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讲好故事比写说明书更重要的年代:哈佛大学把写作课作为全校*的必修课;关于写作,也许我们更愿意相信它需要天赋,不可复制。其实不然,写出好故事,是有方法的。未来的广告、营销、游戏甚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要求人人都必须擅长讲故事;能不能3分钟内打动面试官、投资人或者消费者,讲好一个故事,很重要。

··············································································

◆3分钟讲好一个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小说课》直接传授故事心法,从小说创作的65个关键词入手,教你看懂故事吸引人的秘密。讲故事不必靠天赋,通过训练,即便是中人之资,也大有可能讲好一个及格线以上的故事。

··············································································

◆ 罗振宇盛赞本书作者许荣哲是 “*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在台湾,许荣哲被誉为70后*会说故事的人,每年做300多场关于写作的培训和讲座。本书台湾版上市就进入金石堂人文社会类销售排行榜前十。

··············································································

◆《小说课》抛弃西方图书中大量编剧理论和陌生素材,采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经典故事、好莱坞电影、以及许多优秀的华语文学素材。本书不仅是一套有趣好用的创意写作教程,还是一个好看到爆的书单。书中列举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值得一读再读。
【内容简介】

《小说课》是一套关于小说的武功秘籍。它要教给你的,不是怎么写小说,而是怎么讲故事。从招式解密到内功心法,引用古今中外65部经典作品,解读其中的关键点,以浅显的方式带你深入故事的世界:

关于“人物”,它说:描写性格比描写长相重要!

关于“场景”,它说:每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

关于“对话”,它说:看得到的对话是水面上的1/8,看不到的对话是水面下的7/8!

关于“故事”,它说:只要回答7个简单的问题,按照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的公式,三分钟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小说课》是一本超级实用的创意写作教材!更是一个好看到爆的书单! 从“全世界好的小说开头”到“一切都是罗生门”,许荣哲带你深入故事的世界──读过,看懂,学到!
【作者简介】

许荣哲

1975年生,台湾著名小说家、编剧、导演。台湾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双硕士。曾任《联合文学》主编,获台湾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台湾新闻局优秀剧本奖等多种奖项。现为台湾某电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台湾他被称为70后会说故事的人。
【媒体评论】

读者评价:

燃起了我写小说的欲望。

——正念导师赵全宇

很有趣~~看完就想小试牛刀。

——米花花

很可爱的一本书,明明是讲写小说的,写的比很多小说还好看。

——介子砖

我顿时有自己读了很多小说的感觉,平时读小说只管读得爽,不管写作技巧,这本书分析了37种小说技巧,还挺受用。

——呆宝

全书文字并不多,但值得细细咀嚼,反复回味。当然要掌握其中诀窍,还需要实际操练运用。

——jing

某些平时没注意到的地方 读完豁然开朗 附加提供一份可以看好久的书单

——乐卿

技术性拆解小说写作技巧,例子丰富生动,读来有种挖到宝藏的感觉。

——Victoria

惊喜连连,原来小说剖析可以这么玩。

——包子乐园

营销行业待久之后越发的认为说故事的能力堪比任何技巧。所谓好的故事能为营销带来期望,带来读者的想象。《小说课》此书能作为基本说故事的入门教材。此书教会故事的不同技巧。如何引人入胜。一直认为台湾的作家比内地的作家更专注,更有作家的样。

——Vincent

脑洞大开的一部著作,言简意赅却又拍案叫绝,值得反复咀嚼。

——Hansen
【目录】

序 偷故事的人

80天环游世界

1. 故事/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外野的天空

2. 原罪/梦想版的故事公式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3. 情节/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而死

老太婆希望有一只鹅

4. 想象力/一个吻换来一头羊

美女,还是老虎?

5. 两难/周润发和梁朝伟落水,你要救谁?

Reborn重生

6. 双重的两难/别人不会落水,只有你妈才会

余震

7. 囚徒困境/我是一个被母亲“杀死”的孩子

唐山大地震

8. 结局/第三种选择

圣经·约伯记

9. 叙事者/我是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

现代鲁滨逊

10. 虚构/不能说的秘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11. 两种可能/有老虎的故事比较好

东方快车谋杀案

12. 相信/真相从来不等于正义

人间四月天

13. 借题发挥/告白的时候,不可以说我爱你

二舍交谊厅

14. 场景与对象/可是阿徐,现在已经是夏天了

麦琪的礼物

15. 意外/欧·亨利的绝招——相打电

三个忠告

16. 多重意外/地下埋那么多管线,迟早会气爆

俄狄浦斯

17. 悲剧/两次弄巧反成拙

后宫甄嬛传

18. 心机/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打赌

19. 打赌/没人赌一块钱的,一定要梭哈

赌注

20. 赌注/每次都输到脱裤子的赌徒,撒旦

珊珊的月光

21. 层次/洋葱有层次,妖怪也有层次

犹太经典故事

22. 问答/好问题问三遍,烂答案回答三次

血字的研究

23. 好奇心/福尔摩斯的次推理

无人生还

24. 悬疑/世界经典推理小说名

汤姆历险记

25. 敌人/想当英雄,先去买一条土虱

堂吉诃德

26. 象征/所有追梦者的敌人

爱没有明天

27. 答案/准的心理测验

金银岛

28. 选择/魔鬼藏在选择里

附录 关于《小说课壹:折磨读者的秘密》
【前言】

偷故事的人

我有一种非常惊人的“脑补”能力——看到黑影就开枪。

初的时候,我为这样的脑补能力,感到莫名的惊慌。一听到故事的开头,就浮想联翩,后从我口中说出来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回头修改故事的源头)。我心想,这么一来,我不就成了一个无耻的偷故事的人?

