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时间赠人阅历,世事尽可原谅。
生命中有些人和你相遇,一起分享生命中的一段时光,然后匆匆离开,或许再无交集,但他对你的影响却一直留存下来,让你成为现在的你。他们是这本书的原型。他们温暖我、鼓励我,令我唏嘘,成为我心中结实、安静的一部分,让我在争分夺秒的写作、工作和生活中,平衡、历练、辛苦,仅记住所有快乐。


2. 80万册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作者——林特特,重磅励志随笔集。林特特,选择性记忆患者,用平淡隐忍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成长故事,告诉你如何得到真正的幸福。












【同类图书推荐】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时间会证明,一切都值得,那些被世人嘲笑的选择,赤手空拳迎难而上的事,终能牢牢地长在身上,成为无欲则刚的真实力。

《贪心的女人更好命》愿你有无畏的勇气,又有冒险的底气。去得了远方,也吃得了路边的麻辣烫,潇洒随性也挑剔至死。可以野生放养,也懂得和自己和解。独立强大,又有深处柔软。

《仅记住所有快乐》时间赠人阅历,世事尽可原谅。80万册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作者林特特随笔集。
岑桑高赞故事集《留下的人不多,一个也别弄丢了》愿你有可以抵达的梦想,也有触手可及的快乐。 《初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倒霉的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她更宁愿并且在“心中把玩不已的全是这些可爱的片段!这些从生活的渊泽里捞起来的种种不尽的可爱。”

【内容简介】
41个平淡隐忍的故事。
有些故事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这是故事。 有些故事平淡隐忍,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

人生路漫漫,停了走,走了又停,就一直这样试探地过。
那些困惑的模样,那些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期待,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心中经过了那么久的沉淀之后,终将使我们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时间赠人阅历,世事尽可原谅。别怕,一切焦虑,所有问题,都会过去。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人生原无答案,不如,仅记住所有快乐。

【作者简介】
林特特:


本名杨颖,安徽合肥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做过教师、编辑。选择性失忆患者,仅记住所有快乐。微信公众号: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

【目录】
序言


坚持
好的十年
记一次远行
在北京的老家
当爸爸不再顶天立地时
结婚证
不般配的夫妻
在喜欢的事上做名
一只叫“好强”的虫子




放弃
我不是嫌贫爱富的姑娘
如何说再见在
伤口处画花
少女的爱情课
归去来辞
片刻逃离
做媒
自此天涯不相问
暗恋者始终被设限
我向往的乡村生活


回忆
怕的是无处奔波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给我一盘鸡毛菜
微不足道的爱
从前的公园
小花伞
绝交


过客
谁与你共赴人生无常
忙的人第三次表白
陪你半程
流浪歌手的爱人
那个渡你的人
姑辈爱情
红颜
人生评委


琐碎
靠得住的浪漫
计步惊心
岳西路往
远离让你感到自卑的人
不和没有欲望的人合作
你孤立别人,你被孤立
江湖再见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远的远方

【前言】
仅记住所有快乐


本书的写作就是在一张张流浪的书桌上完成的。
我靠三千常用字谋生。一周总有十来个小时,在自家书房写。我的书桌枫木色、连着一排书架;每当开始写,我都要用一张柔软的面巾纸仔细把它擦干净,在电脑下垫一本厚厚的大字典,一旁摊开参考书、纸、笔。
一些时候,我在单位附近的咖啡馆写。如果一天要见好几拨人,我便把他们都约在这里,分不同的时段,人来人往的空隙,我就可以打开电脑写。有时,稿子特别急,我就趁午休,找间近的快捷酒店开钟点房写。
去年十二月,北京雾霾红色预警,我带孩子回老家避难。一个发小开幼儿园,我把孩子安顿在她那儿,在一旁的茶馆写。那是一场仓促的旅行,诸多事务积压成堆,但我在茶馆一角坐下,拧开台灯,打开文档,心就静了。茶馆里有个小小池塘,水声叮咚,在我耳边;敲击键盘时,我想:哪怕是一张流浪的书桌,只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我的世界就没有变。
一度,我总是出差。于是,我在飞驰的列车上写。临时支起的小桌板,配合沿途不断变化的背景框。一次,火车路过一群山,我从电脑前,收回眼,见黄昏、晚霞、漫山青葱,想起一句诗,“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真是浪漫的体验。直至今天,我仍有习惯,坐火车前,查好时刻表,根据到站顺序默默计算任务量,比如,到济南,该写完段;到徐州,是第三段,以此类推。
走到哪里,我都带着电脑。没有电脑,就用手机写。还可以用ipad。我所知的一位女作家,每天上下班要坐三小时地铁,于是,她用这每日的三小时,数年间,写了好几个长篇。


