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邵雍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和诗人,与周敦颐、二程、张载一起被后人尊称为“北宋五子”。近年来,虽然有多种版本的邵雍著作出版,但从研究者角度来看,其资料搜集尚未完备。加之邵雍专精易学象数,其学术堪称一孤明独发之专门之学,如整理标点者不得其人,亦难孚世望。本全集由卓有建树的易学家郭彧先生主持整理,保证了学术质量。
【内容简介】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 ,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附录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人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北宋大儒。其学问淹博,融会贯通,尤精于《易》,创立了先天象数派易学,对后世影响极大。郭彧,1941年生,专研易学二十余年。 已出版易学著作十余部,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儒学与易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
【目录】
总目
前言
邵子全书序
刻邵子全书序
皇极经世
点校说明
皇极经世卷
皇极经世卷第二
皇极经世卷第三
皇极经世卷第四
皇极经世卷第五
皇极经世卷第六
皇极经世卷第七
皇极经世卷第八
皇极经世卷第九
皇极经世卷第十
皇极经世卷第十一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
附录
皇极经世系述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
道藏辑要之皇极经世书
四库全书总目皇极经世书提要
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皇极经世书
提要
皇极经世三筒表
皇极经世夏商周年表
邵雍六十四卦易数表
伊川击壤集
点校说明
伊川击壤集序
伊川击壤集卷之一
伊川击壤集卷之二
伊川击壤集卷之三
伊川击壤集卷之四
伊川击壤集卷之五
伊川击壤集卷之六
伊川击壤集卷之七
伊川击壤集卷之八
伊川击壤集卷之九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一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二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三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四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五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六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七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八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九
伊川击壤集卷之二十
伊川击壤集外诗文
击壤集引
伊川击壤集后序
题伊川击壤集后
四库全书总目击壤集提要
邵雍资料彙编
墓志铭、行状、传记、年表
邵古墓志铭
邵尧夫先生墓志铭
康节先生行状略
宋史邵雍传
宋史纪事本末邵雍传
藏书邵雍传
邵雍年表
邵伯温、邵博论邵雍
易学辨惑
邵氏闻见录(摘录)
邵氏闱见后录(摘录)
二程、朱熹论邵子之学
二程论邵子之学
朱熹论邵子之学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见邵雍资料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宋元学案之百源学案
宋元学案卷九百源学案(上)
宋元学案卷十百源学案(下)

【前言】
一、 邵雍的生平成就
