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豆瓣小雅奖每一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远方变得更近一些。我眼中的世界,或许和你不同。
【内容简介】
一个女生,一台单反,风吹日晒,勇往直前。2012年辞职至今,行走中国。23岁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风光摄影师;25岁,已创办了风光明信片品牌NexTop,成为华为荣耀《勇敢做自己》品牌视频主角之一,签约getty images摄影师。拥有自己梦想中的生活方式究竟要历经怎样的过程?路上又有哪些见闻让我久久无法忘怀?我会跟您慢慢讲述。23岁成为风光摄影师的梦想在25岁实现,并且仍继续走在这条路上。

近三年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拍和所感都将在本书中娓娓道来。梦想成真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荆棘丛生,却也着实不易。一个扛着三脚架到处爬山涉水的女生,一段追梦的旅程。

【作者简介】
姚璐,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风光明信片品牌NexTop创始人,视觉中国、携程签约摄影师,华为荣耀品牌视频《勇敢做自己》主角之一。
【媒体评论】
年轻的时候,用脚去丈量这片土地,用眼睛去和它沟通,用相片去记录它,这是件极好的事情。——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

或许是照片甜了些,因此文字就更涩一点,或许是文字更纪实了,照片就抒情些。姚璐的旅行随笔集就是这么一种图文良性自我协商的产物。——首位进入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审中国评委、著名摄影评论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教授

风光摄影的困难之处在于寻找与等待,风光摄影师的经历则能让每一位读者观照人生中的光,从而拍摄属于自己的精彩瞬间。——畅销书《打工旅行》作者吴非

我们在远乡流浪、栖身时的兴致,源于我们对湖泊、山川、河流、草原存有同样的执念。那些在孤独的路上更与何人说的落寞,一段旅程或一幅作品,需要等待与机缘,就像塞尔努达的诗“因为我们的孤独,因为我们生于世的短暂时光” 而更显珍贵。——畅销书《搭车十年》作者丁海笑

【目录】

代序——非常喜欢
章 一个决定,一段坚持
002 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是时间过得特别慢的两个半月
013 浪费了180元——关于贫穷的记忆
017 指甲里尽是洗不掉的煤灰——在长白山脚下打工的日子
021 不曾有过的沮丧扑面而来——在卡瓦博格前泪流满面
025 硬座火车——夹杂着脚臭的泡面味
第二章 风光摄影的情怀
032 春天可以持续5个月
042 收集了4年的秋天
065 万佛楼夕照——稍纵即逝的瞬间
070 守候九寨沟的一场暴雪——那些和天气预报战斗的日子
075 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一些起早贪黑的故事
076  一 守候神仙湾的每一秒
077  二 月落下山——野狗出没的色达
078  三 冲向山顶——维多利亚港日出
080  四 在仙境中唇亡齿寒

第三章 我的旅行方式
086 漫长的等待换来一场空——风光摄影的常态
092 “傻子才会做的决定” ——风光摄影的情怀
099 扎营羊湖——安静得只剩风在呼啸
104 乌孙古道——没有退路的绝望探险之旅
117 中土世界到万顷花海——从琼库什台到东喀拉峻
第 四 章 我眼中的世界,或许和你不同
126 阿勒玛勒克——在那杏花盛开的地方
136 阿里北线——广袤的尽头是荒芜
144 漠河——国境北的雪
152 库车的门,伊宁的窗——维吾尔族的艺术智慧
160 色达——尘世中的一方孤岛
165 禾木——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172 傣乡曼丹——孤独的坚守
178 三宝侗寨——热火朝天的村宴
184 喀什噶尔——历史在细细的小巷里流淌
191 夜空中亮的星——论孤独与自由
197 跋 当你老了