我从前总抱怨,没有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写。
那时,我刚离开校园。朝九晚五,各种杂务,每天傍晚,从长长的公交车挣命般挤下来,我就想欢呼:忙碌的一天终于结束了。像《欢乐颂》里,我和朋友们合租。我们一起做饭,轮流刷碗,看电影、聊八卦,各自恋爱。
须臾半年过。
一日,我路过一所大学。漫步林荫道,看叠满爬山虎的阶梯教室,白色尖尖角的图书馆,我忽然有些心痛:我想念学生时代沉浸在书桌前的感觉——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读书,和文字消磨了。可现在,支离破碎的时间,一系列要解决的人生大事……我是不是再也回不去了?
又一日,因工作事,我去观摩一部纪录片。观映完,是讨论会,与座众人研究如何抓图、改写脚本,适合同名图书的出版。
纪录片关于西南联大。几个情节,我印象深刻——为生活迫,闻一多刻印去卖,梅贻琦上街兜售糕点,华罗庚住的地儿,楼下是牲口圈,而他在楼上科研。
回程路上,我搭一个前辈的顺风车,她是纪录片的主创,问及我的观感,我叹息:“那些学者,拥有、灵动的灵魂,却在特殊时期,把精力浪费在琐碎生活、稻粱谋上,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真让人心酸。”
我们在顶着一轮火炬的建筑前堵着。前辈显得诧异:“谁告诉你,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你印象中,理想的书桌是什么样?”
我仔细搜罗记忆——中学时,我的作文去某刊物,长达半个月,每晚,我于灯下,认真修改,工整抄写,家人路过我,都走路轻轻,生怕打扰。大学时,我的座位临窗,自习课,写了得意的诗或文章,会小声吟诵给自己和要好的朋友听。还有,我幻想过的(一如之后别人幻想我的),在静静流淌音乐的咖啡厅的一角,抿几口卡布其诺,写两行字。……
“也就是说,你的学习,读或写,是件大事儿,全世界都得为你静音,柴米油盐都不要来分你的心,你只管写,对吗?”前辈忍俊不禁。“可成人的世界,不可能有这样的书桌;各种角色要扮演,各种事情要忙碌,没有人再为你的精神享受和追求创造真空、买单;你只能做到,想干什么一直干,顺应万变挤时间。”前辈踩一脚油,往前飞驰。
她继续谈,谈她眼下的生活,除了纪录片,她刚从海军某部采访回来,在职读MBA,有个剧本是个人兴趣,请了十天年假打算改完,现在,她要去医院,她的妈妈动手术,今晚她值班……
“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会明白,结实、安静的书桌,是你随时可以阅读、思考、创作,哪怕嘈杂、繁忙、障碍不断,也一直在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日夜兼程。”她盯着前方。
她把我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拐弯去医院。我后来才知道,那晚,她的妈妈睡了,她把病房里可移动的小桌子推到走廊,劳动至半夜,她的剧本就这么改完的。
而我也想到半夜——关于“结实、安静的”“节奏”“方向”,以及“日夜兼程”。三
距那番谈话和思考已十年。当我终于能靠三千常用字谋生时,热衷向同行们打听的是,每天怎么写,写多少,在哪里写。
我攒了一些趣闻,如下——
一个朋友,是网络大神,曾日更数万字,创下纪录。他去赴午宴,却在早餐时间抵达饭店,不是馋,是怕待会儿聊没边了,耽误进度,就在饭桌上,一边等人一边写。
一个朋友,有严重的颈椎病。于是,他躺在沙发,将键盘搁在腿上,用投影仪把文档打在天花板,仰视着写。
一个朋友, 和人聊天,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冷场,超过,就会打开电脑,不分场合,开始写。除了写作,他还是个工程师,“我的时间必须有效,一切应酬式交往都会影响他要做的事。”他总这么解释。
一个朋友,在机场等大巴时,将电脑立在大箱子上写。那是十二月的午夜,寒风凛冽。
一个朋友,出外旅游,兴奋地电话我:“有一款语音软件,可以说着写,会自动翻译,回头改改错别字就行。”据说,此后,她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写到哪儿,不说话,就可能在做校对。
我喜欢他们的故事,也常跟他们分享我的。分享一起和时间赛跑,见缝插针,写点什么,干点什么的方式。
我常想起前辈的话。成人的世界,哪有安静的书桌啊。结实、安静的,在心里。