邵雍,字堯夫,人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年,公元一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於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卒於熙寧十年(丁巳年,公元一〇七七年),享年六十七歲,卒謚康節。幼年隨父邵古遷共城(今河南輝縣),三十七歲時移居洛陽。奇才蓋世,人品峻潔。名流學士如富弼、吕公著、程頤、程顥、張載等皆與之交遊,司馬光待之如兄長。以隱居不仕著稱。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漁樵問對》等。其學問精湛,融會貫通,尤精於《易》,並創立先天之學。後人尊稱‘邵子’。
邵雍祖上姬姓,出於召公世系,爲周文王後代。他早年即胸懷大志。居共城時,其母李氏過世,他便築廬於蘇門山,布衣蔬食守喪三年。時李挺之爲共城縣令,聽説邵雍好學,便造訪其廬。邵雍遂拜其爲師,從學義理之學、性命之學與物理之學。數年之後,邵雍學有所成,但不事張揚,所以瞭解他的人很少。時有新鄉人王豫同邵雍論學,他自恃自己學問足可當邵雍之師,誰知議論過後卻深爲邵雍的學識所折服,於是便虔誠地拜其爲師。邵雍移居洛陽之後,所悟‘先天之學’進一步完善,又收張等爲弟子,傳授《先天圖》及‘先天之學’。
邵雍四十五歲時娶王允修之妹爲妻,後二年得子,名伯温。嘉祐六年,邵雍五十一歲時,丞相富弼讓邵雍出來做官,甚至説‘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閑名目’,被他婉言謝絶。當時神宗下詔天下舉士,吕公著、吴充、祖無澤等人皆推薦邵雍,朝廷連下三道詔書,任命邵雍爲秘書省校書郎、潁川團練推官。邵雍再三推辭,不得已而受官,又稱病不肯赴職。
邵雍在洛陽閑居近三十年。冬夏則閉門讀書,春秋兩季出遊。樂天知命,常以詩言志,以園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娛平生。一心效法聖人,觀物得理,究天人之際,立言不朽。嘗有詩云:‘秪恐身閑心未閑’、‘若蘊奇才必奇用,不然須負一生閑’。的確是一位具有遠大抱負的儒者。
邵雍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也不公開反對。他把這種不滿的心情通過吟詩唱和的形式表達出來。如‘自從新法行,常苦樽無酒’、‘懷觴限新法,何故便能傾’、‘侯門深處還知否,百萬流民在露頭’等詩句,反映了他對待新法的態度。他也是一位能夠權變知時的智者。有門生故舊爲反對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勸説道:‘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與邵雍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間事無所不論。程顥嘗説:‘邵堯夫於物理上盡説得,亦大段洩露他天機。’又説:‘堯夫之學,先從理上推意,言象數,言天下之理。’以‘内聖外王之道’評價邵雍之學,以‘振古之豪傑’評價邵雍其人。
熙寧十年三月,邵雍有病,後臥床百餘日而不能起。至七月四日病危,五日淩晨去世,享年六十七。遺囑命治喪之事從簡,一如其父,葬從伊川先塋。邵雍病中,司馬光前來探視。邵雍對他説:‘某病勢不起,且試與觀化一巡也。’司馬光寬慰他:‘堯夫不應至此。’邵雍説:‘死生亦常事耳。’當時正值張載從關中來,他給邵雍診脈後説:‘先生脈息不虧,自當勿藥。’又要給邵雍推命吉凶,説:‘先生信命乎?載試爲先生推之。’邵雍回答:‘世俗所謂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則知之矣。’張載説:‘既曰天命,則無可言者。’邵雍《閑行吟》云:‘買卜稽疑是買疑,病深何藥可能醫。夢中説夢重重妄,牀上安牀疊疊非。列子御風徒有待,夸夫逐日豈無疲。勞多未有收功處,踏盡人間閑路歧。’可見他是一個不信世俗之命,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數的儒者。程頤前來探病,説:‘先生至此,他人無以致力,願先生自主張。’邵雍説:‘平生學道固至此矣,然亦無主張。’又説:‘正叔可謂生薑樹頭生,必是樹頭生也。’其時邵雍聲息已很微弱,就舉起兩手做手勢,程頤不明白,問:‘從此與先生訣矣,更有可以見告者乎?’邵雍説:‘面前路徑常領寬,路徑窄則無著身處,況能使人行也!’邵雍病重之中猶有‘以命聽於天,於心何所失’、‘唯將以命聽於天,此外誰能閑計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尋。湯劑功非淺,膏肓疾已深。然而猶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詩句,足見他對待生死的樂天態度。