【前言】
代序  “非常喜欢”
——辞职4年拍风光
2012年7月辞职的时候,我23岁,梦想是成为一个风光摄影师。
因为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和一腔热血,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开始,从一个摄影爱好者开始,我走上了这条前程未卜、充满争议的坎坷之路。
如今,转眼已经过去近4年。而我,成了一名自由的风光摄影师。每当站在浩瀚的星空下、站在巍峨的高山上、站在广袤的湖泊前、站在无边的沙漠中,我都能想起喜欢的朴树的一首歌《旅途》:
路过高山,路过湖泊,路过森林,路过沙漠。
这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也包括我。
我突然想起之前乏味的上班生活,那种在逼仄的空间里怨天尤人却无法改变的窒息和无奈。虽然诸如“再不疯狂就老了”的话像极了蛊惑人心的纵容,但仔细回想,若不是年轻时那股抛弃一切的冲动和勇气,那么,现在的我,一定心怀一颗逐渐平复却仍有一丝躁动的心,慢慢习惯于安逸的上班生活,习惯于百分之五的幸福、百分之五的痛苦、百分之九十日复一日的平淡,就像千千万万坚持抱怨和坚持上班的人们一样。
一个决定,或许就能改变一生。
4年前的我,坐在明亮的写字楼里,看着旅行论坛上那些在路上的人们,看着图片中那些壮丽的山川大地,疯狂地向往自由。4年后,我在网上发图片和文字,看着别人疯狂地向往我的生活。当许多人谈论起这成年后飞逝的时光和逝去的青春时,我脑海中却能浮现出无数个白天和黑夜,那些春夏秋冬,那些我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
回首过往,不知道有多少个清晨,我在黑夜中出发,在山顶吹着寒风等待日出;不知道有多少个傍晚,我拍完日落,在骤降的夜幕中快步行走在野狗出没的山间;不知道又有多少个夜里,我为了守候银河,彻夜不眠地仰望星汉灿烂。爬过荒山、蹚过河流、走过湿地,脚上的淤青此起彼伏。早已习惯山里若有若无的信号,习惯没有自来水和电的住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交织在期待、失落和惊喜之间起伏的情绪。
而真正的热爱,是在经历了这些足以让人放弃的艰辛之后,依然保持在一片神山圣湖前感动的能力,依然保持在反复去过的地方发现不同景致的喜悦,依然保持在坐火车时看沿途风光的兴致,依然保持对看过很多遍的野花、湖泊、山川、河流、草原、雪山的迷恋。可以找到一件或两件自己热爱的事本身就非常幸运。或许我永远理解不了那些在某方面疯狂、执迷甚至狂热的人心中的那团热火,但我大抵可以用自己对旅行和摄影的热爱来将心比心。
我记得不知道多少人跟我聊起过面对这一眼望到20年后的生活的绝望,但其实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一眼望不到未来的风险和飘摇呢?看似自由的背后,又要承担起多少难以言喻的压力?放下可以是一瞬间的决定,也可以是一辈子无法逾越的鸿沟。抱怨何其容易,但去做一件事又何其艰难。选择了工作就等于选择了安逸,所要承担的是它附带的无聊和重复;选择了自由就等于选择了激情,所要承担的是它附带的风险、不被认同甚至失败。世界上并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所有看似美妙的生活,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段难以言说的辛酸。