但在我内心深处,我无比喜欢自己的版本,它完完全全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后在夜空中开出一朵烟花,再仔细一看,那不是花,而是一张我自己的脸。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2013年,横扫全世界各大影展、后赢得奥斯卡纪录片奖的《寻找小糖人》,说的是一个被人遗忘了二十多年的歌手——罗德里格斯的故事。

罗德里格斯发行过两张专辑,但在美国却只卖出六张,然而神奇的是他的歌却漂洋过海,在几千公里外的南非红透半边天,他在南非的地位直逼猫王、披头士,但没有人知道这个歌手是谁。后来,南非一名唱片行老板和一名音乐记者,决定到美国寻找这个传奇歌手。听说他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时,突然掏出枪,射死自己……

然而,就在《寻找小糖人》获得奥斯卡纪录片奖之后几个月,当时才36岁的瑞典导演(28岁开始拍片,这是他的一部作品)就自杀过世了。仿佛他这一生就是为了这部影片,影片一完成,他的任务就结束了。

《寻找小糖人》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冲击,不是因为故事本身,而是我也经历过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小说版的“寻找小糖人”。

2005年,我在《联合文学》杂志社担任主编,正苦思如何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九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做创意宣传,这时有个灵感跑了进来,因为我听到了一个很棒的故事——

有位美国纪录片导演,偶然在自己的书柜上看到一本布满灰尘的书,他随手翻出来看。这一看不得了,怎么写得那么好!看完之后,导演瞄了一眼作者的名字,赫然发现作者默默无闻,大概是个“一书作家”。把书放回柜子之前,心中突然有个念头涌了上来——这么好的作者为什么不再写作了?他的生命中是不是遇到了比写作更重要的事?

这时,他突发奇想——既然我是纪录片导演,不如就拿起摄影机拍我自己去寻找这个作家的过程。

历经一番波折,纪录片导演真的找到这个消失的作家,并且追问他不再写作的原因,整个过程被完整记录下来。纪录片推出后大受欢迎,这个封笔多年的作家,因为受到鼓励,重新开始提笔写作。

这个故事太激励人心了!我决定模仿它,于是我和同事策划了一个专题“小说新人奖之魔戒远征军”,派出五位年轻小说家去寻找消失的小说家,挖掘他为何不再写作之谜。死了?抄袭?外遇?不名誉事件?……每一种可能都让我兴奋到脑血管吱吱作响。

随后,我们锁定台湾届小说新人奖首奖得主王湘琦为对象,他被当年的评审白先勇盛赞为“乡土文学作家黄春明的接班人”。得奖作品《没卵头家》后来被吴念真改编成电影,由当年红的影星陆小芬、陈松勇主演,红透半边天。

费尽心力找到王湘琦之后,赫然发现如今的他成了三峡一家精神疗养院的院长,以及一家古董店老板。人生为何有如此大的转折?深入采访之后,才知道当年为了写作,他任由4岁的儿子在门外敲门苦喊“爸爸、爸爸……”而不应声。没想到同一年,他的儿子就罹患癌症过世。深深自责的王湘琦,从此无法再写作,因为只要一提起笔,门外就会响起儿子的敲门声:“爸爸、爸爸……”

采访完王湘琦,两个月后,我收到他寄来的挂号信,打开一看——两篇手写稿。18年没写作的王湘琦,居然克服了心魔,重新提笔写下两篇小说:《抗争协奏曲》、《阿里布达的落日》。从此,小说家王湘琦回来了。5年后,他写出震撼文坛的长篇小说《俎豆同荣:记顶下郊拼的先人们》,荣获台湾文学金典奖第二名、桃园一城一书奖,以及巫永福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以上是刊登在杂志上,不少人知道的故事,但以下是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故事——当年采访完王湘琦,作为杂志主编的我要帮这篇采访稿写一段编者按,说明这个企划的来龙去脉。我试图回头去找当时给了我灵感的报道《美国纪录片导演寻找消失作家》,但怎么找也找不到。难道,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幻想出来的?