邵雍去世後,邵伯温請程顥爲其父作墓誌銘。程顥月下渡步於庭,思索良久對程頤説:‘顥已得堯夫墓誌矣。堯夫之學可謂安且成。’遂於墓誌中有‘先生之學爲有傳也’,‘語成德者,昔難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論之,可謂安且成矣’等語。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歐陽修之子歐陽棐作謚議:‘君少篤學,有大志,久而後知道德之歸。且以爲學者之患,在於好惡,惡先成於心,而挾其私智以求於道,則弊於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於四方萬里之遠,天地陰陽屈伸消長之變,無所不可而必折衷於聖人。雖深於象數,先見默識,未嘗以自名也。其學純一不雜,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渾大,不見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謚法,温良好樂曰康,能固所守曰節。’南宋咸淳三年正月,封邵雍爲新安伯,從祀孔廟。
程顥、張、歐陽棐皆評價邵雍之學‘純一不雜’,則是因其學問不雜以‘智數’。脫脫《宋史》將邵雍列入《道學傳》,李贄《藏書》將邵雍列入《德業儒臣傳》,則表明邵雍是有宋道學(或稱理學)的大家。邵雍亦自云:‘君子之學,以潤身爲本,其治人應物皆餘事也。’又云:‘物理之學既有所不通,不可以強通。強通則有我,有我則天地而入於術矣。’又云:‘爲學養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誠,則無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當以直求之。若用智數以徑求之,是屈天地而循人欲也。不亦難乎!’脫脫對此也有評論:一些人‘因雍之前知’就説邵雍能從一切物體的聲音、氣色、動作方面推其吉凶之變,於是就摘取人世間那些已經發生的事,説邵雍都有言在先了。其實是‘雍蓋未必然也’。對於邵雍的‘遇事能前知’,程頤的分析是:‘其心虛明,自能知之。’
邵雍作爲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易學家,詩人,先天學説的創始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他的著述及其所反映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易學史及宋明理學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邵雍弟子張崏述邵雍行狀曰:‘先生治《易》、《詩》、《春秋》之學,窮意言象數之蘊,明皇帝王霸之道,著書十萬餘言。研精極思三十年,觀天地之消長,推日月之盈縮,考陰陽之度數,察剛柔之形體,故經之以元,紀之以會,參之以運,終之以世。又斷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諸天道,質以人事,興廢治亂,靡所不載。’
二、 邵雍的《皇極經世》及其先天之學
邵雍的易學成就,主要表現在‘先天之學’方面。邵雍創建了先天象數學理論,成爲後代先天象數學派的開山者。邵雍以後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象數學者,著名的宋代有王湜、張行成、祝秘、廖應淮,明代有朱隱老、黃畿,清代有王植、何夢瑤等。這些學者從不同的向度發揮或發展了邵雍的先天象數學説。
以先天學説爲基礎構建起來的《皇極經世》,是邵雍思想的代表作。該書體系龐大,内容涵蓋宇宙生成論、自然觀、歷史觀和社會政治理論等。關於‘皇極經世’含義,朱伯崑先生認爲‘其所謂皇極經世,即按三皇所立的至高法則,觀察和推測人類歷史的變化以禦世。因爲此法則爲伏羲氏所立,故又稱其易學著作爲《皇極經世》。’‘皇極’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有‘建用皇極’、‘惟皇作極’的表述,言治道則上推三皇,有追尋道統本源之意;‘經世’,是經邦濟世、治理人世之意。該書力求構造一個囊括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完整的觀念體系。這是一個法則,以此,上應宇宙,下應人事而不惑。
邵雍把從傳説中的帝堯即位之甲辰年,到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這三千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編在《皇極經世》書中的元會運世時間體系中。該書通過編年的形式表達作者的歷史哲學。作者中年以後卜居洛陽安樂窩,與司馬光、二程等名流吟詩唱和,探討學問,編撰《皇極經世》的思想構架就是在這一段時期形成的。與此同時由於王安石變法,司馬光政治失意,亦隱居在洛陽,與邵雍爲鄰。司馬光著名的《資治通鑒》亦是在這個時期成書。司馬光非常尊重邵雍的學識,待之如兄長。