或许大部分人并没有体验过坚持做一件并不主流的事情的滋味,只是坚持和别人一样,在一个雷同的环境里,和一群雷同的人,做着一些雷同的事。而出世般坚持一件事,本身就充满孤独。在已然成熟的社会环境中,理想显得势单力薄,甚至被认为可笑,更别提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亲人的嘲讽、朋友的担忧,甚至父母的严词反对,像看不见的枷锁一样,捆绑着向往自由的心。似乎所有人都因自己生活安逸,就有权力去质疑别人所选择的动荡。我无力去评判那些所谓的“担忧”或“劝说”背后究竟有多少真心实意、多少虚情假意,只能用云淡风轻的笑容和不去解释的沉默,来应对那些永无休止的絮叨。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当大部分人都忙碌于投机赚钱,忙碌于结婚生子,忙碌于讨论生存的法则,并冠以时代的罪证时,谈论梦想、意义,谈论那些微不足道却被我们真正喜欢的东西,似乎非常不合时宜。我曾经在大学里看着同学们遥想未来,讨论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理想;我也看着他们在社会的洗礼中越来越少地提起曾经热爱的东西和试图坚持的执念。那些曾经在我看来或许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如今大多也只是写字楼里平凡到不起眼的一员。记得以前觉得矫情的北岛诗句:“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如今却被证明是那么真实,真实到连“梦破碎”的伤悲都没有,仿佛它从未出现。
或许我们都已无力,或刻意避免聊起自己是不是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而这个社会也在一代又一代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后沦为赚钱和育儿的机器下日复一日地运转。丰富的生活已经沦为一场电影、一顿聚餐、一次郊游。
虽然觉得无奈,但毕竟每个人有自己做出某种选择的理由,无可非议。只是有时,当我和朋友们谈起一些同龄却因为意外而丧生的朋友时,我仿佛感受到那原本遥遥无期的未来似乎近在咫尺,用一双火辣辣的眼睛注视着此刻的我们。死神降临得猝不及防、毫无征兆,生命仿佛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冗长。想起那些已然逝去的年轻生命,更加觉得,怎么能在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呢?
“许多事现在不做,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这句话现在看来倒不像是危言耸听。如果不在年轻时选择推倒重来,那么,随着年岁渐长,也就越来越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信心了吧。当人生宝贵的青春岁月渐行渐远,猛然回首,才发现那么多遗憾无法弥补、那么多经历不曾尝试、那么多时间一晃而过,只能无奈地在另一条路上继续行走。这大抵就是和梦想渐行渐远的一种人生?吧。
至于梦想到底能为人生带来多少好处或坏处,没有人会知道。它可以大到指挥千军万马,开拓出人生新的疆土,也可以小到堵住胸口,让人难受。浅尝辄止只能带来表面化的体验。而深入一件事,你不会知道它未来能给你带来什么,或许是成功而丰富的人生,或许是平凡却快乐的生活,或许兜兜转转回到原点,或许一落千丈……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只是,有未知才有惊喜,也正因为旅途坎坷,人生才会有那么多悲痛欲绝、那么多喜极而泣。钱可以再赚,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一辈子很短,不过可以用来做好一两件事。
我想起《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对晴子说:“非常喜欢,这次绝不是说谎。”也想起三井寿迷途知返时泪流满面说的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这是曾经渗透我们这一代,如今也快被遗忘的热血、激情、简单和执着。日复一日地坚持一件并不主流的事并不容易,但每当架起三脚架在山顶或湖边守候日出日落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体内涌动的那股还在燃烧的热血。每次住在没有自来水和厕所的地方,我打一杯水,对着满天星斗刷牙,那一刻的幸福,便足以支撑我去走更远的路。