这些年,我不断遇到前辈,不断遇到同类,不止是同行,是有类似状态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顺应万变,全力以赴在一些不变的事上。他们是我的知己、爱人、朋友,我远远仰慕的,一面之缘路过,就忘不了的。
他们是我的原型。他们温暖我、鼓励我,令我唏嘘,成为我心中结实、安静的一部分,让我在争分夺秒的写作、工作和生活中,平衡、历练、辛苦,终仅记住快乐。

【免费在线读】
好的十年

你该走什么路,遇见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冥冥中自有天注定,所有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

别怕,一切焦虑,所有问题,都会在未来十年解决。

十年前,我发愁两件事: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

当时,我刚升研二。生活看似开了个好头,实则步履维艰。家在外地,专业冷门,单身,在一座无根的城市,谋生、谋爱都得靠自己。

于是,我发动我认识的所有人帮我找兼职,并希望兼职终转为正职。我教过留学生汉语,给广告公司写过文案,还在一家报社实习过……

那些身负我重托的熟人通常被我寄予双重厚望——大多数周末,我都在相亲。当时我把学校附近的一家云南菜馆定为基地,没多久,服务员一见我,就含笑招呼:“还是老一套?”我一直没参透,她是说要点的菜呢,还是说我要和来者沟通的内容?

还有论文、学位英语……焦虑如皮鞭,我就是陀螺,忙得晕头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却毫无进展。

每一个难眠的夜,我都泡在一个叫“亦舒论坛”的BBS上,在那里,我和网友们分享对亦舒作品的理解。“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只有眼睛真”……亦舒语录如强心剂、解压阀,对那时的我影响更甚。

分享逐渐变为创作。论坛的四个版块中,有一个是“原创区”,每隔几天,我就会去那儿贴新写的文章,而后满怀忐忑和期待——写得好就会被放在首页靠前的位置,积攒的“赞”足够多,版主就会在文章标题处贴一朵花。黄色的小花让我由衷欢喜,好几次我听到它们在心中“噗”地绽放。

一日,我收到一条私信,一家图书公司的编辑要约我谈谈。我在学校的咖啡馆吸溜着蜂蜜柚子茶,听面前的瘦高男子侃侃而谈。他试图指导我,他说写作要心怀悲悯,设计情节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不住地点头。此事距我的本书出版还有好几年,终不了了之,但当时我为之一振:啊,我的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瘦高男子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职业。

他解释,他的工作就是“在一堆文字中发现好的”,然后找到作者,说服他“跟我走(合作)”。我眼前一亮:一个人写得好,我就千方百计想接近他……几乎一瞬间,我决定寻找一个出版社的实习机会,再争取把实习变成正职。

是夜,我在论坛追看一个连载,想起白天瘦高编辑的话,真希望该作者有朝一日“跟我走”。

今年7月下旬,在单向街书店做活动,这位我惦记十年、合作八年的作者早成老友,他在台上宣传我们的新书,我在台下走神——入职出版社后,我曾踌躇几日,后用冒汗的手写约稿邮件:“学生时代,我每天读你的文章入眠,现在,我以做你的编辑为职业目标……”他回信:“从来没有人把做我的编辑当职业目标,你今天就能完成目标。”这些都是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只敢想象,却无法预料的。

再说回那个论坛。我在一条评论中,发现有个人的IP地址和我的一模一样,这意味着该网友和我同校,甚至有可能同楼。我们急切地相认,在楼道里把彼此的胳膊掐出了红印。

之后,网名“橘子汁”的她热情地将我的文章整理后搬回学校的BBS。我和校内的文艺青年们接上了头。整整一年,我们坐而论道,唱歌“杀人”,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和我保持联系,其中包括我的丈夫。