《皇極經世》與《資治通鑒》在表達歷史哲學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邵雍受到《易傳》思想的啟發,對其思想加以發揮敷衍,成爲《皇極經世》主要的思想來源。比如受到‘天地定位’章啟發開出的‘先天圖式’,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而展開的八卦生成思想。老子的《道德經》中也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揚雄通過擬《易》而作《太玄》,北周衛元嵩作《元包經傳》。邵雍的《皇極經世》,就是努力構造自己時空觀體系的一部書。在該體系中,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上的朝代消長、興替,萬物的存在狀態的看法,用其子邵伯温的話説就是:‘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以盡天地萬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陰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較然可見矣。故書謂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焉。’
朱熹云:‘程、邵之學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節者至矣。蓋以其信道不惑,不雜異端,班於温公、橫渠之間。’余敦康先生頗爲推崇邵雍的‘宇宙意識與人文情懷’,認爲邵雍的‘宇宙意識有似於道家,這種人文情懷就有似於儒家了’,稱讚邵雍是一個‘儒道兼綜的人物,雖曠達而仍有執著的人文情懷……他的先天之學是一種内聖外王之道’。
今人研究邵雍的思想,如果想要全面準確地把握,那就必須對邵雍著作做深入研究。邵雍博大精深的思想對中國哲學史、易學思想史有着深遠的影響。邵雍的人文情懷、安樂精神和真善境界,不僅對後世易學家、理學家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當今的世俗人生仍然有着可資借鑒的意義。
劉師培在《漢宋學術異同論》中説:‘宋人象數之學,精語尤多……而邵子《觀物内篇》曰“象起於形,數起於質,名起於言,意起於用”,其析理尤精,遠出周、張之上。又以水火土石爲地體,以代《洪範》之五行,地質之學已啟其萌。此則宋儒學術遠邁漢儒矣,與荒渺不經之説迥然殊途。’
三、 《伊川擊壤集》及邵雍的詩學成就
《伊川擊壤集》這部詩集表達了邵雍 ‘自樂’和‘樂時’的思想。邵雍追求宇宙和人類的 ‘至理’,亦即追尋人類社會發展的本源規律,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安頓,獲得精神上的‘安樂’。《伊川擊壤集》以文學詩歌的形式表現其哲學思想,其精神實質與《皇極經世》是一致的。
邵堯夫喜飲酒吟詩,‘興至輒哦詩自詠’。《四庫提要》以爲‘邵子之詩,其源亦出白居易,而晚年絶意世事,不復以文字爲長,意所欲言自抒胸臆,原脫然於詩法之外’。歷代有人喜愛其詩,南宋大詩人辛棄疾有《讀邵堯夫詩》云:‘飲酒已輸陶靖節,作詩猶愛邵堯夫。’元代虞集早年斗室攻讀,書‘邵堯夫詩’,將書室題爲‘邵庵’,被人尊稱邵庵先生。邵堯夫詩形成‘擊壤體’,仿效者又形成‘擊壤派’,是我國古代理學詩派重要的一支,流行宋、明數百年之久,在日本也頗有影響。
《擊壤集》卷首有康節自序,自謂其詩‘不限聲律,不訟愛惡,不立固必,不希名譽,如鑑之應形,如鐘之應聲’,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吟詠性情而不累於性情,不同於一般詩人之作也。康節之詩,學白居易,平白如話,味薄意淡。朱國禎《湧幢小品》謂‘佛語衍爲寒山詩,儒語衍爲《擊壤集》’。宋人多於詩中言哲理,康節實肇其端。
邵堯夫以詩言理,然不出於勉強,更有不少詠史詩闡述他對歷朝興廢的看法、對歷史人物作用的探究,其中《觀大棋吟》、《經世吟》等均爲詠史詩長篇巨作,爲中國詩史所罕見;寫景詩數量也不少,無論是出遊山水還是居家即景遣興,都可見他對四時物象觀察的細緻,更有部分是借景發明其理學觀;還有些詠懷詩,寫他安貧守道的生活狀態,辭官不做的決心,對名利的鄙夷,及對世態人心的看法;還有一部分爲唱和詩,表達他對友人的尊敬、感謝、勸誡;更多的是自述心跡與行止。其詩集中不少箴言直指人心,即便在今天,對人們認識人生與社會,仍有相當的意義。從文學史方面來看,其詩學觀、詩的文學價值,以及‘擊壤體’的形成,都大有研究的必要。
一、 邵雍的生平成就