【书摘与插画】
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是时间过得特别慢的两个半月

在呼伦贝尔的两个半月,是我看星空频繁的日子。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夏末秋初银河亮,并不知道星轨是什么,没有像一个疯狂的风光摄影师那样见到银河就架三脚架找前景,更没有为了一张银河或星轨的照片而彻夜守候,甚至手机里也没有观测星空辨认星座的软件。但回忆起那个夏天,坐在木质的台阶上面对草原,眼前总能浮现满天星斗。我抬头仰望,唱起“那一年我们望着星空,有那么多的灿烂的梦”。
辞职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因为领导对我要请3天假去柬埔寨旅游振振有词。对我早在几个月前就买好机票,却只提前一个星期请假的行为,他抛出了一句话:“你这是在通知我,不是和我商量。”随即便把请假条搁置一旁。我天生是个不喜欢拖泥带水和看别人脸色的人,压抑了一年的对于工作的质疑终于像火药桶被点燃了导火线。我仿佛再也忍受不了坐在明亮的写字楼里工作的重复和无趣。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让我无法不去怀疑生命的意义。
递交辞呈的第二天,我就想去呼伦贝尔看大草原。离职后不久,我买了一张到海拉尔的火车票,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会是之后持续了4年且未完待续的旅程的站。
我一下子从高楼林立的魔都上海,来到了从未涉足过的呼伦贝尔。从海拉尔到额尔古纳的路上,经过陈巴尔虎旗草原、蜿蜒曲折的莫日格勒河和额尔古纳湿地。那是我次看到如大海般辽阔的草原。
几次换乘汽车一番辗转之后,我来到了恩和,一个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额尔古纳市辖下的乡村。曾经为之疯狂、为之头疼的“打工旅行”式的生活,在辞职之后顺理成章地如愿了。对于之前联系好的在恩和青年旅舍做前台的生活,我有过许多幻想,幻想着没有雾霾、没有城市的钢筋水泥和万家灯火,幻想着策马驰骋草原,幻想着每天夜里在草原上散步,看着夜幕静静笼罩的大地。事实证明,一切比我想象的更加完美。我坐在面对草原的前台,透过落地玻璃窗看每天的夕阳、看夕阳下漫步的牛羊,一看就是两个半月,从盛夏看到了初冬。那是时间过得特别慢的两个半月,放眼望去,满目生命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近在咫尺,近到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看到。
曾经我的生活是每天穿不同的衣服面对相同的人,而如今,生活变成了每天穿相同的衣服面对不同的人。人来人往,每天结识着来自天南海北的驴友们,我们一起谈天说地,谈论那些或许只有在旅行时才会谈起的梦想、那些深埋心底却深深向往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因为一个共鸣欢呼、因为一些共识击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毫不相关,却在一个偏远的村庄相见恨晚。人生或许有许多个我们认为自己强大到可以去拥抱想要的未来的时刻,而在恩和,我确实记得那些两眼散发着光芒的人们的表情。
生活和生活之间的差距总是如此之大。那是我次沉浸在一个全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之中。在恩和这个临近祖国边境的乡村,民风淳朴,夜不闭户,每家人都住在干净清爽的俄罗斯式木刻楞房子里,用木制的篱笆围成一个院子,种着格桑花和向日葵。村里只有几家小商店,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种类很少的食物外,几乎什么也买不到。仅存的一点对食物的期待莫过于去村民家买一些用鲜奶和亲手摘的蓝莓做成的冰激凌。清晨天还没亮就出门拍晨雾的我,总能遇到同样起了个大早出来放牧的牧民。他们赶着一大群牛羊,离开村子,向远方的山头走去。傍晚,坐在青年旅舍朝西的大厅里,牧民们每天准时地赶着奶牛和马来到河边的这片丰润的草地。待夕阳西下,牧民们赶着牛羊回到家中,温上一壶酒,这便是关于生活的全部内容。
而我的生活,一半的时间奉献在青年旅舍的工作中。每天7点不到起床,为游客们准备早餐、办理退房、打扫大厅、接受各种咨询。8月格外忙碌,背包客和旅游团纷至沓来。每天下午4点,额尔古纳市开往恩和的后一班汽车抵达之后,便是长达几个小时忙得焦头烂额。超过100平方米的大厅挤满了人,耳边回荡着嘈杂的人声,各种问题不绝于耳,这一切让我忙得分身乏术。直到晚上9点过后,几乎所有人都吃完了晚餐,才得以结束一天的工作。
