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黑洞不是黑的】

【编辑推荐】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销量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

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通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全世界孩子*喜爱的趣味科学读物

★如何制作模拟潜水艇?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怎样将物品向着自己的方向吹过来?

★窗户明明关好了,为什么还会漏风?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房间里的空气有多重?

……

全世界孩子*喜爱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

①《趣味物理学》

②《趣味物理学-续篇》

③《趣味力学》

④《趣味几何学》

⑤《趣味代数学》

⑥《趣味天文学》

⑦《趣味物理实验》

⑧《趣味化学》


【内容简介】

“全世界孩子喜欢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是一套适合青少年科学学习的优秀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从1916年开始,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普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既妙趣横生又立论缜密,是受欢迎、*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难懂枯燥的科学问题,在别莱利曼的笔下,都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媒体评论】

致少年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 达尔文


【目录】

Chapter 1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1

比哥伦布更厉害→ 2

离心力→ 4

10种制作陀螺的方法→ 9

碰撞游戏→ 15

杯子里的鸡蛋→ 17

不可能发生的断裂→ 19

模拟潜水艇→ 21

水面浮针→ 23

潜水钟→ 25

水为什么不会倒出来→ 27

水中取物→ 29

降落伞→ 31

热气流与纸蛇→ 34

如何得到一瓶冰→ 37

冰块断了吗→ 38

听到的是哪个声音→ 40

钟声入耳→ 42

可怕的影子→ 43

测量亮度→ 44

脑袋朝下→ 47

颠倒的大头针→ 50

磁针试验→ 52

有磁性的剧院→ 53

带电的梳子→ 55

听话的鸡蛋→ 56

力的相互作用→ 58

电的斥力→ 59

电的另一个特点→ 61

用不准的天平称重→ 63

绳子会在哪里断开→ 64

纸条会从哪里断开→ 65

用拳头砸空火柴盒会发生什么→ 67

如何把物体吹向自己→ 68

挂钟走慢了该如何调整→ 69

会自动平衡的木棒→ 70

蜡烛火苗如何运动→ 72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73

天平哪边重一些→ 76

如何让竹篮能打水→ 77

肥皂泡中的奥秘→ 79

漏斗为什么“不工作”→ 85

翻转水杯,杯里的水有多重→ 86

不听话的瓶塞→ 87

不会燃烧的纸→ 88

神秘风轮→ 89

毛皮大衣能保暖吗→ 91

冬天如何给房间通风→ 93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94

可以用雪将水烧开吗→ 96

蝈蝈在哪里鸣叫→ 98

从哪里传来的回声→ 99


【免费在线读】
Chapter 1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比哥伦布更厉害
“ 哥伦布 真是个伟人,”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他不仅发现了美洲,还竖起了鸡蛋 。”对于这个年幼的小学生来说,这两项成就都令他觉得惊叹。然而,马克·吐温 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要是他没有发现美洲,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却觉得,哥伦布确实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但竖鸡蛋算不上是一项成就。你知道哥伦布是如何竖起的鸡蛋吗?其实,很简单,他先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敲破,然后把鸡蛋放到桌上,鸡蛋就竖起来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虽然竖起了鸡蛋,但鸡蛋已经不是原来的形状了。那么,如果不改变鸡蛋的形状,是否也能把它竖起来呢?作为航海家的哥伦布虽然很勇敢,但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相比于发现美洲,竖鸡蛋要容易得多,可能比发现一个弹丸小岛都要容易。关于竖鸡蛋,可能有下面三种情况:●一是把熟鸡蛋竖起来。●二是把生鸡蛋竖起来。●三是把生、熟两种鸡蛋都竖起来。先说竖熟鸡蛋,这是容易实现的。用两个手掌或者一只手的手指让鸡蛋转动,就像转陀螺一样,可以看到,鸡蛋在转动的过程中都是竖着的,在停下来之前,它一直保持直立的姿态。多试几次,会让鸡蛋转得更久,竖起的时间更长。采用同样的方法是不能竖起生鸡蛋的。如果你试过就会发现,对于生鸡蛋来说,它很难转动起来。其实,这也正是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可以作为鉴别方法。对于生鸡蛋而言,它里面的物质是液态的,在转动的时候不会像熟鸡蛋那样与蛋壳一起快速转动,相反,它还会阻碍转动这一行为。那到底怎样才能把生鸡蛋竖起来呢?方法是这样的:先把生鸡蛋用力摇晃几次,使蛋黄表面的薄膜裂开,让蛋黄从薄膜里流出来;让鸡蛋大头朝下,等一会儿,由于蛋黄比蛋清重一些,它会慢慢沉到鸡蛋的底部。于是,鸡蛋的重心就会变低,也就是说,这时的鸡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另外,还有一种竖鸡蛋的方法。如 图1 所示,我们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而瓶口是塞住的,然后,在鸡蛋上放一个两侧都插着一把叉子的软木塞。如果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这个“系统”非常稳定,哪怕你倾斜一下瓶子,它仍然会保持平衡。那么,软木塞和鸡蛋为什么掉不下来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 图2 所示,在铅笔上插一把小刀,再把它垂直竖在手指上,铅笔同样也不会掉下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们之所以如此稳定,是由于整个系统的重心比支持点要低。换句话说,“系统”的总重量集中的那个点,低于系统中各部分所接触的那个点。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