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主要系统地介绍了水工建筑物和其他一些建筑物抗滑稳定的各种计算方法,并对各种滑坡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
【内容简介】
《潘家铮全集》是潘家铮院士一生创作的科技著作、科技论文、科幻小说、诗歌等作品总集。全集共分18卷, 本卷为第九卷,主要收集了水工建筑物和其它一些建筑的抗滑稳定的各种计算方法,并对各种滑坡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内容包括:瑞曲条分法、改进的条法、平面滑坡、空间滑坡、滑坡体滑速估算、滑坡涌浪估算、滑坡整治和抗滑桩的设计、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拱坝头稳定分析等。
【作者简介】
潘家铮(1927 年11 月~2012 年7 月),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设计大师,科普及科幻作家,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能源部总工程师,国家电力公司顾问、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技术总负责人,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主任,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
【目录】
总序言(路甬祥)总前言(编辑委员会)本卷前言(曹征齐)编辑说明章 概述节问题的性质第二节材料的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特性第三节建筑物或边坡稳定问题的精确分析和安全系数第四节建筑物或边坡稳定问题的近似分析——极限平衡法第二章瑞典条分法节瑞典条分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瑞典条分法的一般公式第三节孔隙压力问题第四节瑞典条分法的电算分析第五节危险圆心的位置参考文献第三章改进的条分法节瑞典条分法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向第二节不考虑分条间剪力的分析法——毕晓普法第三节考虑分条间剪力作用的分析第四节假定分条间推力方向的分析法——传递系数法第五节假定分条间达到极限平衡的分析法——分块极限平衡法第六节假定分条间推力作用点位置的分析法——詹布法第七节假定分条间剪力分布方式的分析法XXIV第八节算例第九节条分法的其他应用和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平面滑坡节基岩边坡变形的类型第二节由一个滑面构成的滑坡体第三节由两个滑面构成的滑坡体——滑坡体为刚体第四节由两个滑面构成的滑坡体——滑坡体中有软弱面第五节其他计算方法的介绍和评述第六节由多个滑面构成的滑坡体参考文献第五章空间滑坡(一)节总述第二节由两个滑面构成的空间滑坡体第三节分析成果可靠性的讨论和滑坡分析中的两条基本原理第四节空间滑坡问题的合理解答第五节其他滑动方式第六章空间滑坡(二)节由三个滑面构成的空间滑坡体——滑坡体为刚体第二节由三个滑面构成的空间滑坡体——滑坡体非刚体第三节由三个滑面构成的空间滑坡体——不沿棱线滑动第四节由三个滑面构成的空间滑坡体——两条棱线第五节由三个滑面构成的空间滑坡体——两条棱线,错动滑动第七章滑坡体滑速估算?节总述 第二节刚体的平面滑动第三节沿光滑缓变曲面的滑动第四节算例第五节几个问题的讨论参考文献第八章滑坡涌浪估算节单向水流中的滑坡涌浪分析第二节实际水库涌浪高程的近似估算第三节实例第四节滑坡涌浪试验参考文献第九章滑坡整治和抗滑桩设计节防治滑坡的措施第二节抗滑桩的基本设计原理第三节荷载的分布和抗力规律第四节抗滑桩的结构计算第五节抗滑桩的设计和计算步骤第六节抗滑桩间距的上限参考文献第十章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节坝趾有抗力体的重力坝第二节重力坝的深层稳定核算第三节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空间分析第四节有限单元分析和模型试验第五节提高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的措施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拱坝坝头稳定分析节拱坝稳定分析的原理第二节简单情况下的稳定分析第三节较复杂情况下的稳定分析第四节平面稳定分析第五节考虑内力重分布的稳定分析
【前言】
潘家铮院士编著的《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于1980 年出版,全书分为十一章,主要包括概述、瑞典条分法、改进的条分法、平面滑坡、空间滑坡、滑坡体滑速估算、滑坡涌浪估算、滑坡整治和抗滑桩设计、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拱坝坝头稳定分析等,是水利水电、交通、铁道、建筑等部门的设计、施工和科研人员的极好工具书。由于潘院士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功底和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实践经验,阅读、研究了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并融会贯通,加之他对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赤子之心和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才得以著成此书。对建筑物的抗滑稳定问题,潘院士从基本的库仑定律出发,就工程中经常应用的瑞典条分法及其改进的毕肖普法、传递系数法、分块极限平衡法、詹布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既有系统的理论和公式推导,又有例题逐一介绍计算过程,后对各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安全系数K 值)进行对比分析,是这一领域一本难得的教科书。利用上述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潘院士又对不同类型的平面滑坡和空间滑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就滑坡体滑速和滑入水库涌浪的估算作了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对滑坡整治措施、抗滑桩设计原理、荷载的分布和抗力规律、结构计算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论述;还扼要介绍了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和拱坝坝头的稳定问题。鉴于滑坡涌浪计算的复杂性,国内外都曾进行过有关试验研究,潘院士专门介绍了1974~1976 年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例较成功的滑坡试验情况,并将其主要成果与计算值作了对比,认为这次试验为今后解决各种复杂的水库滑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当时国内抗滑桩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尚未定型的情况下,潘院士率先提出了抗滑桩的基本设计原理,统一了抗滑桩设计思想,为抗滑桩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潘院士的这一专著,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常遇的建筑物稳定和滑坡问题的设计、施工及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潘院士在进行各种理论分析、公式推导和例题讲解的同时,一再强调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手资料;从实际出发,准确判断边界条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计算工作等。充分反映潘院士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治学思想。同时,潘院士又极具创新意识,对于当时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有限单元法颇感兴趣,在瑞典条分法和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有关章节中,均对应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作了扼要介绍。在学习潘院士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专著的同时,潘院士科学、辩证的治学思想和创新精神也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曹征齐2015 年11 月
返回顶部