然而,关于青旅工作的一切劳累记忆都已经很淡很淡,就像生命中的小插曲一样不值一提。长久回荡在我脑海里的,是日常工作之外那每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下午,前一批客人已经离去,后一批客人还没到来的那几个小时,是我每天都能拥有的自由时光。我时常沿河散步,走向草原深处那些无人问津的湿地,沿途摘一些野草莓和野蓝莓揣在口袋里,爬上荒无人烟的山坡,被无数饥肠辘辘蜂拥而至的蚊子爬满头发;或者骑着店里的自行车出村,去不远处的白桦林,空无一人的树林如同迷宫一样没有尽头;抑或租一匹马,和几个朋友一起骑马翻过恩和村外的一个又一个山丘,在广阔如海的草原上策马奔驰。
有时,我甚至不带相机出门,一身轻松地踏上大地,放下自己对于拍摄的执念,只单纯地享受行走本身的乐趣。因为时间足够多、足够慢,我才敢于放下相机,放下非拍到那些罕见场景、非记录下生活点滴的偏执。戴着耳机,我几乎走遍了恩和周围所有的地方,甚至村里每一家的狗我都认识。我和这片草原上所有的牛羊一样,闲庭信步,不紧不慢,悠然自得。走在草原上、走在白桦林中,天地的辽阔如此让人舒心,仿佛那整个盛夏和金秋都只属于我一个人。
夏末秋初,雨水丰沛,恩和的午后经常被一场暴雨袭击,而每场暴雨都会引发一次持续时间不等的停电和断网。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滂沱的大雨敲打着落地玻璃窗,看着零星的几只还没回家的奶牛被浇得愁眉苦脸。那些安静到只剩雨声的午后,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呆呆地望着窗外,想一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东西。直到听见电脑启动的声音,带着一丝对与世隔绝的留恋,回到那个信息四通八达的世界之中。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旅行方式,不纠结于景点和行程,不纠结于天气的好坏,不纠结于寻找机位,我有足够的时间去看那些平日里只能匆匆看一眼的东西。对许多人来说,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车窗外掠过的风景,对我来说,那是整个季节的变换、色彩的更迭。推开门是草原,走几步是河流,沿河而上是湿地,湿地深处开满野花。在那些过一天就少一天的日子里,我格外珍惜日常所发生的一切,毫不贪婪地过了两个半月,耐心地看完每一场日落,安静地享受每一次银河星转。那时的我摄影水平并不高,许多照片如今看来难免流于稚嫩,然而,我的眼睛和心却更清晰地留住了那乡村生活的一切美好。
2012年,恩和还不是一个特别出名的旅游景点,但8月依然人声鼎沸。住满游客的青旅到了傍晚格外嘈杂。焦头烂额的我还要时常接起电话,应对文艺青年们诸如“你好,请问你听过《额尔古纳河》这首歌吗,你们那能看得到额尔古纳河吗”之类的问题。步入9月,这里回归平静,连曾经一起共事的几名员工也提前打道回府,时而有三两个游客便是全部的人气。白桦林逐渐变色,被晨光温暖地照耀着,像是和夏天慢慢地说着再见。我依旧每天早晨煮着刚刚挤出的新鲜牛奶,吃着俄罗斯大列巴,和远道而来并打算住一个月的波兰情侣谈天说地。他们告诉我,他们的间隔年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从欧洲出发,沿着欧亚大陆,途经东南亚来到中国。他们不忙着赶路,不急于去遍所有国家,只找一些喜欢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就如同此刻,他们来到早已回归宁静的呼伦贝尔,住在有人懂英语的地方,每天去村里的小商店买一些食材,借用青旅的厨房煮着他们带来的意大利面和水果燕麦粥,学习中国象棋,学习狼人杀,其乐无穷。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在盛夏来看绿色的草原?”波兰帅哥Peter笑着告诉我:“I don’t want to live with mosquitoes!”(我不想和蚊子们生活在一起!)
那时的我着迷地听着他们的种种经历。他们口中所有的地名,那些我未曾抵达的远方,对我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我每天对着电脑屏幕上那些攻略和游记,幻想着第二年可以踏上未知的土地。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不会如他们这般旅行,只能听着他们的故事,做着自己的梦。
秋天,无尽的静谧弥漫着青旅大厅,而大多数时候,这100多平方米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本以为习惯了夏天的热闹,我会受不了寂寞,没想到这份宁静如期而至时,反而深深爱上了这种空旷和闲暇。我突然多了许多时间和朋友们探讨人生。