邵雍,字堯夫,人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年,公元一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於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卒於熙寧十年(丁巳年,公元一〇七七年),享年六十七歲,卒謚康節。幼年隨父邵古遷共城(今河南輝縣),三十七歲時移居洛陽。奇才蓋世,人品峻潔。名流學士如富弼、吕公著、程頤、程顥、張載等皆與之交遊,司馬光待之如兄長。以隱居不仕著稱。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漁樵問對》等。其學問精湛,融會貫通,尤精於《易》,並創立先天之學。後人尊稱‘邵子’。
邵雍祖上姬姓,出於召公世系,爲周文王後代。他早年即胸懷大志。居共城時,其母李氏過世,他便築廬於蘇門山,布衣蔬食守喪三年。時李挺之爲共城縣令,聽説邵雍好學,便造訪其廬。邵雍遂拜其爲師,從學義理之學、性命之學與物理之學。數年之後,邵雍學有所成,但不事張揚,所以瞭解他的人很少。時有新鄉人王豫同邵雍論學,他自恃自己學問足可當邵雍之師,誰知議論過後卻深爲邵雍的學識所折服,於是便虔誠地拜其爲師。邵雍移居洛陽之後,所悟‘先天之學’進一步完善,又收張等爲弟子,傳授《先天圖》及‘先天之學’。
邵雍四十五歲時娶王允修之妹爲妻,後二年得子,名伯温。嘉祐六年,邵雍五十一歲時,丞相富弼讓邵雍出來做官,甚至説‘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閑名目’,被他婉言謝絶。當時神宗下詔天下舉士,吕公著、吴充、祖無澤等人皆推薦邵雍,朝廷連下三道詔書,任命邵雍爲秘書省校書郎、潁川團練推官。邵雍再三推辭,不得已而受官,又稱病不肯赴職。
邵雍在洛陽閑居近三十年。冬夏則閉門讀書,春秋兩季出遊。樂天知命,常以詩言志,以園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娛平生。一心效法聖人,觀物得理,究天人之際,立言不朽。嘗有詩云:‘秪恐身閑心未閑’、‘若蘊奇才必奇用,不然須負一生閑’。的確是一位具有遠大抱負的儒者。
邵雍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也不公開反對。他把這種不滿的心情通過吟詩唱和的形式表達出來。如‘自從新法行,常苦樽無酒’、‘懷觴限新法,何故便能傾’、‘侯門深處還知否,百萬流民在露頭’等詩句,反映了他對待新法的態度。他也是一位能夠權變知時的智者。有門生故舊爲反對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勸説道:‘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與邵雍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間事無所不論。程顥嘗説:‘邵堯夫於物理上盡説得,亦大段洩露他天機。’又説:‘堯夫之學,先從理上推意,言象數,言天下之理。’以‘内聖外王之道’評價邵雍之學,以‘振古之豪傑’評價邵雍其人。
熙寧十年三月,邵雍有病,後臥床百餘日而不能起。至七月四日病危,五日淩晨去世,享年六十七。遺囑命治喪之事從簡,一如其父,葬從伊川先塋。邵雍病中,司馬光前來探視。邵雍對他説:‘某病勢不起,且試與觀化一巡也。’司馬光寬慰他:‘堯夫不應至此。’邵雍説:‘死生亦常事耳。’當時正值張載從關中來,他給邵雍診脈後説:‘先生脈息不虧,自當勿藥。’又要給邵雍推命吉凶,説:‘先生信命乎?載試爲先生推之。’邵雍回答:‘世俗所謂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則知之矣。’張載説:‘既曰天命,則無可言者。’邵雍《閑行吟》云:‘買卜稽疑是買疑,病深何藥可能醫。夢中説夢重重妄,牀上安牀疊疊非。列子御風徒有待,夸夫逐日豈無疲。勞多未有收功處,踏盡人間閑路歧。’可見他是一個不信世俗之命,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數的儒者。程頤前來探病,説:‘先生至此,他人無以致力,願先生自主張。’邵雍説:‘平生學道固至此矣,然亦無主張。’又説:‘正叔可謂生薑樹頭生,必是樹頭生也。’其時邵雍聲息已很微弱,就舉起兩手做手勢,程頤不明白,問:‘從此與先生訣矣,更有可以見告者乎?’邵雍説:‘面前路徑常領寬,路徑窄則無著身處,況能使人行也!’邵雍病重之中猶有‘以命聽於天,於心何所失’、‘唯將以命聽於天,此外誰能閑計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尋。湯劑功非淺,膏肓疾已深。然而猶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詩句,足見他對待生死的樂天態度。