2004年,我发愁的两件事,机缘巧合,终都以极随意的方式解决了。

此外,我还收获了好朋友——“橘子汁”。毕业时,为纪念这场相遇,我赠她我珍藏的全套亦舒的书。

那天,夜很深,我们躺在世纪馆前的大石头上,天压在胸前。“橘子汁”踌躇满志,她刚考取某部委的公务员。她说,未来十年是好的十年,我们将清楚地看到自己上升的轨迹。从现在开始,我们是一条射线,前方有无限可能,而发射点就在此时、此刻、此地。

她已经发射出去了。

我呢?对着满天星星,我的迷茫如夏夜的雾气,无形,又无处不在。

我那时不知道,从注册、登录一个小小的论坛开始,在分享、创作、交流中我已不知不觉描绘日后的轨迹——职业、方向、圈子、家庭,皆以此为发射点。

而今,我编书,也写书,写这篇文章时,手边正放着一本亦舒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它拉我回到十年前。

我相信,你该走什么路,遇见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冥冥中自有天注定,所有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别怕,一切焦虑,所有问题,都会在未来十年过去。



【书摘与插画】
在北京的老家毕业后,租过两年房,快结婚了,终于决定买。位置呢?在北五环外,男朋友挠挠头,“是有点远啊。”我上班在南三环。但他眼睛放光,“是复式噢”,见我还没动心,就干脆把两手交叉放在脑后,以体态表达惬意及神往,“阳台能看得见星星。”
我们去取钱,取双方父母汇来的首付款。拿一个破包,灰色、帆布质。随后,一个人背包,一个人护驾,小心翼翼出银行门。走十分钟就能到租住的房,但太过小心用了半小时,一路上看谁都像小偷,都惦记着我们的钱。又经历各种手续,过户那天,如临大敌,如履薄冰。等战战兢兢取过房产证,再翻黄历,择吉日,搬家。入住天,我兴奋得睡不着——有家了嘛。
阳台多蚊子,我便躺在客厅落地窗前,真的去看星星。因为是二手房,前房东的痕迹处处在,有一个能升降的喝茶的桌子挨着落地窗,下半夜,我的头屡屡碰到桌子角,撞醒了,就继续看星星。再把户口从各自单位的集体户中转出,等领了结婚证,顺手办了新的户口本,我们看户口所在地上新的门牌号码,家的感觉更浓了。
老公不坐班,我坐。于是,我每天六点起床,换两次公交车,倒两次地铁,八点到单位。起初数月,我都没找准节奏,经常走进办公室,一下就瘫在椅子上——还没上班就累了;而下班呢?又是晚高峰,好几次,脸贴在车窗玻璃上,扮照片。后来,我和几个邻居拼车去地铁。再后来,小区的黑车司机都和我熟,我一出门,他们就和我打招呼。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存着“司机张”“司机李”“司机王”,共计十来个姓氏;外地亲戚来京,接送、看病、出去玩,全靠他们。有一回,我爸从合肥来我这儿,一个人打车出去,忘带钱,某司机大手一挥,“下次给吧”“你是那谁谁的爸爸吧……你俩长得一样”。
那次,我爸提起对我家所在的小区印象。交通不便,去哪里都远,去哪里都得在车上先睡上一觉,还有无处不在的噪声。是啊,没办法,谁让我们的房子紧挨着公交车站呢?此外,隔壁家的吵架声、对面楼结婚的鞭炮声、马路上不断经过的混凝土搅拌车、油罐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我只能两手一摊,“谁让隔音不好呢?谁让我们是五环外呢?”我爸对到处都是的烧烤摊也颇为震惊。这种一只炉子、一把竹签就能起家的小生意,在本小区人气颇旺。几乎每只炉子前,都蹲坐着一排密密麻麻的人,他们喝啤酒、撸串,天热光着脊梁,天冷裹着大衣,裹大衣时,除了烧烤,空气中还会多些麻辣烫的味道。