那时的我们刚刚23岁,从一个过了十几年学生生活的人,变成一个要过几十年上班生活的人,事业没有头绪,感情或许受挫,未来虚无缥缈,人生没有方向,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苦苦挣扎。毕业前夕,所有人都好像要奋力抓住青春的尾巴一般,穿梭于各种聚会,和这些毕业后或许此生都不会再相见的同学们一起喝得醉生梦死,缅怀那些一起逃课、一起办活动、一起吃烧烤的青春往事。只是酒醒后,各奔东西,在一些名字响亮、人人艳羡的公司里,做着底层的基础工作,日复一日埋头于EXCEL和PPT,埋头于习以为常的加班。我们清楚地看到时间在明晃晃地流逝,却束手无策。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这个有点陌生的世界。听着前人的教诲,我们盲目地相信那些光鲜工作带来的“住五星级酒店、坐头等舱飞机、出入高档场所”就是成功的人生。而真正投入工作之后,发现那曾经引以为傲的自己,也不过是这持续运转的世界上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以为找到了成功的捷径,却没料到那条路上的风景并不如人所愿。
我们叫嚣着害怕青春不再,但更害怕的应该是什么都没有做吧。如果岁月飞驰而过,只在眼角留下皱纹,那无论如何都令人沮丧。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赶路,追逐那些别人拥有的东西、别人吹捧的东西,推搡着前进,仿佛终其一生都在追逐别人的步伐。努力活得和别人一样,才是生命的基石。社会的规则逼得人无暇抗拒,只能硬着头皮迎接自己曾经讨厌的生活。只是当一个人走在夜色中,蓦然回首,不禁会想,那些虚妄的狂欢过后,终留下的又是什么呢?大部分人被生活逼迫得没有时间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有意义的。旅行确实不是阿司匹林,不是绝处逢生时的救命稻草,它只是提供一种慢下来的可能,提供一个展现更多种生活的舞台,让人拓宽视野、增加阅历、整理思绪。而思路清晰后的再出发,总好过无头苍蝇一般随波逐流。生活会形成一种惯性,在迷茫困顿时的继续前进,很可能变成麻木的机械式运转,不知不觉就运转了一生。在还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年龄,在还没被生活吞噬得面目全非前,我来到了恩和。这场为期两个多月的驻足,于我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我想清楚了许多在人生过渡期困惑的问题,让我在一个还有足够资格对理想高谈阔论的年纪,尽情去探求人生的意义,让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至于未来,我可能成为自由摄影师,可能成为作家,可能成为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也可能一无所获地回到上海,重新找个工作,结婚生子,平淡地结束一生。不论终人生之路通向何方,但至少站在此刻望向远方,我看不到目的地、看不到40岁时自己的模样,也因此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人生有很长的时间去执行Plan B,所以没必要在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吧。
记得有个游客在我制作的套明信片上写了一段话:“人生有三样东西美:高俊凛冽的想象,温吞如水的回忆,永远在前方等待你的美景。”那时的我把这段话写给很多人。现在,时常有人跟我提起当时明信片上的只言片语给他们带来的力量。
9月末,金色的草原褪去了它后一层艳丽的袈裟,开始显露出颓败和萧瑟。天气越来越冷,我和波兰人只好每天围坐在大厅的角落里,不断添加柴火,靠火炉取暖。一个忙碌的十一假期之后,在离开恩和的那一天,天空飘雪,眼前的这片见证过无数次恢宏日落的草原,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几头奶牛,雪花静静地坠落在已经枯黄的草原上。我和这营业了不到半年的店里后的两位波兰客人一起背着行囊走在出村的路上,不一会儿,大地一片洁白。从盛夏到入冬,我见证了这里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连后一场雪都下得那么动人。这里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走后,这里会渐渐被冰雪覆盖,直到第二年初春大地回暖,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离开的大巴行驶在大雪纷飞的大兴安岭,车上的音响播放着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呼伦贝尔的生活,开始于繁花似锦的盛夏时光,结束于白雪皑皑的隆冬时节。我离开了这片梦开始的地方,再也没有回去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