近十年,我在很多地方分享作家王湘琦重新提笔写作的故事,并且当场播放自己剪接配乐的采访片段。一次、两次……将近百次之后,蝴蝶效应发生了,后来传回我耳朵的是:有一个叫许荣哲的导演,有一次在自己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叫《没卵头家》的书,他看完之后惊为天人,心想:这么好的作家为什么不再写作了?于是突发奇想,扛起摄影机,开始拍摄自己去寻找这个作家的过程。

呵,我有点错乱了。

后来,我常常在各种演讲场合开玩笑地说,那是未来的我,穿越时空去告诉2005年的我:赶快去寻找王湘琦,因为日后他会成为传奇。

慢慢地,我越讲越认真,于是玩笑不再只是玩笑了。

2005年,我是编辑,用文字报道王湘琦的故事。10年后,我开了电影公司,决定自己拍电影,想拍的题材就是作家王湘琦的纪录片——《漂流人间十八年的小说家》。

未来的我穿越时空,跑到过去告诉当时的我一个动人的故事,于是我展开了行动;而那一年的行动,成了我未来人生的伏笔。

现在,我正着手拍王湘琦的纪录片。片子的开头是一个看不见脸的纪录片导演,他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惊为天人……影片的结尾回到这个看不见脸的纪录片导演。随着光影移动、时光流转,我发现躲在镜头后面的是——我自己的脸。

你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

小说因为这样而精彩,人生因为这样而值得活。

我越来越喜欢当一个偷故事的人。

P.S.

直到现在,还不时有读者问我上一本书《小说课》自序里的那一道数学题——

十二袋金币之中,只有一袋是伪币。真币每一枚重十克,伪币重九克。请问少必须秤几次,才能找出哪一袋是伪币?

我完全不想告诉你答案,我只想告诉你另一件事:《小说课Ⅱ》与上一本的差别是:它收录的大部分是我这些年演讲的主题,距离写作近一点,实用感强一点。我敢保证,读完本书之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被雷打中、智慧之火从屁股眼冒出来的奇特感受(我知道你不想听这个,但我想讲),人生就要开始往不可思议的意外走去了。
【免费在线读】

人物

无边无际的那个人

大作家C :“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会写作,他们写的小说千篇一律都是‘两个面貌模糊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对话’。”

当时还是个小说新手的我冷汗直冒,心想那不是我吗?

后来我就根据这句话里的三个关键字:面貌、场景、对话,回家把以前写的烂小说统统拿出来修改。从此,我的小说开始离地起飞了。

正因如此,小说的入门课,我都会从这三个基本元素开始谈起。

节课就让我们先来聊一聊小说人物的面貌吧!

每次我问学生,一提到“面貌”你们会想到什么时,几乎没有一次例外,大家的答案都是“长相”,但当我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时,同样也没有一次例外,大家都会补上“性格”。

但问题是……如果我没有追问呢?性格是不是就被忽略了?

事实上,小说创作时,性格比长相更重要,但绝大多数人只看到外在面貌,而看不见内在面貌。

现在我们就把面貌分成内外两种,一是外在面貌(长相),一是内在面貌(性格),并举《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曹操为例说明。

外在面貌(长相),以关羽为例:

一提到关公,大家绝不可能把他跟其他人搞混,因为罗贯中是这样描写他的:“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胯骑赤兔胭脂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经罗贯中这么一刻画,从此关羽的外在面貌明确而单一,因此你绝不可能叫曾志伟来扮演关羽。

内在面貌(性格),以曹操为例:

那曹操呢?一提起他,你会想到什么?

《三国演义》里,曹操出场不久,就因为刺杀董卓失败,和谋士陈宫逃到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里。吕伯奢为了款待曹操特地到隔壁村子买酒,这时,天性多疑的曹操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而且还有人说“先把他绑起来,然后再杀”。曹操一听,决定先下手为强,冲出去见人就杀,直到杀光吕伯奢家人之后,才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活猪。

陈宫埋怨曹操没搞清楚状况就乱杀人,曹操回道,人都杀了,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快走吧。然而半路上,曹操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了。

吕伯奢不知内情,还热情挽留曹操,曹操当然只能极力婉拒。

正当曹操和吕伯奢分手,各自前行不久之后,曹操突然转头朝吕伯奢而去,并且大叫一声:“看!那边来的人是谁?”然后一刀把吕伯奢杀了。

一旁的陈宫见了,惊骇不已:“刚才杀人是误会,现在你为什么又杀人?”

曹操解释,吕伯奢回去见到家人被杀,一定会带人追上来,到时候我们就逃不了了。后曹操还补上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正是这一句话,把曹操的内心面貌刻画出来了。

注意!这句话指涉的不只是此刻杀害吕伯奢一家人这件事而已,而是从今以后,曹操所有可能犯下的“恶”。从此,在读者心目中,曹操不只多疑,不只自私, 不只奸诈……还多了那么一点微微的恐怖感—他随时都有可能干出让读者吓破胆的坏事—这一点是外在面貌无论如何都刻画不出来的。

因此在我的创作观里,内在面貌比外在面貌重要千百倍,因为内在面貌(我习惯称之为“内心景观”) 才能提供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惊吓。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