邵雍去世後,邵伯温請程顥爲其父作墓誌銘。程顥月下渡步於庭,思索良久對程頤説:‘顥已得堯夫墓誌矣。堯夫之學可謂安且成。’遂於墓誌中有‘先生之學爲有傳也’,‘語成德者,昔難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論之,可謂安且成矣’等語。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歐陽修之子歐陽棐作謚議:‘君少篤學,有大志,久而後知道德之歸。且以爲學者之患,在於好惡,惡先成於心,而挾其私智以求於道,則弊於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於四方萬里之遠,天地陰陽屈伸消長之變,無所不可而必折衷於聖人。雖深於象數,先見默識,未嘗以自名也。其學純一不雜,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渾大,不見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謚法,温良好樂曰康,能固所守曰節。’南宋咸淳三年正月,封邵雍爲新安伯,從祀孔廟。
程顥、張、歐陽棐皆評價邵雍之學‘純一不雜’,則是因其學問不雜以‘智數’。脫脫《宋史》將邵雍列入《道學傳》,李贄《藏書》將邵雍列入《德業儒臣傳》,則表明邵雍是有宋道學(或稱理學)的大家。邵雍亦自云:‘君子之學,以潤身爲本,其治人應物皆餘事也。’又云:‘物理之學既有所不通,不可以強通。強通則有我,有我則天地而入於術矣。’又云:‘爲學養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誠,則無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當以直求之。若用智數以徑求之,是屈天地而循人欲也。不亦難乎!’脫脫對此也有評論:一些人‘因雍之前知’就説邵雍能從一切物體的聲音、氣色、動作方面推其吉凶之變,於是就摘取人世間那些已經發生的事,説邵雍都有言在先了。其實是‘雍蓋未必然也’。對於邵雍的‘遇事能前知’,程頤的分析是:‘其心虛明,自能知之。’
邵雍作爲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易學家,詩人,先天學説的創始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他的著述及其所反映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易學史及宋明理學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邵雍弟子張崏述邵雍行狀曰:‘先生治《易》、《詩》、《春秋》之學,窮意言象數之蘊,明皇帝王霸之道,著書十萬餘言。研精極思三十年,觀天地之消長,推日月之盈縮,考陰陽之度數,察剛柔之形體,故經之以元,紀之以會,參之以運,終之以世。又斷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諸天道,質以人事,興廢治亂,靡所不載。’
二、 邵雍的《皇極經世》及其先天之學
邵雍的易學成就,主要表現在‘先天之學’方面。邵雍創建了先天象數學理論,成爲後代先天象數學派的開山者。邵雍以後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象數學者,著名的宋代有王湜、張行成、祝秘、廖應淮,明代有朱隱老、黃畿,清代有王植、何夢瑤等。這些學者從不同的向度發揮或發展了邵雍的先天象數學説。
以先天學説爲基礎構建起來的《皇極經世》,是邵雍思想的代表作。該書體系龐大,内容涵蓋宇宙生成論、自然觀、歷史觀和社會政治理論等。關於‘皇極經世’含義,朱伯崑先生認爲‘其所謂皇極經世,即按三皇所立的至高法則,觀察和推測人類歷史的變化以禦世。因爲此法則爲伏羲氏所立,故又稱其易學著作爲《皇極經世》。’‘皇極’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有‘建用皇極’、‘惟皇作極’的表述,言治道則上推三皇,有追尋道統本源之意;‘經世’,是經邦濟世、治理人世之意。該書力求構造一個囊括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完整的觀念體系。這是一個法則,以此,上應宇宙,下應人事而不惑。