我爸赞赏的是我们小区的健身风气——人民群众自发组成的竞走队伍。每晚,天蒙蒙暗,便不知从哪栋楼、哪户人家、谁开始,慢慢聚集一批人大步在小区里走,越走人越多,口号越嘹亮。渐渐地,别着小广播的、挥舞着彩带的、戴着各种计步器的,也加入,大家齐心往前走,绕小区一圈又一圈,与小区中心空地的广场舞相映成趣。我和老公也曾加入过竞走队伍。我们甚至给几个特征明显的队友起过外号。一位阿姨蹬球鞋,却总穿大圆摆红裙子——竞走后,她还要去跳舞,我们喊她“大裙子”。一位年龄小的,大概还在上小学,体形有同龄人两个大,边走边喘,我们喊他“小胖墩儿”。一位拿着双截棍,一边走,一边挥动,嘴里念念有词,他和前后的人距离拉得很开,大概是怕伤及无辜,他的外号是“哼哼哈嘿”。
等我怀孕,才停止这项运动。我和同小区同怀孕的闺蜜小周相约,从她家走到我家,再从我家走到她家,来回数次,腆着肚子交流怀孕心得,看小区里尺把高的孩子跑来跑去,一边嗍着家人不让吃偷偷出来解馋的冰棍儿,一边畅想未来,走累了,便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走路对生孩子有用吗?”老公好奇。“散养的鸡好下蛋。”一日,我又与小周散步回来,眼皮都没抬回答他。“那你们也一边走路一边从路边捡东西吃吗?”老公打趣。“路边只有人们撸串扔掉的竹签”,我叹口气,“咱们搬家吧,我觉得这里对孩子不好。”我举例,到处是大狗。城里不让养大型犬,便都送到这城乡结合部。一次,我进电梯,竟无处安脚,迟疑着终没进——除我之外,四只大狗、两个成人把电梯装得满满当当。另一次,一条大狗过,吠声把奔跑的孩子们吓哭,还往我的肚子上扑,“从此,没有小周,我简直不敢走路!”到处是大车。虽然小区内有所收敛,但一出门就要过的马路上,成天车来车往,尘土飞扬,“我的孩子要上学,要去超市,要在饭店吃饭,要过多少拦路虎?”我带着哭腔了。还有医院。小诊所人满为患,大医院建了好几年,还没建成,近的三甲医院不堵车也要四十分钟……
居住也有七年之痒,住了七年后,这个初让我感受到“家”的所在,看到星星就觉得很美很满足的地方,此刻,在我眼里只有缺点。“我必须换房!”我再被狗追时,发短信给老公。我还打电话和我爸商量,和小周见面时一再叽咕。我查阅各种房屋买卖中介网站,比对周边房价,向有经验的人取经,终于在孩子已会趴在窗口指着轰鸣而过的混凝土搅拌车,兴奋又含糊不清地喊“大大”时,落实了搬家事。辞退了本小区家政公司找来的保姆,送回邻居来做客落在我家的餐具,网购纸箱、打包带,招呼楼下专业收破烂的上门来清理废弃物品。
“以后,你就没法随时一个人去唱卡拉Ok了。”边收拾东西,老公边揶揄我。是啊,要走了,开始念起这里的好,地大物博,物价便宜。门口七块钱一小时的KTV,我将终生怀念,多少个空闲的日子,我一时兴起,开一间包厢,来一场个人演唱会。以及城里一半价钱的鱼虾、早市现摘的蔬菜瓜果;等了那么多年,终于开张、占地奇大的三甲医院。
搬家那天,我们放了鞭炮,相视一眼,“以后去城里,就不能这么痛快地制造噪音了。”住了七八年的家,东西装了搬家公司好几辆车。后一辆发车已是傍晚,我坐在上面,经过熟悉的路、碰上熟悉的竞走队伍,看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黑车司机们正一边打牌一边等活儿,穿过烧烤摊前弥漫的硝烟;一抬头新月一弯,在天边显着淡淡的印,星星刚刚探出头。“从此,拉开窗帘,就能看到霓虹灯。”老公对未来生活、孩子能上学的地方充满向往。我却有点伤感,“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儿,你的处房、写在户口本上的门牌号码,在这个陌生城市的个家,就是你在北京的老家。”车在地铁站附近堵了一会儿,窗外是混凝土搅拌车威风凛凛发出的轰鸣,又热又累,我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