圆舞、诸神与阿修罗之战、其喜怒哀乐与争权夺利,就如同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及“往世书”的神话传说所预示的那样。图像学可谓是通过神话“丛林”的路标,应被理解为一种高度形式化的图像与符号语言,对它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走近印度人的思维世界。因此,我们也可以试图像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那样,不是仅仅将塑像视为艺术品、雕塑家的成果展示、特定时代或文化的体现,而是以敏锐的注意力对其加以考察,并逐步地进行描述和阐释。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