邵雍把從傳説中的帝堯即位之甲辰年,到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這三千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編在《皇極經世》書中的元會運世時間體系中。該書通過編年的形式表達作者的歷史哲學。作者中年以後卜居洛陽安樂窩,與司馬光、二程等名流吟詩唱和,探討學問,編撰《皇極經世》的思想構架就是在這一段時期形成的。與此同時由於王安石變法,司馬光政治失意,亦隱居在洛陽,與邵雍爲鄰。司馬光著名的《資治通鑒》亦是在這個時期成書。司馬光非常尊重邵雍的學識,待之如兄長。《皇極經世》與《資治通鑒》在表達歷史哲學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邵雍受到《易傳》思想的啟發,對其思想加以發揮敷衍,成爲《皇極經世》主要的思想來源。比如受到‘天地定位’章啟發開出的‘先天圖式’,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而展開的八卦生成思想。老子的《道德經》中也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揚雄通過擬《易》而作《太玄》,北周衛元嵩作《元包經傳》。邵雍的《皇極經世》,就是努力構造自己時空觀體系的一部書。在該體系中,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上的朝代消長、興替,萬物的存在狀態的看法,用其子邵伯温的話説就是:‘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以盡天地萬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陰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較然可見矣。故書謂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焉。’
朱熹云:‘程、邵之學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節者至矣。蓋以其信道不惑,不雜異端,班於温公、橫渠之間。’余敦康先生頗爲推崇邵雍的‘宇宙意識與人文情懷’,認爲邵雍的‘宇宙意識有似於道家,這種人文情懷就有似於儒家了’,稱讚邵雍是一個‘儒道兼綜的人物,雖曠達而仍有執著的人文情懷……他的先天之學是一種内聖外王之道’。
今人研究邵雍的思想,如果想要全面準確地把握,那就必須對邵雍著作做深入研究。邵雍博大精深的思想對中國哲學史、易學思想史有着深遠的影響。邵雍的人文情懷、安樂精神和真善境界,不僅對後世易學家、理學家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當今的世俗人生仍然有着可資借鑒的意義。
劉師培在《漢宋學術異同論》中説:‘宋人象數之學,精語尤多……而邵子《觀物内篇》曰“象起於形,數起於質,名起於言,意起於用”,其析理尤精,遠出周、張之上。又以水火土石爲地體,以代《洪範》之五行,地質之學已啟其萌。此則宋儒學術遠邁漢儒矣,與荒渺不經之説迥然殊途。’
三、 《伊川擊壤集》及邵雍的詩學成就
《伊川擊壤集》這部詩集表達了邵雍 ‘自樂’和‘樂時’的思想。邵雍追求宇宙和人類的 ‘至理’,亦即追尋人類社會發展的本源規律,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安頓,獲得精神上的‘安樂’。《伊川擊壤集》以文學詩歌的形式表現其哲學思想,其精神實質與《皇極經世》是一致的。
邵堯夫喜飲酒吟詩,‘興至輒哦詩自詠’。《四庫提要》以爲‘邵子之詩,其源亦出白居易,而晚年絶意世事,不復以文字爲長,意所欲言自抒胸臆,原脫然於詩法之外’。歷代有人喜愛其詩,南宋大詩人辛棄疾有《讀邵堯夫詩》云:‘飲酒已輸陶靖節,作詩猶愛邵堯夫。’元代虞集早年斗室攻讀,書‘邵堯夫詩’,將書室題爲‘邵庵’,被人尊稱邵庵先生。邵堯夫詩形成‘擊壤體’,仿效者又形成‘擊壤派’,是我國古代理學詩派重要的一支,流行宋、明數百年之久,在日本也頗有影響。
《擊壤集》卷首有康節自序,自謂其詩‘不限聲律,不訟愛惡,不立固必,不希名譽,如鑑之應形,如鐘之應聲’,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吟詠性情而不累於性情,不同於一般詩人之作也。康節之詩,學白居易,平白如話,味薄意淡。朱國禎《湧幢小品》謂‘佛語衍爲寒山詩,儒語衍爲《擊壤集》’。宋人多於詩中言哲理,康節實肇其端。
邵堯夫以詩言理,然不出於勉強,更有不少詠史詩闡述他對歷朝興廢的看法、對歷史人物作用的探究,其中《觀大棋吟》、《經世吟》等均爲詠史詩長篇巨作,爲中國詩史所罕見;寫景詩數量也不少,無論是出遊山水還是居家即景遣興,都可見他對四時物象觀察的細緻,更有部分是借景發明其理學觀;還有些詠懷詩,寫他安貧守道的生活狀態,辭官不做的決心,對名利的鄙夷,及對世態人心的看法;還有一部分爲唱和詩,表達他對友人的尊敬、感謝、勸誡;更多的是自述心跡與行止。其詩集中不少箴言直指人心,即便在今天,對人們認識人生與社會,仍有相當的意義。從文學史方面來看,其詩學觀、詩的文學價值,以及‘擊壤體’的形成,都大有研究的必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